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附属势力的觉悟

A+A-

    腊月十五。



    天元十一年最后一次大朝会后。



    政事堂大佬齐聚两仪殿茶室。



    “陛下,您让突厥,东北四部,新罗徙民实边,迁居青海道,他们会答应么?”



    君臣坐定后。



    临国公颜之仪稍显忧虑地问道。



    朝会上。



    宇文衍听取了三省六部各衙的年终奏报。



    到新设青海道的治理时。



    谈到了早就确定好的移民策略。



    吐谷浑贵族统治阶层已经被铁血段抹除。



    凡鲜卑族人。



    擅养马者,迁往焉支山,西套平原,科尔沁三大军马场。



    余者。



    全部分散迁居西北道,陕西道,蜀川道等地。



    另外。



    党项部落也全部迁出,分散各地。



    同时。



    朝廷将从蜀川道,西北道,陕西道,山西道等地迁徙部分汉民前往青海道定居。



    预计移民五万户,二十余万人口。



    可宇文衍感觉还是不够。



    脑子灵光一闪。



    他决定给一众归附势力来个考验。



    总不能光只享受中原王朝带来的好处吧。



    此前。



    奚族,契丹,靺鞨,室韦都出兵协助攻击高句丽。



    东突厥也在此次吐谷浑之战中派兵。



    新罗对釜山港那是全力支持,进贡也出大方。



    可这些付出都没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



    宇文衍直接提出要人口,那可是每个势力的根基。



    不过。



    他也把握好了度。



    突厥,新罗各一万人。



    靺鞨,契丹五千。



    奚族,室韦三千。



    这个数目让他们感到有些肉痛,但又不会伤筋动骨。



    最终捏着鼻子答应的可能性很大。



    宇文衍也不是真的看上他们这区区三万多人口。



    主要是想把吐谷浑经营了数百年的地盘全部推翻重建。



    强势注入最为纯粹的华夏文化种子。



    尝试多族共存的局面下。



    借助先进文明催化作用,促进民族融合。



    “他们不答应最好!”



    宇文衍邪魅一笑。



    对于这些归附势力,就得采用大棒加甜枣的策略。



    给了好处,也得不时敲打一下。



    要不然。



    娃娃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进而呲牙咧嘴,上房揭瓦。



    “陛下,咱可是天朝上国,以德服人,别动不动拿灭国吓人!”



    乐运一听宇文衍这语气,心脏就怦怦直跳。



    别看自家皇帝一副人畜无害,平易近人的模样。



    举投足间,就是灭人传承的存在。



    南陈,爨氏,交趾李佛子,林邑,皮宗国,吐谷浑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



    真腊在灭国的边缘徘徊过。



    干陀利国已是名存实亡的国度。



    一直以来,乐运都不太支持武力征服。



    实在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太大了。



    劳民伤财不,还给国家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但是。



    对于宇文衍发动的这一系列战争,他又没有足够理由劝止。



    特别是对于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



    在了解那些地方不但盛产香料,还能种地之后。



    口水流得最多的就是他。



    从此。



    但凡涉及到用兵,他都只是谏言慎重,并不强烈反对。



    “哈哈。”



    “承业,娃娃不听话就得打屁股。”



    “陛下视天下百姓为子民,不忍他们游离天恩之外,出解救”



    蜀国公尉迟迥开怀大笑。



    



    宇文衍的强硬作派,甚是合他的脾性。



    就同他的亲舅舅宇文泰的那样:



    没有什么势力是干一仗解决不了的。



    实在不行,就再干一仗。



    “陛下,咱这刚刚灭了吐谷浑,还是歇歇吧。”



    “老臣量他们也不敢拒绝天子谕令!”



    郯国公王轨在领兵灭了吐谷浑后。



    心态平和了许多,再也不像以前那么暴躁。



    作为马上将军,他也深知,长久用兵乃治国大忌。



    “那就看他们识不识趣了。”



    “若是有人阳奉阴违,臣以为该打还是得打,该灭就灭,绝不软”



    毕王宇文贤自从升任门下侍中,成为中枢大佬后。



    话做事也比以前霸气了许多。



    主要还是接触宇文衍久了之后,耳濡目染所致。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有些势力,根本无须刀兵相向,就能将其收拾服帖了。”



    “朕想要的地盘,天王老子也阻止不了。”



    “大周兵士亦是宝贵的很,朕不会拿他们的性命当儿戏”



    宇文衍一边泡茶。



    抬头扫视几人一眼,悠悠道。



    “陛下圣明!”



    五人嘴角上扬,拱恭维了一句。



    皇帝爱惜府兵,重视军士,已经是名声在外。



    提高兵士待遇,修建英烈祠,完善退伍制等,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如今。



    十二卫统御下的府兵。



    全都在各军府经历了军事、思想两方面的严格训练。



    皇帝在军中的威望如日中天,独一无二。



    “陛下,解除了西北吐谷浑这一顽疾大患,我朝重心是不是继续往西”



    南北统一后。



    大周疆域已经堪比强汉图。



    若要还差一点,那就只有西域了。



    汉武帝时,首次设立“西域都护府”。



    直接将中原王朝的疆域延伸到天山脚下。



    现在。



    虽然西域诸国宣称归附大周,朝廷也进行了册封。



    但却不是实际统辖。



    还是传统的羁縻统治,连都护府都未设立。



    不是宇文衍不想。



    而是觉得暂时没必要。



    西域天山诸国,以及河中地区的昭武九国,牵扯到西突厥和波斯。



    目前,各方保持一个相对微妙的平衡状态。



    这种状态得益于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益。



    一旦平衡被打破。



    丝绸之路贸易必然遭受毁灭性破坏。



    这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事情。



    对于中原王朝来。



    反正西域就在那里,也不会跑掉。



    徐徐图之便是!



    “非也!”



    “郯国公,重心不在西,而在东”



    宇文衍示意几人喝茶。



    转身指了下舆图东部的位置,笑着道。



    “陛下,您指的是高句丽?”



    颜之仪喝着茶,望着舆图开口问了一句。



    “子升,非也!”



    “陛下指的是半岛三国,甚至是倭国!”



    听宇文衍重心在东。



    王轨一下子就明了皇帝的心思。



    宇文衍微微一笑,未置可否。



    其他人见状,就知道王轨对了。



    对于东边,陛下似乎有着莫名的怨气。



    “先不急!”



    “诸卿可以会同兵部,以及十二卫将军,针对半岛军事进行推演。”



    “制定出一些战略决策出来。”



    这样的战事推演,在针对南陈时便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



    大家都是胸有成竹。



    “对了,把倭国出兵这一因素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