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圣人,高于皇帝

A+A-

    “淮南八公?”



    “他们凭什么代表道家?”



    “就算淮南王,也没那资格!”



    “道家,这是要闹哪样?”



    



    道家代表入城,满街一片寂静。



    就连最拉胯的家,尚且收获不少欢呼。



    毕竟,哪行行业都会有些从事者。



    道家人气鼎盛,信奉者与儒家并驾齐驱。



    受到冷落,纯属派来的代表太拉胯。



    当世道家,淮南王可谓集大成者。



    然而,由他代表道家,都有些不够格。



    更何况,淮南八公只是帮他炼丹的门客。



    多年下来,仙丹也没见炼成,他们还有啥成就。



    哦,要还真有。



    人家炼出了豆腐。



    炼丹时,不心把石膏洒进豆浆,炼出了豆腐。



    沉寂片刻,终于有人戏谑喊道:



    “八公,啥时炼出仙丹?”



    “光炼豆腐丸子,可不行呐!”



    



    八公并不生气,坐在车上向皇宫而去。



    道家拥趸们,心中失望透顶。



    百家汇聚皇城,如此大好会,竟然没看到传中的老子,庄子。



    道家,这是与百家貌合神离啊。



    难道,道圣老子,对天地存亡的大事毫不关心。



    这还真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百家诸圣来皇城目的,百姓们亦有所耳闻。



    见到圣人的兴奋头过后,街头议论话题悄然改变。



    “唉,听,百家的圣人们要求皇太孙关闭地府。”



    “不止,还要求把皇朝分裂成无数国呢。”



    “那岂不是,又要群雄争霸,混战不断?”



    “是哩,遭殃的总是我们老百姓。”



    “真不知道,圣人们是怎么想的。”



    “圣人?”



    “唉”



    



    皇宫南门外。



    大臣们站成两排,分立路边。



    满朝文武,宫门外列队欢迎百家诸圣。



    这是多年来,不曾有过的礼遇。



    毕竟。



    古圣先贤们,影响力是太大。



    若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当朝武皇。



    武皇,只是大乾朝皇帝。



    而百家诸圣,却是历朝历代公认的圣人。



    “圣人竟然再世,恍如南柯一梦!”



    御史大夫公孙泓,搓一搓,满脸激动。



    作为儒生,他作梦都想能见一眼孔圣,听一句至圣教诲。



    没想到,这个愿望竟有成真之日。



    “能见兵圣一眼,足慰平生!”



    魏青点头叹道。



    他深谙兵法,最推崇三十六计。



    能见到孙子,他同样心中激动不已。



    其他大臣,也轻声交谈,翘首以待心仪的圣人。



    “噤声!”



    桑弘阳声音严厉道,“迎接圣人,岂可窃窃私语,毫无礼仪!”



    众大臣顿时不敢吱声。



    桑弘阳身为刑部尚书,以执法严厉闻名。



    酷吏之名,直追张汤。



    作为法家思想发扬者,他心中同样激动。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他梦中都想拜见。



    然而,再激动,也不能乱了法度。



    法家,以此为原则。



    不敢再吱声,众大臣的目光自然投向最前排武皇。



    此时,武皇脸色有些阴沉。



    百姓迎接圣人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那份激情,他作为皇帝都未曾享受过。



    圣人超然的地位,给他造成不心理压力。



    



    民心所向,圣人们似乎胜他一筹。



    



    “至圣!”,“孔圣!”



    “墨圣!”



    “兵圣!”,“孙子!”,“兵圣!”,“孙子!”



    



    圣人们来到皇宫前。



    武皇与众圣寒暄的工夫。



    大臣们已化身普通拥趸,高呼各自心仪对象。



    至圣孔子,受到多数人的欢呼。



    欢呼声最高者,却是兵圣孙子。



    文臣们,分为许多流派。



    半殿武将,几乎人人都尊崇孙子。



    武皇亲自出宫相迎,给足圣人们面子。



    孔子等人,同样以礼相待。



    毕竟,诸子百家的学问,最终还是要卖与帝王家。



    他们从不与朝廷交恶。



    你来我往的寒暄中,宾主落坐。



    永昌殿内,座无虚席。



    武皇气度威严,端坐高台之上。



    大殿左侧,百家诸子依次而坐。



    孔子坐首席,子路、子贡垂站在他身后。



    墨子坐次席,孟胜侍立在侧。



    之后,百家诸圣依次入座。



    孙子,韩非子,邹子,鬼谷子



    右侧座中,则是大乾众臣。



    二皇子,六皇子,丞相冯吉,大司马魏青,御史大夫公孙泓



    “武皇,百家诸圣来意,想必您已知悉。”



    子贡双一拱,直接代表孔子开场。



    而且,他直呼“武皇”,不称陛下。



    显然,对当朝皇帝并无多大尊重。



    二皇子,六皇子对视一眼,流露出些许不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堂堂武皇,当朝帝王,难道不配诸圣亲自交谈?



    公孙泓等儒生,看向子贡的眼神,同样敬意满满。



    七十二贤,在他们心中地位同样极高。



    至少,他们认为与武皇直接对话,毫无不妥。



    “这”



    武皇心中略有不快,却无从发作,道,



    “皇太孙尚未赶到,众位不如先聊其它。”



    这话的倒是实情。



    如今大乾朝廷,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多都与周逸有关。



    武皇和众大臣,已经习惯看他的意思做决定。



    而且,像关闭地府这种事。



    除去皇太孙,他们插不上半点。



    百家诸人,可不做此想。



    圣人们气度非凡,脸色没有任何变化。



    站在他们身后的弟子们,却顿时一脸不悦。



    “皇太孙竟如此不识礼节!”



    子路怒道,“百家诸圣何等尊崇,竟要苦候他一人!”



    “是啊,竟敢轻视众圣!”



    “无礼之致!”



    



    百家弟子义愤填膺,纷纷出言指责。



    武皇抬眼,看向台下一众文臣。



    论舌战,当然还得指望这些读书人。



    然而。



    众位文臣,不仅无人出言反驳。



    甚至,对周逸怠慢众圣人似乎同样心存不满。



    就连一直偏心周逸的武将们,看到孙子门下不满的神情,竟似也在心中替兵圣鸣不平。



    诸位圣人,可是他们心中偶像。



    怎可无礼怠慢。



    估计,若非有朝臣这层身份,文武群臣恐怕也会加入声讨周逸行列。



    武皇,以及两位皇子心中郁闷。



    在众位圣人面前,他们皇室地位-。



    



    幸而。



    吵吵嚷嚷没多久,一道通报声传进大殿:



    “皇太孙进殿——”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