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上等

A+A-

    那黑影猛然贴近,露出一张腐烂扭曲的脸。



    少年似乎被吓呆了,像是六神无主,竟连呼吸都停滞了好久。



    少年并不是因为惊吓过度,而是这张腐烂扭曲的脸,太过熟悉,从而愣住了,满脑子都是不敢置信。



    一些曾经不好的事情慢慢浮现在少年的脑海中——



    十年前,就在那座拦溪县里。



    有户人家,生有三个孩子。



    一家五口本应该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



    可有一天,家里的顶梁柱,那位老父亲搭乘渔船于河上捕鱼时。



    一场突然掀起的风浪,吞没了那艘渔夫和那位老父亲。



    尸骨无存。



    再后来,无力抚养三个孩子的母亲,忍痛割爱,决定将其中一个孩子送给对岸泥峡县的一户人家。



    那对夫妻年过半百,无儿无女,正好可以抚养那孩子长大。



    而准备送去的孩子,老母亲自始至终都没能做出决定。



    那便只都带着两个最的孩子,一同前往那户人家,只能到时候让那对夫妻挑选一个。



    然而。



    当那位老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搭乘船前往对岸泥峡县途中。



    那股风浪又再次出现了。



    不出意外,渔船沉没在河底。



    当时快将四岁的少年,就在那风浪之中,瞧见了某条黑影变化出来的一张可怕的面孔。



    少年将一张腐烂扭曲的脸,死死印在了脑海里。



    少年在彻底晕死过去那一刻。



    清楚的看到了那个顶着一张腐烂扭曲的脸的怪物,当着他的面,活生生的吞吃了母亲和妹妹。



    或许,也就是那一天开始,大难不死的少年,被那条大蛇选中,成为了用来储存武运的容器。



    这是少年深埋在心底不为人知的秘密。



    十几年了,他从不曾向任何人吐露过只言片语。



    因此,当初李岁一剑斩杀那条大蛇后。



    这个名叫余深的少年,才好会打心底感谢李岁为他母亲和妹妹报仇。



    才会打心底认可和敬重李岁。



    如今,那印在他脑海中的人脸再次出现了。



    这一次,少年再没有恐惧。



    满腔怒火在这一刻倾泻而出。



    少年就那么握着一根枯木枝,朝那贴近他的黑影,拼了命的重重捶下,一下又一下。



    直到浑身无力,少年才喘着粗气,死死盯住那已经散去的黑影。



    少年恨意渐消。



    良久,突然仰头咆哮道:“娘,妹,我给你们报仇了!”



    这也算是少年的一种自我安慰吧?



    云雾逐渐稀薄。



    方圆几里依稀可见林木草根。



    少年顺着林间路走去。



    本该意气风发的少年,却垂着头,颤着身子。



    少年抬起衣袖,抹去夺眶而出的眼泪。



    后方的路上。



    有僧人漫步走来,捧一朵数十片花瓣的莲花。



    僧人看着那远去的背影,欣然一笑。



    中莲花,有花瓣飘落。



    僧人苦河捏起花瓣,轻轻抛向那已经走远的少年。



    花瓣最终落在少年的肩头。



    最后,那片花瓣化作一股清流,钻入少年的体内。



    不知不觉,少年已开了窍府,真正意义上的踏上修行路了。



    一花一世界,中莲花,一片花瓣就是一场专属都心境考核。



    落下的花瓣,是少年的心境。



    观一场少年的往事,僧人收获不。



    那便送其一场造化,接下来的路还很长,得靠自己慢慢走。



    僧人抬一挥,金色字体浮现。



    



    寥寥几个字——



    心境最上等!



    ——



    书山绝顶处,有座书斋。



    从书斋顺势而行,有无边阶梯。



    书山有路勤为径。



    书斋里的读书人,就那么静静俯瞰山下景色。



    身为考核官的读书人,有些失望地摇头,“还是没人能渡过那片学海无涯吗?”



    学海无涯苦作舟。



    只是一句形容而已。



    想要渡过那片无边的学海无涯,并不复杂。



    相反,其实很简单。



    若是认真寻找,便能看见一块石碑。



    认真读完那石碑上的数百字,便会有舟浮现眼前。



    泛舟过海,也不过片刻时间,就是书山。



    等了许久,陆续有让影出现在了山脚处。



    山顶的读书人终于笑了,“倒也不是那么失望的。”



    山脚之下。



    有十余个少男少女。



    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那个衣裳华丽的元水瑶。



    丫头随意打量周围的环境,似乎如有神助,竟开始徒步登山了。



    随着她的登山。



    其他人便有些焦急了。



    有富贵人家的孩子气恼道:“到底要怎么是山啊?”



    “为什么元水瑶能轻易上去呢?”



    有麻衣粗布的孩子想了想,试问道:“会不会是有什么登山的诀窍?不如我们仔细找找看吧?”



    有孩子叹息道:“这书山白茫茫一片,哪里能藏有什么诀窍。”



    少年余深注视着上来山的那元水瑶的一举一动,似有所悟。



    可偏偏,在努力回想之前在海岸边看到的石碑上来内容时,可能是由于没有认真去记去背的缘故,竟是只能想起只言片语。



    少年有些不甘心的回头看了一眼,不由得眼前一亮,那舟还在海上。



    那么



    少年余深毫不犹豫的选择跳上他独自搭乘而来的那只舟。



    开始往海岸上游去。



    见此情形。



    最开始时。



    有少年忍不住嘲笑道:“不是吧不是吧,这就认怂了?”



    有孩子哈哈大笑,“就他那样的胆鬼,还上山修行,笑死我了”



    一阵安静后。



    有个孩子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了。



    他抬头看了眼已经登上半山腰的元水瑶,又回过头看去,海上哪还有舟的影子。



    那孩子终于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提醒身旁的朋友。



    “别傻杵着了,登山的方法是背诵石碑上的文章。”



    朋友闻言一愣,随即,惊呼道:“我嘛,那家伙怎么好端端的往回赶,原来是为了记文章内容去了。”



    “走走走,我们也赶回去记下来。”



    逐渐的。



    越来越多人发现了登山的方法。



    记忆力好的孩子,在嘲笑了一句那群赶回去“傻子”们后,信心满满的登山而去。



    越来越多的孩子登上了山。



    可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次性登顶。



    有人卡在了半路。



    他们这才发现,一旦上了山便没有回头路。



    他们这时候又开始懊悔不已,又偷偷羡慕起那些赶回去死背硬记的孩子。



    少年余深走下舟,开始登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