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外面人样回来狗样

A+A-

    而肖南这边,井挖到十五米的时候,出水了,只是出的水不多,又挖了一米多,水蹭的一个涌出来,几个汉子,立即从里面上来。



    浑身湿漉漉的,可全都笑的很开心。



    肖南和阿婆也被后院的笑声吸引过来,听到出水了,全都笑了。



    接着,他们用石板,把井的周边垫平,垫高,就怕打水时不心掉里面。



    又在一边按了一个轱辘,绑上一圈绳子,另一头绑上一个木桶。



    这样把桶放下去,木桶沉到水里,搯动轱辘就可以把桶拎上来。



    省了不少的力气,最适合女子。



    半个时辰后,井里的水可以打了,孟飞一口气拎了好几桶上来。



    慢慢的,越往后边的水越清,阿婆也试了试,肖南也上了。



    全都哈哈大笑起来,肖南对工人们道。



    “辛苦了,今天晚上有酒有肉,靠劳一下你们。”



    “谢谢东家。”



    吃晚饭的时已经很晚了,两个狗子守在肖南的身边,大家看着满满一桌子菜,不约而同的咽咽口水。



    一大盘的梅菜扣肉,一大盘的蒜泥肘子,一大盘的凉拌猪耳朵,一大盘的猪蹄,四个肉菜,四个素菜,全是扛尖满,实实在在。



    每个人的面前一碗酒,酒香扑鼻,不用猜也知道,这酒不错。



    工人们同时看看孟飞,他主动端起酒碗:“辛苦了,来,喝酒,明天一早我给你们结了工钱,再走吧。”



    五个工人嘿嘿一笑:“谢谢东家,以后有啥事再找我们。”



    “好!”



    几个人的动作,肖南看在眼里,她勾着唇,默默喝着酒。



    这顿饭吃的很满足,第二天,工人们又磨磨蹭蹭的吃了顿早饭才走。



    肖南也没什么,不管是孟飞的人,还是找来真正打井的人,人家总归出了力而且只用了两天,真的很辛苦,让他们吃好是应该的。



    只要孟飞和他的人,对这个家好,那她愿意当个瞎子,聋子。



    终于,不用出去打水了,阿婆的嘴都没合拢过,没事就到井边上看。



    给鸡,给驴添的水也多了,就连两个狗盆里的水,都添的勤快了许多。



    而村中的井,到现在也没水,直到村里人有了怨言,有人信了,老天爷惩罚他们,于是每家每户,提着篮子象赶集似的三五结群,去了庙里。



    肖南知道后冷哼一声:“心恶,连菩萨也不会保佑他们,因果循环,恶有恶报。”



    龙龙问她:“那什么时候让井有水啊?”



    “看他们在菩萨面前怎么求的吧,只求水的话,不给,若是改过自新,行善积德,再给。”



    “好吧,只要村里有五成以上的人是这样想的,那偶就把水还给他们。”



    这一折腾,日子到了八月中旬,还有几天就要成婚了。



    而村中的井里也有了水,整整半个月,才吃上水,村里人受了大罪。



    若不是龙龙看在他们跑了好几趟寺庙,发了誓,也不会还给他们。



    有了水,村里人也老实了,不过,通过这件事,他们分了好几派,面和心不和了。



    一派,改过自新,打算以后行善积德,一派,不以为意,感觉就是巧合,要不然,怎么求了菩萨好久,水才迟迟回来。



    一派,隔山观火,坐山观虎斗,站在中间。



    不过,没人再难为王婆子一家,这时候,姜氏才敢白天来找王婆子。



    一到客厅,姜氏看着屋里的摆设,开心的笑起来。



    “姐姐,你是个有福的,家里大变样了。”



    阿婆笑着给她倒了一杯水:“可不是嘛,这房子是丫头盖的,家俱啥的都是丫头赚钱买的,我啊,啥也不管,坐着享福。”



    “啧啧,这丫头对你可真好,新衣服,新鞋子,天哪,还给你买了银镯,银簪子?”



    



    “还有耳环呢,要不是没耳洞,就戴上了。”



    姜氏欣喜的看着王婆,“真羡慕呀。”



    “首饰是女婿买的。”



    姜氏突然放低声音问道:“你认她当干闺女了?”



    阿婆摇摇头:“没有,她跟我无亲无故,对我如此好,我干啥非要给人家做长辈,压她一头,这样就挺好,给我养老,我知足。”



    “可,这样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无妨,我也想开了,有的人到是亲生的,可是孝不孝难。”



    姜氏点点头:“姐姐的是,咱村就有两家,明着孝顺,背地里虐待,老人是有苦不出。”



    王婆轻哼一声:“上梁不正下梁歪,得什么因,结什么果,用我家丫头的话,那叫自食其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也是,我是真后悔来了这个村,也不知道,这村的男娃咋娶上的媳妇,要是我,绝不让闺女嫁到这村。”



    “咋娶?当然是外面人样,回来狗样了。”



    “哈哈,对了,下个月,我闺女出嫁,你来不?”



    “来,别人家不去,你家肯定去。”



    “我可不是图你的东西,只因我家在此地认识的人不多,你去就给我捧个场。”



    “那也不能空了。”



    “不用,不用,”



    姜氏跟王婆在客厅了会儿话,阿婆就带着她在前后院各处看了看。



    使得姜氏羡慕的很,忙回去就把自家院也改成这样,看到井后,也想在自家挖一个。



    她还悄悄告诉王婆一个秘密,村里有些心眼坏的人家,孩子也坏,他们总是悄悄往井里撒尿。



    有洁癖的阿婆听了,干呕了几下,庆幸自家挖了井。



    姜氏还,前些年井里死过人,不想再去井里打水,等嫁了闺女自家也挖一口井。



    这事,阿婆倒是听了,两者都让人腻味,死有好多种,干嘛跳井呢,真的是。



    两人又聊了好一会儿,姜氏才走。



    肖南正在看书,孟飞在荒地里锄草,各有各的活计,谁也没来陪着姜氏,只打了个招呼。



    等姜氏一走,阿婆找到肖南,开心的道。



    “以后,我能去姜家串门了,他们年前不出远门了。”



    “他家没地?”



    “有,农闲时常去外面做些买卖,九月初六,姜家嫁闺女,你和我一起?”



    肖南把书放到抽屉里,实则扔进了空间,都是铅字排的,不想被人看见。



    “那您想好拿什么添妆吗?”



    “添妆是在成婚前两天才添的,当日不添,拿喜钱就好。”



    “那您拿多少?”



    “我和她关系不错,不过他家那天应该不支帐桌,村里人不知道去不去。”



    “那给钱就不合适了。”



    阿婆有些为难:“也是,那送啥合适呀?你给我的那块布料送她行不?”



    肖南想了想,用意念在空间找了下,她用一个普通的盒子,装了一支十年份的人参。



    走到柜子里,拿出盒子,递给阿婆。



    “这个就当是咱家送的礼吧?”



    “这是啥?”



    阿婆打开一看,震惊的问道:“人参?是不是太贵重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