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3)老式课桌之谜

A+A-

    在西河县教育局常谈到偏僻山区乡村学校奉献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上不了讲台后勤人员,另一类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前者轮不好,后者收割。



    金茗迷失在黑山村残壁断垣中,一段长城,一墩烽燧台,几峰野骆驼,几株胡杨,还有菜园中的每一棵秧苗,每一个上学的孩子,都是阻碍她离去的缘由,俯瞰黑山村大地,与古代延续无法断开。



    她停留在黑山学,就像虔诚执教的一名私塾先生,深信这十几个落魄的孩子,有的能成为贤才栋梁。



    这一切都是徒劳。



    六月的一天,是她特别高兴的一天,收到一张汇款单,是稿费单,二十元稿费虽然不多,可以排遣她夜间的寂寞孤独,晚上可以在写作中度过。



    她写黑山学的历史,黑山学院的文化精髓,写青石头、刘寒梅、黑苗雨,黑豆雨不幸的家庭



    金茗能写文章,成为青石头、刘寒梅这些孩子议论的话题,在落后贫穷的黑山村无意中传递一种信息,政府还没有忘记黑山村,给黑山学派遣最好的老师,同时黑山村的村民也有一丝担忧,这样有大学问的老师,在黑山学能待多久?



    果然,早晨的一堂语文课上,“金老师,你走不走啊。”



    青石头就带头举起了,十名学生重复这个幼稚的问题。



    “我过我走了吗?你们要好好学习”。她用这句话搪塞孩子们。她心里何尝不想离开黑山学,但又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结。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于风云并驱矣”。



    她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是老师还是魔鬼?



    她的课程表还是遵守规则和秩序,十一点钟是一节体育课。



    刘黑子的善心,让孩子们可以上一节体育课,他每天星期五送水,减轻了她和十五名孩子的重担。



    在黑山学石碑旁有一个沟溪,这里原先是一个泉眼,泉眼旁有两块二米见方的大青石,青石中间有一个缝隙,金茗在石缝中放了四块砖头,把青石隔开。



    我们今天打乒乓球,打擂台,胜者为擂主,败者下场。



    刘寒梅,你跑步到我的宿舍,宿舍课桌上有乒乓球拍,我们打乒乓球。



    一幅米黄色球拍,胶面是红色的海绵,两支白色的乒乓球。



    孩子们欢快的跳跃着,在沟溪里的两片片石就是乒乓球球台,金茗在师范学校学过打乒乓球,十名孩子排队在学乒乓球,金蕊蕊年龄最,她首先拿球拍打乒乓球。



    她和金茗对垒,首先发球,发到金茗的片石上。



    金茗故意没有接住乒乓球,金蕊蕊跳跃着,拍着球拍,这些孩子惊呼,金蕊蕊居然赢了金老师



    金蕊蕊擂主,金茗下台,青石头又在攻擂



    刘黑子的江陵客货车行驶在黑山村,成为连接西河县城的信使,也为金茗代购生活用品。



    



    他停在黑山学的校门口,按响了汽车喇叭。



    他给金茗买的生活用品,卫生纸酱油,调料,还有一条猪肉



    中午,留守的几名孩子。金蕊蕊、刘寒梅、青石头、黑豆雨、黑苗雨、他们可以吃一顿红烧肉了。



    可她不是圣人,生活费从哪里来?



    具有二千年历史的黑山学院沧桑,破败,凋零。



    谁能想到黑山村曾经种植水稻,黑山学院古朴神秘。



    沙丘、绿洲交替更迭,可黑山村沙丘



    石灰岩具有已溶于水这个特性,所以具有狭管效应,河西走廊就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把祁连山的融雪水,带到各个角落。



    那些纵横交错的水流分布非常的不平衡,水源充足和水源稀缺这两种独特的现象,在西河县尤为敏感,生态脆弱,一个村庄一个村庄被沙丘包围。



    沙丘上的泉眼就是一个村庄,有的村庄打井,井抽断吸干了泉眼水,有的村庄只能被沙丘浸蚀,象一只干瘪的蚯蚓在干土的呻吟。



    井干涸了,只能打更深的井,只能打更深的井,黑山村村庄吃水都成了问题。



    双桥河断流了,黑山村的狭管效应彻底破坏,黑山学石碑前曾是一个泉眼,文庙亭廊相接,曲折有致,柳荫夹道。



    黑山学有二千年的历史,人物众多,应该给学生讲那几个人物呢?



    金茗选了三个代表人物,第一个梅子女士,从黑山学走出,现米国国家地理编审,冰川研究的权威,戈壁省知名人物。



    梅子女士是偶像,一个人可以见证历史,梅子女士是农村孩子奋斗的活化石,所以金茗把梅子女士列为首选。



    一个智者:“一个人敬畏自己的故土,就像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样,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家乡的植物,动物,水的生命看待成同自己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梅子女士似乎有点遗憾。



    第一堂课金茗带着一种疑问,教室的课桌,纯胡杨木制作,做工精良,沉沉的立在教室里,与别的课桌不同,这是谁制作的课桌呢?



    金茗问过刘黑子。



    在一次音乐课上,她问金山。



    金山:“黑山学的课桌是黑山村一个孤儿,叫金忠,八十年代在哀老山,十八里河东山,牺牲的,他是孤儿,抚恤金4元5角分捐给黑山学,胡杨木是他的爸买的。”



    金茗纳闷,没有听过那里打仗,在哀老山,十八里河东山有这么回事吗?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