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辞职后的酸楚

A+A-

    肖有财对儿子循循善诱:“咱中国有四万万人,都像你这样想,最后都是亡国奴。”



    “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亡了,家也没了。这些道理,你应该懂啊!”



    肖秉义看父亲话时,一脸的担忧,心中一怔。后悔错话了,遂表态:



    “爸,这些道理我都懂。我支持你。你看我也十三岁了,能不能去学堂挣钱?”



    “怎么不能?我儿子天资聪颖,肯定能胜任。”



    杨玲已经回来,在堂前答道。



    肖有财听到这话,要在以往,肯定会蹦起来。



    但现在,面对杨玲,他只有无穷的愧意。



    他偷窥杨玲神态,估计她已知道辞职的事,遂:“杨玲,有有件事。”



    他停顿一下,还是了:“有件事,我没敢跟你商量。我辞职了。”



    他罢,怀着忐忑之心,偷眼观察她神态。



    杨玲雕像似的坐那儿一动不动,少许,慨然道:



    “你要不辞职,你就不是肖有财了。”



    肖有财听出她已知道,并有原谅之意,变着法子逗她开心。



    绘声绘色给她描绘儿子在警所给大家上课的事。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杨玲听儿子在警所的表现,果然精神振奋,得意道:



    “有财,我早就看出,儿子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料了。”



    她自然明白丈夫面上笑着,心里却在流泪。也想让丈夫开心。



    “有财,我支持你辞职,中国人得有起码得气节。“



    ”不要担心,我已跟张校长好了。”



    “明天去学堂代课。薪水少一点没事。”



    “我同意儿子的想法,让我母子俩去学堂挣钱吧?”



    肖有财面色难看,心里晦暗起来:



    这娘们还在做儿子当先生的大头梦?太不懂我心了。



    他已想通了,对回不回南京,干不干探长,当不当警察,无所谓了。



    准备一门心思,将儿子培养成盖世神探,去摘东方第一神探之桂冠。



    上阵父子兵,父子俩踔厉同心,不愁达不到目的。



    “杨玲,给我买瓶酒,我要开戒,跟儿子好好谈谈。”



    杨铃提醒道:“有财,你帮我看看儿子能不能代课。”



    “他个头虽高,年龄了一点,我心里没底。”



    肖有财逮到她最后一句,大做文章。



    “就是嘛,心里没底的事,不要去做。买瓶酒来,让我跟儿子谈点有底的事。”



    杨玲心里也淌着泪水,知道丈夫心里有失落,有遗憾,还是去买了酒。



    肖有财倒好酒,喊儿子坐过来。第一次给儿子倒上一杯。



    “秉义,你老子原本在南京警署干探长。因为你,一顿酒喝出了事。”



    “南京回不去了,探长也干不成了。现在职也辞了,你也只能在家了。”



    他哽咽着继续:“日本人来了,都没好日子过。你要抓紧学本事。”



    “你老子现在只能指望你了。提醒一下,干探长,是你的责任,也是老天的意思。”



    罢,灯笼眼滚出泪珠,犹如高山流水滴酒杯。



    抖抖簌簌端起酒杯,看着儿子一口吞。



    肖秉义第一次看父亲这么伤心,发现母亲也在抹泪。



    心中暗下决心,探长是肖家的,谁敢夺走?斯人非夺回来不可!



    直到此时,他久埋心中朦胧的斯人意识才苏醒。直至后来瞒着父母考警校。



    “爸,妈,日本人已打到上海,下一步就是南京了。赶快接外公外婆过来吧。”



    他忽然想起南京的外公外婆,提醒道。



    杨玲被提醒,看看丈夫。



    



    肖有财当然知道她啥意思,摆出一副早就考虑好了之神态。



    “我已想好,明天一早,全家去南京接他们。”



    杨玲见丈夫离开,拿出玉环等七件,轻声对儿子:



    “儿子,妈感谢你还记着外公外婆。明他们没有白疼你。”



    “这是你外婆去年过年,给妈的祖传玉器,补我的嫁妆。”



    “虽然迟了一点,明他们没有忘记我们。将来传给你媳妇。”



    “你知道外公、外婆最希望你干什么?”



    肖秉义很少见外公外婆,只是每年春节去外公家,象征性的拜个年。



    外公外婆对父母从不开笑脸,对外孙,却暗中喜欢的不得了。



    更何况外孙天赋异禀,聪颖过人呢?马屁拍的两位老人舒服极了。



    杨玲从父亲神态和不多的赞叹中,听出父亲希望儿子从事教育职业。便牢牢记在心里。



    她已将儿子扶上教育岗位,作为此生最大的任务。好让自己愧疚的心有所释然。



    她发现儿子居然答不出外公的平生愿望,提醒道:



    “儿子,你外公主张教育救国,希望你今后接他的班,教书育人。”



    肖秉义愕然。



    他为此很烦恼,常自问,斯人到底喜欢哪一门,破案?还是教书育人?



    这样的烦恼没多久,日本人进驻古镇。



    他看日军巡逻队,个头都不高。大都胖墩墩,塌鼻子,短颈子。



    看上去他们对孩很客气,动不动给糖果,拉着孩子们合照。



    父亲限制他出门:“秉义,你不要被他们的假象迷惑。”



    “他们是有意做给镇上人看的。你个头高,不要出门。”



    父亲也不常出门,遇上日本人主动回避。用他的话,老子才不睬他呢。



    但是,麻烦跟着来。



    先是耿敬祖来看望老同学、老所长。还要老同学请客。



    肖有财问原因,耿敬祖神秘的:



    “太君问我原所长是谁,我照实了。他让我动员你,为大东亚共荣出力。”



    肖有财呵呵一笑:“对不起,家穷,买不起酒。”



    “你现在的薪水,应该是日本人施舍的吧?”



    “老肖,你还是脾气没改啊。你非要犟,不然也不会穷到喝不起酒啊!”



    他看老同学变了脸色,摆摆:



    “哎哎哎,不要发火,木井队长想请你回警所,让我干你的副。”



    肖有财知道他也没办法,有意问他南京的家如何了?想启发他的觉悟。



    耿敬祖摇头晃脑,得意洋洋:



    “谢谢关心,家庭一切都好。狗日的打电话跟我,他混的也不错。”



    肖有财不解得问:“日本人飞轰炸,大屠杀,你家一点事都没有?”



    “哈哈,怎么会有事呢?新署长事先给下发了太阳旗,插门前就没事了。”



    肖有财闻之心惊,提醒道:“老耿,你怎能插太阳旗呢?这是汉奸行为。”



    耿敬祖斜他一眼:“好了,我们不争论了。”



    “老肖,你去不去?我要给队长回话。”



    肖有财起身,抄着背径直去后屋,将耿敬祖晾堂前。



    肖秉义躲房间,堂前谈话听得清楚。他佩服父亲的骨气,开门来到堂前。



    朝街的大门一向是开着的,自从日本人进驻古镇,大门便关着。



    他看门没关,准备去关门,却发现耿敬祖陪着日本人朝家走来。



    “爸,耿副所长陪日本人来了。”他急切的喊。



    “不要怕!”肖有财在后屋喊:“你快去房间,关上门,我来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