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拆房出古董

A+A-

    立马对梁大晓接着道:“你回去和你师父,找人盯着百湾镇砖厂总经理林嵩,我怀疑我只是怀疑,他有这个嫌疑。”



    许灼把自己曾想以新砖配方入股砖厂,但没谈成这件事告诉梁大晓。



    梁大晓疑惑道:“人家是官儿啊,怎么会做这种事呢。咱们公社砖厂一把,多少人求着他办事。他要整许哥你,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他怎么整我?”



    “随便叫警察之类的来查你资质,找你麻烦。”



    “我在天授村也算个干部,村委会保我。我这房子,资质齐全。再则,警察什么的,我这里也不算是没路子。我也没做违法乱纪的事。这些事加起来,他但凡多了解我一点,也不会贸然找人来搞我。”



    “那行,我回头和师父。”



    “缝纫的事别忘了啊,对了还有跟你的柴油桶。”



    “放心放心,中午就给你送来。”



    梁大晓走后,村民们纷纷送来捉到的大黄鳝和甲鱼。



    昨晚那一阵暴雨之后,大多数人收获颇丰。



    两斤重的大黄龙数量也比平时多了好几条。



    至于一斤半以上的,也是翻倍增加。



    许灼一一过称,把东西收了起来。



    “许爷叔许爷叔,你看看这是什么。”



    阿山一个人拎着尿素袋跑过来,上还多了只草碗。



    细看,原来是稻草编织成的鸟窝。



    里面是一只肉乎乎没睁开眼的幼鸟。



    细细看他对鸟类认知不多,也根本看不出这是什么鸟。



    想来是昨晚暴雨给冲下来的。



    这次阿山又是一个人来的,看来是彻底没了伙伴。



    “许爷叔,你能不能养这个鸟?我妈,这个鸟必须有肉吃,我根本养不活。它好可怜啊,在树下叫了半天,差点被猫给吃了。”



    “行,给我吧,但我不能保证把它养活。”



    许灼看阿山这委屈巴巴的样子,笑着把草碗接了过去,放到了后院。



    许若谷正好在后院切草拌米糠做饲料喂野鸡,喂狗獾。



    看到许灼端着个草碗过来,连忙凑过去看。



    “哪来的?”



    “阿山送来的,大雨落窝的雏鸟,看状态还不错。”



    “养不活的。”



    “试试吧。”



    放下草碗他立马跑出去,清点阿山里的牛蛙了。



    没想到的是,阿山竟然又搞了三只野鸡。



    现在许灼后院的笼子里,已经关了二十只野鸡了。



    算上这三只,二十出头。



    虽然野鸡这东西气性大,容易出现不进食和躁动的情况。



    可把它们关后院,饲料槽放上水和食物,不去管,它们自会进食。



    也是捉来的野鸡里公鸡有点多,足足七八只。



    这些不能下蛋的公鸡养归养,但许灼会把它们屁股上最漂亮的长毛都给拔掉,收集起来,以至于这些公野鸡瞧着有点像母鸡。



    “你养这些野鸡意义不大。”



    当许灼把外面收货任务交给万芸,把野鸡拿过来放好时,许若谷道。



    “野鸡一年也就生二十个蛋左右。”



    “你想靠着野鸡蛋发家,简直做梦。”



    “蛋钱都不够饲料费的。”



    “养满二十只,也就一天一两个蛋左右。”



    许灼挑眉看着她:“所以呢。”



    她看着许灼,红唇轻启:“叫花鸡。”



    许灼轻笑,转身就走。



    他去街上,把牛蛙之类的给卖了。



    然后去诊所,买点针筒,回来煮糊糊喂鸟。



    五村集镇倒是清理出了一块地方,看大应该是在建公厕。



    



    街上新开了个门面不大的铺子,里面坐着打投员。



    铺子上写着“毛票兑换处”。



    旁边立着块牌子,写着“以票换票”,以及



    许灼粗略看了眼,便察觉出换票的规则,是以粮票额度为基础的。



    比如现在一斤米三分,一斤五花肉七毛。



    那一张一斤肉票,就能换二十三斤粮票。



    以此类推,还有鸡蛋,糖,布之类。



    这兑换处倒是人不少,可来了之后很多人都摇头离开。



    许灼驻足观看一阵就发现了问题——江南本地就是产粮大区,这里粮票相对来不值钱,大家缺的是肉票,布票之类。



    所以大家都想拿粮票来换这些。



    可肉票布票本就不算多,别人握在里还来不及,怎么会换?



    最少的是肉票和油票。



    不少裁缝还是能拿布票来换粮票和油票的。



    “这就是我出的馊主意”



    许灼思考了一阵,想到了几个主意,都觉得不妥。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也很简单,缺乏正确且有效转换制。



    不别的,谁里有多余油票?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倘若可以实现油票和粮票互换,那么这交换就很流畅了。



    不理会这些,他默默避开打投部的视野,先回去再。



    太阳冉冉升起,炽烈灼烤大地,这对于刚下过雨的江南人来,毋庸置疑是一种蒸桑拿般的折磨。



    许灼回到二十三号时,便看到十七号这里已开始搅拌水泥起墙了。



    这让他不禁有些兴奋。



    正式起墙后,房子面貌将会一天一个样。



    看着建设生产组造房如火如荼的情景,他就充满期待。



    在看看对面那大片空地,零星几座房子,即将被拆干净。



    就是这一眼,他就看到有个建设生产组组员朝他跑了过来。



    他连忙迎上去道:“出什么事了。”



    “许组长,你去看看吧,拆房子拆到东西了。”



    “不会是人骨头吧?”



    这组员一愣,连连摇头:“怎么可能这么邪性,是些钱。”



    “钱?”



    估计是铜钱。



    这几天柴房,其实拆出了相当多的铜钱,都交到了他这里。



    他找了个酒坛子丢进去,问了问全为民。



    老头这些铜太少,而且也不纯,就让他自己拿着。



    他跟着组员跑过去,就看到几个组员正围着一个脏兮兮的红布看。



    摊开的红布里头,不止有几串铜钱,还有碎银子,铜镯,玉佩。



    “许组长你看看,这还有银子呢。”



    许灼蹲下来看了看铜钱,明清都有,年代最晚不过康熙。



    再看这玉,玉质普通。



    铜钱,碎银子,普通的玉,铜镯,这显然是民间私产。



    “我去趟村委,交给书记。”



    许灼把红布拿起来,却发现这哪里是红布,分明是一块丝绸肚兜。



    上面刺绣技艺极其精湛,看着栩栩如生的样子,一眼便知是苏绣。



    更重要的是,这里头有不少金色丝线——金线。



    原来这才是最值钱的东西。



    “许组长,还有这个,你看看。”



    这时,又一个组员过来,递来了一个灰蒙蒙的短刀。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