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最有骨气的王朝

A+A-

    画面中,崇祯皇帝朱由检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走上煤山,他举目四望,满城烽火。



    平日那些平日里着精忠报国的文武百官,无一人宿位左右。



    唯一陪在崇祯身边的,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人。



    两人相对,默默无语。



    “我大明王朝,岂有弃国而逃的天子。”



    “崇祯愧对列祖列宗。”



    崇祯皇帝自缢时,留下血衣遗诏:



    “朕在位十七年,薄德匪躬,上邀天罪,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画面一转,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监恭敬跪地,捧着崇祯皇帝的皇冠,撕心裂肺高呼:



    “恭送大明大明皇帝上路。”



    随后王承恩贞臣为主,捐躯以从,殉节煤山。



    追随其主崇祯皇帝的步伐,吊死在旁边的树上。



    



    大明位面。



    历任大明皇帝内心沉重悲痛,还沉浸在大明亡国的愤怒与伤感之中。



    朱元璋突然放声大笑起来,豪放的笑声不断在大殿之上回响。



    朱标心头颤了颤,丝毫不敢话,他爹不会被亡国的画面刺激疯了吧。



    朱元璋看到王承恩殉主的场面,连连称赞:



    “好,好一个贞臣为主,捐躯以从。”



    “比那些只会耍笔杆子的文臣,有气节多了。”



    朱标脸色惨白,心里一咯噔,完了完了,父亲真的被刺激狠了。



    



    天幕之上突然密密麻麻飘来了弹幕:



    “呜呜呜,王承恩是真的忠心,他是明朝唯一一个被葬入皇陵的忠愍太监。”



    “眼睛要尿尿了,大明王朝唯一一个烈宦王承恩。”



    “一群太监和敌人拼杀,东林党人先跪了。”



    “阉贼尽数殉国难,忠儒投河畏水寒。”



    “从朱元璋到王承恩,大明帝国就此落幕。”



    



    看完天幕之上的弹幕,朱元璋终于明白,友的开局一个碗,结束一根绳了。



    朱元璋怔怔看着天幕,面上看不出任何神色。



    突然,朱元璋幽幽出声问道:“老四出宫了吗?”



    朱标估摸了一下朱棣的行程,连忙道:“父亲,以老四的脚程,这会儿估计还没有出宫。”



    朱元璋叹息一声,摆了摆:“把他叫回来吧。”



    



    崇祯皇帝朱由检心如死灰,自他登基以来,勤勉不惰,事必亲躬,未敢有丝毫怠慢偷懒。



    “朕非亡国之君,为何事事皆为亡国之相。”



    “自毁长城也好,刚愎自用也罢。”



    “朕要作中兴之主,不是亡国之君呐。”



    天幕之上的画面让他难以接受,为何还是让他做了亡国之君。



    



    古代最硬气的王朝!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



    与此同时,天幕上的画面立刻同步到历朝历代。



    



    大秦位面。



    嬴政和扶苏解开了心结,心情很好。



    他也看到了这个号称大明的王朝最后的结局,一国之君自缢于煤山,死状不可不惨烈。



    “最硬气的王朝吗?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倒是有几分骨气。”



    



    “难怪后世赞赏这个王朝。”



    



    大汉位面。



    刘邦想起了大汉积弱,要和亲以求大汉江山稳固。



    “朕也想和大明一样硬气,奈何实力不允许。”



    “我大汉后世之君主务必要攻下匈奴,一雪前耻。”



    



    大唐位面。



    李世民虽然觉得自己是万人敬仰的天可汗,但他还是做不到不和亲、不结盟。



    安史之乱后,崇徽公主下嫁回鹘,出城门时,她回望长安,泪水从眼角滑落。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为何本宫不是大明朝的公主。”



    



    大清位面。



    乾隆暴跳如雷,指着天幕破口大骂。



    “大明王朝是最硬气的王朝,朕的大清算什么?”



    “难道我大清王朝没有骨气吗?”



    和珅低声劝道:“万岁爷,咱们一朝自然是有骨气的,后世子孙稍微有那么点不争气。”



    “那哪能怪到万岁爷头上,在奴才看来,万岁爷就是真龙在世,开创盛世的贤明君主。”



    



    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看到这行字,朱元璋激动起来,他仿佛忘记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标儿,看到了吗?咱的大明王朝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哪怕亡国了,也被后世之人敬佩。”



    明成祖朱棣神色激动,虽然大明注定要消亡,但是后世之人对大明王朝有着极高的认可。



    他身为大明王朝的君主,从侄子里抢来的皇位,但他不后悔。



    “我这一生都在赎罪,现在我已经有颜面下去面对父亲了。”



    大明历任君主目光紧紧盯着天幕,大明亡了,他们每一任君主都有责任。



    下一刻,画面中一个黄袍男子立于祭台,捧金盏,上告苍天。



    臣朱元璋,叩告天穹日月山川,以及历代皇祖之陵寝,自宋运告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主中原百余年,今运也终



    惟臣,上承天运,下顺臣民,驱除百年z患,勘定南北枭雄,于正月十四日,设祭紫金山巅,昭告天地皇只,立国大明



    建元洪武



    苍劲有力的声音在天幕中响起。



    朱元璋记得,这是他于紫金山立国时候的画面。



    画面再次变化。



    一个苍老的男子面带威严,他将自己的一生一一道来。



    永乐一生,犯过大错,也立过大功



    几十年战战兢兢,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



    有人骂他是窃国贼,有人骂他穷兵黩武,花钱如流水



    从不爱惜国立民生,后世之人不知道我宵衣旰食,在战场上爬冰卧雪



    把永乐大典停了,你让我怎么在地下见祖宗



    千秋后人知道我,我没有一日虚度光阴



    上马杀敌,下马治国



    画面中年迈的老皇帝御驾亲征,冲锋陷阵,英勇无敌。



    身后是数以万计的大明将士,不畏生死,跟在后面冲锋杀敌。



    “不破敌军,誓不还朝,明君威武,永乐大帝威武。”



    “呜呜,他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顺,把一切不甘心都放在扩大疆土和征战的路上,让他的孩子名正言顺。”



    “五次北伐全胜,马上皇帝朱棣。”



    “越喜欢永乐大帝,就越想知道朱标当皇帝是什么样子,可惜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