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起驾巡视松江府

A+A-

    面对朱元璋的质问,百官默默地低下脑袋,无人敢再做声。



    皇上的强势,百官莫不领教过。



    不过皇上大抵还是讲道理的,像钱唐这样的铮臣都还活得好好的,上一次拦住朱元璋并出言不逊,最后还是钱唐自己罚了八年的俸禄。



    但是,今天的皇上似乎有些不讲道理了。



    涂节不是过点出松江府特区的隐患,直接就被罚了一年的俸禄。



    这样以后谁还敢提问题?



    朱元璋扫视了一眼百官,见无人敢再言语,心中很满意,他之所以这般坚决,几乎有些不讲道理的拿涂节开刀,其实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前两天朱辰的话还在他耳边回响,想要改变大明,必然是阻力重重,没有足够的魄力绝对是不行的。



    在找朱棣发了一顿脾气之后,这两天他其实也在反思了,朱辰骂得不错,他还不够坚决。



    如果是这种态度,那松江特区恐怕都搞不起来。



    明年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开煤矿,要改造铸铁厂,要造枪炮,要造宝船,要走向海外殖民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惊世骇俗,定然会在朝廷上卷起一波波风浪。



    但是朝廷的百官又不可能罢免,因为整个大明的正常运转还得依靠他们。



    朱元璋想起了朱辰以前过的一句话,大明想要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就是皇上,从上至下进行改革。



    还好,他真的就是皇上。



    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强势起来,朝纲独断。



    “好了,讨论一下明年的预算吧。”



    “明年的计划是这样的。”户部尚书杨思义道:“朝廷各部门的日常经费,大官员的俸禄,以及皇室的供奉等这些固定支出是五百万两,工部修建吴淞江,白茆河等河堤的费用是一百万两,兵部铸造兵器的费用一百万两,军需储备二百万两”



    杨思义一五一十的将明年的预算了出来,基本上将朝廷一年的收入都安排完了,甚至都还不够安排的。



    朱元璋听罢,沉吟片刻,道:“划一百万两出来,咱另有他用。”



    “啊?”



    杨思义一怔,明年的安排都是紧巴巴的,捉襟见肘,皇上还要划一百万两出来,而且还不用处?



    “皇上,可是这一百万从哪划啊?”



    “这咱不管你,不管你想什么办法,总之给咱划一百万两出来,过了年就要。”



    “这”



    杨思义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只能拱道:“臣遵旨!”



    



    朝会开了整整一天,无论是皇上还是百官都难免乏了。



    不过下了朝之后,百官还是忍不住议论纷纷。



    



    今年的朝会开得着实让他们感到和往年不一样了,除了松江特区多出来三百万两的收入,差一点儿填平今年的亏空,还有就是皇上的改变,皇上似乎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朱元璋下了朝也同样没有闲着。



    在朝会的时候,他虽然罚了涂节,但这并不代表涂节指出的隐患是不存在的,松江府的人几乎都投入了纺织业,那就意味着种地的人少了,而且有不少有远见的地主还增加了棉花的种植。



    大明每年产出的粮食其实也是勉勉强强够用,这一进一出,难保不出现粮食不足的情况。



    要是再遭遇个天灾,那就更难办了。



    所以,他也担心明年的粮食。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依仗,他的依仗就是朱辰给的红薯。



    “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如果真如朱辰所,那是多么惊人的数目?



    他将朱辰给的那一袋红薯都种到了马皇后在宫中开垦出来的地里,现在他就是来查看这些红薯怎么样了。



    然而,他失望了。



    大雪覆盖之下,种在地里的红薯目前看起来还没有什么反应。



    “只能等来年开春了。”



    朱元璋也知道,这个急不来。



    “标儿,咱想明天就开始起驾巡视,你觉得去哪好?”朱元璋看罢红薯,对身旁的朱标道。



    “全凭父皇安排。”



    朱标每年年底都会跟着朱元璋去巡视,所以对这个安排并不意外。



    “嗯”



    朱元璋道:“要不就去松江府吧。”



    “好啊。”



    朱标点头,实话他也是很想去看一看,松江府现在究竟有什么变化。



    朱元璋想了想,道:“要不让其他皇儿也一起去,你觉得怎么样?”



    “好啊。”



    朱标再次点头赞同:“宋师常教导儿臣和皇弟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皇弟们早就已经对那些繁华之地心驰神往,让皇弟们一起去看看,那是极好的事情。”



    朱元璋笑道:“那你去让他们准备一下,明天就出发。”



    “儿臣遵旨。”



    朱标拱领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