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武举开考,潜藏高手登场

A+A-

    武科举。



    与文科举一样,同样实行三级选拔制。



    即,童试、乡试、会试。



    三级选拔分别在县,州府,京城举行。



    选拔出的人才分别称为武生、武举、武进士。



    乡试、会试,及之后的殿试第一名,则分别称为武解元,武会元,武状元。



    州府乡试前三名,进京参加会试。



    一朝武举夺魁,便可鱼跃龙门,拜将封侯。



    而朝廷也籍此笼络江湖人士,为军队遴选将领。



    



    翌日。



    演兵场。



    万头攒动,人山人海,汇聚而来的武者,挤个水泄不通。



    参加武举大考的武者,纷纷摩拳擦掌,暗中积蓄气力。



    观摩瞧热闹之人,彼此招呼,相互寒暄。



    “哟,恭喜周兄!一年未见,直达四品巅峰?”



    “孙兄!侥幸,侥幸,幸得逸王殿下指点,才勘破迷雾!”



    “承蒙殿下点拨,郑某也是一日千里。”



    “殿下指点,真是高屋建瓴,令我等受用终生。”



    “是啊,殿下真乃神人!”



    “逸王殿下,实乃凉州武者之幸,天下之幸!”



    



    众武者,三句话不离逸王,争相交口称赞。



    主持武举多年,周逸会对每位武举人进行点评。



    他的点拨,总能直指要害,令对方受益无穷。



    很多武者,修为因其此突飞猛进。



    这也是为何,不参加武举的江湖人士,也倾城出动,前来观摩。



    逸王点评,字字珠玑,对修行大有裨益。



    “看,醉剑门吴毅,又来混殿下指点喽。”



    一名青衣秀士,身如青松,步履如醉,三晃两晃挤到人群前排。



    众人对其指指点点:



    “这家伙,明明有实力杀进三甲,却一直压分争榜,年年排名第四。”



    “摆明了,他就是不想进前三,进京会试。”



    “醉剑吴毅,半步金丹,堪比五品高,参加京城会试定能杀进头榜三甲!”



    “他啊,年年参赛,就是来骗殿下指点。”



    诽议入耳,醉剑吴毅非但不生气,反而嘿嘿一乐。



    若非得逸王指点,他怎能从三品剑客,火箭般蹿升到如今境界?



    “什么殿下点拨,高屋建瓴?武道精进,唯有修炼一途!”



    “嘁,马屁!”



    人群中,传出不屑嗤笑。



    适才话之人老脸一红,噤声不语。



    或许,他们艳羡、奉承的,只是皇孙的无上皇威。



    胡蝶姑娘不懂修炼,点评起来不也照样头头是道。



    “胡!逸王殿下的指点,绝对是振聋发聩,令人醍醐灌顶!”



    反驳之人,身材高大,壮如铁塔,一双铁拳仿若笸箩。



    他双拳对击,道:



    “在下铁拳吴猛,去年忝居二榜末席。”



    “得殿下点拨功力大进,今天我要誓夺武解元!”“



    “继而,代表凉州进京,拿回武状元,以谢殿下点拨之恩!”



    话间,气息外放,压迫众人几乎窒息。



    参加过去年武举,对吴猛有些印象之人,早已震惊得不出话。



    铁拳吴猛,一年工夫,竟然从三品炼气境,直达四品筑基巅峰?



    “侥幸,堪堪五品。”吴猛咧嘴一笑。



    五品境?



    金丹大修士!



    逸王殿下的指点,当真能化腐朽为神奇。



    众人目光火热,投向擂台主座。



    “嘁,今年武举风大。”



    嗤笑声再度响起,“吴壮士,可别闪了舌头。”



    人群之中,不少武者暗自点头。



    就连铁拳吴猛,神色也为不由凝重几分。



    



    大家都已经发现。



    人群之中,藏匿不少陌生高,气息强大得吓人。



    这般强者,以往多年难见一例。



    今天,竟然下饺子般,扎堆出现。



    难道是凉州天才大爆发,今年要包揽武举金榜前三?



    真是苍天有眼啊。



    逸王殿下爱民如子,如今终得上天回报。



    众人目光,再底投向演武场中心的比武擂台。



    高台之上。



    逸王殿下端坐长几之前,玄色蟒袍白玉带,皇家天威令人肃然起敬。



    紫色鸾带扎束雪白长裙,胡蝶姑娘宛若九天仙女,侍立身侧。



    全副盔甲齐备,司玄腰悬佩刀,站在周逸身后,寸步不离。



    鹰隼般的眼神,来回扫视人群,他不时叫来身后军士,低声吩咐几句。



    领命军士,带上数人,潜伏隐藏到演武场各处角落。



    演武场四周。



    骑兵上马,步兵亮枪



    凉州所有军士,厉兵秣马,重装待发。



    嘶——难道有人要搞事情?



    人群一阵骚动。



    胆之人,悄悄退向人群外围。



    与神色凝重的司玄相反,周逸看一眼满场武者,脸上升起开心笑容。



    主持武举乡试,看不同流派同台较艺,是枯燥修行的有益调剂。



    登台武者,以三品筑基修士居多。



    偶有金丹初期修士,属于多年难得一见,有很大概率连夺解元,会元,甚至金殿高中武状元。



    金丹修士,已可任门派掌门;进入军中,可任先锋,偏将。



    连中三元,并非难事。



    筑基修士,五岁时,周逸或许还愿与之切磋一二。



    如今,呵呵



    观摩低级别选对战,他却仍能看得津津有味。



    那是他博采百家之长,开拓修行思路,对于参悟天地之道有所裨益。



    当然,今年主持武举,又另加一个目的。



    ——恭候大乘教,营救被绑架的冯青。



    虽然只是冯吉远房子侄,周逸还是会尽力营救。



    有恩必报,是周逸的原则。



    站在周逸身侧,胡蝶满脸带笑,不时低头俯耳与之交谈。



    所有时间在用于参悟武学,殿下极少这般心情愉悦看光景。



    殿下高兴,她就打心底开心。



    日上三竿。



    大考仍未开始,人群不免有些焦躁。



    一道道目光,不时投向演武场入口,期待文试试卷早些入场。



    朝廷开科武举,意在选拔习武人才。



    起初,考试不设擂台。



    而是分为,文试和武试两步。



    早期的文试,分策论,兵法,时政三部分。



    而武试部分,则要考核骑射,刀兵,举重,等科目。



    二者成绩相加,按综合成绩排名上榜。



    武皇看过一届,大感枯燥无趣。



    他大下挥,武试直接改成擂台赛。



    文试,则简化成默写武经抽选段落。



    默写具体内容,由吏部直接印刷于试卷。



    试卷由朝廷指派监考官,考试当日送达考场。



    监考官,同时监考文试、武试。



    “来了!”



    “来了”



    伴随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人群发起一阵骚动。



    百余快骑,一路尘土,冲进演武场。



    为首一匹火红半妖马,马上之人大红宫袍如晚云火烧。



    肤如凝脂,眉目如黛,堪堪一握的杨柳细腰,之上春波荡漾,之下浑圆如玉。



    “姬玉!”



    “这不是武皇亲侍,太监姬玉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