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最霸气的宣言2

A+A-

    大秦时空节点。



    咸阳宫。



    祖龙嬴政此时觉得有种血脉偾张的感觉,浑身抑制不住的微微颤抖。



    衣袖中,他双拳紧握,经脉凸现,喃喃自语道:



    “这便是朕的大秦,是朕的兵锋,是朕的武功。”



    身后群臣齐齐跪拜于地,山呼万岁。声音回荡在庞大的咸阳宫上空,久久不散。



    万岁声中,嬴政激动的呐喊:



    “朕的大秦受命于天,扫平六合,威服四夷,当得起既寿永昌。”



    此时,跪伏在地的赵高拍马道:



    “大秦有陛下,当得起既寿永昌,万世无疆。”



    嬴政逐渐抚平激动的心情,听到赵高的马屁,想到后世还有那么多朝代,谈何万世无疆?脸色瞬间一变。



    从天幕最后黑屏的字幕上揣摩,似乎他的大秦存世不长。



    他很迫切的想知道具体时间。



    这种很急切,很迫切的感觉不知从何而来,似乎冥冥之中感觉自己时间不够用。



    此时他若知他的大秦二世而亡,不知道会不会直接晕倒在地。



    “太史令务必加快解析,朕要知道那些弯曲的文字到底为何意。”



    天幕继续播放。



    一轮太阳冉冉升起,红色金光穿破云霞,照耀苍茫大地。



    镜头快速的掠过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荒漠。



    嘶鸣声响,一头战马前足立起,马上的骑士战刀挥舞,奋力前指。



    军阵出现在天幕之中,写着“汉”字的旌旗迎风招展,旗帜下,是数之不尽的大汉骑兵。



    他们奔跑在无垠的草原上,驰骋在荒凉的戈壁上。



    肆意的追逐敌人,终于来到了一片高山之前。



    此刻,这座高山从下往上一直到山顶都布满了大汉士卒。



    一名年轻的将军傲然挺立于山巅。他面朝南方中原,设下祭坛,正在祭拜天地。



    在他的身旁,一块石碑被深深的埋在地上。



    在他的身旁,一面血红色绣着“汉”字的军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



    封狼居胥四个大字出现在天幕中央。



    画面中厚重冷冽的旁白音随之响起: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臣妾。”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大汉时空节点。



    长安未央宫。



    刘邦抑制不住全身的颤栗,眼中泪水满眶。



    封狼居胥。狼居胥山乃是匈奴祖庭,圣山。后世大汉子孙竟然在狼居胥山封禅。



    这是统一六合的嬴政也未能做到的盖世功绩。



    我大汉后世子孙竟有如此赫赫武功。



    “不知是我大汉哪代好儿郎做出此等成就。”



    刘邦此刻内心生起一股舍我老刘家,还有谁的自豪感。



    大汉时空节点。



    长安未央宫。



    刘彻望着天幕上的文字,一字一句的跟着念出。



    他内心暗暗立誓,此盖世功绩非我刘彻莫属。



    他的身边站着刚刚加封长平侯的卫青。



    



    元朔二年,卫青发动河南战役,一举收复河套地区。



    彼时的河套地区乃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缓冲之地,也是百战之地。



    河套地区依山傍水,既可依赖水源发展农业,又可仰仗天堑据关防守,以此为依托还可控制高阙等重要关塞。



    所以置朔方郡,立此根基,他刘彻北伐匈奴的计划就踏出了极具战略意义的一步。



    刘彻此时的心情是极度复杂的,卫青班师回朝后,君臣二人有过彻夜长谈。



    从卫青的口中,他了解到置朔方郡的困难,在如此远离中原的塞外筑城,必需要移民、屯边,这将要花费的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汉经过文、景二帝后,国力强盛,可也经不住和匈奴连年作战的消耗。



    后勤补给是最大的困难,需数倍的花费才能保证军队的补给。



    要完成他宏图大志,这些困难都必须要一一克服。



    而要克服这些困难,置朔方郡又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棋。



    自卫青回来后,他一直在斟酌。



    朝中一直以来有很多大臣都反对和匈奴开战。此次置朔方郡同样有人反对。



    若上下不能一心,日后何以北击匈奴?



    今日,天幕所见让他彻底放开了顾虑。而朝中的抗议声在天幕所言之下定会销声匿迹。



    如此,大汉上下同心,匈奴何以为惧。



    这天幕当真乃朕之祥瑞。



    北伐匈奴,封狼居胥非我大汉天子刘彻不可。



    天幕画面再次亮起。



    战争如火如荼的展开,血与火的交织,刀与剑的争鸣。



    昏暗的城门之下,伏尸遍野。斑驳的城墙上插满羽箭。



    破开的城门内,同样是堆积如山的尸体。城中火光冲天,有人奔逃,有人追杀。狞笑声和哭喊声夹杂一起。



    待到声音逐渐沉寂,异族的旗帜竖起在城门之上。



    天幕黑屏后,再启画面。沉重而带着杀意的旁白和字幕亮起。



    “四方胡虏,凡有敢犯中原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金色大殿中,身着龙袍,头戴帝冠的中原天子威严的喊出这句宣言。



    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大战在天幕上展开。



    黑色铁骑从长城内蜂拥出关,数百年之后中原王朝的铁蹄再次踏上草原。



    “大隋。公元5--公元6年。”



    大隋时空节点。



    长安大兴宫。



    杨坚强忍着颤抖的身躯,凝视着天幕的画面。



    他想起那年他刚登基,突厥犯边,杀我子民,掠我财物。



    逼得初立的大隋不得已韬光养晦,两年后,大隋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将突厥打得分裂成东西两部,大扬国威。



    “陛下,如天幕所言,我大隋日后与突厥定有一战。需得早做安排才是。”



    宰相高颎上前一步,提醒杨坚。



    一个初立的偌大的王朝,政策调整不是想改就能改。



    自杨坚登基,中原内部的统一之战从未停歇,直至去岁,岭南冼夫人归顺,大隋才真正的一统中原。



    自开皇以来,大隋颁新律,颁均田令,开广通渠,摸索着实行科举制。



    所有的既定国策都是在为分裂数百年的中原恢复生。



    如今观天幕之言,未来与突厥之战势不可免。必需早做安排,以防事到临头而至措不及。



    “玄昭所言甚是,如今天下一统,百姓逐日安宁,大隋也不可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心思。”



    事实上,作为一代明君,杨坚内心也很清楚,突厥不灭,便不会屈服。日后迟早会有一战。



    不灭突厥,大隋永世不会安宁。



    此时的杨坚看着天幕中的话语,内心一阵悸动。



    或许,大隋的使命不单单是结束中原的混乱,更是卫边戍国,开疆拓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