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大量的铜矿

A+A-

    驻守在二条城内的幕府军队人数虽然不多,只有三千余人,但是这支军队是幕府麾下最精锐的一支兵马。



    他们深知自己没有任何退路,身为幕府麾下的精锐部队,即便是他们向倒幕军投降,对方也不会轻易的放过他们。



    而且,眼下的局势还没有到非要投降的地步。



    尤其是在他们得知,幕府将军正在率领八万大军星夜兼程,朝着京都这边赶来。



    只要他们多坚持一段时间的话,他们就能等到自己的援军。



    “武士们,是时候拿出你们的勇气,向将军和天下人展示我们大家的决心了!”



    二条城的守将是德川庆喜的心腹,面对倒幕军的猛烈进攻,他不惧枪炮,亲临一线,在自己的额头上缠着必胜的的白布条,摆出了一副誓与二条城共存亡的架势。



    受此鼓舞,城内的守军士气高涨,拼死打退了倒幕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双方在城头上反复厮杀,倒幕军多次攻入了城头,却还是被杀了下去。



    恼羞成怒的高杉晋作下令对二条城的城墙进行猛烈炮击,凭借着日不落人出售给他们的火炮,硬生生的将二条城的城墙轰塌了一道七八丈宽的口子!



    “勇士们,建功立业就在今日,随我杀!”



    高杉晋作本身也是一名武艺高强的剑客,加之一心倒幕,誓要为倭国的强盛而献身0这样的人,早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性命。



    而且他很清楚二条城战役的意义,如果能拿下这里,那么京都就唾可得了。



    一旦他们拿下京都的话,那么天煌就会落入他们的中,这样一来战争局势就有可能逆转,倭国就有救了!



    所以,此刻即便是自己带头冲锋倒在了战场上,只要能拿下二条城,那么局面对他们依旧是有利的,自己死了就死了,倒幕派的那么多仁人志士,一定会将自己未尽的遗愿完成的!



    高杉晋作的带头冲锋起到了巨大的效果,长州藩的武士们原本对高杉晋作没什么好感。



    因为高杉晋作并不是长州藩的藩主,他是鸠占鹊巢,利用自己的心和腕架空了长州藩的当代家主毛利庆亲,夺取了长州藩的军政大权。



    这种情况下,高杉晋作在长州藩内部的声誉其实并不算好,至少那些忠于毛利家族的武士们,对他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敬重。



    若不是这一次他们是奔着推翻幕府去的话,长州藩的这些武士们未必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在他麾下作战!



    这种情况下,高杉晋作身先士卒,带头冲锋,没有躲在武士们的身后贪生怕死。



    这让武士们对他的印象改观了不少,眼看着京都和天煌就在眼前,这群长州藩的武士们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嗷嗷叫的跟着高杉晋作冲向了二条城。



    二条城内的守军虽然在敌人的炮击中被打的伤亡惨重,但是此时他们却在被轰塌的城墙破口附近组成了一道人墙,占据了断壁残垣的各个隘口,准备跟破城的敌人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倒幕之战,从一开始,就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了!



    而此时,距离战场大约500公里的对马岛,一支从胶东出发的天朝舰队,刚刚抵达这里。



    五千驻守在对马岛上的汉军士兵,在主将聂士成的带领之下,登上了舰队的运兵船,朝着倭国本土驶去了!



    5月2日,汉军在大田登陆,登陆上岸之后,五千汉军在舰队的炮火掩护之下,对驻守石见银山的倒幕军进行了驱逐。



    石见银山原本是幕府控制的直属地,但是倒幕运动开始之后,长州藩出兵占领了这里,将这里纳入了倒幕新军的控制之下。



    作为倭国最大的银矿开采地,石见银山的白银对于任何一方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尤其是现在,倒幕军和幕府正在爆发激战,而战争是最烧钱的。



    招兵买马要花钱,士兵的军饷要花钱,从列强中购买武器弹药要花钱,作战需要的粮草物资也需要花钱。



    总之,一旦战火燃起的话,他们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没有钱的话,这仗就打不下去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年产量达到00万两白银的大银矿,倒幕军这边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占领。



    只是,在占领了这里之后,因为他们还要继续向东讨伐幕府,所以倒幕军并未留下太多0军队驻守石见银山。



    加上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汉军会突然从海上登陆,所以被汉军打了个猝不及防。。



    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时,就迅速结束了。



    此战汉军的伤亡很,只付出了6人阵亡,49人受伤的轻微代价。



    就取得了歼敌26人,俘虏30余人的战绩,双方的伤亡比在:0左右。



    



    而且这还是建立在汉军只是驱逐了对方,将对方从石将银山这里赶走,并未痛下杀穷追猛打。



    否则的话,驻扎在这里的一千多倒幕军恐怕一个都别想活着离开了!



    驱逐了倒幕军之后,汉军并未追击,而是停下来,开始就地修筑工事,依托石见银山修建了三道坚固的防线。



    如果倒幕军不甘心石见银山被夺走,率军来攻击他们的话,汉军将依托这些防线跟对方交战。



    如果倒幕军自认倒霉,不派兵来报复的话,那这支军队就会成为汉军在钉在倭国本土的一颗钉子,持续不断的从后方威胁到倒幕军。



    让他们不敢全力以赴的去进攻幕府,必须要留下一部分军队看住汉军,否则的话,汉军一个不心,就容易直捣黄龙,把他们空虚的老巢给端了。



    这样的后果倒幕军显然是承受不了的,所以汉军这边推测,倒幕军一定会尝试来进攻一下,或者是使用外交渠道向天朝发起抗议。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论对方选择直接开战,还是通过外交渠道抗议,对于汉军而言都没什么影响。



    他们在修筑好了工事之后,便开始安安心心的对石见银山开采了起来。



    石见银山经过倭国几百年的开采,这里的白银开采出去的白银足足有数亿两之多。



    历史上,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的白银和铜矿才被完全采光,然后被倭国正府彻底封山,停止开采了。



    如此算来的话,距离这座银山的关停,大约还有65年的时间。



    不过到了后期,石见银山的产量下降了不少,每年的产量已经很难稳定保持在00万两以上,更别达到曾经200万两白银的巅峰产量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幕府才同意将石见银山的开采权交给天朝,并且一交就是十年。



    或许在他们看来,这里的年产量逐年下降,十年下来天朝未必能开采到000万两白银,所以这笔买卖对他们而言并不亏。



    但是,天朝这边却不是这么想的!



    因为石见银山这边除了有白银之外,还有大量的铜矿。



    而且,即便是后期产量下降,按照每年一百万两白银一半来估算的话,这里至少还能开采3250万两白银!



    考虑到这是一座铜矿伴生的银矿,所以开采出这么多白银出来的同时,至少会获得五倍以上的铜矿。



    而铜矿对于天朝而言也是一种非常紧缺的工业原材料,铜作为性价比最高的导电材料,这东西是电线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虽然白银和黄金也可以导电,但是这两种东西实在是太贵了,用这种东西做电线的话,显然不太可能。



    因此,石见银山的价值远比幕府想象中的要大许多。



    而且跟倭国之前那种落后的开采办法不同,天朝这边开采之前会派遣地质专家前来勘探。



    在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弄清楚当地的银矿和铜矿的矿脉分布之后,他们会从胶州的那些金矿地区征召大量熟练的矿工,将他们送到石见银山来开采。



    军方这边也会组织爆破,对矿石进行爆破,然后利用专业械设备进行大规模集中化提炼。



    这种开采效率,可不是倭国曾经那种老式的,落后的开采能比的。



    所以,汉军有把握在十年之内,将石见银山彻底采光,一克白银都不给倭国人留下!



    到时候,看到空无一物的石见银山,倭国人只怕会傻眼的吧?



    汉军登陆倭国本土,派兵进攻石见银山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前线。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倒幕军这边大为惊恐。



    长州藩、萨摩藩、肥前藩和土佐番的四大藩主和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如何应对汉军参战的局面。



    “天朝人是什么意思?居然趁着我们的主力在前面讨伐幕府就对我们发起偷袭,还窃据了我们的银山,他们这是想要跟整个倭国为敌吗?”



    长州藩的人对这个消息最为恼火,毕竟石见银山是他们打下来的,驻守在这里的军队也是长州藩的军队。



    汉军打下这里之后,长州藩竹篮打水空欢喜一场不,还付出了不的伤亡代价。



    这让他们对汉军的行动大为不满,叫嚣着要派兵去讨伐汉军,将汉军驱逐出去。



    “天朝逼迫幕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从幕府中获取了大量的好处和利益,所以他们派兵插我国的战争,也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



    大保久利通冷静的道,作为倒幕派这边对国际政治最熟悉的人之一,他很清楚西方列强们的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