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赚到的第一笔钱

A+A-

    而在称重过程中,王谦也知道了中年人的名字。



    叫李广生,算半个外地人。



    从随父亲来这边,之后改革开放,跟着父母做起了生意。



    至于更多具体细节,李广生没,王谦也不好追根问底。



    “称完了,总共一千三百一十六斤,王谦,你算算对不对?”



    随着大半车拖拉的洋芋被称完,李广生立刻拿着本子递到王谦面前。



    “没错,确实是一千三百一十六斤!”



    王谦早就在心里计算过了,“这样吧,作为第一次合作的诚意,零头的六斤,我给你抹去,算一千三百一十斤的钱就成!”



    “哟,伙子挺会来事嘛!”



    李广生夸了一句,随即从包皮里拿出一沓厚厚的钱出来,当着王谦的面数了起来。



    他的速很快,只听“哗啦哗啦”一阵钞票的声响,就已经数完了。



    果然是长期做生意的人!



    王谦暗暗钦佩。



    这让自己来数,速与娴熟程度,肯定远不及对方。



    “这是三百二十七块五,你数数对不对!”



    数了两遍,李广生把钱递到王谦面前。



    王谦也没有故作大度,当着对方的面仔细数了一遍。



    做生意,讲究一个当面厘清,免得事后才发现数目不对,大家心里嗝应。



    “三百二十七块五,一分不少!”



    点完钱,王谦笑着点了点头,把钱塞进了自己的裤包里。



    “明天你还能给我收多少斤洋芋来?”



    李广生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盯着王谦问道。



    “你还需要多少量?”



    王谦不答反问。



    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否则他先把实话出来,对方又打什么心思,他就会显得很被动。



    最重要的一点,



    他还想从对方口中,套出一些别的商业契。



    毕竟大家种植的洋芋,已经进入尾梢。



    一旦把乡亲们仅剩的洋芋收购完,这桩生意也就没了。



    所以,他需要为长久做打算。



    “当然是越多越好!”



    对于他的反问,李广生虽然有些不悦,但还是如实道:“要是你能给我提供十万斤,那就最好了!”



    “十万斤,这么多?”



    王谦故作惊讶,“李先生,你们这收购量,也未免太大了吧?”



    “那是当然!”



    李广生顿时有些得意,“我们厂虽然刚刚建起来,但每年消耗的洋芋,至少也得几十万斤,甚至上百万斤。”



    “哇,这么多?”



    王谦就像没见过世面一样,继续一惊一乍,“你们厂到底是干啥的?怎么会需要这么多洋芋?”



    “当然是”



    话才刚刚出口,李广生这才意识到,他似乎多了。



    不过打量了王谦一眼,见后者满身污泥,话又土里土气,一看属于那种有点聪明,但眼界却极低的农村土包子。



    于是,他又放心了下去,“我们厂是做土豆酥饼的!”



    “土豆酥饼?”



    王谦心神一动。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



    为什么现在洋芋季都已经进入尾梢,剩下的个头都比较,李广生还是不太在意了。



    土豆酥饼,最大的原材料,就是洋芋。



    只要不坏,个头大可以忽略不计。



    除此之外,制作土豆酥饼,还需要大量的玉米淀粉。



    而他们农村,别的没有,玉米肯定家家都会种。



    “王谦,你明天能给我拉来多少洋芋?”



    就在王谦陷入深思时,李广生的声音传入耳中。



    王谦恍然回神,故作深思了片刻,才道:“如果我回去好好动员一下我那些亲戚,让他们今天再去地里挖一些,应该能凑足三千斤!”



    



    原本,只要拥有足够的本金,他明天甚至可以收购到上万斤的。



    毕竟以他们斜阳村,以及附近几个村的体量,全部收集起来,哪怕只是已经挖出来在家里屯着的,少也得几万斤以上。



    不过,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



    太急有时候并不是好事。



    第一,他本钱不够。



    为了做成这桩生意,他可是把家里攒的一百多块钱花了一大半。



    就算刚刚赚到钱了,加上他身上原本剩下的五十多块钱,总共也才三百多而已。



    按照一角钱一斤继续收购,他顶多只能收购三千多斤的洋芋。



    第二,运输始终是个大问题。



    他现在就租来一台拖拉,每次只能拉一千多斤。



    就算他能再想办法弄来一辆,两辆一起拉,也顶多能拉三千多斤。



    第三,现在这个年代,做生意赚的就是个信息差。



    所以,他需要给李广生制造一种假象。



    只有自己才能动员村里的亲戚。



    其他人就算去了,不但耗时耗力,最后还收购不了多少。



    否则,以李广生的能力,如果知道他们那里还能收到几万斤洋芋,对方肯定直接开几辆大货车过去收购了,哪里还需要经过他这个中间商的?



    “才三千斤吗?”



    果然,听完他这个数字,李广生明显有些失望。



    但扫视了一眼旁边那些零卖的摊位,他又只得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三千斤就三千斤吧,但你可得给我保证,明天必须得给我整足三千斤来,只许多,不许少。”



    “一言为定!”



    王谦欣然许诺。



    跟李广生谈妥,他不再耽搁,开着拖拉走了。



    不过,他却不急着回村。



    昨晚他曾经答应过,要给妻子林晓语买礼物的。



    既然现在赚到第一笔钱了,他肯定不能对妻子食言。



    昨天他从家里拿的钱,总共是一百六十八块五角。



    减掉租用拖拉,收购洋芋,以及路上加油的成本,他现在身上还有三百七十五块钱。



    也就是,除掉从家里拿的本金,剩下的两百零六块五,就是他今天赚到的钱了。



    这笔钱,在后世物价飞涨的时代,或许只够几个朋友吃顿饭。



    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相当可观了。



    要知道陈婶家的儿子赵强,在县城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一百二十块钱。



    而现在,他仅用一天,就能赚得比赵强一个月还多。



    “就是这里了!”



    看了一眼路边的商店,他立刻在路边把拖拉停靠下来,然后直奔服装店。



    昨晚林晓语虽然没要礼物,但他却知道对方想要什么。



    而林晓语一直梦寐以求的礼物,在这家服装店里就有得卖。



    虽然略贵,但既然赚到了钱,他就不会吝啬。



    毕竟赚钱的意义就在于,能为自己在乎的人解决物质上的困扰。



    这也是他弥补上一世缺憾的方法之一。



    上一世,他妻儿孤苦一生,最后他想弥补时已经晚了;



    他父母更是因为家里贫穷而没钱治病,最后被活活拖到死。



    这一世,他不会让这种悲剧重新上演。



    绝不!



    “哟?这不是王谦同学吗?好巧啊!”



    刚刚进入服装店,一个女子清脆如铃的声音顿时传了过来。



    侧头一看,一个身穿青色连衣裙,大腿上戴着白色丝袜的女子,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周梦蝶?”



    王谦瞬间认出来了。



    这是他大学女同学之一,周梦蝶。



    “王谦,你去年都快毕业了,怎么就突然辍学了呢?”



    周梦蝶几步走到近前,上下打量了王谦一眼。



    当看到王谦穿着一件拥有补丁的棉袄,到处还有污泥时,眼中立刻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轻蔑。



    随即,他以调侃的语气问道:“对了,还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高就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