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洞房花烛夜,现教现学!诸葛亮:伯

A+A-

    第5章洞房烛夜,现教现学!诸葛亮:伯温,你我果然智者所见略同!



    “军师,艾艾就送到这里了,军师就自己进去吧”



    邓艾也被这阵势唬到舌头打结的更厉害,把萧和扶进门内后,便忙不迭转身开溜。



    萧和咽了口唾沫,只得佯作从容的走了进去。



    一眼扫去,这洞房中除了各种喜庆摆设外,还错落有致的摆了几座兵器架,什么刀枪剑戟应有尽有。



    萧和心想好嘛,外面一看像刑场,走进来里边又改成兵器库了。



    而此时的关银屏,身着喜服,头盖喜帕,正端坐在喜榻上。



    纤腰挺的那叫一个笔直,俨然如一位正要升帐的女将军。



    “咳咳,这洞房里摆这么兵器,太不喜庆了,都撤了吧。”



    “还有你们这些个侍婢,个个佩剑拿刀,凶神恶煞的,实在是有煞风景,也都退下吧。”



    萧和冲着那一斑女卒侍婢喝道。



    众侍婢却不敢动,目光皆是望向了喜榻上端坐的关银屏。



    这些人可都是她的亲卫,自然只听从她的号令。



    “你都是弹指尖能灭千军万马的人,怎还会怕区区几件兵器”



    关银屏的语气略带几分讽刺,却仍旧轻轻一拂:



    “从今往后,姑爷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尔等皆当听从。”



    “姑爷要撤,你们就都撤了吧。”



    侍婢们当即遵令,忙是洞房内的兵器都搬了出去,一众侍婢也撤去大半,只留下几名卸了刀剑的,留下来侍奉。



    洞房内恢复了该有的气氛。



    萧和这才满意,便信步上前,坐在了关银屏。



    本是一身将军气的关银屏,身儿悄然一颤,一颗心儿顿时加速跳动起来,素不由自主的揉起了中绢帕。



    萧和近在咫尺,自然听得出她呼吸渐促,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张娇羞无限的俏丽面容。



    他不由也有些心急,想迫不及待一睹关银屏含羞样子,伸就要将她头上的喜帕掀了下去。



    “姑爷,这喜帕可不能用来揭,得用这个。”



    一旁侍婢轻笑提醒,忙用玉盘将一支事先备好的竹枝奉上。



    萧和先是一怔,旋即想起古来官宦之家成亲,除了拜堂时的诸般繁琐礼仪,这洞房之内还有很多礼仪。



    “真是麻烦呢”



    萧和口中嘟囔着,却还是伸拿起竹枝,轻吸一口气,将那喜帕心翼翼的挑了起来。



    摇曳的烛火映照下,一张清丽绝艳的俏脸,清清楚楚映入眼眸。



    今晚的关银屏,破天荒的略施粉黛,淡扫蛾眉,与往昔的冷艳相比,更多了几分娇颜媚色。



    这般样貌,就算称不上沉鱼落雁,那也绝对算是美艳动人。



    萧和心头怦然一动,一时看的失神。



    关银屏本就心情紧张,被他这直勾勾的盯着不动,越发是低眉含羞,双颊生晕。



    “你瞧什么呢,莫非我今儿个描了眉,涂了粉,变丑了不成”



    关银屏实在被瞧的难为情,只好秀鼻一翘,娇嗔幽怨了起来。



    萧和这才回过神来,一笑道:



    “你这个样子若是叫丑的话,那这世上所有的女子,恐怕都得改名叫钟无盐了。”



    这一番夸赞,听的关银屏是心怒放,不由抿嘴暗笑。



    萧和抬起来,将她脸庞轻轻托起,转向自己这边,细细端详欣赏。



    近在咫尺,四目相对。



    关银屏抬头望向萧和,被那炙烈肆意的目光,瞧的是心头鹿狂跳,不由朱唇轻咬,低下头来羞于正视。



    “姑爷莫急,礼还没行完呢,接下来该行这结发之礼了。”



    侍婢窃笑提醒,忙又将一柄缠了红丝的剪刀,捧在了两人的眼前。



    萧和一愣,没看明白什么意思。



    关银屏婚前显然是做过功课的,便压下羞意,素抓起红剪,将自己一缕青丝给剪了下来,接着将剪刀递给了他。



    萧和这才明白过来,忙也学着她的样子,剪下了一缕头发。



    侍婢遂将两人的青丝接过,打成了一个同心结,心翼翼装入一枚锦囊中封存。



    这一道仪式,寓意着二人从此便为结发夫妻。



    “最后一项,请姐姑爷行合卺之礼。”



    侍婢最后将两只酒杯,奉于了二人的中。



    这道礼仪萧和熟,不就是喝交杯酒嘛。



    二人彼此对视,会心一笑,遂互相倾向对方,臂交错,喝下了这杯合卺酒。



    “礼成,奴婢等恭祝姑爷姐白首携老,早生贵子”



    众侍婢齐齐福身行礼,尔后便退出了洞房,将房门紧紧反掩。



    洞房中,只余下了两个新人。



    萧和早等的不耐烦,房门刚刚关上,已揽住关银屏纤腰,猛的便往怀中一揽。



    这冷不丁的一揽,关银屏如触电一般,瞬间触发了防御本能,擒拿术施展开来,反将他伸向腰间的钳住,另一顺势往他胸前一压。



    这一系列反应,快如闪电,萧和还没回过神来时,已被自家夫人摁倒在榻上。



    关银屏蓦的反应过来,忙是松开了。



    “我不是有意的,这也不听使唤就真真是对不住了,你没伤到哪里吧”



    关银屏满脸歉意的解释着,素一会摸摸他胳膊,一会又捏捏萧和肩膀,生恐一时重伤到了他。



    萧和苦笑一声,无奈叹道:



    



    “幸亏你收收的快,不然这洞房烛夜的,你关大姐就要谋杀亲夫了。”



    关银屏俏脸更红,只能连连道歉。



    萧和眼珠转了一转,便一本正经道:



    “既然是道歉,就要有诚意,先叫夫君听听。”



    关银屏一愣,这才知道萧和没有怪怨她,却是在借题发挥,有意逗弄她。



    “我不叫”



    关银屏身子转向一边,背朝向了他,却又低眉含笑。



    萧和将她霸气的强扭了回来,用威胁的口气命令道:



    “必须得叫,不然我就向岳丈他老人家告状去了,就她女儿洞房烛夜,竟然想谋害亲——”



    “好了好了,我叫还不行么”



    关银屏素忙将他嘴捂住,贝齿紧咬着朱唇,忸怩了好一会,才含羞带笑的低低唤了一声:



    “夫君”



    这一声娇滴滴的“夫君”,听的萧和瞬间血脉贲张。



    于是他一跃而起,将红烛扇灭,又迅速回到了榻上。



    “夫夫君,你这是做什么”



    “怎么,那些老婢没教过你,行完礼熄了烛后,该做什么吗”



    “教是教了,只是我当时听着难为情,没好意思听下去”



    “那没关系,现教现学也不晚,嘿嘿”



    “夫君”



    窗外月上眉梢,夜色正浓。



    



    新婚三日后。



    萧和告别了新婚娇妻,悄无声息的潜出了秣陵,在赵云的护送下,溯江西去直奔襄阳。



    萧和一路是过城而不入,非必要尽量不露脸,日夜兼程而行,不出数日便抵达了襄阳。



    直至入夜时分,战船方才靠岸,驶入了水营之中。



    此时事先收到消息的诸葛亮,已借着巡防为名,提前抵达了水营,等候萧和的到来。



    军帐之内,左右两位军师,时隔半年再次相遇。



    “东征一役,伯温你的种种妙计,亮早有耳闻。”



    “论神妙算,奇谋百出,天下无人能出伯温你之右也!”



    “主公能短短半年,便平定江东,全据长江,伯温你功不可没!”



    “此杯酒,亮敬你!”



    诸葛亮不但备下了接风酒,还一见面便对萧和是一通赞叹。



    萧和自然是面露谦逊,忙也举杯自嘲道:



    “孔明兄言重了,孔明兄坐镇荆州,不但令主公无后顾之忧,还源源不断为前线输送粮草兵源,这才是主公能平定江东的根本。”



    “真要论功,首功也当是孔明兄,和可愧不敢当。”



    萧和自然懂人情世故,当即投桃报李,也将诸葛亮一番盛赞。



    二人相视一笑,举杯一饮而尽。



    一番“互吹”后,二人的话题,转入了袭取宛城的正题。



    “元直已携主公的密信,提前北上再往关中,此刻应该已见到了那马孟起。”



    “这马孟起与曹操有灭门之仇,想来必会兵出武关,按照约定以轻骑袭取宛城北部博望,西鄂诸县,以截断曹仁粮道为饵,将曹仁主力从宛城引出。”



    “我也在七日前,令武陵方面伪作五溪蛮作乱,打着平叛的旗号,抽调了新野樊城一线兵马南调,以令曹仁放松警惕。”



    “我军兵马明里南调,暗中却混于粮队之中,神不知鬼不觉已返回了新野。”



    “现下新野集结兵马,约有一万余人,已经是我荆北能用于北攻宛城的全部兵力。”



    “只等曹仁大军一出,伯温你可即刻北上,会同魏文长直取宛城。”



    诸葛亮将他抵达襄阳前,一系列的布局安排,尽数向萧和坦言。



    萧和面露敬意,赞叹道:



    “孔明兄当真是深谋远虑,把我想做之事都已提前布局,那我就省了不少事了。”



    诸葛亮羽扇轻摇,只淡淡一笑。



    接着将地图拿来,铺展在了案几前,羽扇又一指:



    “伯温你此计,虽可将曹仁主力调出,但此贼素来用兵稳重,宛城中定然还会留有部分兵马。”



    “此战我军可用之兵,不过一万余人,想要强攻速破宛城,只怕不易。”



    “倘若曹仁闻讯宛城被围,必会率主力火速回师。”



    “我想伯温你的计划,应该是用计先破曹仁主力,尔后趁守城曹军军心大乱,一举拿下宛城。”



    “不知伯温你打算如何破之”



    萧和瞄了诸葛亮一眼,看出他必已胸有成算,便笑道:



    “孔明兄既然能想到此节,想来应该已有计策,不知与和所想,是否不谋而合呢。”



    诸葛亮眼眸一动,遂道:



    “既然如此,咱们就取了笔墨来,你我各自将计策写下,看看是否智者所见略同”



    萧和起了兴致,当即答应。



    于是邓艾拿来纸笔,两人便放下酒杯,各自提笔写下了一道计策。



    两人随后凑在一起,同时将帛书展开。



    两张帛纸上,赫然写着相同的五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