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意外之喜

A+A-

    何不烧煤取暖?



    这话听在朱元璋和朱标耳朵里,就像是何不食肉糜一样。



    煤炭能烧能取暖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他们更知道,煤炭烧起来会死人。



    大明每年各地都有烧煤炭而死的百姓。



    每一年,朱元璋最害怕的就是冬天,现在的他当然是不再惧怕寒冷,但是百姓们不一样,每一年冬天,各地都会有关于凛冬的伤亡情况的折子上报,有活活冻死的,也有烧煤熏死的。



    每次看到这样的奏折,朱元璋都是忍不住一阵揪心的痛,还有自责。



    因为他真切经历过寒冷的滋味。



    那种冻彻心扉的感觉,简直不是人能承受的,活生生冻死可想而知有多么的痛苦,可是天寒地冻,大雪封山,不能上山采集柴火,木炭又太贵,有些百姓实在受不了了,就用廉价的煤炭取暖,可是煤炭不易引燃,而且燃烧起来有强烈的异味,还有毒,烧煤取暖无异于自杀。



    面对凛冬之下的百姓取暖困境,朱元璋也很无奈。



    如果他在朝堂上出朱辰刚刚的那句话,恐怕是要和晋惠帝一样,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是朱辰为什么要这么?



    朱辰怕不是那种不解人间疾苦的富家子弟吧?



    而朱标眼中则是忍不住闪过一抹失望。



    他来书店的次数不算少了,虽然他话得不多,问题提得也不多,但是他一直都有在认真的倾听。



    从一开始的质疑,到后来慢慢的被朱辰讲的学问所折服,朱辰给的那几本书,他也是翻来覆去的看,越看就越觉得惊为天人。



    所以,在朝廷为赈灾事宜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想到了朱辰,也向朱元璋提议来找一趟朱辰。



    只是没想到,朱辰竟然出这样无脑的话来。



    朱元璋和朱标两人的反应,朱辰自然是看在了眼里,不过他并没有在意,反而是微微一笑,道:“你们是不是以为,煤炭烧起来有毒?”



    朱元璋和朱标毫不迟疑的点头。



    原来你也知道有毒啊。



    那你为什么还要出“何不烧煤取暖”这样的无稽之谈来?



    “其实煤炭无毒。”



    朱辰的这话让朱元璋和朱标都忍不住撇嘴。



    这都是多少人用生命验证过的,这属于张嘴就来了,不过这不像以前朱辰的话的方式啊。



    朱元璋和朱标耐着性子听下去。



    只听朱辰继续道:“有毒的是煤炭里面含的杂质。”



    朱元璋和朱标还是有些提不起兴致。



    那又怎么样?



    还不是一样有毒吗?有什么区别吗?



    



    朱辰自然也是看出两人的疑问,道:“既然煤炭无毒,杂质有毒,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办法把杂质去除掉?”



    这话一出,朱元璋和朱标的眼神猛然亮了起来。



    难道,有办法?



    两人的呼吸有些急促,只听朱辰道:“其实洗煤并不算难,就是将煤炭打碎了然后用水去冲洗,就能冲洗掉大部分的杂质。”



    “这么简单?”



    朱元璋和朱标都是一怔,露出疑惑的神色。



    朱辰道:“简单的洗煤不难,但是洗了的煤依旧不好点燃,就算点燃了也极有可能因为燃烧不充分而产生有毒气体,要人性命。”



    这话一,朱元璋和朱标止不住点头,不过这一次并没有颓丧,而是满眼的期待之色。



    因为朱辰这么,是不是代表他真的有办法?



    在两人灼热的目光下,朱辰徐徐道:“打碎的煤炭形成煤粉,将煤粉加水和黄土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制成的一个个有孔的圆球,像蜂窝一样,我们可以叫它蜂窝煤,就像这样”



    朱辰一边着,一边将蜂窝煤的形状画了出来。



    “制造成这种形状,不仅容易燃烧,而且燃烧的时间长,最关键的是无异味无毒,燃烧充分,不会产生有毒气体。”



    “再者,那就是蜂窝煤能够长期储存,也就是凛冬来临前的时间都可以制作,储存,到冬天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御寒。”



    “还有一点就是,咱们华夏地大物博,煤炭的储存量很大,更是较为容易开采的露天煤,所以只要大规模开采的话,价格比木炭便宜得多,而且足够大明的百姓取暖所用。”



    “所以,大明何不烧煤取暖?”



    朱辰的话让朱元璋和朱标目瞪口呆。



    原来朱辰真的有办法!



    何不烧煤取暖原来并不是一句空话。



    真的可以做得到。



    朱标之前眼中的失望之色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振奋还有拜服。



    父皇朱辰是来助大明的神仙。



    现在看来好像还真是。



    似乎每一次来找朱辰,朱辰都能够有求必应。



    简直是神了。



    不过这一次来,他们并不是主要为解决大明的取暖物资而来,朱辰的这个煤炭的利用方法是意外之喜。



    他们更加迫切想要解决的,是这一次的赈灾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大明国库已经见底,究竟拿什么来赈灾?



    朱元璋问出了他心中的疑惑:“朱先生,就算你的蜂窝煤可行,可那也需要一段时间去开采和制作,假如大明当下就遭受寒灾,上百万百姓受灾,天寒地冻,嗷嗷待哺,急需救济,而朝廷这个时候国库空虚,拿不出赈灾的银子,那当如何是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