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播种希望

A+A-

    第46章播种希望



    接下来几天,方唯和大哥去山谷那边翻了地,并准备了一些杂肥和大量的草木灰,然后就开始育苗。



    红薯使用根块育苗,只要温度和湿度适宜,这个过程基本上不用怎么操心。



    忙完山谷里的事情,紧接着就是整理自家的自留地,没过两天,队里的大田也需要翻地了。



    吴茂盛赶着几头水牛来到了水田,水牛是犁地的主力,他不用下田干活,只需要照顾好这些水牛即可。



    方唯拿到了5亩试验田,成立了育种组,郑虎、邓元恩等5个年轻人是组员,听从他的调遣。



    郑先发优先安排试验田翻地,并下发了足量的肥料。



    伙子们干劲十足,这几天家家户户无论多么困难,都会想办法做一些干饭。



    家里的壮劳力要出工,不吃饱可没力气干活呢。



    方唯将去年留出来的种子进行了晾晒,一方面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种子的活性。



    这期间他和方平抽空去了山谷那边,趁着天气好,去浇浇水,拔除一些野草。



    红薯苗已经钻出了地面,等过些日子就能分苗扦插了。



    家里的自留地种了各种蔬菜,这其中少不了菜瓜。一个冬天不是吃马铃薯就是吃红薯,后面总得换换口味不是



    方唯自己的分地也犁好了,同时施了农家肥,就等着种子到位。



    这天早上。



    方唯起来后跑了一趟山里,从狩猎区带回来两只野兔。



    春回大地,各种野生动物也活跃了起来,他布设在狩猎区里的陷阱再次建功,又可以吃到新鲜的野味了。



    收获猎物,点数+3,总点数229点。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但同时也是青黄不接最难熬的季节。



    去年的存粮所剩无几,夏收起码要等到6月底月初。这中间的几个月,全靠各种菜瓜顶着,所以方唯才会这么馋新鲜肉食。



    回到家,把两只兔子交给了大嫂,他便直接去了试验田。



    “虎子,咱们今儿就把种子泡上,等催芽之后就可以播种了。”



    种子需要浸泡,浸泡的过程大概需要33个时到35个时,但不能超过4时。



    浸泡的时间过长,会影响种子的发芽。



    去年优选出来的稻种只有斤,5亩试验田完全够了。种子属于籼稻类型,这个年代南方普遍种植的都是籼稻,而北方多种植粳稻。



    浸泡催芽之后,还有播种、育秧、移栽等环节。



    所以种地不容易,更何况种地的人还常常吃不饱。



    方唯一边干活一边指导郑虎等人,这一群年轻人从去年到今年的进步很大,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队里的“种田能”。



    临近中午。



    郑先发背着找到了方唯,然后递给他了一张包裹单。



    “从浙地寄来的,你自己去公社领。”



    郑先发还挺纳闷,不知道这子还认识浙地那边的人。



    寄件人地址写的很含糊,只有一个门牌号而没有单位名字,搞不清楚是啥情况。



    “谢谢队长!”



    方唯很开心,既然是包裹来了,那么他有理由相信包裹里面装的就是“农垦5”的种子。



    果不其然,等他把包裹领回来,拿去给吴茂盛一看,里面不仅有几斤种子,还有一封信。



    



    “信里,农垦5的技术攻关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寄过来的这些种子,是去年挑选出来的优质良种,希望能对咱们有所帮助!”



    吴茂盛的朋友很够意思,居然寄来了还没有定型的农垦5种子。方唯如获至宝,一溜跑把这些种子拿了回去。



    不过这些种子的种植先不着急,试验田那边很忙,等忙完了再也不迟。



    匆匆数日。



    转眼来到了清明节。



    这天一早,方平和大嫂带着两个家伙,以及方唯去给父母扫墓。



    父母的坟头就在村子的后山,位于半山腰,长了很多杂草。



    南方气候温热,各种杂草长得快,每年来扫墓都要带镰刀,就是为了割草。



    大哥在坟前絮絮叨叨的了很多话,最后在地下倒了三杯红薯酒,大家才转身下山。



    经过这么些年,该悲伤的已经悲伤过了,方平只希望父母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三兄妹,一辈子顺顺利利的。



    也是从这两天开始,队里的大田和试验田,都展开了早稻的插秧工作。



    和往年一样,队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



    妇女和半劳力打下,壮劳力在田里插秧,田间地头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



    今年的开局不错,初春就下了几场雨,这对于农业生产很有好处。



    方唯和郑虎等人干劲十足,郑先发本来还打算派两个经验丰富的社员过来帮忙,但看到他们动作娴熟的样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些年轻人跟着方唯和吴茂盛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至于干农活反倒简单一些。



    “三哥,你以后咱们也能用上器,械化插秧”



    方唯为了给大家鼓劲,会时不时的给他们画大饼。



    其实也不能是画大饼,农业械化是未来的趋势,以后肯定会用上拖拉、插秧、联合收割、脱粒等等。



    但这个过程却很漫长,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当然!我的这些一定会实现的。到这儿我考考你们,集中育秧有什么好处”



    方唯希望伙伴们都能进步,让大家都学习数理化也不现实,但作为农民,肯定要多掌握一些农业知识。



    头几天,方唯就和大家了集中育秧的好处,不知道这些家伙忘了没有。



    目前,当地还没有实现集中育秧,耕种方式比较落后。但这一点恰恰是最容易改变的,所以方唯才会给郑虎等人灌输这些。



    “集中育秧能降低病虫害的风险”



    “能提高产量”



    “能提高劳动效率。”



    郑虎等人七嘴八舌的开始回答,方唯笑着点了点头,看样子大家都用心记住了。



    实际上集中育秧的最大好处是实现了工厂化和集约化,从而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但现如今无法实现高标准的材料设备要求,只能退而求其次,在避风向阳的位置,露天进行集中育秧。



    以后倒是可以考虑“土造大棚”,但这颗“种子”已经扎进了郑虎等人的心里。



    “都的不错,看来你们是记住了。大家先歇一会,一会有吃的。”



    方唯直起腰,抬头看了一下天色,然后招呼郑虎等人去田边歇息。



    过了一会,关崇阳提着一篮子烤好的马铃薯走了过来,篮子里还有一碗腊肉丁蒸萝卜干。



    大家席地而坐,狼吞虎咽吃了起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