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安西军:满城尽皆白发兵

A+A-

    黎洛被燕云十六声刀麻了。



    “掘地三尺坎儿井。”



    “孤军奋战白头城。”



    “拼死也要带回中原的棉花种子。”



    “还有龟奶奶的铜钱。”



    “史书上轻飘飘的一句,落在时代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是无法承受的大山。”



    “我宁愿这是虚构的,但它却是真实的历史。”



    黎洛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架空的背景都是大秦、大唐、大宋、大明、大清了。



    但很少有人写五代十国的背景。



    因为太沉重,太悲惨了。



    悲惨到连穿越者都活不下去。



    黎洛伤感地抓了抓头发。



    “狗策划,我要给你寄刀片。”



    “你到底还有多少刀子?”



    画面中,突然出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将军,夜色中,他艰难跪地,持兵器苦苦支撑。



    “将军,大唐不再是你的担子了,回家吧。”



    黑色的旗帜迎风飘扬,密集的鼓点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凄凉。



    “大唐,果然没有忘记我们。”



    “安西军,不死,不退!”



    “安西军,何在?”



    “安西军,何在?”



    “安西军,何在?”



    将军缓缓站起身来,露出了遍体鳞伤的身体,他连呼三声:“安西军,何在?”



    密集的鼓点再度响起,玉门关的城楼在夜色中格外孤寂。



    蓦然间,一声“在”划破夜空。



    下一秒,白发士兵们一呼百应。



    “在!”



    “在!”



    “在!”



    “在!”



    “安西军,第四镇,在!”



    “安西军,第四十二镇,在!”



    “安西军,第七镇,在!”



    “安西军,第三十镇,在!”



    “安西军,第十八镇,在!”



    “安西军,在!”



    听着一声声“安西军,在!”的时候,历朝历代的古人浑身泛起了鸡皮疙瘩。



    他们仿佛就是安西军的一员,不由自主跟着喊了起来:



    “在!在!在!”



    “不退,九死无悔!”



    “安西军,在!”



    麻了!



    麻了!



    帝王们全都麻了。



    



    大唐位面。



    李世民身子晃了晃,他望着天幕上的白发将军,眼中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安西军!”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



    “天幕的是唐朝设立的安西军吗?”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抹骇然的神色。



    “为什么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兵?”



    大殿之上,群臣鸦雀无声。



    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



    



    大宋位面。



    赵匡胤轻叹一声,眼中掠过一丝悲凉。



    “安西军,大唐最后的悲军!”



    “满城皆白发,至死握唐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可惜了。”



    “他们不知道大唐亡了,不知道改朝换代了。”



    “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依旧守护大唐疆域。”



    “从青年守到怒发苍苍!”



    “最终粮尽粮绝,全城覆没,西域彻底沦陷!”



    



    天幕之上,旁白响起。



    如果要在历史上做一个悲壮排行榜



    大唐的安西军一定能够名列前茅



    



    弹幕:



    “大唐对不起他们的忠勇。”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天呐,安西军还有一句话,长安跟太阳哪个更远?他们认为长安更远,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差不多守了50多年,朝廷将他们苦苦镇守的领土割让,真该死啊。”



    



    “没用的晚唐朝廷,辜负了这么好的将士。”



    



    大唐位面。



    看到最后一条弹幕,李世民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很难想象,这群安西军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全是白发兵啊。”



    突然,李世民心中闪过一丝庆幸。



    幸亏他们不知道自己被放弃了,不然得多难过啊。



    “是大唐辜负了他们。”



    



    天幕视频还在继续。



    公元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大唐朝陷入内乱之中



    大唐将镇守西域的主力将士调回中原



    仅仅留下郭昕所率领的万多余兵力镇守西域



    



    弹幕:



    “李隆基晚年那么凄惨,一点都不冤。”



    “李隆基如果早一点死就好了,要是50就死了,评分可以直逼二凤。”



    “一好牌打的稀烂。”



    “但凡死的早一些,就是一代圣君。”



    



    大唐位面。



    李隆基看着密密麻麻期盼他早死的弹幕,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别骂了,别骂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总得给人改过自新的会吧。”



    



    此时西域兵力空虚,吐蕃40万大军趁乱攻占河西走廊



    切断西域和中原的联系



    此后的25年,郭昕带着孤军浴血奋战



    挡住了吐蕃一次又一次进攻



    驻守西域的安西军甚至不知道唐朝两次改元



    在吐蕃隔绝河西走廊之后,朝廷误以为安西四镇已经沦陷



    直到0多年后,安西军中有一股部队突破重围抵达长安



    朝廷才知道西域并没有丢失



    



    弹幕:



    “汉有十三勇士归玉门,唐有白发安西军,两个最强大的朝代,两个动人心魄的悲壮故事。”



    “太阳远还是长安远?长安远,抬头可见日,而不见长安。黄沙千里埋忠骨,至死不曾忘大唐。”



    “李隆基不配拥有这群士兵。”



    



    得知这一消息,朝野上下悲怆万分



    但此时大唐国力,江河日下,无力支援安西



    他们等来的只有口头封赏



    



    天幕上再次飘来了零星的弹幕。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



    “所以,李隆基真的该死啊。”



    “李隆基真该死啊。”



    “李隆基真该死啊。”



    “李隆基真该死啊。”



    



    在无法获得援兵的情况下



    郭昕依旧带领着残兵们为大唐坚守西域



    然而坚守半个世纪的安西军,早已弹尽粮绝



    满城白发兵,怎敢忘大唐



    当时十多岁跟随将军出塞的将士们早已白发苍苍



    连将领郭昕也年逾七十



    



    大明位面。



    朱元璋直接红了眼眶。



    “郭昕的白发军死守了42年,最后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老兵不死,忠魂长存。”



    



    公元0年,吐蕃大举进攻最后的据点龟兹城



    面对吐蕃敌军,年迈的郭昕也带着一群白发苍苍的残兵全力抵抗



    最终全员战死,无一人投降



    



    东汉位面。



    耿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等来了援军。”



    “安西军等到白头都没有等到。”



    “大唐的孤军啊,他们的君王对不起安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