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往辽东运蜂窝煤?本宫不同意!

A+A-

    第243章往辽东运蜂窝煤本宫不同意!



    想到这里,朱慈烺笑着道:



    “本宫无意靠蜂窝煤盈利,只为保障百姓的基本需求。”



    “所以到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这门生意,朝廷也会发布政令,鼓励商人参与进来。”



    张世泽听后,心中突然一动。



    虽然蜂窝煤定价可能不高,但胜在用量巨大。



    要知道平民百姓做饭取暖都离不开煤炭,而蜂窝煤价格亲民,冬季用量更是会大幅增加。



    更何况蜂窝煤的主要原料近乎免费,这确实是门有利可图的生意。



    看着张世泽心动的模样,朱慈烺继续道:



    “放心吧,这种好事儿本宫不会忘了你的,等会让人把配方给你,你回去后研究一下,然后批量生产。”



    “你到时候把这件事情告诉其他勋贵,但凡家里涉足煤矿生意的,都可以做这笔生意。”



    “到时候朝廷会统一定价,确保你们有利可图,也让百姓买得起。”



    张世泽连忙躬身行礼,笑道:



    “既如此,臣谢过太子殿下!”



    午夜时分,白日里烧烤盛宴的鼎沸喧嚣早已彻底隐匿于夜色之中。



    此时万籁俱寂,银白的月色宛如灵动的水,悠悠地倾洒在那片稍显凌乱的场地上。



    残余的炭火恰似散落人间的星辰,散发着最后一丝若有若无的温热。



    虽然夜色已经很深了,但朱慈烺并未离去,而是站在那尚未彻底熄灭的炉火面前,凝视着那几块仍在燃烧的蜂窝煤。



    经过这一晚的测试,朱慈烺已经得到了最佳的配方。



    按照这个配方制造出来的蜂窝煤燃烧性能极为稳定,时间也是最长的。



    那么接下来,只需要大量生产就可以售卖给进城里的平民百姓使用了。



    一时间,朱慈烺仿佛已然身临其境,真切地看到蜂窝煤在百姓家中熊熊燃烧,为他们驱散冬日严寒的温馨场景。



    第二日清晨,朱慈烺用过早膳之后,再次召见了工部尚书周士朴。



    不多时,周士朴便来到了东宫。



    一见到朱慈烺,他立刻行礼道:



    “臣周士朴,拜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微微抬,示意他起身,随后指了指一旁的蜂窝煤炉和一堆蜂窝煤开口道:



    “周大人,你且仔细看看这个。”



    炉子中的蜂窝煤,因为朱慈烺昨晚之前特意交代过,所以一晚上都没熄灭,从昨天晚上一直燃烧到了现在。



    周士朴听到这话,随即便是望了过去。



    虽然眼前这东西看起来有些奇怪,但他还是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应该是用来充当燃料和取暖的东西。



    而这些好似蜂窝状的黑色物品,应该就是燃料了。



    片刻之后,他缓缓抬起头看向朱慈烺问道:



    “敢问太子殿下,此为何物”



    朱慈烺道:



    “这是本宫从一本古籍上看到的东西,名为蜂窝煤,由碎煤块以及黏土等物制成,成本极低,配合上这种特制的炉子,两三块便可以满足普通百姓一天做饭需要的燃料。”



    在后世,一般家庭如果使用蜂窝煤的话,一天的正常消耗其实是在五六块左右。



    因为后世一般都是一天三顿饭,而且吃的也比较丰富。



    但很明显明朝不太一样,因为这个时候的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是一日两餐,差不多就是早上的十点左右,以及下午的四点左右。



    而且吃的也很简单,所以压根消耗不了多少燃料。



    周士朴听完这话,脸上满是激动之色,声音中都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真如殿下所的话,有了此物,京城百姓必定可以顺利度过这个寒冬!”



    “除此之外,此物也可以大大减少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太子殿下真是聪慧至极,老臣佩服!”



    此时此刻,周士朴满心都是对朱慈烺的敬佩之情。



    古人常的柴米油盐醋,柴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是因为要是没有柴的话,连最基本的把食物煮熟就做不到。



    而所谓的柴,其实白了就是燃料!



    看到周士朴这般模样,朱慈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后继续道:



    “周大人,本宫打算让工部出面,组建一个全新的衙门,专门负责生产这蜂窝煤。”



    “不过工部只负责生产,销售一事,本宫自有安排。”



    周士朴听闻此言,心中不禁微微一紧,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



    因为在他看来,这蜂窝煤从生产到销售,最好是能够全部由工部负责,这样能更好地把控整个流程,确保不出差错。



    但太子之令,他又怎敢违抗



    所以他只能压下心中的那丝不情愿,重重地点头应道:



    “臣遵旨。”



    紧接着,朱慈烺又交代了一些其他事情,周士朴这才离开了东宫。



    只是走出东宫时,周士朴仍觉得这一切有些不可思议。



    很明显他也没有想到,朱慈烺居然会利用没用的碎煤块和一些廉价的东西研制出新的燃料。



    不得不,这位太子爷实在是太过聪明睿智了,总能想出这般绝妙的法子。



    周士朴离开之后,朱慈烺又召见了夏德武。



    夏德武一踏入殿内,便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臣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摆了摆,示意他起身,随后再次将蜂窝煤展示在夏德武面前。



    夏德武何等聪慧灵,只一眼,便瞬间猜到了朱慈烺找他前来的意图,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之色。



    紧接着,朱慈烺又将制作蜂窝煤的材料和方法拿给夏德武看。



    等他看完之后这才道:



    “夏德武,你一直都很聪明,所以多余的废话本宫也就不了,你结合如今的市场情况,给这蜂窝煤和配套的炉子定个合理的价格吧。”



    夏德武微微皱眉,目光在蜂窝煤和蜂窝煤炉之间来回打量,然后这才心翼翼的道:



    “殿下,请恕臣无法立刻给出定价,臣需要先亲自制造一批出来,详细核算各项成本,才能给出准确无误的报价。”



    夏德武心里明白,为太子做事必须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所以哪怕朱慈烺已经给了他制作蜂窝煤的材料,他还是需要亲自制造一批出来,仔细核算成本之后在定价。



    毕竟若是定价太低的话,有可能会亏本。



    可若是报价过高的话,又不利于百姓购买,更会阻碍市场的推广,所以这种事情他必须要谨慎对待。



    朱慈烺听到这话之后微微颔首,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过于着急了。



    随后便道:



    “那好吧,你先去制造一批蜂窝煤和蜂窝煤炉子,仔细核算成本再。”



    紧接着,朱慈烺让马宝带着夏德武前往了工部。



    工部因为有了之前朱慈烺的交代,自然也是全力配合。



    所以仅仅一天时间,便成功制造出了一批蜂窝煤与蜂窝煤炉子,速度之快简直让人乍舌。



    虽然蜂窝煤还不能马上使用,但成本其实已经核算出来了。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夏德武再次来到了东宫。



    见到朱慈烺后,他先是恭敬的行了一礼,然后迫不及待的道:



    “殿下,昨日臣已细细核算过成本,蜂窝煤的主要原料为煤炭碎末与黏土,煤炭碎末大多来源于废弃矿渣,成本极其低廉。”



    “黏土等物价格亦不算高,且可以用其他更便宜的东西代替。”



    “加之制作过程中的人工费用、模具损耗等各项开支,综合计算下来,一块蜂窝煤的成本大致在一文五左右。”



    “臣听闻殿下有意让京城的其他煤炭商人也参与到这笔生意中来,目的是为了确保京城冬天的燃料供应稳定。”



    “所以臣建议定价两文,如此一来,百姓买得起,其他商人也有利可图,自然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



    两文吗



    朱慈烺沉思片刻,脑海中权衡着各种利弊,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道:



    “既如此,那便定价两文钱吧。”



    一文五的成本价,卖两文钱,应该也算是比较合理的价格了。



    要知道如今市面上的最普通的煤炭,一斤的售价也是高达十文钱,而且蜂窝煤一块就有一斤多。



    算下来的话,这蜂窝煤的价格比煤炭可是便宜了足足五倍!



    想必百姓们肯定会欣然接受!



    听到朱慈烺认可自己的定价,夏德武心中也是松了口气,然后连忙点头应道:



    “殿下圣明!”



    “臣可以保证,此物一出,百姓定会争先抢购。”



    紧接着,夏德武又让人抬上来了两个蜂窝煤炉子。



    只见一种外面有金属包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硬而又耀眼的光泽。



    另一种无金属包裹,外层用的是水泥,外观看起来较为简易朴素,却透着实用的气息。



    夏德武继续介绍道:



    



    “殿下,这外面有金属包裹的炉子,坚固耐用,且造型美观大方,成本价两百三十文,售价的话臣建议三百文。”



    “另一种无金属包裹的,较为简易实用,成本价一百五十文,臣建议售价两百文。”



    朱慈烺上下打量着这两种炉子,眼神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然后看向夏德武道:



    “你做的很好,既如此,此事便交由大明国营商店负责销售。”



    “至于生产方面,全部交由工部,到时候工部会和你对接的。”



    夏德武赶忙拱道:



    “臣遵旨!”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工部的一座工坊内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工匠们日夜轮班赶工,有的在仔细搅拌着煤炭碎末与黏土的混合物,有的在熟练地操作模具制作蜂窝煤,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不过尽管如此,每日产量仍然仅有十万块左右。



    看似数量不少,可对比京城一百二十万的庞大人口基数,实在是少得可怜。



    不过也没关系,因为这里是刚开始工匠们还没有那么熟练,等到熟练之后在扩大规模,产量一定会提升上去。



    而且别忘了,制造蜂窝煤的可不只有工部,那些大大的煤矿几乎都已经得到了蜂窝煤的制造配方。



    若是加上他们的话,每天的产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几天之后,当工部的蜂窝煤数量达到三十万块的时候,夏德武就知道是时候售卖蜂窝煤了。



    这一天早上,大明皇家商会依旧正常营业。



    刚一开门,商店内的伙计们便脚麻利得如同敏捷的猿猴,迅速在门口支起了数个炉子。



    熊熊燃烧的蜂窝煤宛如燃烧的红宝石,让周边的空气更加燥热。



    炉子上面烧着几壶热水,咕隆隆的冒着热气。



    尽管夏日酷热让人苦不堪言,但眼前这新奇独特的景象,还是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的目光,使得他们不由自主地纷纷驻足观望,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探究。



    毕竟这大夏天的突然有人在门口架了几台火炉,炉子上面还烧着热水,这确实让人感到十分惊讶。



    眼看着门口围的人越来越多了,当下便有伙计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各位乡亲们,都来看一看瞧一瞧啦!这是工部最新研制出来的煤炭,名为蜂窝煤!”



    “这蜂窝煤啊,便宜又好用!一块才两文钱,足足有一斤多重,一斤就两文钱呐!比那煤炭便宜了五倍不止!”



    围拢过来的百姓们听到这话瞬间炸开了锅,一时间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但是他们的脸上满是疑惑之色,一双双眼睛里犹如藏着无数个问号,纷纷投来怀疑的目光。



    不是他们不相信,而是这也太夸张了。



    如今市面上已经最便宜的煤炭也要十文钱一斤,而这个叫什么蜂窝煤的却只要两文钱一斤,足足差了五倍之多,这东西真的能好用吗



    就在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几分怀疑与谨慎向前迈了一步,开口问道:



    “这东西真有你的那么好烧起来到底咋样啊”



    旁边的一个伙计听到这话,赶忙快步走上前道:



    “大爷,您瞧好了!”



    罢,他动作娴熟一把拎起了热水壶,随即又拿起一旁的夹子,稳稳地从里面夹出了一块正在燃烧的蜂窝煤放在了地上。



    那动作简直堪称一气呵成。



    正在燃烧的蜂窝煤被放在地上之后,依旧以缓慢的速度燃烧着,虽然也会飘出一些细烟,但基本上可以无视,而且也没什么太大的味道。



    伙计继续向之前开口的那个老人道:



    “大爷,您看这火怎么样而且我跟您啊,这蜂窝煤极为耐烧,一块能顶好几块普通煤块呢。”



    “用来做饭、取暖,那都是一等一的好!”



    “要是正常只用来做饭的话,一天三块也就顶天了,如果冬天用来取暖的话,大概也就是六七块左右。”



    “不过关键是这东西便宜啊,价钱只有煤炭的五分之一。”



    “你家以前做一天的饭至少也需要三斤煤炭吧,算下来的话就是三十文钱,可要是换了这蜂窝煤,那么一天只需要六文钱,足足省了二十四文钱!”



    “还有这炉子,您也看到了,分两种,有金属包裹的,结实又好看,才三百文,没金属包裹的才两百文,价格公道得很呐!”



    百姓们听完了伙计的解释之后,纷纷发出惊叹之声。



    很明显他们真的被震惊到了。



    因为这东西居然可以为他们省下四倍左右的燃料开支。



    拿一些普通的人家来算,一天省二十四文,一年的话那可就是八两银子了!



    谁能不心动呢



    突然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中年汉子挤到了最前面,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先给我来一个三百文的炉子和一百块蜂窝煤,我拿回去试试,要是好的话,我家以后就专门用这蜂窝煤了!”



    伴随着这中年汉子一开口,其他的百姓也纷纷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我也要我也要,给我那个二百文的炉子就可以了,先来五十块蜂窝煤!”



    “我要那个三百文的炉子,再加两百快蜂窝煤。”



    一时间,百姓们纷纷解囊购买,蜂窝煤和炉子瞬间供不应求。



    不过考虑到这些东西太占地方、又不方便运输,所以国营商店这里只是售卖一张张类似于提货单的票据,百姓们交了钱拿到票据之后,需要去指定的仓库自取。



    这要是换成其他店铺,百姓们肯定会有所怀疑,不敢轻易交钱。



    但要是国营商店的话,百姓们可就没有什么怀疑的了,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这国营商店可是朝廷开的,据背后的老板还是朝廷的六品官员。



    有了这些,他没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不多时,那些交了钱拿到票据的百姓便迫不及待回家拉上板车,打算去仓库提货了



    与此同时,张世泽那边也没闲着。



    他凭借着自己的人脉,迅速联系了几个家中有煤矿的勋贵。



    然后把朱慈烺交代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当听到有利可图、并且还是太子爷交代的事情之后,这些勋贵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加入。



    只不过他们的速度比起朝廷来慢了一拍,所以暂时还没有正式销售。



    不过这也只是迟早的问题了



    又过了两天,在大明日报的加持下,京城之中蜂窝煤的生意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大街巷都弥漫着这新奇事物带来的热闹气息。



    一些专门售卖煤炭的店铺内,蜂窝煤堆积如山,巅峰内的伙计们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彼此起伏。



    有的店铺为了争抢生意,甚至还推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



    别看这蜂窝煤似乎赚不到什么钱,但是胜在量大啊!那些百姓一买就是几百块,这么算下来,利润也算是颇为可观了。



    总的来,朱慈烺还是很满意眼下的情况的。



    这天早上,朱慈烺刚用过早膳,突然马宝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太子爷,兵部尚书李邦华李大人在门外求见,看起来似乎有什么要事!”



    朱慈烺听到这话,多少有些好奇,但还是道:



    “带李大人去本宫的书房!”



    随后,朱慈烺便来到了书房,没过多久,李邦华便到了。



    “臣李邦华,参见太子殿下。”



    见到朱慈烺,李邦华赶忙拱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示意马宝搬了一张椅子让他坐下,然后这才问道:



    “李大人,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



    李邦华抬起头,神色认真严肃的道:



    “殿下,臣听闻了蜂窝煤之事,臣觉得这确实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所以臣斗胆请求殿下,能否将这蜂窝煤运到辽东那边去”



    “辽东地区苦寒无比,将士和百姓过冬艰难困苦,而这蜂窝煤价钱便宜,比煤炭可是省钱多了,定能解将士和百姓燃眉之急。”



    不得不,李邦华的确实很有道理。



    以前从京城往辽东运送煤炭,运费消耗加上各种成本,一斤煤炭的最终成本有可能会高达五十文一斤!



    可要是运蜂窝煤的话,最终成本最多也就是十文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似乎确实可以向辽东运送大量的蜂窝煤用来保证辽东的将士和百姓过冬。



    然而听到这话的时候,朱慈烺却是微微摇头,神色平静而坚定的道:



    “李大人,此事不妥。”



    什么



    李邦华瞬间一脸惊愕,双眼瞪得如同铜铃一般,似乎完全没想到朱慈烺会拒绝。



    毕竟之前三百万斤给就给,怎么到了蜂窝煤这儿就不给了



    要知道蜂窝煤的价钱可是连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啊!



    紧接着下一秒,李文华疑惑地问道:



    “殿下,这是为何啊辽东乃是苦寒之地,确实非常需要此等价格低廉的取暖之物啊!”



    眼看着李邦华这是误会了,朱慈烺赶忙笑着解释道:



    “李大人误会了,本宫并非不想给,而是早已有了解决此事的方法。”



    “近日辽东的锦衣卫来报,是在阜新一带发现了大量的煤矿,据探查,其储量可能和京西煤矿相差无几。”



    “足够辽东当地的将士和百姓们使用几百年了,他们需要的煤矿可直接从那里获取,还能供应到宣府一带。”



    “所以本宫才会从京城运送蜂窝煤到辽东不妥!”



    李邦华听完这些话之后瞬间就惊呆了,半晌都不出话来。



    很明显,他着实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