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沈念谏君:遮丑不如扬丑

A+A-

    第4章沈念谏君:遮丑不如扬丑



    午后。



    午门内东侧,内阁值房。



    沈念进门还未行礼,张居正便指了指不远处的书案,道:“子珩,看完上面的三份公文再回话。”



    “是,老师。”沈念微微拱,拿起公文看了起来。



    片刻后。



    沈念倒吸一口凉气,大脑飞速运转起来。



    5万两赈灾银,灾用不足万两,实在是骇人听闻!



    此消息一旦公布。



    朝堂民间,必然满是言官与读书人的指责谩骂之声。



    他瞬间明白今日的日讲为何取消,以及这份巡察公文为何没有出现在他的桌前。



    有人想要将此丑闻遮掩下去。



    但显然不是张居正。



    张居正若要掩盖此公文,必然不会令沈念这个负责记撰御前章奏的史官来看。



    依照他对张居正的了解,定然是张居正欲让万历写罪己诏。



    然后李太后、万历、冯保为了维护皇家尊严、皇帝体面,拒而不从。



    双方产生了矛盾。



    沈念细细一想。



    张居正让他看这三道巡察奏疏,应该是想听一听他的看法,以及如何做才能让李太后与万历妥协。



    沈念的“急智”之名,在各个京师官场都是非常出名的。



    沈念思索一番,将三份巡察公文放在书案上。



    张居正抬眼看向沈念,道:“子珩,你如何想”



    他唤来沈念。



    主要是沈念乃是众日讲官中最受皇帝喜欢的一个,也了解皇帝的脾气。



    沈念朝前走了两步,微微拱。



    “老师,学生以为此事虽会造成民怨滔天、朝堂混乱,但绝不可瞒,此乃我大明之疾,必须公示,给天下万民一个交待!”



    “除再次赈济灾民,减免辽东赋税劳役,严惩贪官污吏外,陛下应向天下颁发罪己诏,内阁、六部、辽东军政主官都应被惩,另外,学生学生建议陛下颁布罪己诏后,阁老您应该带着六部九卿的主官向城郊北的辽东灾民致歉,并将后续所有处理结果,以邸报公文的形式,传遍天下,最好能编撰成书,以留后世”



    张居正无奈一笑,心道:你子是真敢啊!



    直白来讲——



    张居正之意是让皇帝朝着天下百姓磕一个,存留史册;沈念之意是皇帝与满朝高官都应该向天下百姓磕一个,存留史册。



    谁磕谁知丢脸。



    谁磕谁知史官之笔会在他身上画上一个污点。



    但张居正又认真一想,也明白沈念的用意。



    罪己诏,只能堵住天下言官书生的嘴,但沈念这一整套流程下来,不遮不掩,却可以让百姓看到朝廷的诚意以及除贪的决心。



    这对安抚百姓、避免暴乱,大有裨益。



    并且以后也能让百官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换言之,只有足够丢脸,才能足够重视。



    张居正缓缓捋动长须。



    “老夫愿带百官前往城郊向辽东灾民致歉,但太后与陛下拒颁罪己诏,老夫实在无能为力,恐怕老夫今日若不妥协,明日常朝,陛下仍会旷朝!”



    “你可有良策”



    沈念想了想,道:“学生以为,劝太后较难,然服陛下,再使得陛下服太后较易,学生愿意尝试一番。”



    “好,你代表老夫,立即去找冯公公,劝慰陛下同意这一系列措施。”



    沈念点了点头,道:“老师,有无可能让陛下前往城郊的灾民棚户微服私访一番”



    皇帝出宫,兹事体大。



    张居正犹豫了一下,道:“可以,你告诉冯公公,此乃老夫的意思,他若不同意,老夫亲自去找他。”



    万历从众讲官的口中,听到过无数次灾民的惨状,但还未曾亲眼见过一次,张居正相信,这将是皇帝此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学生这就去办!”沈念转身朝着外面走去。



    



    一刻钟后。



    文华殿前,沈念见到了冯保。



    “冯公公,我奉张阁老之命,欲向陛下汇禀辽东之事,烦劳通禀一声。”



    冯保犹豫了一下,望了望不远处的廊道,道:“在此候着吧,我去传话,陛下若想见你,自会回文华殿。”



    “另外,沈编修,我劝你最好不要触怒龙颜,皇家的廷杖不会指向张阁老,但指向你并不难。”



    冯保有李太后撑腰,又是站在皇家的角度考虑问题,故而直接出言警告沈念。



    “明白。”沈念微微拱。



    



    约半个时辰后。



    万历坐着龙辇出现在文华殿旁的廊道前。



    他当下视沈念如臣友,若是别的官员,他还真不一定会见。



    沈念连忙快步走了过去,高声道:“臣沈念,参见陛下!”



    “沈编修免礼!”万历道。



    



    “陛下,能否借一步话”沈念看向一旁的廊道道。万历点了点头,从龙辇上走了下来。



    片刻后,廊道中。



    万历走在前方,沈念落后一步,冯保紧随其后。



    沈念开口道:“陛下,阁老告知臣辽东之国丑后,臣与阁老的意见也有些出入,随后,臣服了阁老!”



    “朕不用颁罪己诏了”万历满脸兴奋。



    沈念摇了摇头,认真道:“臣以为,除了陛下应颁布罪己诏外,内阁、六部、辽东军政主官都应被重罚,阁老还应带着六部九卿的主官向城郊北的辽东灾民致歉然后朝廷将此事的前因后果,以邸报公文的形式,传遍天下,甚至可以编撰成书,以留后世。”



    沈念将在张居正面前所的建议,又复述了一遍。



    “什么”万历一脸不解地看向沈念。



    罪己诏本就丢人。



    如果再大书特书,留书传世,那将更加丢人。



    他还未亲政便背上流传后世之大错,他如何还能成为尧舜之君



    后面的冯保,面色一黑。



    其扭脸看了一眼身后跟着的两名宦官,只要万历斥责沈念一番,他就敢命人廷杖沈念一顿。



    厂卫们接到皇命,连张居正都敢揍!



    沈念接着道:“陛下,遮丑不如扬丑,辽东百姓遭灾,地方官吏贪墨,受害之民,骂的定是陛下,因为您是大明的当家人。”



    “解决此等国丑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天下百姓看到您的诚意。”



    “煌煌史书抵不过百姓悠悠之口,大明君臣齐齐认错,才是最好的处事态度,有此态度之后,抚慰灾民、重惩贪墨官吏,才能让百姓看到朝廷的诚意!”



    “陛下,您必须站到最前面来,天下无十全十美之君王,但为明君者,无不敢于担责认错,敢于向天下人直言朝廷之过!”



    “陛下,此举是避免流民暴动,使得朝上言官、朝下书生无法狂吠乱言的最好方式,亦是让大明君臣以此为耻,勤于政事的最强动力!”



    



    万历眉头紧锁。



    道理谁都懂,只是做起来太难。



    莫皇帝,即使是普通百姓也不愿朝着自己身上抹脏。



    治国无方的恶名一旦挂在身上,以后再想洗掉,那就千难万难了。



    沈念见万历有所触动,又道:“如果陛下还在纠结,臣恳请陛下微服出宫,去城郊灾民的棚户里看一看!”



    万历咬着嘴唇,一言不发。



    沈念再次提高声音,道:“陛下,如果您连这点风浪都要躲避,以后怎能撑得起大明江山”



    万历迟疑了一下,看向冯保:“大伴,安排一下,朕要出宫。”



    “此事可告知元辅,但不用告知母后,明白吗”万历补充道。



    此刻的万历,面色严肃,冯保根本不敢反驳。



    



    一个时辰后,已近黄昏。



    万历、沈念、冯保三人身穿普通布衣,在三十多名便衣锦衣卫的暗中保护下,来到城北安置辽东灾民的棚户区。



    万历走下马车,便被眼前的场景惊住了。



    所谓的棚户。



    就是以木桩、树枝为柱子,混合着裹着湿泥的苇席、干草为遮挡,搭建的简易棚子。



    他双脚一落地,便闻到一股刺鼻的骚臭味。



    在沈念的指引下,他顺着前方一条宽约不足七尺,踩出来的土路走去。



    此刻。



    路边立着三十多口大锅,咕嘟咕嘟,煮着一锅锅冒着怪味的灰褐色稀粥。



    灾民们各个衣着破烂,蓬头垢面。



    有人连双鞋都没有,一眼就能看到脚上紫黑色的冻疮。



    有人瘦得就像一片枯树叶,两眼内凹,无一丝亮光。



    还有人在棚户里用干粪和泥土围了一个窑口,牛粪有御寒作用,然想抢到如此多的牛粪,似乎只能在京师附近才能办到。



    这时。



    两个脸上有冻疤的七八岁孩子端着碗从万历的身边走过。



    他们足浮肿,胀着肚子。



    这个万历知晓,张居正给他讲过,这是吃了观音土的反应。



    曾经,灾民不过是万历眼里的一个数字。



    他想象中的惨。



    只是以为是天灾所害,百姓只是暂时吃不饱,睡不暖,而非饿成皮包骨头,甚至丧命。



    一点尊严都没有。



    他清楚,这群能跑到京郊的,已经好过绝大多数灾民了。



    这一刻。



    万历心中想道:他若生活成这样,会爱这个朝廷吗会为大明江山赴汤蹈火吗



    万历眼眶发红,慢慢地朝前走着。



    他任由灾民打量着自己,但却不敢与他们对视。



    他自诩为大明之主,心中有愧。



    约两刻钟后。



    在冯保的催促下,万历返回京师。



    他坐在马车内,眼眶泛红,一言不发,直到快至禁中,他朝着沈念道了一句:“朕一定会服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