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1)英雄刘世雨其人,一封家信

A+A-

    战备值班员同志:“a师4团四连集合完毕,整装出发,请指示。”



    四连排队上了,第十一节闷罐车。



    a师4团四连在一个站,叫玉石火车站待命出发,他们全部集中在一列闷罐车里。



    八班长刘世雨首先跳上闷罐车,他站在闷罐车的门口,看着三班的兄弟上了车。



    副班长金忠最后一个上车,他拉起金忠的,走上闷罐车。



    金忠装作轻松的样子:“世雨,我们把西北戈壁大漠的沙粒,带到哀牢山,西北的野牦牛就要到那拉山口撒野”。



    冯大天帮着把金忠的喷火器,固定在架子上,笑呵呵地:“沙粒?什么沙粒,金忠,这几天天天下雨,我们军服上没有带上沙粒。”



    孙雨露又:“那拉山口,野牦牛撒不了野,那拉山口是热带丛林,那里全是树。”



    “我们白虎县祁连山生长得是松树,不知那拉山口生长什么树?”



    孙雨露家乡白虎村,是祁连山脚下一个山村,双桥河的源头,冰山融雪水潺潺奔流而下,松树遮天蔽日,他想象的哀牢山,其实就是家乡白虎村大黄山。



    a师4团四连心目中的哀牢山,千人有千面,想象的是家乡门前的那座山,也许是祁连山,大黄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骆驼丘,白家咀,尖山,花草滩



    a师4四连兄弟把哀牢山那拉山口,想象成河西家乡门前那座山丘。



    所谓的家乡,其实就是童年攀爬一座山丘,然后烙在记忆里。



    所谓的乡愁就是父母生活的地方,童年乡愁如梦,无法排解。



    刘世雨和战友生长在贫瘠的河西,统称为河西人。



    他已和家乡结下不解之缘,他也许是家乡土地中一粒沙丘。



    他最初的记忆是家乡的泥土,一片树叶,一束草,或是一棵树。



    他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他灵魂有记忆,他熟悉家乡妈妈踩下的足迹。



    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不知道在那拉山口生活有多艰难。



    四连八班的兄弟坐在闷罐车里,呆呆的互相对望着,有一个兄弟问刘世雨:“班长你想什么?”



    刘世雨若有所思的:“想家呗。”



    对一个送子参军的妈妈来,孩子上战场,生死未卜,既残忍,又担忧,如果儿子牺牲在心理上又无法接受。



    她除了等待儿子,盼望儿子平安回家,更多是彷徨,无助,焦虑,思念



    其实她是一名弱者,就像一头刚产下鹿的鹿妈妈,看到鹿被饿狼吞食,鹿妈妈束无策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



    刘世雨的妈妈焦育英就有鹿妈妈那样的心情。



    母爱如同廉价的水和空气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可有谁珍惜水和空气的呢?



    失去了才知道水和空气的可贵,母爱就像水和空气一样。



    刘世雨的妈妈焦育英是个寡妇,在966年的一天,社会偶然从有序走向无序,于是就产生了一批受害者。



    人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因此我们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



    因为人类是地球的囚徒,这个人无论多伟大,都会陷入盲目的自大中浑然不觉。



    于是社会步入有序的黑暗之中,一个人的见识与这个社会的科技水平休戚相关,人所谓的洞察力里是靠不住的。



    人被权利欲望迷惑了眼睛,有时候人性的自私与恶性喷涌而出,人物的错误可以忽略不计,大人物的错误就被无形的放大。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所以负面就传播开来。



    刘世雨爸爸刘不欺在966年,当双桥村村长时,村民家里一年口粮不够吃,他瞒报了双桥村麦的产量。



    上面追究责任,劳动改造,修西河水库,住的地方土窝子,在一次下雨时,土窝子坍塌,刘不欺救出时人已去世。



    刘世雨是遗腹子,焦育英拉扯两个孩子。



    大儿子刘世杰聪慧,在油灯下写字,焦育英用麻绳纳鞋底,慈母中线,游子身上衣。



    刘世雨也上学了,两兄弟共用一盏煤油灯,两兄弟为学习打架,争吵。



    焦育英又添置了一盏油灯,找了一节沙枣木,她用两只公鸡,请匠人又制做一个炕桌。



    哥哥刘世杰用旧炕桌,弟弟刘世雨用新炕桌,后刘世杰考上戈壁大学。



    可家里无以为继,供不起两个孩子,老二刘世雨只得辍学。



    a师4团四连开往那拉山口,刘世雨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妈妈,您好!



    这几天部队大强度训练,我没有时间给妈妈写信,我知道部队训练,农村的孩子能承受得住,怕妈妈担忧,所以就没有给妈妈写信,唠叨训练的苦。



    可今天做上闷罐车,向南方开去,要参加那拉山口防御战,我不得不给妈妈。



    今年以来,我没有收到家里的来信,我想念妈妈,也想念哥哥,幸好我们家有弟兄两个。



    曾经家里生活条件差,妈妈还让我读到高二,现在发现我在连队还是一个有文化的兵。



    我要谢谢妈妈的付出。



    现不孝男刘世雨给河西的妈妈磕头,这一别,也许以后不能为妈妈尽孝了。



    四连进行临战训练,这次在那拉山口防御作战,我们河西弟子商量,不能给家乡人丢脸。



    所以现在不能把给妈妈尽孝,放在儿子第一位。



    吃皇粮,就是国家的人,应该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妈妈不要怪儿子,因为我是军人



    妈妈,你教育儿子要做人,现在国家需要我,我不得不舍身而出,为国家而战。



    把那份爱妈妈的清澈爱,洒在那拉山口。



    从战场回来后再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哥哥上班,我又不在家,我知道妈妈爱惜钱,我家责任田麦成熟了,妈妈不要爱惜钱,雇几个人收割麦就可以。



    希望妈妈不要给我存娶媳妇的钱,我知道靠一个寡母,给两个儿子存娶媳妇的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再哥哥也有工资,而我一月也有十四元津贴,儿吃穿不愁,生活富裕,不用妈妈担心。



    妈妈,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的话,请您不要难过。



    我有00元抚恤金,寄给妈妈,请妈妈不要伤心,妈妈把儿的抚恤金,当养老存起来。



    



    就当不孝儿最后一次报答妈妈。



    再爸爸当过村长,曾经是国家干部,现在农村包产到户,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我又是一名军人,妈妈您有二个儿子,哥哥又是国家干部,献上一个儿子给国家也是应该的。



    当我死后,请您不要给政府和4团添麻烦,再哥哥已是副乡长。



    我一旦牺牲了,你就是军属,政府会妥善安排您的生活,再你的晚年有哥哥刘世杰,也会有保障的。



    妈妈不要为生活过多担忧。



    我没有什么遗产留给妈妈,只有几件军装,有件旧军大衣,冬天妈妈穿在身上,让妈妈御寒。



    其他都是些东西,妈妈不足挂齿。



    我的津贴存起来,三年大概存了八百元左右,打算退伍后创业用的。



    按规定还有00元抚恤金,别的就没有了。



    此致,军礼!



    不孝男儿:世雨磕头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三日



    刘世雨写了一封很平常的家信,同时哥哥刘世杰也收到一封信,他心怀愧疚,自己上了戈壁农业大学,而弟弟因为自己辍学,现在上战场生死未卜。



    在西河县都是那样,只要是农村出来上班的,那一个不是和他一样,所以刘世杰心情很快就释然了。



    兄弟之间也不过就是鹰窝中的两只鹰而已,只不过刘世杰出生早几天,吃的肉多。



    两兄弟命运截然不同,姊妹之间谁的前途坦荡一点,在西河县农村归结为命运,谁也没有理由埋怨谁。



    在西河县农村,一个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那一家都倾其所有资源,弟弟刘世雨辍学不是他的错。



    是家庭贫困造成的。



    人类天生有修补伤痛的粘合剂,这种遗忘也是贫穷人家生存的基础,但这种痛苦就像泉水,只要有一丝水流,还是从地下渗漏出来,愧疚之情萦绕在刘世杰脑中。



    人生不过是棋枰上的一枚棋子而已,兄弟两,只不过刘世杰,走了一步先棋,最后的胜负要看最后一枚棋子落的位置,人生才算完美。



    兄弟两都是棋子,命运有执子的人身不由己的摆布。



    刘世杰是双桥镇考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在村民眼里他风光无限。



    其实他一无所有,毕业分配到县民政局,是一名办事员,后挂职在双桥镇为科级副镇长。



    他俨然就是一名官,村民对权力的膜拜渗透到血液中,可刘世杰只是一个挂名的副镇长。



    刘世杰挂名副镇长,虽给刘家带来荣光,但妈妈焦育英的劳动一点也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兄弟两走出这个家庭,成熟的麦子只有一个女人收割。



    不过焦育英心里乐意,两个儿子有出息,大儿子刘世杰有了工作,儿子刘世雨退伍回来,把家交给他。



    一个儿子主外,一个儿子主内,刘家家业兴旺,她也对得起刘家了。



    可是儿子又上前线,焦育英要完成妈妈的心愿,在儿子上战场前,看望儿子刘世雨。



    焦育英杀了两只红公鸡,她把公鸡丢在开水盆里,褪去鸡毛,然后把两只鸡丢在锅里,用温火煮。



    然后她又走到后院里,两株梨树已挂果,她找来木梯子,摘一个梨子,轻轻放在芨芨草编制的篮子里。



    她摘满一篮子梨子,然后在篮子上盖满梨树叶子。



    我的雨儿最爱吃早稣梨。



    焦育英心翼翼把篮子放在厨房地下,然后她守在锅旁,煮两只大公鸡。



    恍惚间她睡着了,梦见儿子刘世雨满脸是血,笑容满面的走到她眼前了一句话:“妈妈我在战场上受伤了。”



    焦育英吓醒来是一个梦,她顿时大哭:“雨儿,只要你活着,就是缺胳膊,断腿也是我的孩子雨儿、雨儿。”



    a师4团四连驻扎在甘州,要南下,西河县是必经之地。



    祁连山西接阿尔金山,东接秦岭、合抱六盘山绵延200公里,纵深三百公里。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个峡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去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西河县在焉支山脚下,而青山口车站是火车补水之地,此后就是茫茫戈壁丘陵。



    焦育英有一种预感,她儿子南下参加哀牢山那拉山口防御作战,必过青山口车站。



    她要看她的雨儿。



    她煮好两只水煮鸡,用鼻子对着水煮鸡闻闻,那个馋嘴的雨儿,过春节弟兄两个抢着吃水煮鸡,也不给妈留一点。



    家里有好吃的,她现在盼着孩子吃,可又盼不到。



    她把两只卤鸡,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又翻起另一个篮子里的梨树叶,金黄色的梨睡在篮子里。



    她用粗糙的摸摸嫩嫩的梨,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早稣梨完好。



    她重新采集梨树叶子,盖在篮子上,只有梨树叶子才滋养梨果。



    她在河西这块土地上,一个寡妇领着两个儿子,生活特别艰难。



    祁连山的雪水滋养着这片荒漠绿洲,焦育英靠着朴拙与淳厚,恪守一种道德信念才生存下来。



    一个寡妇养育两个孩子,要遵从农村一种规则和秩序。



    雨儿上前线,她应该探望儿子,这是当妈妈的人之常情。



    焦育英前面挎着一个篮子盛着两只水煮鸡,后面芨芨草篮子是一篮子早稣梨果。



    她走在通向青山车站的路上,她想象雨儿吃早稣梨的样子,生下来就没有吃够,她看看儿子就没有遗憾了。



    焦育英走在青山车站的路上,人算不如天算。



    此时a师4团四连八班长刘世雨,不知道妈妈在青山车站等待他,他还在驻地脑儿山大强度训练。



    a师4团四连在一节闷罐车里,列车沿着河西走廊,沿途的浩瀚戈壁,让戈壁籍战士心潮起伏。



    指导员梁平看到士兵情绪不稳,他怕节外生枝,出差错,于是走到八班班长刘世雨面前,悄悄的对他:“你是骨干,又是党员,不要太激动,离开家乡是人之常情,四连需要你。”



    闷罐车迤逦前行,看到了白茫茫的一片,四连戈壁籍士兵高呼。



    那是雪山。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