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李自成:这大明,咋就突然又活了?
A+A-
第263章李自成:这大明,咋就突然又活了
事情商议完毕,几位大臣们拱行礼后便离开了东宫。
不过他们并没有着急回去内阁,而是打算先去一趟户部,和户部尚书倪元璐明一下此事。
毕竟这件事情想要实施下去,必须得让户部全力配合才行。
秋日的阳光斜斜地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刺目的光。
朱慈烺立在宫门口,望着几位大臣离去的身影,心中一时间又是思绪万千。
他心里清楚,刚才商议的政策必须尽快落实,容不得半点拖延,拖延一分钟,就有可能影响接下来的计划。
随即简单整理了下衣冠,他迈步踏入宫门,准备去找崇祯。
不过当然,不是去找崇祯商量,而是打算和崇祯打个招呼。
毕竟,他笃定崇祯一定会同意。
就在朱慈烺进宫去面见崇祯之时,千里之外的陕西潼关,此刻正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氛围之中。
这座历经千年风霜的巍峨关隘,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矗立在河南与陕西的交界处。
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各种伤痕,代表着它曾见证过无数金戈铁马、朝代更迭。
此刻,城墙之上,孙传庭扶妖刀,目光凝重地俯瞰着城下。
只见城墙之下,密密麻麻的农民军如蚁群般铺展开去,足有六十万之众,营帐连绵数里,旌旗遮天蔽日。
哎!
看到这一幕,孙传庭不由得重重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无奈。
近几个月来,李自成的大军就像一群恶狼,死死咬住潼关不放,一次又一次发起猛烈进攻。
但凭借着潼关天险和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每次都将敌人的攻势硬生生挡了回去。
可就在前不久,张献忠带着十万部众加入了李自成的大军,让原本就紧张的局势瞬间变得更加严峻起来。
农民军的攻势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愈发猛烈。
就在昨天,敌军又发动了一轮强攻,当时城头上箭矢如雨、滚石纷飞、炮弹之声不绝于耳。
最终虽然守住了关隘,却也折损了一千多名士兵。
虽农民军的伤亡是官军的十倍不止,但对他们而言,似乎根本不当回事。
毕竟如今正值大灾之年,流民遍地,只要给口吃的,就有人愿意卖命。
他们的兵力就像那野火烧不尽的野草,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反观自己这边,可就难得多了。
虽然之前也招募到了七万士兵,不过那些士兵如今都还处于训练之中,暂时也没法上战场。
不得不,目前的形势真的是十分严峻。
孙传庭正暗自感慨,身旁突然冒出一个脑袋,惊得他微微一怔。
直接那个脑袋的主人心翼翼地探出身子,朝着城外张望,随即倒吸一口凉气,声音里满是惊恐:
“这敌军的数量怎么这么多孙大人,你这潼关真的能守住吗”
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刚从京城回到陕西的秦王。
按照常理,秦王从京城回到陕西之后本该直接返回西安府,可他一时心血来潮,想来潼关看看如今的局势,便临时改变了行程。
搁在以往,藩王擅自离藩可是大罪,不过如今朝廷局势动荡,对藩王的态度也有所改变,这般举动倒也无人过多在意。
孙传庭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安慰道:
“王爷放心,这潼关地势险要,城高池深,又有我等将士拼死守卫,一定守得住。”
然而,秦王的脸色依旧苍白如纸,眼神中满是恐惧。
因为城外那漫山遍野的农民军,就像一片黑压压的乌云,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即便他知道这些农民军大多是饥民出身,战斗力参差不齐,但如此庞大的数量,任谁看了都不免心惊胆战。
不过秦王也并非毫无头脑,他深知此时绝不能丧气话动摇军心,当下强作镇定,拱道:
“孙大人和诸位官兵真是辛苦了,这样,本王自愿拿出十万两银子来犒劳大军,也算是本王对诸位的一点心意了。”
孙传庭闻言,连忙抱拳行礼,恭敬地道:
“既然如此,下官代全体士兵谢过秦王殿下!”
此次进京,秦王着实长了不少见识,整个人的气度都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若是从前,让他拿出十万两银子,简直比割他的肉还疼,可如今看着潼关这惨烈的战况,每天都有士兵倒下,他心里明白,要是再抠门,等农民军破了城,他那万贯家财也保不住。
而且事到如今,他想要的已经不是银子了,而是未来能够去海外裂土封王!
相比于未来能当皇帝,银子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而且这十万两银子既是鼓舞士气,让士兵们奋勇作战,也是为自己的身家性命买份保险。
与此同时,周围正在守城的士兵们也是纷纷对秦王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虽这笔银子他们这些兵也分不了多少,但他们守城有功,分个几两银子还是没问题的。
见孙传庭和周围士兵投来感激的目光,秦王不禁有些得意,胸脯一挺,大一挥,继续高声喊道:
“诸位!本王在此向你们保证,只要这次能成功击退贼寇,本王还重重有赏!”
“到时候莫是十万两银子,就是二十万、三十万也不在话下!”
这话一出,城头上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将士们的士气也为之一振。
但这得意劲儿还没维持多久,秦王心里就开始打鼓了。
不过倒不是心疼银子,而是看着城外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敌军,他是越看越害怕。
看来这地方实在待不下去了。
于是当天下午,他便匆匆忙忙地带着一众随从和被淘汰下来的宗室子弟,灰溜溜地返回了西安府。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秦王也动过留在京城的念头,毕竟京城作为大明的首都,有几十万精兵守卫,怎么着也比陕西安全。
可他在封地逍遥惯了,实在不愿被皇帝成天监视着,思来想去之下,最终还是决定回到西安。
而且,他对孙传庭的能力也从未怀疑过,他知道这位名将一定能守住潼关,保陕西平安。
夜幕悄然降临,白日里厮杀震天的战场,此刻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无论是守城的官兵,还是攻城的农民军,都如同约定好似的,彻底偃旗息鼓。
在这个没有电灯、照明段有限的年代,一到晚上,大多数士兵和农民军就成了睁眼瞎。
再加上农民军和官兵大多都患有夜盲症,几乎在晚上看不清任何东西。
这种情况下贸然攻城,无疑是自寻死路,因此夜晚反倒成了双方难得的喘息之。
农民军的一处营帐内,烛火摇曳,将一个人的影子投射在牛皮帐上,忽明忽暗。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张献忠!
这位刚投奔李自成不久的“八大王”,此时正独自一人喝着闷酒。
桌上摆着两盘简陋的下酒菜,一盘干瘪的生米,一盘切得歪歪扭扭的马肉。
这马还不是现杀的,而是之前不心摔断了腿,然后这才被杀了,之后用盐腌了一直保存着,专门供农民军的高级将领享用。
至于一般的农民军
平常有碗粥喝就不错了,吃肉那是万万不能的。
张献忠一边用筷子夹起几粒生米扔进嘴里,一边往嘴里灌酒,每咽一口,眉头就皱得更深一分,满心的不痛快都写在了脸上。
想起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张献忠就恨得牙根痒痒。
二十万大军被左良玉打败之后,他带着剩下的三千人匆忙逃窜,好不容易招兵买马,重新拉起一支十万人的队伍。
本想着东山再起,却被左良玉像撵兔子似的追着打。
左良玉就像一块甩不掉的臭皮膏药,死死咬住他不放,几次交锋下来,张献忠心里对左良玉的畏惧也越来越深。
他实在没了办法,只能想尽办法躲避左良玉的锋芒。
最开始,张献忠压根没想过投奔李自成。
他盘算着,带着下前往山西,凭借那里丰富的人口和资源,重新发展势力。
等队伍壮大到五十万人以上,再和李自成、朝廷一争高下。
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还没等他踏入山西境内,就被驻守在边境的山西总兵迎头痛击。
对面虽只有不到两万兵力,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再加上张献忠被官军打怕了,一接战就慌了神,没怎么抵抗就带着残部狼狈逃窜。
山西去不成,河南又待不了,放眼望去,似乎只剩下安徽和湖北两个方向了。
但张献忠却不敢贸然前往这两个地方,因为他下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对南方的地形、气候都不熟悉,贸然前往,要是发生什么意外的话后悔就来不及了。
而且,南方可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驻扎的官军只多不少,他这点人马过去,指不定又得碰个头破血流。
思来想去,走投无路的张献忠,最终只能选择投奔李自成了。
一方面,他确实是没了别的去处,另一方面,他和李自成毕竟曾是闯王高迎祥麾下的兄弟,多少有些交情。
李自成要是见了他,必定会以礼相待。
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当他带着队伍找到李自成时,李自成大喜过望,然后吩咐人好酒好肉招待他,还拉着他了不少体己话。
在李自成看来,张献忠带来的十万人马,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助力,只要两人合兵一处,就能和朝廷分庭抗礼。
除此之外,在李自成的营中,张献忠还遇到了老熟人罗汝才。
曾经罗汝才也在他麾下效力,还多次劝他保存实力,不要和官军硬拼。
可那时的张献忠压根听不进去,结果吃了大亏,罗汝才也离开了他,如今已经成了李自成的得力军师。
不过,张献忠倒也没为此生气,因为他知道那件事情确实是他的错。
只是事到如今,后悔也晚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张献忠发现投奔李自成的日子似乎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美好。
一开始的时候,李自成确实是对他客客气气的,表面上看两人也是平起平坐,称兄道弟。
但时间一长,张献忠就察觉出不对劲了。
因为每次攻城的时候,李自成总是让他派下打头阵,他的那些那些士兵就像炮灰一样不断去送死,每天都有大量死伤。
看着自己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队伍一天天损耗,张献忠心疼得要命,同时也渐渐明白过来,李自成恐怕是想慢慢消耗他的兵力,然后再一举吞并他剩下的势力。
要是真到了那一步,他张献忠可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这让他不得不开始盘算别的出路。
深秋的夜风裹着黄土砂砾,如重锤般敲击着牛皮帐篷。
张献忠借着摇曳的牛油烛火,盯着中粗陶酒杯里泛起的酒。
杯中的烈酒倒映着他通红的双眼,宛如两簇跳动的鬼火,将他因连日忧虑而凹陷的脸颊映得忽明忽暗。
就在他将最后一口辛辣的酒液灌进喉咙时,帐外突然传来尖锐的呵斥声:
“什么人停下!”
这声暴喝惊得他中的酒杯险些滑落,还以为李自成这就要对他下了。
可紧接着,一道带着熟悉戏谑腔调的声音穿透夜色传入了他的耳中:
“怎么连我都不认识了吗”
这漫不经心的语调让张献忠瞳孔骤然收缩,握杯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因为他听出了这个声音的主人。
与此同时,守营士兵的声音瞬间变得恭敬谄媚:
“原来是罗将军啊!请稍后片刻,的马上去通报。”
不过片刻,一名亲兵撩开沾满泥渍的帐帘,跌跌撞撞地疾步而入,单膝重重跪在粗糙的毛毡上,禀报道:
“大王,罗将军在外求见。”
张献忠早已知道了来人的身份,因此并未感觉惊讶,不过他还是有点好奇为什么罗汝才在这个时候来见他。
要知道自半个多月前投奔李自成以来,身为李自成军师的罗汝才却从未与他有过私下往来。
此刻夜阑人静时分突然造访,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张献忠死死盯着跳动的烛火,喉结艰难地上下滚动,最终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请他进来。”
片刻之后,随着一阵冷风灌入营帐,帐帘再次被掀开。
只见罗汝才身着一袭青布长袍,左提着个木质的食盒、右拎着一坛酒走了进来。
看到营帐内的场景,罗汝才淡然一笑。
“怎么为何一个人喝闷酒啊不如我来陪陪你如何”
罗汝才的声音带着几分刻意的轻松,仿佛只是来赴一场寻常酒局。
着也不等张献忠同意,他将中的酒和食盒随意地往桌上一放,动作利落地打开盖子,露出里面几样精致点心和下酒菜。
雪白的茯苓饼迭成巧的塔状,玫瑰豆沙糕切成整齐的菱形,还有一碟油亮的琥珀核桃。
酒肉更是讲究,一道腊肉肥瘦相间,切得薄如蝉翼,还有一盘卤牛肉、一只烧鸡。
张献忠斜睨着桌上突然出现的珍馐,鼻腔里冷哼一声,却又不自觉地吞咽了下口水。
然后抓起罗汝才带来的那坛酒,自顾自又倒了满满一杯,仰头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顺着下巴滴落,浸湿了前襟。
罗汝才也不恼张献忠不搭理他,而是慢条斯理地拿出一只酒碗,随后为自己斟了碗酒。
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轻轻摇晃,倒映着他似笑非笑的面容,眼角的皱纹里仿佛都藏着算计。
“你到底想干什么”
张献忠终于按捺不住,粗粝的嗓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震得桌上的杯碟都微微发颤。
想起先前罗汝才弃他而去,如今又在李自成麾下混得风生水起,他心里就像扎了根刺,隐隐作痛。
罗汝才端着酒杯轻抿一口,舌尖细细咂摸片刻,才悠然开口: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想为大王你指条明路。”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让张献忠瞬间如临大敌。
他猛地挺直脊背,原本半眯的眼睛骤然睁大,眼神里满是警惕,活像一头被触动逆鳞的野兽。
在这乱世之中摸爬滚打十余年,他深知没有无缘无故的善意,这“明路”背后,指不定藏着怎样的陷阱。
罗汝才似是没察觉到对方的戒备,自顾自地续道:
“大王,你我之间也算是故人了,有这份交情在,有些话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实话告诉你吧,李自成一直对你的队伍虎视眈眈,不出三日,他必定会对你动。”
“到时候你若愿意俯首称臣,他或许会给你个一官半职,可你要是不肯低头”
罗汝才故意停顿,目光如鹰隼般盯着张献忠骤然苍白的脸,继续道:
“李自成肯定会杀了你,然后将你的几万弟兄吞得连骨头都不剩。”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张献忠心上。
他握着酒杯的剧烈颤抖,酒液泼洒在案几上,浸湿了精致的点心。
紧接着震惊、愤怒、恐惧交织在他脸上,让他的五官几乎扭曲变形。
尽管此前他已隐隐察觉到李自成的野心,却从未想过这致命的危竟来得如此之快。
“你为什么要和我这样的话你现在不是李自成的狗不是李自成的人吗你为什么要帮我”
张献忠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杯盘叮当作响,几块点心掉落在地。
罗汝才不慌不忙地放下酒杯,伸捡起一块滚落在桌上的点心,慢条斯理地放入口中咀嚼,然后边吃边道:
“我现在确实在李自成帐下效力,可你我毕竟是过命的交情。”
“所以我不过是念着旧情,想拉你一把。”
“今夜营地四周值守的,可都是我的老部下,只要我一声令下,你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带着弟兄们远走高飞。”
“你要是愿意,今晚我便会送你离开。”
听到这话,张献忠的神色瞬间变得阴晴不定,他在心里反复盘算,这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致命陷阱
万一这是罗汝才和李自成设下的圈套,等他带着队伍出逃时,就会被冠以叛逃的罪名,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但如果错过这个会,等待他的,恐怕也是死路一条。
罗汝才似是看穿了他的疑虑,突然仰头大笑,笑声震得帐顶的灰尘簌簌落下。
“张献忠,你该不会以为我是在诓你吧为的就是帮李自成吞并你的队伍真要这样的话,我何苦亲自冒险难道我就不怕死吗”
“这样,你要实在信不过的话,我就在你身边当人质,等你安全离开后,再放我走如何”
这话让张献忠心中的疑虑松动了几分,但他仍死死盯着罗汝才,沙哑着嗓子问:
“你到底为什么要帮我就凭那点旧交情别开玩笑了,咱们是有交情,但咱们的交情根本不值得你这么做。”
罗汝才神色一肃,伸拨弄了下即将熄灭的烛芯,火苗猛地窜起,将他的面容照得忽明忽暗。
紧接着,罗汝才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旧交情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从前的大明了。”
随即他起身走到帐门口,掀开帘子,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潼关城墙。
“你没发现吗莫名其妙的,这天下的局势突然就变了。”
“明明半年之前,朝廷连各地驻军的军饷都拿不出来,那些官老爷们的俸禄也是半年多没发了,左良玉那老东西更是油滑的厉害,一个劲儿只想着保存实力,压根就不想和我们动。”
“至于我们遭遇的那些官兵就不用了,一个个的都不愿意为大明朝卖命了!”
“可是又能想到呢仅仅只是过去了半年的时间,一切似乎都变了。”
“在和建奴的战争中,朝廷竟然能出兵二十万,并且斩杀建奴十一万!”
“而且据我所知,各地驻军的欠饷朝廷也都进行了补发,甚至还收上来了几百年都没收上来的税,并且改革了田税和商税。”
“甚至就连左良玉这个油滑的老东西都开始为朝廷卖命了。”
“你可能不明白这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我只能告诉你,现在的朝廷已经不是以前的朝廷了。”
“一旦他们腾出来,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这些农民军了,到时候几十万官军围过来,我们挡得住吗”
“所以,我们现在不应该窝里斗,而是要壮大实力,才有一线生。”
“因此我不想看着你被李自成杀害,你要是能去别处发展,对于我们农民军来,其实是一件好事!”
到这里,罗汝才的思绪不禁飘回初投李自成的时候。
那时李自成听闻他来投奔,亲自出营十里相迎,拉着他的笑得满脸褶子,还把他成是诸葛亮一般的人物。
接下来的几天里,两人天天把酒言欢。
他还记得在酒桌上谈及朝廷在辽东大胜时,李自成猛地将酒碗摔在地上,还骂出了一句话:
“他娘的,这大明咋就突然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