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唯一嫡出的皇子

A+A-

    “陛下息怒!”薛侯连再次跪下。



    “薛鹤均犯此大错,罪该万死,但他眼下还有价值。”



    “臣现在只能根据拿文书猜测有一支军队可能隐匿在岭南,但此军队为何人所豢养,具体的位置,多少人马,如今还一概不知。”



    “若是能从薛鹤均身上探知他们交易的时间,如何联络,便能借追寻到那支军队的下落了。”



    陛下沉吟片刻,“薛侯不愧是忠臣良将,便是自己的亲弟弟。你也舍得?”



    “陛下明鉴,臣虽然愚钝,但基本的是非对错还是能分得清的——”



    “薛鹤均罔顾国法,做下这等谋逆叛乱之事,臣绝不敢包庇!也绝不能包庇!否则就是拿一家老的性命在赌。”



    陛下点点头,“你我兄弟,不必这些,我自然是信你的。只是你家那位老夫人若是知道了,怕是不肯与你善了。”



    除去君臣,以及心爱的女人之争,他们之间还有一层年少时的情谊。



    “陛下,薛鹤均所犯为国法,母亲好歹也是书香门第,知晓事情轻重。若她执意同臣闹,臣也只能再将她老人家送回溧阳老家去,往后不再见就是了。”



    这是下下策,但依照那位老夫人的秉性,这确实是不得已的办法了。



    “也罢,此案便交给你去办,朕给你一道便宜行事的密旨,需要什么你自己看着办,只有一点:务必查清那支军队的位置,为何人豢养,人数多少,装备如何。”



    陛下就只差明,一旦探明情况,绝不姑息!



    一支如同鬼魅般的军队,谁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大的力量,能做出什么样的事。



    若不能将这样的力量攥在自己里,那就无异于卧榻之侧有不受控的猛虎,日日夜夜不能安心。



    “臣领旨!”



    完了正事,薛侯便领密旨退出去了。



    陛下单独留了诚王世子下来话,“你最近往侯府跑的是不是太勤了,连这种抄家灭族的事,你也敢往里掺和。”



    诚王世子深深一拜,“还请陛下见谅。”



    陛下被他气笑了,“你跑侯府,要我见谅什么?”



    “我能日日见自己的心上人,陛下不能。所以见谅。”



    陛下:“”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一张嘴到处得罪人。从到大得罪的,都知道有多少人。



    从在宫里长大也没什么好的,该他知道不该他知道的,他都知道了。



    思及此,陛下又想到了那日皇后请了太后一起来时,同他的那个秘密。



    那个秘密太过惊心动魄。



    虽然如今尚在调查中,也还未能完全证实,但是,这孩子确实是所有辈里最像他又最最不像他的一个。



    “你明日进宫一趟,你皇祖母有话要同你。”



    “皇祖母有话同我怎么还有劳陛下代为传话?臣真是受宠若惊。”司徒祯颇有恃宠而骄的味道。



    “滚吧!”



    “臣明日一定早早就滚进宫拜见皇祖母,臣告退。”



    诚王世子嬉皮笑脸地行了礼退下。



    偌大的勤政殿中,便只余下陛下和身边的大太监王公公。



    “王仁,你相信薛鹤均做的事,薛侯当真一无所知么?”陛下从门口收回目光,对着司徒祯时的欣喜也淡了许多。



    “陛下他不知,他便不知。”王公公道。



    王仁年幼入宫,在陛下身边又伺候多年,早就是老油条了,这种问题根本难不倒他。



    “朕信他不知。”陛下看着桌上那份往来的买卖文书,眉头皱了下便重新舒展开来。



    “薛侯跟他那个在金玉满堂中长大的弟弟可不同,他从七八岁起就随父驻守边关,在战场上长大的,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战争的残酷。”



    “任何人要谋反朕都会信,唯独他不可能。”



    “这太平盛世,是他们父子,是许许多多将士用命换来的,他不会自己亲推翻。”



    何况。



    晚晴也根本不屑做这样的事情。



    她若是想,当年入了东宫,如今的后宫里她即便不是皇后,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她又何须冒着杀头的风险做这种事,还把她最心疼的孩子们也一并拖累进来。



    王公公低眉顺眼道,“陛下相信的,奴才自然也信。”



    陛下又看了一眼桌上的文书,然后缓缓地闭了眼。



    思绪纷纷扰扰,他还是不由自主地又想到皇后特意请来太后同他的那件事——



    “陛下,诚王世子司徒祯并非真正的诚王世子,他是先皇后的孩子,是陛下唯一嫡出的皇子。”



    



    “陛下唯一嫡出的皇子啊”



    锦央宫里,皇后望着窗外的漆黑天幕,口中喃喃念着。



    许久,复又低头嘲讽地笑了下,“司徒祯竟然是先皇后所生的嫡子,明明这话是我亲口告诉陛下的,可我自己都不愿意相信。”



    那位老夫人明明早就知道这样的秘密,却迟迟不肯告诉她,直到韩家眼看要落到泥里,她才不情不愿地施舍自己一下。



    白了,她根本从一开始就看不上太子,就像她从一开始就瞧不起大哥一样。



    正在这时,杜嬷嬷从外头走进来,“娘娘。”



    皇后淡淡撇了她一眼,“公主怎么样了?”



    “公主屋里的灯熄了,现下也没有动静,但依照公主的脾气,八成还没有休息。”杜嬷嬷道。



    完,又忍不住担忧地道,“今日一整日,公主就吃了半碗的米粥,之后就不肯再进食了。”



    “自从娘娘您不让公主出门之后,公主几乎每天都是这样,人都消瘦了一大圈。”



    韩皇后心烦地捏了捏鼻梁,“真是个犟种,这么拧的牛脾气也不知到底是随的谁。”



    杜嬷嬷不好接话,心公主这么犟的脾气,还不是随了当娘的皇后娘娘么?



    “她不肯休息就随她去吧,过两日就把她送到韩家,到她外婆那里去。”



    杜嬷嬷一愣,“娘娘怎么好端端的把公主送到韩家去?”



    好端端?



    韩皇后忍不住笑了,她都要把女儿送走了,怎么可能是好端端的呢?



    “你不必想那么多,先帮公主把东西准备好,到时候我会通知你把她送过去的。你也下去吧。”



    杜嬷嬷依言退下。



    盯着那灯烛许久,皇后终于还是吹熄了灯。



    如今,证明司徒祯身份的物证已经有了,就差人证也齐备了。



    倘若能够证实他的身份,太子的太子之位,怕是也保不住了。



    不过。



    一个蕙嫔所生,记在自己名下的所谓嫡子,在那位老夫人眼中,大抵也只是一枚可舍弃的棋子罢了。



    就连她,老夫人看起来也是她识趣听话就保,敢闹脾气就换人的意思。



    也不知道,在她眼里到底什么才重要?



    



    此时的韩府也同样亮着灯,上了年纪的韩老夫人还不曾入睡,遣了个丫头出去看了两趟,才来回禀,周妈妈回来了。



    片刻,周妈妈便进屋了,“老夫人,这么晚了您怎么还不休息?”



    韩老夫人摆摆让那个跑腿的丫鬟退下,“正事吧。诚王府那边可有消息了?”



    周妈妈点了下头,“老夫人猜的没错,您让皇后娘娘将诚王世子是先皇后嫡子的消息亲口递到太后和陛下跟前,那两位虽然表面上都按兵不动,实则已经要把诚王府旧日的奴婢都查个底朝天了。”



    “不过时日尚短,一些早就被诚王妃遣散的下人确实不好找,按照老夫人您的吩咐,奴婢让人偷偷将消息透给那边了。”



    韩老夫人点点头。



    当年先皇后和蕙嫔以及诚王妃都是在宫宴上误食了寒凉之物,随即同时发动。



    但那时候皇后与陛下闹了矛盾,而蕙嫔也因为与武安侯府那位薛夫人有几分相似,才得陛下盛宠。



    那个情况下,诚王妃也来不及出宫,便一同安置在侧殿生产。



    若非如此,也就没有后来那么多的阴差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