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君心展宏图

A+A-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都城笼罩在一片喜悦祥和的气氛之中。



    王逸站在宫殿的台阶上,望着都城中闪烁的万家灯火,眼神坚定而深邃。



    他知道,建立新朝只是第一步,如何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他肩上更重的责任。



    微风吹拂着他的衣角,猎猎作响,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希望与活力。



    他知道,新的挑战即将到来,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未知的未来。



    回到寝宫,王逸点亮烛火,展开一张空白的奏折。



    他拿起笔,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如同他心中涌动的思绪一般。



    他知道,新朝的权力分配是首要问题,他必须谨慎对待。



    他思忖片刻,落笔写下“论功行赏,”就在这时,侍卫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



    “陛下,朝堂上的官员们都在等着您的指示。”侍卫的声音恭敬而严肃。



    王逸放下笔,站起身来,整了整衣冠,缓缓走出寝宫。



    他踏着厚实的地毯,步入朝堂。



    朝堂上,灯火通明,官员们已经陆续到位,他们的王逸走到龙椅前,坐下后,双扶着椅把,眼睛扫过朝堂下的空位,心中涌起一丝忧虑。



    “诸位大人,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朕需要你们的鼎力支持。”王逸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沉重。



    朝堂下的官员们互相对视,有的低声交头接耳,有的面露不安,有的则是一脸坚定。



    王逸心中明白,他们每个人都在盘算着如何在新朝中获取更多的权力。



    “论功行赏,这是新朝的第一个决策。”王逸继续道,语气坚定而不容置疑,“但朕希望诸位大人能够明白,新朝的兴旺离不开每一位官员的努力与忠诚。”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风,拂过朝堂,却未能完全平息各方的暗流。



    官员们的眼神变得更为复杂,有的面露犹豫,有的则在心中盘算着如何才能在这一轮权力分配中占据有利位置。



    就在这时,一名官员站了出来,拱道:“陛下,下官有一言相进。”



    王逸微微点头,示意他下去。



    “陛下,朝中诸位大人各有功勋,但若论功行赏,必然会引起纷争。下官认为,应当先稳定朝局,再徐徐图之。”



    王逸听后,微微一笑,心中却在暗自思量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避免内斗。



    他站起身来,目光如鹰,扫过朝堂,沉声道:“诸位大人,新朝初立,朕需要的是团结与合作。”话音未落,只见一名官员忽然向前一步,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高声道:“陛下,下官愿为新朝尽忠职守,唯愿陛下明察。”



    王逸眉头微皱,心中暗自警惕,但表面依旧沉稳。



    他缓缓抬起,沉声道:“好,诸位大人,今日先散朝,明日再议。”他的话语落下,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但没有人敢再多言。



    王逸转身,步伐坚定地走出了朝堂,心中却已在思索接下来的对策。



    夜色已深,但他的心却依旧没有平静下来。



    他知道,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王逸站起身来,龙袍上的金龙在烛火下熠熠生辉。



    他眼神坚定地扫视朝堂,声音洪亮而威严:“朕深知各位卿家为大梁,如今为新朝,殚精竭虑,功不可没。新朝初立,百废待兴,赏罚分明乃安邦定国之基石。”他顿了顿,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整个朝堂,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



    “朕已拟定初步章程,封赏功臣,任贤举能,以期共建盛世。”



    他将中的卷轴缓缓展开,宣读了新朝的官制和人事任命。



    殿内鸦雀无声,只有王逸的声音回荡。



    他将武将的封赏和调动安排妥当,又对文臣的职位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力求平衡各方势力,避免一家独大。



    卷轴很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和官职,每一个字都关系着新朝的未来。



    读完最后一行字,王逸将卷轴放下,殿内依旧一片寂静。



    一些老臣眉头紧锁,显然对新的安排并不完全满意。



    他们原本在旧朝位高权重,如今却要重新适应新的格局。



    年轻的官员则大多面露喜色,新朝的建立给了他们崭露头角的会。



    王逸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心中已有定数。



    “朕知道,新的安排必然会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朕希望各位卿家都能以国事为重,放下私心,齐心协力,为新朝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震慑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朝堂上的气氛渐渐缓和,官员们开始窃窃私语,讨论着新的安排。



    虽然仍有不和谐的声音,但没有人敢公然反对王逸的决定。



    新朝的权力分配方案初步确定,朝堂暂时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在后宫,滕婉正亲自下厨,为王逸准备膳食。



    她仔细地挑选着食材,每一个步骤都亲力亲为。



    她指挥着宫女们忙碌着,她希望王逸能够顺利解决新朝的各种事务,早日实现他心中的宏图伟业。



    厨房里弥漫着食物的香味,夹杂着淡淡的药材香气,这是滕婉特意为王逸准备的安神汤。



    



    夜深了,王逸批阅完奏折,揉了揉酸痛的眉心。



    他正要起身去看看滕婉,却听到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黑影闪过,侍卫单膝跪地,急声道:“陛下”



    侍卫急声道:“陛下,探子回报,城外发现不明军队集结!”



    王逸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不动声色地问道:“可知是何人统领?”



    “据探子回报,旗帜模糊,难以辨认。但行军路线似是直指京城”侍卫的声音越来越低,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



    “知道了,下去吧。”王逸挥了挥,侍卫领命退出。



    寝宫内恢复了平静,只有烛火轻轻摇曳,映照着王逸沉思的脸庞。



    他走到窗边,望着漆黑的夜空,一股寒意涌上心头。



    他知道,这是那些不甘臣服的旧势力开始行动了。



    与此同时,在一座隐蔽的府邸内,几个身影围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气氛紧张而压抑。



    “新朝初立,根基不稳,正是我们动的最佳时!”一个粗犷的声音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不错,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推翻王逸的统治,夺回属于我们的一切!”另一人附和道,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可是,王逸如今深得民心,我们贸然行动,恐怕会引起百姓的反弹。”一个略显犹豫的声音道。



    “哼,民心?只要我们掌控了军队,还怕什么民心?”粗犷的声音不屑地道,“只要我们能够迅速控制京城,王逸就只能束就擒!”



    他们的计划在黑暗中酝酿,如同毒蛇一般,伺而动。



    新朝内部的暗流涌动,危四伏。



    然而,王逸似乎对此一无所知,依旧照常处理政务,脸上没有丝毫慌乱。



    他下令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一系列的举措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民间对王逸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一股强大的民意正在悄然形成。



    王逸派出的心腹,乔装打扮,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他们带回了百姓的真实心声,也发现了潜藏的危。



    王逸将这些信息整理汇总,心中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他站在金銮殿上,望着殿下百官,缓缓开口:“朕近日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王逸的声音在金銮殿内回荡,清晰地传入每一位官员的耳中。



    “朕近日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深知百姓疾苦。”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张面孔,语气沉稳而有力,“朕不仅亲眼看到了百姓的困苦,也听到了他们的心声。”



    他挥了挥,侍卫们捧着一摞摞的卷轴呈了上来。



    这些卷轴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字里行间透露着百姓的期盼与信任。



    王逸拿起一份卷轴,缓缓展开,朗声念道:“‘吾等百姓,感念陛下恩德,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此乃天降明君!’”他的声音慷锵有力,回荡在整个大殿之中。



    殿内的官员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景象。



    这些平日里被他们视为草芥的百姓,竟然如此拥护新皇,这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那些原本心怀鬼胎的官员,此刻也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眼前的这位年轻皇帝。



    王逸将中的卷轴放下,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官员。



    “朕知道,新朝初立,百废待兴,需要诸位同心同德,为百姓谋福祉。”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希望诸位能够以百姓之心为心,切莫辜负百姓的信任。”



    他没有直接点破那些企图反对他的势力,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民间的支持,让他们心生忌惮。



    王逸知道,这只是一时的震慑,那些人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野心。



    果然,在王逸的威严之下,那些企图反对他的势力暂时收敛了锋芒,纷纷表示愿意拥护新朝,为百姓尽心尽力。



    新朝内部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王逸的威望也进一步提升。



    深夜,王逸独自一人站在宫殿的窗前,望着外面的城市,表情严肃。



    远处万家灯火闪烁,像无数只眼睛注视着这座新生的王朝。



    他知道,那些潜藏的危并未消失,它们如同暗流一般涌动在平静的水面之下,随时可能再次发难。



    他深吸了一口气,夜风吹拂着他的衣袍,发出猎猎的声响。



    他清楚,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他需要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守护新朝,守护他所珍视的一切。



    寝殿内,烛光摇曳,在墙壁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拉出诡异的形状。



    王逸走到书桌前,拿起笔,缓缓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明日,朕要推行”



    他停下了笔,墨迹在纸上晕染开来,如同他心中未知的未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