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全国代表,世界领先

A+A-

    “那就麻烦你多帮忙,队里内部的线路我们自己出钱,你看行吗”



    “有你这句话就行!那咱们好了啊,别等我把电线拉到了你们大队的门口,你却反悔。”



    “不会的,我回去之后就给你们发一份公函,会写明这些事情的。”



    双方达成了协议,方唯回去后就给供电部门发了一份公函,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家安心。



    对这件事,大队所有的队干部都很支持。



    有了电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油料,以后像抽水这样的农,就可以换成电动的而不是烧柴油的。



    另外,像碾米坊、磨坊,都可以更换新的电动设备,效率更高。



    所以,心疼归心疼,毕竟要差不多0万块钱,但依旧没有人唱反调。



    等输电线架设到临近下塘大队的时候,郑虎亲自带人去帮忙。至于内部的线路更是大家一起动,很快完成了线路架设工作。



    前前后后半个月的时间,下塘大队终于通了电。



    这天晚上。



    方惟一家齐聚在一起,一个个都坐在堂屋里享受着电灯泡带来的光明。



    实际上现在的农用电电压不是太稳,用方唯的话来,灯泡一点都不亮。



    60瓦的电灯泡看起来和40瓦似的,不是灯泡的原因,而是电压的原因。



    即便如此,全家人还是开心的不行。



    接下来,方唯大笔一挥,队里就开始了买买买的行动。



    抽水要换成电动的、很多农都要更换或者添置,就连竹器厂都要引进几样电动设备。



    “三哥,有了电力真的是太好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扩大竹筷子的产量,这个产品还是很畅销的呢。”



    有了电动的器设备,无论是加工竹器、竹制家具的效率都会提高很多。



    特别是生产竹筷子,械化生产比工生产的效率提升了何止百倍



    等到器设备买回来试用了一下,整个厂子的人都惊呆了。



    盘莲一回来就兴冲冲的把这件事告诉了方唯,有了电动械的帮助,比如像切割、抛光等环节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人员可以专注于后续的工制作。



    “是啊,所以我宁可点钱也要尽快通电,要不然傻等着,谁知道要等多久”



    方唯觉得下塘大队还算幸运的,瑶寨通电恐怕还要等好些年。



    即便是姚家岭水电站并发电了,全县起码有一半以上的生产队无法享受到这个福利。



    现在快人一步,绝对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他之前为啥对竹器厂不是很上心就是因为没电,无法扩大生产规模。



    现在通了电,就要好好合计一下了。



    翌日。



    方唯去了竹器厂,召集方平、盘莲和温工等人开会。



    “厂里增加了投资,也添置了不少器设备,应该积极的扩大生产。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主动去争取订单。



    所以厂里必须要成立销售科,我建议把于浩调过来,让他当销售科的科长。于浩有文化、待人接物很不错,可以让他试试。”



    现在厂里的生产问题暂时解决了,那么销售问题就需要认真对待。



    再像以前那样坐在厂里等订单是不行的,而是要主动出击。



    搞销售的话,他们三个都不行。



    比如像方平的性格太木讷,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盘莲看着脾气很好,但实际上性格暴烈,受不得一点委屈,并不适合搞销售。



    温工就更不用了,他压根没有到处乱跑的自由。



    因此,方唯就推荐了于浩。



    于浩为人仗义、能会道,为人处世也不错,是个搞销售的好苗子。



    盘莲听男人完,觉得眼前一亮,道:“我觉得于浩行。”



    方平和温工都没有意见,方平适合管理内部事务,正因为的他的话不多,厂里的人都怕他。关键是他的技术也最好,在群众中的威望也很高。



    他同意了之后,这件事便定了下来。



    “择日不如撞日,大哥,你派个人去把于浩喊过来。”



    方唯决定马上和于浩谈话,这种事肯定要先征求个人的意见,要是本人不愿意,工作肯定做不好。



    稍后,于浩来到了竹器厂。



    方唯把事情和他一,对方就欣然答应了。



    “那行,回头你和厂里商量,销售再添两个人,然后就投入工作。于浩,梁雪琴快生了吧家里的事情你要安排好。”



    “雪琴预产期还有一段时间,我会安排好家里的事情的,请支书放心!”



    方唯和于浩谈完,便离开了竹器厂。



    剩下的事情自然有方平他们几个去处理,不需要方唯再操心。



    竹器厂成立了销售科,于浩带着两个年轻人去了陈州。



    陈州的市场很大,之前厂里只是通过吴迪的关系接了几批订单,但一直没有认真的开拓市场。



    以前受限于产能,厂里也没有开拓市场的需求,但现在不一样了。



    于浩等人抵达陈州之后,首先拜访了吴迪和姜云,并给他们带了一些土特产。



    吴迪姜云两口子听于浩是知青,显得很热情,仔细的询问了一下姜霞的情况。有些事他们不好问方唯,但面对于浩就没那么多的顾虑。



    于浩的口才很好,随口讲了一些生活上的趣事,还不动声色的提了一下姜霞一年下来的收获。



    吴迪两口子很惊讶,像收入分配的事情他们并不清楚。姜霞写信的时候总自己过得很好,但因为没有具体的参照,他们也不知道究竟好到什么程度。



    现在听于浩一,她俩才有了直观印象,好家伙,吃喝方面比一般的城里人都好。



    吴迪两口子对于浩的印象很不错,听对方结婚了,还暗自叹息了半天。



    “我可以帮你引荐几个人,具体的事情需要你去谈。于,销售工作不好做,你要多一点耐心。”



    “谢谢吴厂长,我不会急于求成的。”



    于浩明白自己只能从吴迪这里打开一个的缺口,后续的工作只能靠自己努力。



    他们几个在陈州努力的推销竹器厂的产品,方唯也离开了队里去省城开会。他没有在陈州停留,下了客车就去了火车站。



    他有代表证,不存在买不到火车票的问题,然后就直奔省城。



    近一年的形势持续回暖,在返还了社员的自留地、允许个人有条件的饲养鸡鸭之后,又陆续出台了鼓励农业生产的一些措施。



    但在分配层面还是提倡艰苦奋斗,坚决反对各生产队分光吃光的行为。



    在组讨论的时候,方唯谈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像一些富裕队,在保证了各项提留和生产发展资金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提高社员们收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对他这个观点,有些人支持有些人反对,但总的来大家的意见还是很客观的,没有人刻意针对他,也没有上纲上线。



    这倒出乎了他的预料,他还以为自己完,会是一面倒的批评声音。



    他原本是想趁着这次会议请辞代表一职的,但现在他又有些动摇了。这个身份其实很有用,如果不是因为下塘大队的一些做法和主流不符,他也不会兴起这个念头。



    正当他有些犹豫的时候,有关方面的同志找到了他。



    “方唯同志,鉴于你和下塘大队在农业育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我们已经将你报了上去,有可能成为全国代表,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对方的话简直让方唯震惊了,他本来都不打算当这个省代表了,结果还有希望更上一层楼



    这个时候他什么都不能,只能感谢上级的信任。



    “请领导放心,我今后一定会在育种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其实上面对于下塘大队的事情心知肚明,到了一定的层次,人家也不会在乎分配上的一些问题,最多就是不鼓励不宣传而已。



    上面看重的是方唯和下塘大队在育种方面取得的突破,这才是重点。



    第二天。



    在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主持人宣读了推荐名单,其中就有他。



    这事基本上十拿九稳,走完程序就能落实。



    会议结束后,方唯去农学院看望了侄子。方涛没想到叔会来,同寝室的同学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图书馆看书。



    方唯领着侄子去外面的餐馆吃了一顿饭,把家里带的东西给了对方,便离开了省城。



    回到家,他没有提会上的事情,和往常一样该干嘛干嘛。



    “老三,孙道长我最近不需要再吃药了,我想回寨子里去看看。”



    阿公等他休息了两天,突然提出想回瑶寨去住一段时间。



    方唯和盘莲一商量,觉得应该满足老人家的愿望,他便亲自把阿公送上了山。



    阿公的身体看起来还不错,他不肯让人抬,就这么慢慢的徒步前行。一路上倒是休息不少次,直到午后才走进了家门。



    “阿公,稻谷都送到山下去了,你先从谷仓里借一点,回头我来还。”



    家里干干净净,一看就知道有人天天在打扫。



    只不过家里的大米一粒都不剩,腊肉和其他的东西也没有,方唯就打算从寨子借一点。



    “不用那么麻烦,我呆不了几天,松林会安排好一切的。老三,你去忙你的,我先歇会儿。”



    话的功夫,王松林和婆娘一起给阿公和方唯送来了饭食。



    方唯和阿公一走进寨里,他们就知道了,所以赶紧弄了一些吃的送过来。



    吃过饭,寨里派了一位阿姐来照顾阿公,方唯和王松林去了梯田那边。



    一百亩试验田种植的农优5稻种,长势喜人,从各种表现上看,这无疑是一种优秀的杂交水稻。



    而且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种粳稻杂交水稻,只要能成功就是巨大的成就,倒不必太在意产量问题。



    事实上按照方唯的估计,新稻种的产量不会低。



    农优5是方唯对新稻种的命名,因为这种杂交水稻是在农垦5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所以在命名上也有向农垦5致敬的意思在里面。



    “松林,你和外县购买稻种的客户联系过了吗他们是否愿意试种未定型的稻种”



    新稻种距离定型还有很长时间,有很多问题都需要验证。



    最好是能找到愿意试种的对象,既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又可以加快定型工作的步伐。



    “已经有客户来过寨子了,他们对于新稻种很感兴趣,愿意配合进行验证工作。只是价格上他们要求能优惠一些,你看该怎么答复”



    外县想取得南光系列的稻种很困难,而正在全地区推广的清河一号,无论是在产量上还是在口感上都有明显的差距。



    这就导致能提供其他高产稻种的瑶寨和田炳义生产队,成了炙可热的唯一渠道。



    正是因为有之前的合作基础,所以人家才答应试种农优5稻种。



    “这是目前实际上第一种粳稻杂交水稻,产量不错,口感更佳,所以在价格上不能优惠,但可以保证稻种定型之后,对方享有优先购买权。”



    方唯考虑了一些,给出了答案。



    培育农优5稻种,前后历经5年时间,方唯在上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实话,比0的换购比例是偏低的,要是在价格上再优惠,他都过不去自己的心里关卡。



    而且高产稻种供不应求,他不想惯对方的毛病,因此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好的,我会和他们讲的,他们要是不愿意那就算了,我再找其他愿意合作的对象。”



    王松林点点头,觉得方唯提出来的方案很合理。



    接下来,方唯又仔细产看了寨里培育的不育系,同样长势良好,完全可以解决县育种基地的一大难题。



    最后他才去看了一下属于自己的0亩水田,地里种植的是y-032稻种,也是今后县育种基地要大力推广的稻种。



    他这0亩田进行了归属指定,比临时指定的田地,属性加持效果强一倍。



    按照他的经验判断,这块地的产量有可能会超标,亩产搞不好有点吓人。



    不过这是他的头人职田,别人也搞不清楚这里面种植的到底是哪个品种的水稻,同样也搞不清楚最终的产量是多少。



    或许凭经验能有所判断,但不会有人哪怕是多问一句。



    瑶寨有自己的规矩,这是和普通生产队不一样的地方。



    方唯转了一大圈,回到屋里已经到了傍晚时分,时间过的真快。有阿姐送来了晚餐,他和阿公吃完便早早睡下了。



    第二天。



    寨里来了两拨客人,都是奔着高产稻种来的。



    王松林当着大家的面了农优5稻种的价格不能优惠,但可以长期合作。两位来客也不以为意,倒是为了争夺供应份额差点吵了起来。



    “你们也别争了,这一季总共就种植了00亩,一家50亩的产出,等下一季肯定会多一些的。”



    王松林随即做了分配,两人才停止了争执。



    方唯这边提了个的要求,让他们下一季试验一下次一级稻种的中情况,不用多,种植一两分地就可以,然后把种植情况反馈回来。



    “事,我们会详细记录次一级稻种的生长情况的。”



    即便是方唯不,他们也会做这个试验。



    毕竟稻种只能种植一代和能种植多代,成本肯定不一样。但这里面需要注意产量递减的情况,大多数杂交水稻都不能留种,一代之后就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情况。



    客户走了之后,方唯在山上又呆了几天,随后返回了大队。



    “三哥,你可算回来了,五叔满世界找你呢。”



    回到家,正好赶上午饭。



    盘莲笑着告诉他,由于养猪场的母猪产崽了,五叔到处找方唯都找到家里来了。



    “好事啊,我下午去看看。”



    方唯也不以为意,别人的面子不给,五叔的面子得给。



    五叔这人吃苦耐劳养猪是一把好,没别的追求,就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主要五叔开口,他一定会去养猪场看一眼的。



    “阿公她想在寨子里住多久”



    盘莲不放心阿公,打算过些天就上山把对方接回来。



    “你不用操心了,阿公最多在山上住一周的时间,就会让松林阿哥派人把他送回来。”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聊了一会,然后去休息了一会。



    到了下午,方唯便晃晃悠悠的去了养猪场,五叔见到他可乐坏了。



    “你看,这都是新产的猪崽,漂亮吧”



    去年,养猪场引进了新品种的宁乡猪,这一次产崽的都是新品种猪崽,慢慢的会将之前的品种全部替换。



    方唯看了一眼,这种猪又叫宁乡土猪,猪崽看起来确实很漂亮。



    “五叔,辛苦了。我觉得这个宁乡猪很不错,听比普通的猪肉好吃,等到时候好好尝尝。”



    以前饲养的生猪品种不纯,也就因为有属性的加成作用,看起来还行,但在口感等方面还是要差一点。



    所以方唯和五叔才想办法引进了新品种,宁乡猪是国内本土的八大名猪之一,在本省也是赫赫有名。



    这一次,母猪一共产下了2头猪崽,整个养猪场目前的生猪存栏数达到了239头猪。



    其中,产崽母猪0头,猪崽2头,符合出栏标准的生猪24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