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无巧不成书,陈州之行

A+A-

    方唯建议厂里多用一些临时工,按件计酬,不计算公分。



    这样的话,有能力的人就可以在不上工或者闲时来干活,加快生产进度。



    盘莲一听,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



    首先竹器厂举办了一个学习班,学习竹器和家具的制作。



    合格的人员才有资格当计件工人,厂里会严把质量关,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计酬。



    当然,现在不叫报酬,叫生产补贴。比如像某人制作了一张凉席,经过检验合格后,厂里会给制作人员登记一笔补贴。



    补贴按月计算,第二个月的月初统一发放。



    接下来,竹器厂开始全力运转,源源不断的把合格产品运往了各个县市。



    厂里的产品在湘陵市卖的最好,其他各县也卖的不错。



    竹器厂暂时还没有能力拓展其他地区、省城以及外省的市场,就现在的定单数量,要不是方唯提出了解决办法,就凭厂子现有的人根本忙不过来。



    继续增加人也不现实,毕竟队里还是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这天晚上。



    温工来找方唯,正式提出想进入竹器厂。



    这件事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对方的身份。



    方唯考虑再三,还是让他去了,只不过不能给任何的名头,只能按照普通的技术人员对待。



    温工也不在意,他们这帮人在二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都是隐居幕后,不能走到台前。



    队里对他们个人照顾有加,私底下给了不少补偿,他们都很满意。



    “温工,可惜了,你是械方面的专家,结果搞起了竹器。”



    二队没办法给每一个人都提供合适的舞台,但温工却主动做出了改变,居然在竹器、竹制家具方面也做出了成绩。



    温工事实上担任了生产副厂长的角色,盘莲负责全盘工作,的竹器厂很快就搞得有声有色。



    姜霞、楚琳琳和于浩等知青,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学习班,经过盘莲和温工、方平等人的指导,都学会了竹器的制作。



    竹制家具的制作难度更高一些,不会让这些临时工动来做。



    “姜霞,你这些竹器真就这么好卖吗要是真的,咱们帮忙联系一下陈州那边。”



    到农村来了这么久,楚琳琳身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就是娇气的毛病被现实治好了,娇滴滴的大姐在这种环境中根本无法生存。



    她现在也学会了很多,生活上和生产上基本都是依靠自己。



    姜霞和楚琳琳两个人领了材料回来制作竹枕头,多少也能补贴一些生活开销。



    “我给我姐了竹器厂的事情,她还没回信,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姜霞头也不抬的回应了一句,心里突然有些想家人了。



    不过她的克制力一贯很强,没有表现出来,要不然也不会让她当知青组的组长。



    最近上工的时候不多,现在除了田间管理也没有太多的事情,而田间管理需要足够的经验,她们还处于学习阶段。



    空闲的时间多了,还好可以做点竹器打发时间,要不然会很无聊。



    今年她和楚琳琳都会有探亲假,她打算等秋收之后再。她父母都在省城,大姐在陈州,到时候正好顺路可以去探望他们。



    两人一边话一边干活,时间不知不觉临近了中午。



    姜霞停下了中的活,正想喊楚琳琳一起去做饭,就听到了方唯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姜霞,有人来看你了。”



    方唯今天和往常一样在地里转了转,然后去了队部看文件。



    然后有民兵领着一个30来岁的女同志走了进来,道:“队长,这位女同志自称是姜霞的姐姐,来队上探亲。”



    方唯抬起头,然后愣住了。



    进来的这位女同志他认识,之前去省城开会的时候,在火车上和对方有过一面之缘。



    “姜大姐,你好!咱们又见面了啊,真的好巧。”



    方唯站起来冲人家打了声招呼,心里觉得这个世界真,原来姜霞是姜云的妹妹。



    姜云也笑了起来,道:



    “我妹妹到你们这边插队,后来我接到她的信才知道,霞居然分在了你们生产队。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多谢方队长对我妹妹的照顾。”



    “哪里,哪里,谈不上照顾。姜霞很能干,是咱们队里知青组的组长。她这会儿应该在宿舍,走,我带你过去。”



    两人客气了几句,方唯便带着姜云去了去找姜霞。



    其实方唯和对方并不熟悉,是在旅途中认识的,也没那么多的话好。



    两人来到宿舍,还没进门,方唯就喊了一嗓子。



    不一会,姜霞就从屋里跑了出来,看到姜云高兴的不行,直接上前抱住了姐姐。



    “好了,你们姐妹聊,我先回去了。”



    方唯的任务已经完成,便转身回到了家里。



    吃饭的时候他和盘莲讲了这件事,对方也觉得这事儿真是凑巧。



    到了傍晚,姜云和姜霞来到了方唯的家里,是特意过来感谢他对姜霞的照顾,顺便带了一点陈州特产。



    盘莲让姐妹俩在家里吃饭,姜云推辞了一下,见人家还是很热情就留了下来。



    姜云参加工作有些年头了,社会经验肯定比妹妹强。



    她今儿登门就是想要和方唯搞好关系,关系到位了,对自己的妹妹肯定有好处。



    随后大家一边吃饭吗,一边随意的聊着。



    方唯听姜云的丈夫是陈州纺织厂的厂长,脑子转了一下,问道:



    “姜大姐,能不能从纺织厂买一些布”



    “不好意思啊,方队长,厂里的布匹销售有规定的渠道,不能私自外销。嗯,厂里经常会剩下一些残次品和布头,你要是不介意,这些可以卖。”



    姜云的回答让方唯感到万分惊喜,残次品和布头他都不介意,只要是布就好。



    他随后又询问了一些细节,确定对方没有大话。



    “姜大姐,你准备哪天回去我想和你一起去见一下吴厂长,要是能行,我就买一些布头和残次品布回来。”



    



    “我打算后天走,到时候咱们一起去陈州吧。”姜云做事很痛快,这其实也是为了给妹妹铺路。



    插队的事情他们阻止不了,但未来还有招工等多条路可以回城,而且生产队、大队和公社意见就很重要。



    姜云很疼爱妹妹,所以会尽力帮忙的。



    两天后。



    方唯、盘莲、姜霞和姜云一起乘班车去了陈州。



    盘莲是去为竹器、竹制家具找销路,方唯打算搞一些残次品布和布头回去,姜霞则纯属跟着沾了光。



    到了陈州之后,方唯和盘莲找了个招待所住下,姜云则带着妹妹回到了家里。



    傍晚。



    姜云和她丈夫吴迪以及姜霞,请方唯盘莲夫妇吃饭。



    “方队长,你想买次品和布头没问题。明天去厂里,到时候你看需要什么,当场就可以定下来。



    至于竹器和家具,我只能帮忙联系,成与不成还要看人家有没有需求。”



    吃饭的时候,吴迪给了方唯肯定的答复。



    实际上厂里的布头和残次品根本不愁销路,有的是人要。



    对方之所以这么痛快,白了还是想和方唯搞好关系,其目的不言而喻。



    方唯并不介意在合理的范围内照顾一下姜霞,姜霞自己也争气,所以这事没啥麻烦。



    “多谢吴厂长帮忙!竹器和竹制家具的事情,还请你帮着牵线搭桥,成与不成我们都很感激。”



    “谈不上,谈不上,我也没帮什么。来,方队长,我敬你一杯,多谢你对霞的关照。”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随后方唯和盘莲就回了招待所。



    第二天上午。



    两人来到了纺织厂,姜霞也在,吴迪领着他们几个参观了一圈,然后来到了销售科。



    反正厂里有的次品和布头随便方唯挑,方唯也不客气,尽量挑选了一些适合社员们做衣服裤子的布料。



    “吴厂长,谢谢你!我先交钱,等回去的当天再过来提货。”



    “没问题,你交了钱这些货就会单独存放,你就放心吧。中午咱们一起吃个饭,我约了商业系统的几个朋友,到时候你们可以谈谈竹器的事情。”



    吴迪安排事情很周到,事情即便是办不成,方唯也没什么好埋怨的。



    盘莲过来带了一些样品,都是些玩意,大件也不方便随身携带。不过,厂里给各类产品都拍了照片,照片倒是带了过来。



    吴迪为了姜霞也是尽心尽力了,昨天的一顿饭加今天的这顿饭,都是他自掏腰包,一点都没占公家的便宜。



    现在盯的人多,为这点钱犯错不值得。



    陈州商业局来了两个人,他们见到盘莲拿出来的样品,都感到很惊讶。瑶寨的竹器工艺传承上百年,的确是让人感到很惊艳。



    随后他们又看了竹制家具的相片,产品同样很出色。



    关崇阳也不知道和谁学的技艺,制作出来的家具有很多亮点,起码比市面上常见的竹制家具要好很多。



    方唯也是有这个自信,所以这一趟出来才会把盘莲一起带上。



    “产品很不错,这样,等过些天我们这边派人去你们那边看看,到时候会现场签订购单,没问题吧”



    出于谨慎的考虑,他们决定再去看看批量产品,这事基本上定了,仅仅是订购数量多少的问题。



    盘莲很高兴,和方唯一起向给人家敬了两杯酒。



    姜霞这几天吃得好睡得好,又不用干活,别提多美了。



    不过幸福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她便跟着方唯夫妇去厂里提了货,然后跟随两辆卡车返回了二队。



    “虎子,你让人把这些布匹卸下来,先存在库房里,剩下的事情回头再。”



    方唯让郑虎安排人卸货,他随后安排两个司师傅去吃饭,吃完饭又一人塞了两包烟,人家便高高兴兴的走了。



    随后一群人围着他,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这些布怎么分



    两卡车布和布头可不老少,方唯给瑶寨留出来一部分,剩下的布,全体社员全家老都有份。



    按照每一人一身衣裳的数量进行分配,不是免费的,平进平出,仅仅是需要把运费和旅差费摊进去而已。



    这事交给了刘会计,刘会计负责计算尺寸然后进行分配。



    于浩给他当助,姜霞带着几个知青在一旁帮忙。



    分到的布需要交现金,这对于社员们来不是啥大事,但对于知青却有点问题。



    每个知青家里的情况都不一样,他们来的时候每个人只有50块钱的安家费,锅碗瓢盆和生活用品都需要他们自己购置。



    家里给了钱的知青,身上可能宽裕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知青,到现在可能没剩下什么钱。



    “于浩,你去告诉知青们,确实有困难的可以申请从队里借互助金,但需要方队长批准。”



    知青们都想把分到的布买下来,即便是暂时不做衣服,留着也好啊。



    这年月布匹的供应很紧张,错过这村可就没那店了。



    但有些人的确拿不出来现金,刘会计就让于浩去通知大家,队里有互助金,确实困难的同学可以申请。



    “啊我们还可以从队里借钱这可太好了。等年底分红,我们一定把账还上。姜霞,借我两张稿子,我的稿子用完了,下次买了还给你。”



    知青们顿时高兴了,有那么五、六个谢了申请。



    方唯都给他们批了,这些屁孩还是很有分寸的,没有狮子大开口,借的钱也就刚好是买分到的布的钱。



    过了两天。



    阿公派人到二队来拿布匹,阿哥阿姐们千恩万谢,他们的里一般都不缺钱,但却布票啊。



    盘莲觉得很有面子,上次在寨里还有个别人给方唯出难题,现在不就搞来了布匹



    她真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阿哥阿姐们挑着布匹返回了山寨,寨子里一片欢腾。大家都方唯这个姑爷有本事,所有人都服他。



    这天晚上。



    郑先发到家里来找方唯,一见面就道:“秀才,亏我给你帮了不少忙,有好事你就把我忘了”



    “哪能呢,该给你分的布都留好了,主要是这几天太忙,我就没顾上给你送过去。”



    “这还差不多!家里有酒没得,陪我喝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