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求太后帮忙

A+A-

    诚王妃哑然。



    片刻,才用肘撞了撞诚王,低声道,“王爷,你话呀。您才是一家之主。”



    这句“一家之主”,一下便让诚王重拾了信心。



    “没错,本王是一家之主,这诚王府的事,就该我了算。”



    “司徒祯,你别不识好歹,我们可都是为了你好。你若是识相,就尽早跟武安侯府那帮人划清界限,省得我们还要受你连累。”



    这番无耻至极的话把司徒祯给逗笑了,“父王的无耻真令人叹服,你知道你们这些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话若是传到皇祖母耳朵里,会是什么后果么?”



    “你敢!”诚王暴跳如雷。



    太后是诚王的亲生母亲,他还能不知道她老人家是什么秉性?



    这些话要是让她老人家知道,非扒了他们夫妻一层皮不可!



    诚王妃也怒道,“你莫不是想忤逆父母?”



    “忤逆就忤逆了,你们又能如何?若是不服气,大可以入宫向陛下和太后讨个法。”



    诚王妃气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红,“你,你简直不可理喻。”



    “我一直在想,这世上怎么会有你们这么绝情的父母?但后来一想,也不对,你们只是对我绝情罢了。”



    “你们对那个宝贝儿子可是有求必应,予取予求的。”



    顿了顿,司徒祯忍不住笑道,“有时候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



    此话一出,诚王再次暴跳如雷。



    “你个混账东西,这种话你都能得出口,我看是这些年对你太好,让你过的太舒服了。”



    他张牙舞爪的要扑过来教训司徒祯,奈何他虽然是皇帝的亲弟弟,但文不成武不就的,根本不是司徒祯的对。



    三两下就气喘吁吁地败下阵来,一个劲地大喘着粗气咒骂司徒祯。



    而诚王妃却意外地安静下来,面色煞白,连平时最热衷的装着劝架、实则拱火的戏码都不演了。



    司徒祯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嘁”了声,顺便砸了一个花瓶。



    “既然你们这么见不得我跟她往来,我偏要。”



    “方随,你去找十个八个官媒,然后把本世子有的银子和田产庄子店铺都整理出来,本世子要去向薛大姑娘求亲!”



    “逆子!你是非要气死我们不可。”诚王气得直跳脚。



    而诚王妃似乎还没有从那一句“是不是亲生的”中反应过来,一直恍恍惚惚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然后,他们就被司徒祯从松玉院给赶出去了。



    



    诚王府闹的这一场,很快就传进了慈安宫里。



    “方嬷嬷,你跟哀家实话,大福对薛家那丫头,究竟是什么想法?”太后里捏着一串佛珠,心里却始终不得平静。



    “世子对别人都看都不带正眼看的,也就是薛大姑娘,因着薛侯爷的关系,世子殿下客气了几分,打了个招呼。”



    方嬷嬷是又把之前的那套辞拿出来了一遍,然后强调道,“旁的,确实没什么。”



    太后:“没什么外面能传成那样?!你真当哀家是老糊涂了。”



    方嬷嬷吓得连忙跪下,“太后息怒,确实没什么呀,您就是给老奴十个胆子,老奴也不敢撒谎骗您。”



    “那你,究竟是怎么回事?”



    方嬷嬷道,“世子只是多问了薛大姑娘几句话,还都是关于薛侯的伤势的。”



    “老奴虽然没有近前,但他们并未避着人,老奴全都听得真真的,绝没有半点私情。可那些人不知怎么地,就是记恨上了她。”



    “他们哪儿是记恨薛家那丫头,是见大福亲近她,挡了她们的路,又不敢对大福如何,便只敢拿她一个女子宣泄怒气。”



    太后在深宫这么多年,这些个道理一眼就看透了。



    “那丫头是受了哀家还有她父亲所托才走的这一趟,如今可倒好,遍京城都在拿她和离的事情大做文章。”



    “莫薛侯战功赫赫,是我大盛功臣,他可是大福的救命恩人。那孩子向来爱憎分明,哀家都不敢想他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正着,一名内侍便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太后,诚王世子求见。”



    曹操曹操到。



    太后的一顿,“瞧,这不就来了。”又抬抬让方嬷嬷起来。



    



    想到那混不吝的子待会儿可能要什么,她老人家就一阵头疼。



    方嬷嬷苦笑着站到一边去。



    “宣吧。”太后叹道。



    



    司徒祯在慈安宫待了大半天,将将到宫门落锁的时辰才离开。



    太后在他离开后,一个劲地感慨,“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咯。”



    方嬷嬷笑道,“世子善解人意,知道体谅太后您的难处,这还不好呢?世子殿下刚进来那会儿表情那般严肃,老奴还以为他”



    “你是不是以为他进宫,是来找哀家给他和薛家那丫头赐婚的?”



    方嬷嬷不好意思地笑了下,没想到世子是来求太后帮忙的。



    “赐婚,是肯定要赐婚的。”太后道。



    “大福的不错,哀家是一国太后,既然亲口许了诺,能劝他回京的人就要做主赐婚,就该到做到。”



    方嬷嬷心,是,但这和给薛大姑娘下帖子、请她来诚王世子殿下的赏花宴并不冲突。



    她以为世子会直接求太后赐婚,却没想到他是希望太后照常办赏花宴,然后给薛大姑娘一份请帖。



    像这样的赏花宴,他又是诚王府世子,来参加的贵女,都是有门槛的。



    家世清白、没有婚配,还只是最基本的。



    薛家大姑娘薛沉鱼这个年纪早就已经不合适了,更别提她嫁过人,是和离回家的。



    若不是诚王世子开口,这赏花宴的请帖是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她头上的。



    但方嬷嬷觉得世子的也有道理。



    他,“薛大姑娘曾遇人不淑已是不幸,如今又因为我耳名声受累。旁的人我便不管了,可她是我的救命恩人薛侯的爱女,我总不能坐视不理。”



    “要是其他天大的难事,我也不好向皇祖母开口,但恰好有这么个会,孙儿便想用一张赏花宴的请帖,换她往后婚事顺遂。”



    能得到宫里的请帖,那就是武安侯府,和薛大姑娘本人脸上莫大的荣光。



    能不能选上且不,光是能得到宫中帖子这一点,便胜过无数女子。



    她往后要是愿意再论婚嫁,也不至于因为曾和离那事,被人处处挑剔。



    加上太后本身就薛家人还是挺有好感的,所以就痛快的答应了。



    至于世子殿下为何还要在宫中留到将将落锁的时辰,那就是世子孝顺,想多陪陪太后她老人家罢了。



    “方嬷嬷,你,哀家有那么多孙儿辈,怎么独独最喜欢大福呢?”



    “许是因为,太后那么多孙辈里面,就数诚王世子殿下与陛下年少时最像吧。”



    陛下年少时流落民间,太后便错失了他少年的那段时光,一直想方设法的弥补。



    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陛下长在民间,与先皇和太后都不亲近,又如何能弥补?



    但诚王世子天生福运绵长,都陛下像先皇,而世子一出生便肖了祖父,像极了陛下。



    所以太后一见那婴孩便爱不释。



    偏偏诚王妃是个耳根自软、眼皮子浅,不知道从哪儿听了个江湖骗子的话,非这孩子不祥,几次要对孩子下。



    太后实在看不过眼,才做主将孩子抱到身边养着的。



    “你的对,大福这孩子像陛下,像哀家那个打就失落民间,差一点就无法相见的孩子。”



    她是瞧着大福那张与陛下相似的脸,又一点点将这个孙子养大,这也才稍稍弥补了一下当年她没能看着自己大儿子长大的遗憾。



    所以她对大福多一些偏爱,也是情理之中的。



    方嬷嬷笑着应道,“这些年因为有世子的陪伴,太后一日比一日开怀了,老奴都是看在眼里的。”



    “而且世子心思纯粹,真的是个不可多得的孝顺孩子。”



    太后有所感地点点头,“那孩子就是心地好,又处处为他人着想,投桃报李固然不错。可他就是心思太纯粹了,连别人欺负到他头上了都没想到要反击。”



    孙儿不懂反击,她这个做祖母的,自然是要帮衬一二的。



    到这里,太后面上已经出现了怒容,“赏花宴的事你去办,韩家和崔家的姑娘,一律不许出现在赏花宴上!”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