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美名传千里

A+A-

    拔草是最轻的任务,还有割猪草喂队里的猪,扔河里喂鱼等。



    五谷不分,重体力活干不了,脾气大,吃东西还挑剔,咸了淡了嘴里喋喋不休的,最后都被监督大队折腾得没脾气。



    村里人要靠土地吃饭。



    赚工分干农活,开水沟挖河道,抢收夯土,浇大粪,都是基操。



    都是为了能够活下去。



    后世很多回城知青这苦那折磨的,却对自身问题根本不提。



    华夏本就是个劳动民族,农耕民族。



    开国才多少年,就养出了如此大批量的少爷姐,瞧不上基层种地的



    伟人怎能不火。



    对于乡下人来,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就是好男人,好女人。



    长得好看,啥事干不了。



    乡下人眼里,这女人就是旧社会站街的姐儿。



    姐儿不知廉耻,谁瞧得上,都是要唾弃的。



    尤其是在这个还未彻底开放的年代,大家骨子里还有着贫农最光荣的理念,会对吃好喝好的羡慕,但不会笑贫不笑娼。



    知青就是站在了对立面。



    所以对于华铭东的到来,又是别村的人,天授村人其实很不喜。



    但有些人知道她和许知青为抢许灼,有着奇妙关系,也都没啥。



    嗐,主要还是许灼名声好,能力强,深得全为民信任。



    他不在时,村里广播好几次夸他“不畏强权,勇于反抗”,是“坚决与封建迷信抗争到底的战士”,是“接班人”等等。



    于是朱英就成了老封建。



    大家对于许灼孙子打奶奶这件事,也成了可以被褒奖夸赞的大好事。



    这背后当然少不了全为民的帮衬。



    所以许灼虽然不在,可看在他的面子上,人家也会接纳华铭东。



    至少表面上会很客气。



    八点钟左右时,零食生产组的人来上班了。



    送黄鳝的村里人来得差不多了,最后是许灼特别关照的三个孩子。



    阿山,明,毛,三孩子又提着各种野味来了。



    刺猬三只,野鸡两只,兔子五只,还有一蛇皮袋牛蛙。



    这人还没到,一袋子牛蛙的叫声便震得耳朵疼。



    万芸快速清点完野味后,开始点牛蛙。



    就算是个乡下姑娘,跟着许若谷学会抓着杀蛇,她都受不了这滑腻黏糊的感,一只只数,整个人都不好了。



    华铭东见了笑,拍拍过来帮忙。



    一只只牛蛙抓在她里,就跟玩具似的。



    片刻,牛蛙数完了,一百二十只。



    三分钱一只,就是三块六。



    这年头读初中也就五块。



    像他们天授村,村委还出钱免一半,个人只要出两块五。



    三个孩子里拿着一把钱,脸个个洋溢着兴奋。



    他们也能赚钱了,回家可以让妈妈买肉吃。



    “你们倒是厉害,这牛蛙轻轻松松抓这么多。”万芸笑道。



    华铭东洗着,笑了声:“他们哪里是抓的,是钓的,可有意思了。村上男孩子都会钓青蛙,用木杆子绑着棉线,上面挂只虫子挂只青蛙,在秧田一角的水稻茬丛里,一挑一挑引逗。有时会引来蛤蟆,又是会引来青蛙。不过现在田里牛蛙更多,这东西太烦了,还吃庄稼。”



    尤其是最近蛇少了之后,牛蛙便多得离谱了。



    顿了顿,华铭东有些不可思议道:“许同志收这么多牛蛙,用来卖给国营饭店,国营饭店又要出新菜了?”



    “嗯嗯,学长了,这东西可好吃了”



    “万芸同志,黄鳝还收吗?”



    



    油腻的老婆子声音响起,万芸和华铭东齐齐看去。



    就瞧见一个头发很短、参差不齐的老太太笑嘻嘻走来。



    万芸和华铭东见了,对视一眼。



    万芸迎了过去道:“朱婆婆,您也来卖黄鳝啊。”



    “是啊是啊,来看看,我跟你啊,都是两斤重的大黄鳝,瞧瞧。”



    附近人一听是两斤重的大黄鳝,纷纷过来看。



    要知道,两斤重的大黄鳝,村上还没几个人能弄到呢。



    朱英倒扣篓子,倒出黄鳝。



    就瞧见一条条孩腕粗的大黄鳝在桶里消腾。



    “喔唷牛逼!”



    一众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人家老许年轻时,靠着白天种田晚上照黄鳝给盖了房子。”



    “诶?许同志是他孙子,不会是他教了许搞大黄鳝的本事吧?”



    “还真有可能,现在倒是爷爷求起了孙子。”



    看热闹的从来不嫌事大,一个个抽着烟笑看着。



    也挺嫉妒许家可以一口气拿出五六条两斤重大黄鳝的。



    一条两斤,五六条就是十几斤,那都上百块了。



    有本事,赚钱就这么容易。



    万芸拿盘秤一称,每条都两斤多。



    可她很不解,周围两斤黄鳝都被弄差不多了。



    哪里一次性能弄这么多?



    再则,一次性可以弄这么多,按理可以弄更多。



    “慢着。”



    就在她秤完最后一条时,华铭东开口了。



    她走上前,娴熟用十字扣掐住一条黄鳝脑袋,晃了晃这黄鳝。



    目光扫着朱英道:“朱同志,这黄鳝不对劲吧,这么长短的,顶多一斤八两、一斤九两,怎么会满两斤呢?”



    朱英着急道:“差一两哪里能看得出,你这喜欢上门找男人的不要脸蹄子,别胡八道。”



    华铭东脸上浮现温柔的笑。



    和许灼相处这么久,她知道耍嘴皮子没用。



    当下从口袋里掏出钥匙环,探出个刀,当场剖开黄鳝肚子。



    里面肚肠顿时自己脱了出来。



    只见肚肠里充满了白色的东西,实憋憋的。



    作为知青,下乡前杀鱼都不会杀。



    可如今,她倒马桶,浇大粪,杀鱼杀鸡捉虫摸鱼,啥都会点。



    娴熟地把黄鳝肚肠全部扯出来,扔在盘秤上让万芸称一下。



    这东西竟足足三两。



    扔下黄鳝,把肠子剥开,里面的东西涌了出来。



    “棉絮?!”



    一众人看到这一幕,目瞪口呆。



    再看朱英时,这老太婆人都跑不见了。



    “这朱英以前扒火车,去人家家里砸东西,简直无恶不作,老了老了以为会踏实点,倒是坏到肚子里去了”



    一众人见到这么一幕,议论纷纷。



    这事儿也很快传遍了全村,乃至别的村。



    当天中午,许灼还没回来,村里广播就连续重复十遍,把事情经过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