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向命运妥协的女人七

A+A-

    王艳玲一回来,就瞅见继子赵兴华已经起床,连火都生好了。



    赵兴华一瞧见王艳玲,赶忙轻声打招呼:“娘”



    “嗯,你姐和赵欢还没起呢?”王艳玲见赵兴华已经生好火,也就没扯着嗓子喊人。



    赵兴华想到自己已经起来了,就没叫她们:“没呢,我寻思先把火生起来,再去叫她们起床。”这样姐姐和妹妹也能多睡一会儿。



    “嗯,行,去叫她们起来帮忙做饭,趁着这会儿太阳还不毒,把该干的都干完。”



    一家四口人,早上就蒸了馒头,摘了几根水灵灵的黄瓜。



    还炒了一大盘土豆片,现在大人孩都能吃,所以份量都给得足足的。



    吃完饭,王艳玲就把今天的活儿安排下去了:“今天赵静和赵欢一人去割两背篓的猪草,然后剩下的时间就去对面山上背柴。”



    0岁的赵静和5岁的赵欢乖乖地点了点头,王艳玲又瞅向赵兴华:



    “你把牛和马牵到地里去吃草,都看紧点儿,可别让它们去吃别人家的庄稼啊,要是出了啥岔子?回来我可饶不了你。”



    赵兴华一个劲儿地点头保证:“知道了,我会留神的。”



    王艳玲又想着他要在坡上待一整天,不放心地嘱咐道:“家里那几个熟透的芭蕉,还有剩下的几个馒头,你都拿着当午饭吃吧?”



    “对了,要是不够吃,你再去菜地摘两根黄瓜带上就行,记着吃多少摘多少,别给我浪费喽。”



    一家人各忙各的都忙不过来,家里大件的事都做完了,但还有各种忙都忙不完的事呢。



    在农村,你人只要是勤快,那你就不会有停下来的时候。



    不知不觉间,一个多月就这么过去了,王艳玲跟平常一样,又到田里溜达了一圈。



    这可是进入七月后的日常呢。



    七月下旬,水稻到了日灌夜排的时候,大家都忙着抢水。白天要是田里没自家人守着,指不定又被村里哪个人偷水了。



    现在水稻正处于孕穗期,这水田可不能被放干了。



    她一个女人家,要是不积极点,村里人见她一个人在家,起了坏心搞破坏咋办?



    王艳玲挺着肚子在田里仔细查看着,就听到旁边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



    “建良媳妇,忙着呢?”



    王艳玲抬头一瞧,原来是村里的村长陈和平。



    陈和平是赵建良的表舅舅,至于是从哪个人身上论下来的亲戚,王艳玲可不清楚,只知道赵家这一房都管陈村长叫舅舅。



    王艳玲笑着问:“是啊,舅舅也来看水田啊?”



    陈和平点点头,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陈和平就把叫王艳玲的目的了出来。



    “建良家媳妇啊,我今天在这儿碰到你,就不去你家了,今天就在这儿跟你了吧。”



    陈和平:“我记得你家有三个孩子,都挺大了吧,也到了上学的年纪,你们有没有打算送他们去上学啊?”



    王艳玲听他这么,满不在乎地回答:



    “舅舅,孩子上学的事,你可找错人,我就是个后娘,管多了人家要我不是亲的,没安好心呢。”



    



    “这事儿你得找赵建良,我们家都是他了算,而且实在的,村里有几个孩去上学啊?我们这儿上学又远。”



    村里也就陈和平家的两个孙子,还有另外几户条件好的人家,也送孩子去上学,按赵建良也不是没钱送俩孩子去读书。



    可他对家里的孩子和事都不怎么管,更别为了孩子们未来考虑了。



    要是有个好媳妇,不定赵静和赵兴华早去读书了,可王艳玲不是个会处处为继子继女打算的好后娘。



    要是赵建良有心,把几个孩子送去上学,王艳玲也不会反对,但要她亲自安排?对不起,她没那个好心。



    陈和平也没啥复杂的心思,他就是来传个话,“建良不是没在家嘛?我先跟你唠唠,这次可是必须得去啊。



    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上学免费,学费啥的都由国家出。



    只要孩子去读书就免费,乡里的乡长都发话了,不管谁家有孩都得去。”



    当然,虽每家有孩的都得去上学,可当爹娘的不送孩子去,他也没啥招儿,他就是把话传到。



    要是当爹娘的都不重视自家孩子,那别人也管不着。



    王艳玲琢磨着,国家都免费让孩子读书了,这便宜不占好像有点亏,可又想到孩子都去上学了,家里的牛谁放啊?



    现在他们都能算半个劳动力了,也能帮家里不少忙呢。



    得嘞,她现在想再多也没用,还是等赵建良回来再商量吧,这就算要读书,也得等到9月份。



    王艳玲心心念念的赵建良,此刻正在广市给王艳玲买她交代的东西,王艳玲嘱咐的都买齐了。



    他还得陪着同伴给他孩子买衣服,看着眼前五颜六色的衣服,赵建良直接就当没看见。



    丝毫没被这喧闹的人群影响,更没有跟风购买的想法,他只要把媳妇交代的东西买齐就好。



    同伴怂恿他,“你也买几件呗,我记得你有三个孩子,也给他们挑两件。”



    同伴又想起他每次出车去外地,似乎从来没想过买点东西带回家,忍不住唠叨。



    “你不是娶媳妇了吗?咋回事?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也不给弟妹买两件衣服讨她欢心?”



    赵建良心想王艳玲在家操持家务,好像也没什么需要穿新衣服的场合,所以他:



    “我出门的时候她也没让我给她买衣服,她的衣服应该够穿了。”



    同伴看他得头头是道,用一种“你咋这么不懂女人心”的眼神看着他,看来老赵还不太了解女人的心思,于是就想教育他一下。



    “老赵啊,你咱们累死累活地赚钱是为啥呀?”



    赵建良琢磨了一下,“为了盖房子随份子,为了有急事的时候,不用低三下四地找别人借钱,为了自己能活得有底气。”



    同伴见他执迷不悟,“难道不是为了媳妇孩子吗?我们努力就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吃好的穿好的,最起码比村里其她的婆娘过得好吧”



    赵建良赚钱的初衷就是不想比村里的人差,总不能别人都住上新房了,他还住着茅草屋吧。



    可现在听同伴的话,好似也有那么一丝道理。



    当然,他能想到的也就这些了,至于为了媳妇孩子,那倒是真没想过。



    不过一想到王艳玲,想到她怀着自己的孩子。



    还得照顾家里的三个孩子,又要在家里忙前忙后,自己确实有点亏待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