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避开陷阱,13套大化肥装置

A+A-

    “你先等会,我正好有点事想问你。”



    方唯刚站起来要走,结果却被武耀阳给拦住了。



    “武主任,你还有事儿”



    方唯不知道对方有什么事,便重新坐了下来。



    “还是关于育种基地育种材料供应的事情,王亮向我做过汇报,他你的绝对没问题。可我有一个疑惑,就凭瑶寨一家能保证供应吗”



    武耀阳很重视县育种基地的发展,前几天他还是专门听取了王亮的工作汇报。



    王亮之前和方唯接触过两次,得到了对方肯定的答复,所以显得很有底气。



    但武耀阳却很疑惑,单凭瑶寨的生产能力,真的能确保万无一失吗



    今天正好见了方唯,他就打算刨根问底。



    “这件事是这样的,我们在一队进行过实验,成功培育出了优质的不育系材料。所以,未来的材料供应会由我们大队承担。”



    方唯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了自己的计划。



    这种事没必要隐瞒也瞒不过去,实事求是的出来就好。



    “那为什么上次那个田炳义生产队培育出来的材料就有瑕疵方支书,你要是没把握的话还是让瑶寨继续培育材料,最多他们的粮食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



    武耀阳不放心啊,前车之鉴,上次田炳义生产队培育的材料就不过关。



    他生怕方唯糊弄王亮,这子从来都很记仇的。



    “武主任,我们一队的确是成功培育过y-032的育种材料,这一点我不会假话。你要是还不放心,我可以立军令状,出了问题你找我算账。”



    方唯当场做了保证,武耀阳才不再吱声。



    他寻思,以前都下塘大队二队的水土好,几个高产稻种都是在那边培育成功的。莫非其实整个下塘大队的水土都不一般



    当然,他也只是想想而已。



    他需要的是方唯能服从命令,争取让y-032稻种覆盖全地区乃至全省。



    这件事做成了就是他的巨大的成绩,绝对会前途无量。



    方唯离开了武耀阳的办公室,也感受到了对方对于育种基地的重视程度。



    他很清楚,武耀阳其实还是心存疑虑的,但自己的确没有忽悠人,区区的杂交水稻育种材料,对于他来还不是拿把掐



    回到家,他把家里剩下的野山菌分成了几份,自己留了一些,然后给大哥、关老爷子、虎子他们都分了一点。



    接下来,盘莲要上班,方唯就一个人去深山老林里转悠。



    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带回来大量的珍稀草药,没多久就凑齐了中医院所需的数量。



    正好贾科长那边也拿到了院领导的批示,他亲自跑过来和下塘大队签订了长期合作的文书,从下个月开始就可以大批量采购草药。



    回去的时候顺便把方唯里的野生珍稀草药带走了,方唯又赚了200块钱。



    现在大哥那边已经不需要他帮衬,关键是方平也没时间,他只好一个人闷头赚点外快。实话,这个钱一般人还真赚不了,森林里面真的很危险。



    现如今,队里的知青和社员已经没有人敢深入山林,成群结队也不敢,除非是队里组织进山采摘。



    这天。



    方唯正在五队查看水稻大的生长情况,好久没联系的肖奇峰突然来到了大队。



    “肖局长,你这次来有什么事吗”



    方唯和肖奇峰并不熟悉,两人之前只打过一次交道,而且相处的也不算融洽。



    站在肖奇峰的立场上没什么问题,只不过方唯不喜欢他那种性格的人,一不心就掉进对方的陷井。



    因此,当他在办公室见到肖奇峰的时候,也不啰嗦,直接询问对方的来意。



    “我是来寻求合作的,陈州地区农业育种基地也在搞杂交水稻,希望你能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你放心,绝对不会让你白忙活,我话算话。”



    肖奇峰一直都想要方唯里的技术,结果不管他抛出什么诱饵,对方就是不上钩。



    后来他想请齐海洋出面给方唯施加压力,结果对方答应的好好的,但就是没有具体的行动。



    无奈之下,他才亲自来到了下塘大队。



    “哦具体怎么合作”



    方唯并没有动心,别人的好处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但他想知道对方有什么企图,所以才随口问了一句。



    “参照你和你们县育种基地的合作模式,你提供育种材料,我们进行量产育种。当然,你们新林县育种基地搞的那个稻种就算了,换一种新的稻种,你看呢”



    肖奇峰实际上一直在盯着农优5,他这次来谈合作只不过是换了种法而已。



    方唯想了想,觉得这件事很麻烦,于是就道:“这事儿我做不了主,你最好先去找武主任谈谈。”



    “要不我和齐主任谈”



    “那不行,齐主任不管农业口子,而且有关育种的事情都是武主任亲自抓的。”



    肖奇峰见方唯油盐不进,只好带着失望走了。



    不过他没有马上回陈州,而是去找了齐海洋,希望他能帮帮忙。



    “老肖,不是我不愿意帮忙,武主任早就下了命令,稻种事关全局,任何一点事都必须得到他的批准。”



    齐海洋之前也接到了老领导的电话,他已经表明了态度,要是自己胳膊肘子往外拐,以后恐怕在新林县就没了立足之地。



    老领导能体谅他的难处,并没有给他施加压力。



    所以他见了肖奇峰才会这么。



    “齐主任,我已经放弃引进技术了,我只是想让方支书还给我们提供育种材料,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他里。这么做,不算过分吧”



    肖奇峰依然是不急不躁,试图服齐海洋。



    齐海洋考虑了半天,显得很犹豫。



    “要不这样,我带你去见武主任,你和他。这件事只能找他,找别人都没用。”



    “好!那就麻烦齐主任了。”



    肖奇峰也看出来了,武耀阳在当地的威信很高,齐海洋明显得听人家的。



    他便不再啰嗦,跟着齐海洋去了武耀阳的办公室。



    而方唯并不知道这些事情,他其实并不排斥和肖奇峰合作。他虽然和对方不熟,但就事论事,他觉得对方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



    以前他也曾经看好过常温元,但对方经历过挫折之后,似乎变得有些急功近利,清河一号的推广工作不见得会很顺利。



    本县的格局已经形成,他不可能再在县里寻找合作伙伴。



    但是,方唯觉得肖奇峰这个人有点为达目的不择段,如果在一起合作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最终他还是拒绝了对方,所以多不如少一事,推广高产稻种的事情也不急在一时,总会有办法的。



    翌日。



    武耀阳来到了下大唐大队,检查农业生产的情况。



    他先带人去了禽舍,目前全县的鸡苗都由下塘大队在供应,为了这件事,队里连鸡蛋都不分配了。



    “不错,你们的工作做得很扎实,值得表扬。”



    武耀阳口头表扬了禽舍的工作,然后去二队的农田看了看。



    随后,他单独和方唯在外面走了走,问道:“你对陈州农业局提出来的合作方案,有什么看法”



    “也许是好事,但我这边能没有多余的力量再给他们培育育种材料,除非我不给县里的育种基地供货。”



    方唯已经考虑清楚了,他不想跟肖奇峰合作。



    所以当他听到武耀阳的问题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拒绝跟肖奇峰合作。



    武耀阳之前差不多被肖奇峰服了,但方唯提到县育种基地的供货问题,他顿时改变了主意。



    和别人合作的好处有限,本县的育种基地才是重点。



    



    “那就算了,咱们还是先顾好自己吧。”



    武耀阳只能在心里对肖奇峰声对不起,然后就把这件事轻飘飘的抛在了脑后。



    随后,他又去一队看了一下。



    “一队的农优5稻种长得不错呀,实话,要不是因为我了解你这个人,我甚至都会以为你藏了一。”



    武耀阳不是一个糊涂的人,他这句话意有所指。



    “武主任,你就放过我吧。你以为培育这种粳稻杂交水稻很容易出除了瑶寨,我在大队悄悄的试验了好几年才取得了成功。



    另外我在别的地方也进行了试验,但是很可惜,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杂交水稻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我也没办法。”



    方唯两一摊,直接摊牌了。



    他可没有假话,如果没有属性的加持,他里的几款高产稻种,在别的地方都不可能培育成功。



    y-032稻种是个例外,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适性,还得由他这边提供育种材料。



    打个比方,这就是一个半成品。



    使用常规方法培育杂交水稻当然可行,但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一个不算很成功的先例,那就是清河一号。



    清河一号的问世有其偶然性,但这种稻种的口感不太好,抗性差、如果没有很好的改进,那么其价值并不大。



    “唉,真是可惜!”



    武耀阳紧盯着方唯的眼睛,在确定了对方不是开玩笑之后,忍不住长叹了一声。



    实际上他的心里还是有点暗爽的,别人搞不出来,就意味着新林县坐实了“育种专业县”的名头。



    卖粮食哪有卖种子划算,数倍乃至十几倍的差距,用不了几年就能让新林县坐上“富裕县”的宝座。



    对于一个有抱负的人来,还有比这个成绩更耀眼的吗



    他肯定以后都不会再刨根底了,方唯有没有留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改变了全县的落后面貌。



    中午。



    武耀阳一行人在二队食堂吃的饭,其实现在应该叫大队食堂才准确,只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叫法。



    “你们大队除了二队,这一季都在生产农优5稻种,那么接下来的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交给谁生产”



    武耀阳的心情不错,特意喝了几杯米酒。



    大家下乡检查工作会很疲劳,喝两杯酒去去乏倒没什么。



    县领导下乡的时候,在队里吃饭很正常。但他们吃饱喝足之后,该交现金和粮票都得交,县领导也不例外。



    突然,他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忍不住问了一下方唯。



    “瑶岭公社所有的大队都在培育稻种,多出来的份额我不管,由你们领导考虑,要不然我又得被人骂。”



    方唯才不管把多出来的份额给谁呢,矛盾直接上交,让县里去做决定。



    他开开心心的收钱收粮不好吗



    “哈哈,你这个滑头。行,到时候县里来安排,你就好好培育稻种吧。”



    武耀阳不禁乐了,笑骂了一句。



    在座的其实能动听出来,武耀阳这是在维护方唯。



    吃过饭,武耀阳一行人去了公社。



    方唯没有跟着一起去,公社的事情和他无关,有什么事郑先发兜着就好。



    他和武耀阳心照不宣,以后全县都有可能全面培育稻种,从而使得县里的经济再上一个大台阶。



    现在唯一没有下定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口粮的问题怎么解决



    武耀阳去地区开会,和有关领导谈过这事儿,但人家没有正面回答,只粮食问题不好解决,因为没有先例。



    方唯的心里倒是有一个方案,只是还没有完全考虑成熟,所以就没有提。



    总之,他觉得各个生产队一窝蜂搞育种就很麻烦,粮食起码要做到自给自足,依赖外部输入的话,这里面的变数太多。



    农业育种可不仅仅是培育稻种,包括但不限于红薯、玉米、马铃薯、黄豆、生、各种蔬菜的种子,等等。



    现在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主粮上,还不是前些年受灾留下的后遗症。粮食不够吃,啥都是一句空话。



    所以,他会把方案再完善一下,然后再找会跟武耀阳。



    武耀阳回到县里之后,就召集有关人员开了会,最后决定把下塘大队多出来的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的生产份额,交给向阳公社。



    其他各公社该生产稻谷的,还是继续生产稻谷。



    可能会有人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人家吃肉自己只能喝汤但这个世界上从没有绝对的公平,武耀阳也不会觉得这么做有何不对。



    时间匆匆。



    转眼,方涛又该开学返校了。



    在对方临走前,方唯带着侄子进山去采药,所得的300多块钱,都塞给了方涛。



    别人看不出来,但方唯的眼光多毒辣啊,一眼就看破了侄子的秘密。



    啥秘密孩子大了开始谈恋爱了呗。



    方涛这次回来后,会定期写信寄出去,而且频率很高。他接到的信也差不多,基本上三天一封信,从不间断。



    这种事可以瞒过方平和田桂的眼睛,却瞒不过方唯的眼睛。



    “拿着!谈恋爱的开销比平时要大,剩下的钱你存起来,以后结婚用。”



    方唯把钱给侄子的时候,对方死活不肯要,逼得他不得不拿出了撒锏。



    果然,涛涛听到这话就不再推辞了,只是一张脸变得一片通红。



    “叔,我不是故意要瞒着家里,这事儿还没有最后定。她想让我毕业后留在省城,但我还是想回来。”



    方涛最终也了实话,他的确开始谈恋爱了。



    只不过女方的家里是省城的,他要是毕业后不能留下来,两人的事情肯定会黄。



    年轻人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异性相吸,觉得什么都不是问题。



    等到临近毕业,就会考虑很多现实问题,最后能不能成还真不好。



    “为什么不留在省城如果,我是如果,能有会留在省城,你一定要争取。



    我们不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我告诉你,一心想着回报家乡的格局还是太了,你要想着报效国家,想着在哪里才能发挥你的专长。”



    方唯觉得年轻人有理想是好的,倒不必太执着。



    人往高处走,在高处才能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一定非要回到县城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真要有一天,涛涛确实混得好了,那时再想着回报家乡也不迟。



    “哦,那我好好想想。”



    叔的一番话对方涛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他原本觉得自己毕业之后不回家乡工作,叔一定会很失望。



    结果却出乎他的预料,但似乎叔的也很有道理。



    格局是什么他不懂,但困扰他多时的问题,却一下子就解决了。



    方涛走的那天,方唯与他通行。



    两人最后在省城火车站分开,方涛回学校报到,方唯继续乘坐火车去了京城。



    几天前他接到了通知,要求他去京城开会。



    这次会议为期一周,很多议题都是老调重弹没什么新意。



    但其中有一项议题大家讨论的很热烈,就是国家决定咬牙引进3套大化肥装置。



    要知道目前国内的外汇储备很少,拿出来这么多的外汇进口设备,在历史上还是很罕见的。



    “我认为这一个英明的决定,没有化肥,我们国家粮食的总产量就上不来,无法做到主粮的自给自足。因此,这个决定是一个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大好事。”



    轮到方唯发言,他的情绪显得有些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