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收获的季节,买电视
A+A-
过了一个星期,事情就出现了变化。
首先是浙地的那个大客户来了,对方这次还是采购了2000万斤南光三号稻种,并声称下一季还会加大采购量。
随着这个客户的到来,销售部的人员一直以来的工作开始初见成效,一个接一个的客户主动登门,将社里剩下的南光三号稻种一扫而空。
又有一个多亿的资金进账,这下子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方支书,其实现在还有很多人怀念南光二号稻种,毕竟这种稻种可以产出次一级稻种,这是目前市面上所有杂交水稻所不具备的。”
销售部的负责人很有感慨,部门的人员在外面搞推销,经常会有人寻问南光二号稻种。
南光三号稻种的产量虽然更高,但只能种植一季,无法摊薄购买种子的成本。
但稻种总会进步的,合作社不可能一直守着一款过时的稻种不撒。
再了,次一级稻种是产量不足的时候一个替代,但现在各种稻种层出不穷,就没必要再坚持落后产品了。
“南光二号稻种不可能恢复生产,时代在进步,我们的育种工作也在进步。”
方唯没有多什么,勉励了销售部的负责人几句,就把对方打发了出去。
他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比如像高产油菜籽也出现了滞销的情况,关键还是产量太大。
这种作物有很多细分品种,适应不同的地区种植。
合作社的高产油菜种子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地区,又不能开发很多个品种,所以就很麻烦。
方唯打算再培育一季油菜种子,明年冬天实行休耕,得控制一下产量。
实际上他最不喜欢低价抢占市场的行为,搞到最后受损失的是所有的育种单位。
好在这里面有个比较,这么多款稻种的各项指标差异很大,就看客户是选择性价比呢还是选择高品质。
低价稻种最大的问题是口感差,味道不佳。
这个问题迟早会反映到大米上面,因为质量不好所以价格上不去,种植户未见能捡到便宜。
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证明,所以方唯不着急。
赵金生和各大队的负责人一起组织实施了油菜种植,田炳义这天下午提了一瓶好酒来找方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明年开始我打算专门培育蔬菜种子,以前是不知道,自己进入到里面才发现,其实收入很可观。”
田炳义在培育蔬菜种子上面尝到了甜头,打算专门走这条路。
她的互助组已经扩充到了2户,打算来年放开脚大干一场。他还跟周边的蔬菜种植户达成了协议,为他们提供优质高产的种子。
互助组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就意味着灵活。
像方唯因为销路的烦恼他是没有的,他们的那点产量,随随便便就卖掉了,根本不可能发生积压的事情。
“挺好!你那边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就和我,到时候我去看看。”
方唯觉得田炳义的选择没啥毛病,如果不是有足够多的土地,实际上培育稻种的收益还真不如培育蔬菜种子的收益高。
互助组种植一些口粮和任务粮,再培育一些高产蔬菜种子,一年下来的收入还是不错的。
另外像城郊的一些地方,开始专门种植蔬菜供应城里的市场,收入也不错。刚好和田炳义他们形成互补,共同发展。
“老三,吴家那几兄弟如今老实多了,大家都不惯着他们,被收拾了几次再也不复当初的嚣张气焰。”
田炳义喝的面红耳赤,然后就提到了吴家那几个兄弟。
那些家伙之所以能横行霸道,就是仗着他们兄弟人多、有事一起上。结果和互助组的几名社员起冲突,几十号人上来帮忙,把吴家兄弟揍得哭爹喊娘,再也横不起来了。
田炳义重新找回了威信,聚拢在他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
“姐夫,你要心吴家兄弟的暗算。那几个家伙就是典型的地痞流氓,他们现在不敢在明面上针对你,你得防着他们使用阴招。”
方唯也替姐夫感到高兴,不过他还是善意的提醒了对方一句,可不要掉以轻心。
敢往鱼塘里投毒的人,不是一般的坏,还是要防着点。
“我知道,现在大家都盯着他们几个呢,他们根本不敢乱动。最近他们几个去了县城,在菜市场卖菜、卖鱼,平时很少回来。”
田炳义吃过亏,所以一直盯着那几个家伙。
方唯点点头,他暂时没找到会收拾吴家兄弟,只能等以后再。
翌日。
田炳义吃过早饭就赶回了家里,方唯和盘莲骑车去了县里。
天气渐渐转凉,家里人都需要添置一些衣物。县里已经有个体经营户开始卖布,不需要布票,价格要贵一些但胜在很方便。
两人在市场上转了转,这边的人气挺旺,前来买布的人络绎不绝。
盘莲还没有适应讨价还价的方式,问完了价格就要掏钱。还是方唯赶紧拦下了她,然后和摊主砍价,最后买到的布匹便宜了一大截。
“三哥,你还会讨价还价呀我今儿算是学了一招。哼!这些做生意的贩,价格喊那么高,我差点上当。”
盘莲涨了见识,知道以后在个体户这边买东西需要砍价,要不然铁定吃亏。
方唯笑笑不话,然后拉着对方去了一家饭馆吃饭。
这会儿临近中午,饭馆里的客人还不少,两个人找了个空桌子坐下来,点了两个菜一个汤。菜品的味道还不错,关键是不要粮票,价格比饮食店稍贵一点。
两人美美的吃了一顿,然后才骑车返回了家里。
晚上。
盘莲和阿姐开始给大家量尺寸做衣服,今儿在县城也见到了有人在卖成衣,盘莲嫌价格太贵,还是自己做比较划算。
方唯不太在意这样的事情,以后自己做衣服会越来越少,购买成衣是趋势,但他不会因为这种事和婆娘起争执。
第二天。
各大队开始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修缮,这个活儿需要大量的人,所以才会放在农闲时节。
方唯等人也参加了集体劳动,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忙活了几天,不能让大家感觉合作社的领导脱离了群众。
现在合作社的水利设施都很齐全,其中还包括大量的深水井。平时可能看不出来啥,但到了数字源不足的时候,这些水利设施就能派上大用场。
忙完了这件事,养猪场终于通知客户可以卖出一批良种猪。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繁育,两个猪场的生猪都到了满负荷的状态。如今出产的良种猪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是从大量的生猪当中优中选优出来的。
稍微有点瑕疵都不能作为良种猪销售,只能当做肉猪销售。
这一次一共卖出了5000头良种猪,收入了600万元。每一头良种猪的价格上调了200元,达到了200元,但还是卖的很好。
养猪场也开始恢复生猪的供应,杀了猪以后就在各大队的菜市场销售,价格和供应价持平,按人头限量供应。
如今买菜、买肉、买鸡鸭等,都是现金交易,等到了过年杀年猪的时候,才会给大家免费分猪肉,平时基本上取销了物资的无偿分配。
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已经开始了年终结算工作,今年是合作社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分红,事关三万多名社员,刘会计等人需要忙活大半个月的时间。
方唯算是闲了下来,有时候会在办公室看看文件,有时候就在各大队转一转。
让他感到比较疑惑的是,他居然保住了代表的资格,要不然他连看文件的权力都没有了。
这天上午。
方唯刚从家里出来,就看到好多人朝着一个方向涌去。
“这是什么情况”
他以为出了啥事,赶紧拦住一个社员问了一句。
“于浩买了一台电视回来,大家去看稀奇。”
这个社员完,拔腿就跑。
方唯不禁莞尔,不过也能理解,这可能是整个合作社的第一台电视,就连他家里都没买呢。
于是他也去了于浩家,好家伙,院子里和院子外全都是人,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方支书来了,大家让一让。”
大家看到方唯走过来,主动的给他让开了一条路。
他走进屋里一看,忍不住笑了起来。
于浩买的是一台九寸的黑白电视,屏幕好,站的远一点都看不清图像。屏幕上本来就有雪,现在使用的还是室外天线,信号本来就不好。
方唯瞅了两眼就失去了兴趣,见于浩在忙,便转身离去。
于浩不仅在竹器厂就是在整个合作社都属于高收入人士,能买得起电视也不足为奇。
晚上。
吃饭的时候,盘莲起了于浩买电视的事情,两个孩子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莲,你们要是想看电视,那么咱家也买一台。你我的收入加一起,买台电视还是没问题的,你呢”
方唯不觉得买一台电视是多么奢侈的事情,既然老婆孩子喜欢还就买呗。
“真的可以吗”
“当然了。”
盘莲笑了起来,两个孩子也显得很兴奋。
方唯随后托人去问了一下,一台国产的9寸黑白电视大约需要两百多不到三百元,一台2寸的国产黑白电视的价格是420元。
现在的电视凭票供应,也就是光有钱还不行。
方唯想起来自己其实是有票证供应的,毕竟是全国代表嘛,该有的福利都有。于是他在办公室的柜子里把下发的票证找出来,其中果然就有电视票。
县城没有2寸电视的现货,方唯便抽时间和盘莲一起去了陈州。
“方支书,你们两口子咋保养的这么些年的模样一点都没变。走,先去吃饭,吃过饭我再带你们去买电视。”
吴迪依然是纺织厂的厂长,对方见了方唯很高兴,直接拉上他们两口子去了饭店吃饭。
可以看出来,吴迪的额头多了一些皱纹,两鬓也多了不少白发。
但方唯和盘莲几乎和前几年没什么变化,气色好,精神头也好,这让吴迪羡慕不已。
“我俩不操心呀,哪像你管理这么大一个厂子,忙不完的事情。”
方唯打了个哈哈,然后和吴迪碰了一杯。
来之前他给对方打了电话,主要是担心陈州也没货白跑一趟。
吴迪的门路多,提前帮忙订了一台2寸黑白电视,还特意到汽车站接上了两人。双方现在除了私人关系基本上不牵扯到其他,但互相之间依旧相处的不错。
“瞎话了吧你们的合作社将近四万人,不比我们厂子的人多算了,不这,我还得替霞谢谢你呢。”
吴迪翻了个白眼,然后又跟方唯碰了一杯。
姜霞和男人最终还是帮着叔子搞了一家家具店,专门销售竹器厂的产品。现在的生意很好,原本无事可做的叔子也逐渐变成了一个“老板”,一家人都很感激方唯。
“那是他们自己的本事,我也没给他们提供什么照顾,真不必谢我。”
方唯的是实话,人家掏钱进货、自己打开了销路,和他还真没什么关系。
不过,后来在滞销货方面方唯倒是给对方提供了帮助。
因为等会要去买电视,两人都没有多喝,很快就吃完了午饭。然后吴迪带着两人去了百货公司,很顺利就买到了一台2寸黑白电视。
方唯和盘莲不愿意耽搁,直接坐车返回了家里。
到家之后,方唯自己爬到房顶把室外天线立起来,然后家里的电视就能看了。现在也没几个台,节目内容也少,但孩子们还是看的津津有味。
阿公的眼神不好使,但也搬着椅子凑到跟前看。
孙道人也在,他虽然是修行之人但也想看个稀奇。
盘莲和阿姐叽叽喳喳个不停,方唯看到眼前的这一幕,觉得这台电视买的值。
匆匆数日。
合作社的年终结算搞完了,接下来就是给社员们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