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山猪吃不了细糖
A+A-
第43章山猪吃不了细
洛阳城北,
瀍河畔,原来低矮破烂的窝棚都已不见,换之是整齐的一座座三合院子,前有庭院后有菜园,厅堂厢屋厨房猪圈牛栏茅厕柴房仓库等齐备。
李逸在罗三的陪同下巡视着自己的领地。
庄园临路沿河,黄土夯起了两丈高的围墙,这些高高的庄园围墙,给人极大的安全感。
庄园内修建了不少院子,这些是建设中的作坊。
比起上次来时,庄园里又多了不少人,有奴隶,也有雇工,有男也有女,绝大多数人是从事体力劳动的,比如锯木、打铁、推磨等,虽然工作辛苦,但一天有两顿饭吃,待遇还算是好的,
连洛阳城里都有人跑来讨活干。
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战后的河南,尤其是洛阳地区,依然粮食紧张,虽然比战争时好多了,可市场上粮价很贵。
能找到一份提供两顿饭吃,甚至还能每月赚上一些粮食的活,这是能抢破头的。
相比起大多数体力劳动者,有技术的工匠,或是能读写算会账的读书人,在这里更受欢迎,提供的伙食更好,每季还会提供新衣新鞋,更别工钱也高,不仅有粮食,还有钱绢。
李逸看着这个慢慢建设中的庄园,
原来三十多户佃民,一户没走,全都留下来了,现在住上了新院子,后园种菜,还养起了鸡鸭,喂起了猪羊。
虽然这一切都是李家提供的,也不是白给,但佃户们看着这些,就仿佛已经是自己拥有了一切。
如今的活更多了,
不是帮忙修庄园盖作坊,就是帮忙搬运、运输,或是喂养这些发下来的牲口家禽,
可越忙碌,庄户们脸上笑容却越多。
“看来大家日子挺充实的。”
罗三笑道:“那是他们前世修的善,今世遇到了阿郎你这么仁善的东家。
啥都替他们想好了,安排好了,只要照着干便是。
不咱家不要利息借给他们口粮,现在帮着建庄园,中午庄园管一顿饭,在食堂里吃,
能立住筷子的粥管饱,还有汤,有油有盐呢。”
不得不,这些佃户们很容易满足。
李逸去庄园食堂里逛一圈,食堂供应的免费午餐很简单,粥管饱,但是杂粮粥,虽能立住筷子,可也是粥,那米只是脱了壳的糙米,里面还掺了高粱、豆子这些,还有些野菜。
没有菜,只有汤。
其实就是大锅烧开的水里放了点盐,加了点油,放点野菜,这就是深受大家喜欢的油盐美味。
“腐竹豆腐作坊不是已经开张了吗,豆渣可以煮个菜,给大家吃。”李逸道。
“豆渣都不够卖的。”罗三告诉李逸,腐竹、豆泡那是专供给贵族大户吃的奢侈食品,就连普通的豆腐,也不是百姓寻常能吃的起的。
豆渣,都是百姓眼里的好东西。
洛阳的物资还是比较匮乏的,尤其是跟饮食有关的粮食和油盐酱醋等。
如今的洛阳,就像是几年前的长安。
罗三看着现在作坊里的这些佃户,就想起曾经的他,如今苦尽甘来的他,记忆里都总还是有那些饥饿的日子。他现在甚至都还有个习惯,不论何时,身上总会带着些吃食。
不是炒豆子,就是几根肉干,
嘴巴里经常要有点东西,否则就很不自在,那都是以前饿怕了,留下的后遗症。
家里几个孩子,以前兰香和狗剩、石头都是瘦巴巴的,现在全都很肥胖。
但罗三却很喜欢孩子们肥胖的样子,兰香也是白白胖胖的,她自己也喜欢。
以前罗三听李逸过他晚餐不吃油腻的,要减肥,简直难以相信,有人居然还觉得瘦好,觉得肥不好。
肥胖,那是富态,那代表着富贵。
罗三现在有了一个肚腩,就觉得非常自豪,走路时都要刻意的腆起一些,
腆着肚子的胖罗三,他觉得这是给李庄涨面子的事,要是他这么个亲信的管事,都干瘦瘦的,别人会觉得李家苛刻下人。
“中午我也在庄园食堂吃饭。”李逸道。
“那我吩咐人宰只羊,再杀只鸡”
李逸叫住罗三,“宰只羊杀只鸡倒是可以,给大家也加个餐,最近大家也辛苦了,尤其是管事、匠头们,
我看到厨房里有不少野菜,荠菜、马兰头、马齿苋、蒲公英、艾草等,鲜嫩的很,
我中午吃野菜,
荠菜煮粥,蒲公英打汤,马兰头拌香干,马齿苋清炒,”
罗三笑道:“那都是些野菜,有啥好吃的,这都是庄园佃户家的孩子们去地里挖的,挖一大篮子,中午可以来换碗粥吃。这些孩子天天去挖呢,太多了。”
这些野菜在青荒不接的时月,是百姓的救命菜,但没有几个真正喜欢吃的,吃的太多了,看到就嫌弃。
当然穷人吃野菜,没有富人那么多讲究和样,更没有那么多调料。
基本上都是往锅里水煮,有的连盐都放不起,更别油,这怎么能好吃。
李逸的荠菜粥虽看着简单,也就是荠菜加粳米煮成粥,但这粳米可是上好的米,加青盐调味。
加的那点青盐,都比煮粥的米贵了。
马兰头也是要和香干凉拌,还会加香油、香醋等。
贵族吃的野菜,跟穷人吃野菜,其实可以不是一个东西。
这是个吃不饱的时代,
上好良田的麦子产量也就两石左右,普通的田地甚至只有亩产一石,而缺水的旱地,不少还种不了麦子,只能种谷子、糜子、燕麦、高粱这些,虽能种,可产量更低,亩产不足一石。
百姓油水不足,副食缺乏,使的百姓饭量又偏大,越发吃不饱,常年饥饿。
李逸觉得种有前景,结果今年想多种些,竟然被不少官员弹劾了。
弹劾他李逸,拿宝贵的粮田种,他这是穷奢极欲。
李逸庄园搞养殖,养猪养羊也养鸡鸭,李逸拿高粱、豆子,还有磨坊加工留下的米粉细糠喂牲口家禽,
又被官员们弹劾,甚至他率兽食人。
连李逸家里养的羌犬,一天两盆饭,都有人弹劾。
弹劾他的官员们义正言辞,天下这么多人挨饿受饥,挖草根剥树皮甚至吃土,还有人易子而食,
你却占着千顷良田,把上好的良田拿来种把宝贵的粮食拿来喂猪羊鸡鸭,
如果是喂牛马,勉强能接受,但喂猪羊鸡鸭他们不接受,牛马是干活的,可猪羊鸡鸭纯粹就是养来吃肉的。
李逸认为很天经地义的那一套,在当今有些却是有问题的。
以粮为纲。
一切都要为粮食生产让路。
有位御史出巡地方,回来奏报,宣饶二州可凿山冶银,能岁取数百万。
可不但没受到嘉奖,反而被免了官,原因就是采矿冶银,得耗费很多民力,会对农耕造成影响。
中午,
李逸亲自动,挑了鲜嫩的野菜,做了几道时鲜。
结果只有他自己吃的很享受,罗三就不喜欢,哪怕李逸做的很精致,罗三仍喜欢吃肉。
刘黑子、陈菱角等人也差不多,喜欢大口吃肉,那油汪汪的感觉让他们觉得幸福满足。
“你们是山猪吃不了细糠。”李逸笑道。
刘黑子夹起一大块羊肉:“这块羊肉又大又肥,阿郎居然宁愿吃野菜,我们才是真想不明白。”
荠菜粥很鲜美,还能清肝明目,李逸吃的很香,他可不想变成一个大胖子。
他的审美还停留在以前,喜欢的是健美的身材,要有腹肌,体脂别太高。
更不能有大肚子,这大肚子在唐人眼里是将军肚,可在李逸眼里就只是啤酒肚,是油腻象征。
他会特意的保持身材,甚至有时晚上不吃荤只吃素食水果。
黑子他们自从成为军官后,却是在刻意的增肥增重,努力给自己增脂肪,尤其是要吃出个将军肚来,这样才威武。
顿顿白面,餐餐有肉,这就是他们平时的饮食,这在以前,他们会觉得这是皇帝的御膳。
地主家也吃不起顿顿白面,更别餐餐有肉了。
“太子和秦王都推举阿郎挂帅征萧铣,阿郎为何自己却拒绝了,”
“是啊,就算不挂帅去打萧铣,也可以随征河北,以阿郎的功勋、本事,那肯定也是副帅啊。”
刘黑子他们吃着肥美的羊肉,一边还是忍不住再提起了这事,不吐不快。
“我打算把头的事做好。”李逸笑笑,没法跟他们解释太多,他如今都已经是兼检校侍中、检校司空、左光禄大夫了,这么年轻,已立下如此大功,获得如此多赏赐,
没必要还非要那么辛苦去统兵打仗。
功劳也得让别人去立。
萧铣就交给李孝恭、李靖他们吧,甚至等灭了萧铣后,林士弘、李子通,乃至岭南冯盎、宁长真,也交给他们去攻打好了。
功劳立太大,又不全是好事。
功高难赏,功高震主
他就在洛阳呆着也挺好,享受享受下轻松点的生活。
“这次河南也会抽调兵马随秦王北征,我可以安排你们随征。”
刘黑子犹豫了一下,“算了,我还是留在河南陪阿郎。”
大富几人也愿留下,他们只是有些想不明白,李逸会放弃挂帅会。
“大唐还没有一统天下,如今顶多算夺取半壁江山,这仗还有的是打。”李逸略带神秘的道:“真想打仗,其实既不用去河北也不用去荆襄,就留在河南,
要不了多久,也会有仗打的。”
“真的,打谁”
陈菱角揉了揉自己那只假眼,笑道:“用脚也能想到,在河南能打谁当然是运河东边那几个家伙。”
刘黑子嘿嘿一笑,“真能打起来”
“应当要有动静了。”
大唐如果现在不发兵攻打窦建德,也许孟海公徐圆朗等人还能忍一忍,但既然大唐要出兵攻河北,窦建德这时肯定要想办法拉一些帮,必然会挑动他们动。
而这些人有窦建德在后面撑腰,跳反是必然。
何况李逸还给他们送去尹阿鼠、张宣这两跋扈外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