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秘密武器,大东北来客

A+A-

    随后,田炳义亲自带人去了下塘大队,给赵金生他们提了一些建议。另外还向对方传授了养鱼的经验技巧,以及购买鱼苗的渠道。



    两个大队之间不会形成竞争的关系,活鱼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二姐夫,你看看这个,现在报纸上都在讨论包产到户,你有什么想法”



    田炳义在下塘大队忙活了三天,最后一天,方唯在家里请他喝酒。



    酒过三巡,方唯拿出来最近的报纸,递给了田炳义。



    对方扫了一眼,然后道:“我之前就注意到了,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我这个大队长就不当了,带几个人养鱼去。”



    “好啊,到时候我给你投点钱,咱们多承包几口鱼塘。”



    方唯哈哈一笑,和姐夫开了句玩笑。



    他实际上想把田炳义挖过来跟自己一块干,对方是个人材,要不然当不了大队长。对方要是愿意,到时候可以把队里的鱼塘交给他负责,收入也不见得比自己承包鱼塘差。



    “这可是你的啊,真要到了那一天,我肯定会拉你入伙。”



    田炳义却当了真,他觉得养鱼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分田到户再加上养鱼,他觉得自己的日子一定会过得更好。



    但他从没有想过继续维持集体经济的事儿。



    每个人的认知不一样,也不能谁对谁错,毕竟像方唯这种强势人物很罕见。没有一个强势人物挑头,真到了分田到户的时期,大队和生产队瞬间就会瓦解。



    无所谓对错,就看你想要什么。



    吃过饭,田炳义就和两个同伴告辞离去。



    匆匆数日。



    队里的鱼塘开始放水,鱼苗也买了回来,队里开始尝试养鱼。



    鱼塘里投放了草鱼、白鲢、鲢等鱼苗,投放的数量较大,等以后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当大家都心翼翼的时候,就轮到方唯上场了。



    鱼塘也是生产设施,自然能进行指定。



    临时设施生产设施鱼塘



    设施等级:(级,0\0)



    设施属性:高抗、富氧、加速生长、高品质、高产量



    在鱼塘内养鱼,全属性额外增加5%



    鱼塘比较特殊,为了方便饲养,每个鱼塘的面积都有一定的限制,不会搞得太大。所以在方唯进行指定的时候,大队所有的鱼塘会被认定为是一项设施,而不是分开计算。



    但大队以外的鱼塘不在此列。



    一般情况下草鱼的养殖周期大概需要2-3年的时间,然后形成一个合理的生产周期。



    方唯希望这个周期尽量的缩短,这就需要属性的加成作用。因此,他便消耗了66666660点点数,将鱼塘的等级提升到了5级。



    临时设施生产设施鱼塘



    设施等级:(5级,0\亿)



    设施属性:高抗、富氧、加速生长、高品质、高产量



    在鱼塘内养鱼,全属性额外增加5%,自然繁育+



    总点数:434320点。



    大跨度升级之后,方唯刷到了一个大礼包。



    自然繁育+会促进各种鱼类的自然繁殖,同时还会增强鱼类的适应性。对于养鱼来,算是一个不错的属性加成吧。



    过了几天,方唯从外地买回来了一些骨粉,当做养鱼的“秘密武器”交给了赵金生,让他亲自带人分阶段撒入各个鱼塘之内,每一次用量不超过00克(每口鱼塘)。



    “支书,这到底是啥玩意”



    因为没有任何的标识,赵金生压根搞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



    不是他不相信方唯,而是出于好奇心才问了一句。



    “是啥玩意不能,反正是养鱼的好东西,绝对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方唯故意搞得神神秘秘的,也是省得日后大家追问个没完。



    在提升了鱼塘的等级之后,他便有意识的调整了加速生长的属性值,确保在明年秋天之前,第一批合格的草鱼就能上市销售。



    当然,再快一些也行,但没有必要引起太多的关注。



    一年多的时间,早就没人关心这事儿,队里养的鱼正好可以以捕捞。至于知道内情的人就像赵金生,大概率会把奇迹归结到方唯拿出来的“秘密武器”上。



    反正这么多年,方唯已经给大家带来过太多的惊喜,也不差这一次。



    清晨。



    方唯和盘莲起来后,去后山练习了养生功,顺便砍了一些柴回来。



    现在队里已经有不少人开始使用煤炭,倒不是直接烧原煤,而是队里会有大批的蜂窝煤放在代销点寄卖。



    队里不赚钱,只收取成本费。



    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备一些蜂窝煤作为补充,烧柴的习惯还在,就连方唯家里都不例外。但这样一来对于柴禾的需求就下降了。



    队里有专门的柴禾林,木材是够用的,但上山砍柴毕竟很麻烦。



    家里有了蜂窝煤偶尔偷懒也没毛病,只不过很多人都嫌弃蜂窝煤炉子的火力不够,还没办法完全取代烧柴。



    但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烧蜂窝煤会取代烧柴、煤气炉子会取代蜂窝煤炉子,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但不管怎么,蜂窝煤的用量在逐渐增大。



    因为下塘大队有许多年的制作蜂窝煤的经验,大队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组制作这玩意。所以,在煤矿放开了民用煤炭的采购之后,公社的其他大队也从下塘大队这边购买蜂窝煤。



    五金厂除了生产电风扇、各种五金之外,还生产蜂窝煤专用炉具、这也是蜂窝煤得以慢慢推广的原因所在。



    “三哥,我今儿不上班,咱们要不去山里采一些菌子回来”



    



    吃过早饭,盘莲提议进山去转一转。



    方唯自无不可,便带上了步枪和婆娘一起进了山。现如今各项限制性的法规还没有出台,进山采菌子还可以顺便打一些猎物回来。



    等到以后可就没这事儿了,步枪肯定要上交,各种野生动物的保护法规也会出来。



    山里是另外一个世界,是植物的世界、动物的世界,每次进山,无论是方唯还是盘莲都会感到心情愉悦。



    两人早上进山直到傍晚才回来,不仅带回来了好多枞树菌和天鹅菌,还打到了几只野兔和一只麂子。



    现在大家不是很缺肉,但偶尔尝尝野味还是挺不错的。



    晚上把大哥大嫂都喊了过来,关崇阳和孙道人也在,大家美美的吃了一顿野味,顺带干了一瓶白酒。



    “老三,我和你嫂子商量,打算暂时搬到公社那边去住。厂里的职工宿舍建好了,给的宿舍是两室一厅的房子,够我们住了。”



    吃饱喝足之后,方平了一件自己的私事。



    他准备搬到公社去住,主要是因为厂里经常加班,他有点忙不过来。要是搬到厂里的宿舍,有什么事一抬腿就能到,比现在方便。



    田桂上班,平时中午也不回家,也不是很麻烦。



    “这样挺好,不过,大哥,你要注意身体别太拼了。要是人不够就多招一些人,好吧”



    方唯能理解大哥的选择,忙的时候住宿舍,不忙的时候可以回来住。



    反正下塘大队没有自留地,也不需要他们来回跑。



    过了几天,方平和田桂就搬去了公社,但两家还是经常来往,只要不忙了两口子就会回来。



    这天。



    方唯上午正坐在办公室看文件,有几个陌生人找上门来。



    “方支书你好,我们是从北方来的,我姓冯叫冯刚。我是从报纸上看到了你的先进事迹,我们那里以种植玉米为主,想请你帮我们培育一种高产的玉米种子,可以吗”



    宾主落座之后,方唯给几人端上了茶水。



    为首之人也就是冯刚,先做了自己我介绍,便直奔主题。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请方唯帮助他们培育一种高产的玉米种子。



    现在的资讯虽然不发达,但报纸的辐射面还是很广的。



    冯刚从报纸上看到了方唯的事迹,知道对方是国内顶尖的育种专家,就突发奇想,想找方唯帮忙育种。



    当地以种植玉米为主,但产量很低。冯刚不服气,大家一天到晚辛辛苦苦,为什么还要忍饥挨饿他从方唯的事迹当中找到了灵感,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种子不行。



    于是,整个大队凑了路费,他便带着两个人千里迢迢来到了下塘大队。



    “冯支书,你可真是行动派啊!培育玉米种子倒不难,关键是我们大队承担着为全省提供稻种的重任,实在是难以分出土地搞玉米的育种。”



    方唯有些为难,培育高产玉米种子很简单,但是,他里的农田不够。



    而他培育出来的玉米种子又无法育种,就算有好的种子但产量上不去,一切还不是镜中水中月



    所以他只能拒绝。



    “方支书,你先别急,听我。现在的政策慢慢好了起来,我想和你们大队共同成立一个育种中心,专门培育高产的玉米种子。



    你们不用出钱出地。我们那边的土地多得很。你们只要派遣几名技术人员给我们提供指导,育种的收益给你们一半。”



    没想到冯刚马上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成立联合与中心,利益共享。



    看来对方看来之前已经做足了功课,并非凭着一腔热血莽撞行事。



    如此一来,方唯倒不好继续推脱了。



    “这样,你们大老远来了先在队里住下,顺便参观一下我们的设施农田。我这边开会商量一下,毕竟大队的事情不能由我一个人了算,是吧”



    “那是,那是。我们正好也想到处看看取取经,那就麻烦冯支书费心了。”



    冯刚很客气,方唯随即让人带他们去接待宿舍住下,并由专人陪同他们几个在队里参观。



    下午。



    方唯就召开了大队干部会议讨论此事。



    “啧啧,这些人可真有一套,从大东北跑到了咱们这里,怕是得有几千里支书,这事儿终究是好事,只不过咱们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赵金生倒是挺钦佩这几个人的,大老远的奔波也是为了粮食的产量问题,是干实事的人。



    只不过,方唯一直以来并没有培育高产玉米种子的经验,这事儿能不能行他心里没底。所以,在话里话外就直接给方唯找了一个台阶。



    要是真不行,就找个其他的借口,比如像路途遥远、南方北方农业生产的情况不同等等,回头直接回绝了就行。



    “我觉得问题不大,各种农作物的种子虽然不一样,但道理是相通的,我有信心培育出高产的玉米种子。大家觉得这事儿能做吗”



    方唯倒不介意自己的脸面,那个育种专家也不敢精通任何作物种子的培育。



    术业有专攻没错,但架不住某人有挂啊。



    技术上的问题不存在难度,大家就放心了,纷纷表示赞同。至于是不是骗子大家觉得不会,一方面人家拿出了介绍信,另一方面对方也没什么可骗的。



    最后,治保主任自告奋勇,打算带人先去对方的地头看一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再决定是否和对方签约。



    “这事儿闹得,我们还得去大东北和人家合作。”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同意了治保主任的提议。



    冯刚等人在下塘大队参观了一番,眼睛都快红了。同样是农村,看看人家,据每个社员一年的分红就有上千元,而他们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一个人能有50元就不错了。



    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也更加坚定了和方唯以及下塘大队合作的决心。



    “冯支书,这几天你们到处看了看,觉得我们大队还算有实力吧”



    参观完,方唯把三人请进了自己办公室,准备谈正事。



    一开口先秀一下自己的实力,也是为了接下来好谈条件。



    “方支书,你们大队的实力简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怕是全国都找不出来几个。请问,咱们之间的合作有眉目了吗”



    冯刚明显不太会拍马屁,生硬的捧了一句之后,就问起了合作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