第552章 新城新气象

A+A-

    腊月初十。



    东、西两市张灯结彩,隆重开市。



    鞭炮声声,锣鼓震响。



    大量赶新鲜,看热闹的百姓涌进大市。



    每市占地相当于两个大坊的面积。



    市内店铺林立,仓库众多。



    两市各有220行,每行商铺300余家,商铺数以万计。



    旧城的商铺大多搬迁了过来。



    成千上万的胡商选择了西市。



    他们沿丝绸之路而来的商队,从金光门入城后,不远就是西市。



    西市周边的群贤坊,怀德坊,崇化坊,延康坊,光德坊等。



    成了胡商最为理想的居所。



    不过。



    朝廷不会让他们聚居在同一处坊内。



    每坊至少一半是中原商贾或百姓。



    这样。



    既能预防胡人聚集搞事情,也能促进民族融合。



    巍峨宏伟,气势磅礴的新城。



    给一众胡商带来无与伦比的强烈震撼。



    此刻。



    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原王朝的强大。



    内心的敬佩与认同感,在这种情绪中与日俱增。



    商业司衙署设在了西市。



    大周商品展览馆就在衙署西侧。



    里面陈列着朝廷对外贸易的商品。



    除了成品展览,还有制作工艺的展示。



    当然。



    宇文衍特别交待过。



    关键性的技术保护也是要有的,不可泄露。



    如今。



    肥皂,香皂,香水,烈酒,玻璃制品,中成药等,全都进了展览馆。



    朝廷列入了对外贸易商品清单。



    这些都是在宇文衍推动下,生产出来的新兴之物。



    深受胡商,蕃商的钟爱。



    开始源源不断地为大周赚取丰厚的利润。



    商业司旗下的“华夏严选”百货超市扩大了经营规模。



    在东、西两市各设一处。



    搬迁后,开业第一天。



    举行了盛大的酬宾优惠活动。



    超市内外,人声鼎沸。



    几十个柜台通道,收钱收到抽筋。



    为了提升结账效率。



    超市门口,左右各设一处钱柜。



    消费者可以将笨重的天元通宝在钱柜换成不同面额的筹码。



    宇文衍这是利用超市火爆,尝试推出更为轻便的交易等价物。



    为以后发行纸币打下一定的基础。



    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也要现实需求的推动。



    宇文衍力求把东西两市打造成商业中心和大宗商品贸易区。



    除了东、西两市。



    他还允许在坊内开设店铺,满足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



    要不然。



    南城百姓想要买个菜,都得横穿大半个京城。



    耗时又费力,实为不妥。



    



    随着权力高层,东西两市的搬迁。



    京城各级官员,以及商贾,百姓也开始陆续迁到新城。



    除了皇帝赏赐的府邸,宅院。



    其他采用出售,租赁的方式。



    户部依据各坊的位置,宅院大,建筑级别等因素。



    制定了相应的出售价格。



    同时,也确定了以旧换新的章程。



    补交一定的钱粮,用旧城的房子置换新居。



    这不是强制性的。



    乐意住在旧城也是可以的,朝廷不强求搬迁。



    另外。



    也出售各坊的地皮,由购买者自行建造宅院。



    不过必须按规矩兴建,不能逾制。



    作为京师重地,房价肯定不会低。



    历史上中晚唐时期。



    每月俸禄钱的白居易,打拼了20年,才买下一座普通宅院。



    



    估计售价两千贯以上。



    可以是寸土寸金了。



    特别是城北。



    宫城、皇城周边的坊。



    名副其实的天子脚下。



    居住者非富即贵,价格更是天价。



    



    初十过后。



    陆续有外官返京过年。



    新城之中,皇城以外。



    不时传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闹喜庆的锣鼓声。



    这是朝中官员,或是富贵人家搬迁新居。



    对于新城。



    大家是百分百的满意。



    且不其他,单是道路就带来巨大的惊喜。



    长安新城的街道,不论大,已经看不到土路,清一水平坦硬实的路面。



    最高等级的路是天街和九衢十二陌。



    天街就是朱雀大街。



    连接皇城朱雀门和外郭城正南门明德门的街道。



    南北九条内街的通衢大道,称之为——“九衢”。



    东西十二条内街的广陌大道,称之为——“十二陌”。



    朱雀大街宽50米,九衢十二陌宽百米。



    采用双向通行。



    道路分马路,公共马车通道,以及人行道。



    在道路中央,以及公共马车通道和人行道之间,设有绿化带。



    种上了槐树,和其他一些常青树。



    路面水泥硬化,人行道用鹅卵石或青石板铺就。



    一级道路。



    则是坊内的横街或十字街,宽5米左右。



    双向四车道。



    道路两侧,也有绿化带和人行道。



    一个坊被十字街隔成四块区域。



    这四个区域又被一个一级的十字道路分割成更的四块地方。



    这个一级的十字道路称之为“十字巷”。



    这就是二级道路。



    道路宽度五六米,分双向两车道。



    最后就是三级道路。



    被十字巷分割成的块地方内,还有更一级的道路。



    这个最等级的道路就叫——曲。



    类似于胡同。



    所有道路都用水泥硬化。



    从此告别雨天成“泥水路”,晴天成“扬灰路”历史。



    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开天僻地头一遭。



    历史上,唐玄宗时期。



    朝廷将长安主要道路筑成了——“沙堤路”。



    即用石子和沙子垫实路面,筑成“沙堤”,防止雨天泥泞,晴天扬灰。



    韩愈骑马去上班,走在这种沙堤路上。



    心情舒畅的他,留下动人的诗篇:



    天街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要是他看到当下长安城的水泥路。



    不知道会写出何等绝妙的诗句?



    除了宽阔平坦,别具一格的双向道路。



    公共四轮马车更是巨大的惊喜。



    宇文恺规划了数十条公共马车路线。



    其中路车起点在宫城南门承天门。



    经承天门大道,过皇城南门朱雀门,沿朱雀大街向南,终点是外郭城南门明德门。



    沿途设有十几处站点,站台竖有站牌。



    公共四轮马车载客二十人,两匹马力。



    全程只需两文钱。



    也有路途较短的线路,路费一文钱。



    另外,还有黄包车。



    为京城百姓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这些黄包车分布于各大城门、坊门,或是东西两市等繁华之地。



    价格更贵。



    但胜在私人独享,随叫随走,一路直达,不用弯路。



    新兴的公共交通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毫无疑问。



    此举为朝廷刷了一波大大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