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碰撞,大时代来临

A+A-

    方唯来省城参加的这次会议,主办方是省农业厅,既是表彰会也是育种经验交流会。



    他很惊讶的发现,省内有两个单位都搞出了杂交水稻。



    虽然产量和品质暂时都没法跟南光二号相比,但的的确确是一大进步。



    这明已经有人掌握了通过三系筛选法育种的关键技术,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可能能研制出来不错的杂交水稻。



    当然,这两个单位的科研成果目前仅仅是停留在试验阶段,距离大规模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会议安排方唯做了一次报告,方唯反正是有啥啥,绝不会藏着掖着。



    但没想到他的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光是回答各种问题就耗时一个多时。



    但有些太深奥的东西他都是一带而过,比如像下塘大队的育种成功经验,他就含糊其辞,因为这种经验其实是没办法复制的。



    方唯的这篇报告,无意中搀杂了一些后世的先进农业发展理念,和一些新技术的表述。



    会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



    会议结束之后,方唯便直接返回了队里。



    “支书,按照你的吩咐,队里一共卖出了3300头良种猪,目前养猪场还剩下459头猪。”



    方唯在家休息了两天才去了大队部。



    赵金生第一时间来向他汇报卖出良种猪的事情,3300头猪良种猪几天的功夫就全部卖完了。



    年底,养猪场的母猪就产下了猪崽,赵金生等人过了元旦就开始联系客户,集中到几天就清空了可以出售的成年猪,并收获了330万元现金。



    猪场剩下的生猪包含346头猪崽、300头怀孕母猪以及23头成年猪。



    目前来,队里出产的良种猪已经成为了副业支柱,每一年可以为大队带来600余万元的收入。



    不过这个规模差不多就到了天板了,一旦大批量供应市场就会引起价格的快速下跌。



    “老赵,你这边准备一下,准备杀年猪。今年还是杀60头猪,让大家好好过个年。至于鸡鸭和鸡蛋,你看着办,多分一些也没事。”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方唯提醒赵金生准备给大家分东西。



    这两年市面上的物资供应丰富了一些,头些年引进的大化肥装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粮食增产带动饲养业蓬勃发展,肉类的供应不像前些年那么紧张。



    但是定量供应之外的物资价格要高出不少,平时少吃一点倒无所谓,但到了过年社员们还是盼望着队里能杀猪。



    “好的,我会处理好的。”



    赵金生本来也想着这事儿,这会儿方唯开口了他照办就是。



    接下来大队就忙碌了起来,分鸡鸭、磨豆腐,杀年猪,家家户户都打扫干净房屋,准备过年。



    今年的方家是最热闹的,除夕前一天,方涛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队里,一家人整整齐齐聚在了一起,等于是为方婷婷送行。



    还不到正月十五,方婷婷就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前往京城报到。



    方平不放心,亲自把女儿送到了学校。田桂因为要照顾孙子就没有一起去,但最近的心情明显有些低落。



    要不是儿子、儿媳和孙子在身边,估计她会大哭一场。



    她有时候也觉得很无奈,别人都羡慕她家出了两个大学生,可一儿一女以后都不在身边,今后的生活会少了很多乐趣。



    盘莲就劝她:“大嫂,等以后两个孩子慢慢混好了,就把你接过去和他们一起生活。到时候你也是城里人了,多好!”



    “我才不去呢,你看涛涛他们的住的地方,比鸽子笼也大不了多少,我去了往哪儿住”



    田桂听到这话,心里就舒坦多了。



    随后她拉着盘莲去给孙子做衣服,雅很快也会走了,不过涛涛会留下来。



    春播前,他和同事还有很准备工作要做,争取早一点能出成绩。不为别的,就为能早日住上大房子,拼了命也要把这个项目搞成。



    晚上。



    盘莲和方唯聊天,顺便了文雅准备带着孩子回省城的事情。



    “三哥,你不是很快就要去京城开会吗要不你个大哥大嫂一下,让雅晚一点走,到时候你去开会的时候顺路把雅母子送到省城。”



    盘莲觉得雅带着孩子出门很不方便,涛涛又走不开,就提了一个建议。



    方唯觉得这只是举之劳,便答应了。随后他去和大哥大嫂以及涛涛了一声,方涛感激坏了,他也一直犯愁雅母子回去的事情。



    接下来几天,方唯连续召开了协调组会议,以及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队长会议,安排了春播的生产工作。



    瑶寨和育种中心一切照旧,可以照搬去年的生产计划。



    随后,方唯就动身前往省城,把雅和孩子送了回去。他在省城没有停留,直接买票上车去了京城。



    他的代表身份还是很好用的,居然还买到了卧铺,睡一觉就到了。



    这次会议的议题很多,就连方唯都没有想到,会议上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争论无所不在。



    此时正值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各种思维的碰撞自然很激烈。而在偏僻的农村,已经有人偷偷的在分田到户的协议书上按下了印。



    方唯没有在这件事上发表意见,他批评了现有的分配形式,认为分配应该与生产力发展的相适应,多劳多得,而不是因为分配问题限制大家的劳动积极性。



    原本计划一周的会议,延后了五天,基本上让每个人参会人员都畅所欲言。



    方唯知道这是为了下半年的那场重要会议做准备,毕竟思维的碰撞也是统一思想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会议结束以后,很多代表都很兴奋。



    但方唯却高兴不起来,比如像下塘大队如果实行了“包产到户”,那么大队和生产队这两级单位就会消亡。



    队里发展到今天,依靠可不光是他的金指,更重要的是集体力量。



    如果大队不复存在了,作为方唯来日子一样能过得不错,可是大队这么些年辛辛苦苦的积累会付诸东流。



    这才是他难以忍受的地方。



    



    会议结束之后,他也没有去婷婷,便直接返回了队里。



    “如果,我是如果,今后允许各地实行分田到户,你们会怎么选择”



    在大队部,方唯当着所有队干部和生产队队长的面,问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重要,牵扯到下塘大队何去何从,他必须要知道大家心里的真实想法。



    “怎么可能分田到户就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虽然给咱家干活的积极性高一些,但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就没有了。”



    赵金生对于这个提法很难理解,他一直认为只有大船才能更好的抗击风浪,都变成了一艘艘船,岂不是和一盘散沙一个样



    他觉得下塘大队并不合适采取这种生产形式。



    “积极的一面的肯定有,但不利的因素也很多,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像咱们大队,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优势,要是解散了大队和生产队,别的不,咱们还能搞成如此壮观的人工林嘛”



    张楚的更委婉一些,他表示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



    或许对于很多地方来,分田到户是一件大好事,但对于下塘大队来却行不通。



    下塘大队的优势在于规模,规模化育种、规模化养殖、规模化植树造林,等等。如果这个优势不存在了,社员们分出去单干未必会过得好。



    就拿育种来,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方案自不用,人家包一片荒山或者荒地都能发家致富,队里绝大部分社员都做不到。



    这个时候就需要集体的力量,在领头羊的带领下努力积累,奋发图强,大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队里不存在吃大锅饭的情况,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早已深入人心,这方面的问题早就得到了解决。



    “我的意见就是因地制宜,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咱们,咱们还是应该继续发展集体经济。”



    高文书的很清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他不同意在队里实行分田到户。



    “好了,今天就探讨这儿。这是一个假设的问题,咱们就当成是茶余饭后的闲聊,除了这个门都给我把嘴巴闭紧,不要到处去。”



    方唯终止了大家的讨论,他的心里已经有数了。



    不过这事儿没有正式实行,多无益,他让大家注意影响。



    赵金生等人纷纷点头答应,然后就各自离去。



    时间匆匆。



    遇到了一年一度的春播时节。



    方唯有意识的加快了南光三号的试验,时不时回到试验田那边和涛涛他们一起工作。



    不会有什么意外,到了今年的夏收,不育株的筛选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今年秋收的时候,南光三号会正式宣布试验成功。



    答案就在他的里,试验过程的节奏自然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



    下班会召开历史上一个特别重要会议,也就预示着轰轰烈烈的“改开”会如期登上历史舞台。所以他需要把南光三号搞出来,以增强社员们的信心。



    这天上午。



    方唯和赵金生一起来到了公社,参加了协调组的会议。



    这次会议本来是商量春播工作互相支援的议题,结果到了最后又变成了讨论会。讨论的内容还是方唯抛出来的话题,未来大家是想要单打独斗还是继续发展集体经济



    这是一块试金石,牵扯到未来大家的合作问题。



    如果到时候有人选择分道扬镳,那么方唯就失去对这部分土地的指定权,也就意味着那些土地将会被剔除出种植区,育种工作也会停顿下来。



    没有了属性的加持,一切都将返回原点。



    这个结果是不受方唯主管控制的,是系统判定的结果,他也无能为力。



    这6个大队的支书和队长,态度就没那么坚决了,但总体上还是希望能维持现状,免得育种工作受到干扰。



    方唯的心里有了数,便暂时终止了这个话题的讨论。



    接下来就是忙碌的春播工作,这一季,整个公社还是会继续培育南光二号稻种。经济作物也没什么变化,依然是黄豆、生、烤烟轮耕,以培育高产作物的种子为主。



    在春播之前,各大队都收割了油菜,获得了600万斤优质的油菜种子。



    这些种子会通过供销系统流向全国各地,为油菜生产提供助力,保证油菜产区的增产增收。



    采收农作物,点数+6000000,总点数:2540090点。



    上午。



    方唯去了育种中心,和郭文贤一起查看了春播工作的进度。



    这片农田实在是太好了,地势平坦灌溉方便,非常适合械化作业。所以春播的进度很快,和下塘大队一样,育种中心也实现了集中育秧。



    育种中心这一季还是继续培育南光二号稻种,因为担心影响土地的肥力,冬天也没有种植油菜。



    “郭主任,今年可以少使用一些化肥,你不是也看过对比试验吗化肥对我们的育种工作效果不大。”



    “我也是这样考虑的,这一季我们减少了百分之五十的购入量,应该够用了。”



    两人走在田间地头,一边查看农田一边聊着。



    到了中午,方唯拒绝了对方去县城吃饭的建议,就在中心的食堂随便吃了点。



    吃完饭,郭文贤犹豫了一下,问道:“方支书,你都听了吧现在似乎又要搞包产到户了。如果是真的,会不会影响咱们之间的合作”



    “不会!以后的政策会越来越宽松,想要合作有的是办法,你不用担心。”



    方唯看了一眼对方,然后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育种中心有四万亩上好的水田,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不会放弃和这边的合作的。



    如果以后允许承包,他会以大队的名义将这四万亩农田承包下来。



    下塘大队和育种中心必将成为他的基本盘,而公社其他的6个大队就不好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