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究竟强到什么程度

A+A-

    紫禁城,奉天殿。



    虽然天已经黑了,但是洪武朝三品以上大臣还是第一时间聚集到了这里,许多人甚至连晚饭都还没得吃。



    不过他们都已经习惯了。



    朝廷一旦有什么急事要事,加个班,开个晚朝也是经常有的事。



    只不过



    不知道这一次皇上这么着急召他们来,是有什么急事要事?



    他们到的时候,皇上还没有到。



    所以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是互相之间低声的议论纷纷。



    “皇上驾到!”



    随着一个尖声响起,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只见朱元璋在朱标的陪同下,走上高台上的龙椅坐下,而朱标则是站立一旁。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群臣行礼。



    “都起来吧。”



    朱元璋让群臣起来后,也不啰嗦,开门见山道:“咱叫你们过来,是想宣布一件事,昨日商讨的对付倭寇之策作废。”



    ???



    话音落下,举殿皆是问号。



    昨天商议得好好的,无论是皇上自己,还是群臣都对那个方案没有什么异议。



    怎么才过了一天就作废了?



    朝令夕改?



    亦或是皇上有更好的策略?



    昨天提出朝廷加强海防,民间片板不得入海政策的胡惟庸再一次站了出来:“皇上,莫非您有更好的对策?”



    朱元璋点了点头。



    果然。



    群臣露出恍然的神色。



    不过昨日的防守之策已是极好,皇上还能有更好的对策?究竟是什么样的对策?



    群臣一时间无人想得明白。



    也正因为此,所有人都露出疑惑兼好奇的神色。



    “还请皇上示下。”



    “打!”



    朱元璋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让举殿的大臣都听懵了。



    这是什么意思?



    打击倭寇吗?



    可是昨天不是了吗,倭寇多以队游击的形式出现,打击的难度巨大,若是大军压境,又过于题大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



    左相杨宪被废,现在朝廷的左右丞相只剩下李善长一个右相,李善长年事已高,有了归隐之心,所以也渐渐的有些躺平的姿态,不过这一次李善长倒是站了出来:



    “皇上,您的打,是出兵剿寇的意思吗?”



    朱元璋点头。



    李善长带着几分不解的皱眉道:“可是皇上,胡惟庸昨日已经分析过了,这倭寇不好对付啊,不如防守来得实在,还请皇上三思啊!”



    “是啊。”



    “倭寇,如仓廪之鼠,危害有限,兴师动众灭之,得不偿失,不如防守啊。”



    群臣也是纷纷附和。



    如果是之前,朱元璋也和他们差不多一样的想法。



    但是去了一趟书店,他的想法完全被颠覆了。



    一是倭寇绝非危害有限,如不及时灭之,日后满仓廪都是将士仓鼠。



    二是灭倭寇不一定就非得兴师动众,依靠当地的政府和百姓便可灭之。



    不过这个时候,朱元璋并不打算舌战群儒,服群臣,他只需要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就行了。



    “咱意已决,无需多言。”



    朱元璋的话,让整个朝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这就是封建社会特有的君主集权制,君主的话便是一言九鼎,不可撼动。



    就像前不久的封王戍边之策,纵然有臣子冒死进谏,最终还是不可阻挡的推行了。



    朝纲独断,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而且从皇上简洁的语言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是已经下定了决心,并没有打算与群臣商议,只是宣布一声。



    他们还是搞不懂,究竟是谁给了皇上那么大的决心?



    既然这样,那一切还是要等事实来话,一旦剿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他们这才能有话可。



    



    “李文忠。”



    “臣在。”



    李文忠出列。



    群臣侧目看向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兼养子,三十二岁便被封为曹国公,但是他可不是仅靠朱元璋的关系,他在大明的建国的过程中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李文忠聪颖好学,颇有学识,很得朱元璋的赏识。



    没想到,皇上这一次竟是派这样一位心腹大将去剿寇。



    群臣惊讶的同时,看来皇上确实一切都已经想好了。



    果然。



    朱元璋道:“这一次,你作为剿寇的抚台,前往浙闽巡行等地,抚军安民,剿灭倭寇。”



    “臣领命。”



    “你明日巳时到城南的校场等咱,咱再给你安排一下。”



    “遵命。”



    李文忠拱领命。



    “好了,退朝吧,咱还没吃饭呢。”



    朱元璋摆了摆,让群臣退下,自己也是赶紧开溜,下朝吃饭。



    这一操作也是让群臣看懵了。



    皇上饭都还没有吃,就着急着把他们召集过来,废了昨日的定好的对策,并定下了匪夷所思的剿寇对策。



    究竟是哪个谄臣,了什么谗言,让皇上朝令夕改,连饭都来不及吃。



    群臣之间互相都在观望,想找出那个谄臣来。



    大家都是经年老臣,几乎成精了,有时候一个神色就能感受得到,但是互相看了一圈,也没发现有谁有异样的,皆是被朱元璋今晚这一整套操作下来给搞懵了。



    下了朝。



    出宫的长长宫道上,群臣都还在三五成群的低声议论纷纷



    



    翌日,巳时。



    李文忠按照朱元璋的吩咐,早早来到城南校场等候。



    等待片刻后,朱元璋便来了。



    和朱元璋一起来的还有一队人马,这并不是朱元璋身边武艺高强的金吾卫,而是一支普通的士兵队伍。



    “见过皇上。”



    “起来吧。”



    朱元璋让李文忠起身。



    李文忠在一旁静静候着,他不知道皇上叫他来这里做什么,但是遵从皇命是他的分内之事。



    片刻后。



    朱元璋从容的缓缓道:“去剿寇之前,咱教你一套阵法。”



    “阵法?”



    李文忠一怔,他以前跟朱元璋征战天下的时候,涉及到阵法是有,但不多,现在去剿寇,怎么还专门开个灶,教给自己阵法?



    朱元璋点了点头:“嗯,咱只教一次,你可看好了。”



    罢,朱元璋便让人去把相应的武器拿上来,“鸳鸯阵”中涉及到的盾牌长枪等武器都是常规武器,而镗钯是农具,更是随便找,狼筅则是由南方的毛竹削成,很容易就搞到,所以这些东西,朱元璋一夜之间就整备完了。



    只是,这些武器,看得李文忠一愣一愣的。



    “列阵。”



    只听听朱元璋一声令下,这十一名普通士兵各持武器,当即结阵。



    来之前,朱元璋已经让他们进行了简单的演练,鸳鸯阵并不难上,只是互相之间的配合还不是很熟练。



    朱元璋对他们提了三个要求,那就是服从命令,服从命令,还是服从命令。



    每个人都不要想着出风头,只要做好份内的事情,各司其职,做到令行禁止。



    朱元璋转头对李文忠道:“你去挑十一名亲兵来,由你亲自带队,双方进行攻防战。”



    “遵命。”



    李文忠领命而去。



    所谓亲兵,那就是带在身边的兵,自然都是精兵强将,朱元璋就曾是郭子兴的亲兵。



    片刻之后。



    李文忠便带着十一名亲兵回来复命。



    看了一眼李文忠身后的十一位精兵强将,朱元璋很满意,道:“一会虽是演练,点到为止,但都必须全力以赴,明白吗?”



    “明白!”



    李文忠和两队士兵齐声回道。



    “好,那就开始吧。”



    两队士兵在校场中对峙起来,朱元璋带来的这一队普通士兵保持结阵的姿势,而李文忠带的亲兵队,也没有轻举妄动,着急着进攻,而是以李文忠为主心骨,等待李文忠的命令,伺而动。



    朱元璋则是在一旁,饶有兴致的看着。



    他能够想象得到,这套朱辰教给的鸳鸯阵很强,但他还是忍不住想要看一看,这套阵法,究竟能够强到什么程度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