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辣椒和辣椒酱

A+A-

    当然,方唯也不会这么武断,一切以事实话。



    在他完成了辣椒种植户的调查走访工作之后,便让销售部继续开展销售人员的培训。



    凡是立志从事销售工作的年轻社员,都可以报名。



    培训结束之后,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参加实习,业绩达标就可以直接进入销售部。



    实际上合作社一向都重视人材的培养,基本的人才还是能找出来的,所缺乏是中高级人才。



    从外面招聘并不容易,这个年代的人依然抱着“铁饭碗”的思维,敢于冲破这种观念束缚的人,少之又少。



    就像于浩的老婆的梁雪琴,如今在城里靠着销售竹器厂的产品,也赚了不少钱。



    不仅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实际上比大多数拿工资的人都过得好。



    但这并不妨碍有很多人看不起她,她是“个体户”,根本上不了台面。



    所以,现在的个体户其实不比无业游民好多少,社会地位很低。



    合作社下属的企业是典型的社队企业,同样在鄙视链的末端,想吸引中高端人才基本上不可能。



    这才是方唯下定决心,将五金厂的核心业务迁到南方沿海城市的关键。



    观念的转变一定是从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开始的,希望电风扇厂能能依托粤地的经营环境,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早上。



    方唯骑车去了二姐家,他想看看田炳义的育种工作做得怎么样了,顺便看望一下二姐。



    结果到了队里,就看到田炳义忙得脚不沾地,只能一边干活一边陪着方唯话。



    “年后我们把鱼塘承包了下来,吴家那几个狗东西都快气死了。现在他们打消了承包鱼塘的念头,但垄断了相当一部分县城的活鱼市场。”



    田炳义,互助组承包的几口鱼塘,以后的产出只能去圩上贩卖。



    吴家兄弟做事的段毒辣,在县城养了一帮闲散人员,谁家的活鱼想进入县城市场还得看他们的脸色。



    在村里,他们不敢招惹田炳义,但到了县城田炳义就不是人家的对了。



    好在这几口鱼塘的出产不算多,在圩市上也能卖掉。



    “特么的,这几个家伙果然是坏胚子,到哪儿都敢欺行霸市。最好不要让我找到证据,否则的话我一定会捅到黄主任那边去。”



    方唯觉得吴家兄弟这是在自寻死路,他让田炳义有空的时候多搜集一些证据,等这两年开始强力整顿治安的时候,会有他们好果子吃的。



    别人可能害怕那几个滚刀肉,可方唯不怕,就算是黄志刚的办公室他也是想进就进。



    不过他还是提醒田炳义不要掉以轻心,吴家兄弟那种人肯定记仇,逮着会绝不会放过田炳义的。



    “我知道,我让你二姐还有你外甥,没事少去城里。再了,他最多就是阻挡我们的活鱼进入县城市场,难道他还敢采取暴力段不成”



    田炳义也一直防着吴家兄弟,他自己也很少进城,即便要去也是三五成群,绝不会一个人落单。



    方唯点了点头,便不再吱声。



    等对方忙活完,两人才一起去了地里看了看。



    “姐夫,你们培育的这些蔬菜种子不错呀,口味怎么样”



    方唯看到田炳义他们培育了十几种蔬菜种子,根据现在的生长情况判断,产量应该没问题。



    但他最看重的是口味,要是产量增加了但菜没有菜味儿,那么这个品种也是不好的。



    “周边很多蔬菜种植户就是采用了我们的蔬菜种子,普遍反应不错。正好,家里有一些青菜,中午你可以尝尝。”



    田炳义对于自己培育出来的蔬菜品种还是很有信心的。



    临近中午,两人回到了家里,方梅已经做好了午餐。



    方唯品尝了两种青菜,口味确实不错,他一个人就吃了大半盘。



    吃完饭,他又去田里转了转。根据田炳义反馈的问题,主动调整了一下指定种植区域的属性值,使得对方的育种工作更加顺利。



    然后,他就返回了社里。



    来到办公室,他让人去把赵金生喊了过来。



    “老赵,咱们养的鱼是不是也到了大量上市的时候”



    “是啊,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产出,产量在逐渐提高。支书,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问题,我就想知道销售情况如何,另外,咱们的活鱼有没有销售到县城去”



    “有没有销售到县城我不知道,咱们产出的活鱼供不应求,都是人家上门来收购的,根本用不着咱们自己去销售。”



    方唯这几个月没有怎么关心鱼塘的事情,没想到生意依然火爆。



    来收购活鱼的客户甚至都超出了县域,完全是卖方市场,赵金生才不关心这些鱼卖到哪儿去了。



    “行了,就这事儿。”



    方唯点点头,随后给赵金生泡了一杯茶。



    赵金生这会儿刚好没啥事,就坐下来和对方聊了聊生产辣椒的事情。他已经和一大批辣椒种植户达成了口头协议,社里提供种子、对方种植、社里按照商量好的价格统一集中销售。



    “要打响瑶岭辣椒的名气,不能只依靠种植户销售。我寻思社里应该主动进行一一些宣传,然后控制销售渠道,这样才能快速的占领市场。”



    方唯感到很惊讶,没想到赵金生居然能提出来这样有水平的建议。



    其实每个人只要用心做事,都会逐渐进步的。方平如此、赵金生也是如此。



    “老赵,你这个建议非常好,回头和大家通个气,你就去实施吧。”



    赵金生只对农业以及农业相关感兴趣,方唯可以把具体操作的事情都交给对方。



    两人正着话,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赵金生很有眼色的告辞离去,方唯抓起了话筒一听,原来是黄志刚的秘书打来的。



    对方通知他明天上午去一趟县城,黄志刚要见他。



    “行,明天上午十点我准时到。”



    方唯回应了一句,便挂了电话。



    第二天。



    



    方唯一大早就奔向了县城,准时出现在黄志刚的办公室。



    “方支书,请坐。”



    黄志刚拿出了珍藏的茶叶,让人泡了一壶茶送过来,便和方唯并排坐在了沙发上。



    “我请你来是有这么个事,县里打算搞‘菜篮子工程’,听你们合作社搞出来了多种高产蔬菜的种子,能做到稳定供应吗”



    黄志刚一直以来对方唯都很客气。



    虽然他刚上任的时候,因为方唯硬顶着不愿意分田到户,两人疏远了一些,但并未真正产生过深恶魔矛盾。



    因为,按照上级要求,各市地都要搞好关系民生的“菜篮子工程”,他首先就想到了方唯。



    瑶岭合作社以及田炳义大队都搞出了优质的高产蔬菜种子,但田炳义大队的产量太,他觉得很难做到稳定的供应。



    “这肯定没问题,社里和田炳义大队早就达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有我们两家负责蔬菜种子的供应,起码在种子这一块没问题。”



    方唯对这个项目不感兴趣,所以才会极力推荐田炳义他们的互助组。



    毕竟互助组和县城周边的蔬菜种植户,已经结成了联盟,有力的供应了县城市场。



    合作社的种子主要销往其他市县,甚至销往外省。



    “哦传言是真的啊。大家都在田炳义搞了一个互助组,其实就是你们合作社的分支,看来果真如此。”



    黄志刚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考虑到田炳义是方唯的姐夫,倒是很好理解。



    “分支有些过了,合作社不可能再继续扩张,免得犯错误。我们之间属于深度合作的关系,我本人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持,互相之间倒没有利益来往。”



    方唯的很清楚,就是因为看在亲戚的面子上,自己才会帮田炳义他们一把。



    事情到底与合作社都没啥关系,算是私人之间的人情。



    黄志刚这才搞清楚了里面的名堂,的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他倒不会多想,谁还没个亲戚人家凭自己的本事帮助亲戚,谁也不出什么。



    “那行!你们合作社和田炳义他们,都作为菜篮子工程种子保障的单位。方支书,这是很重要的任务,希望你们能多用心。”



    “黄主任,你就放心吧,我们绝对会尽心尽力的。”



    双方达成了口头协议,方唯便起身告辞。



    黄志刚把他送到了办公楼下,然后才返回办公室。



    “老三,你现在的牌面可不啊,黄主任亲自把你送出来,连我都没这个待遇。”



    方唯没走出去多远,就遇到了郭永清。



    郭永清正好见到了之前的那一幕,感到很惊讶。黄志刚的性格和武耀阳、齐海洋等人都不一样,对人比较冷淡,他还是第一次见到黄志刚把人送出办公室。



    于是他就走过来和方唯开了一句玩笑。



    “郭叔,你都快退休了,谁还给你面子,是吧”



    方唯看到郭永清,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好子,敢打趣你郭叔了走走走,去我家里坐一会,中午让你婶子做几个菜,咱们爷俩喝几杯。”



    郭永清哈哈大笑,随即拉着方唯去了家里。



    他随着年龄的增大,已经准备退居二线了。工作上的事情大都交给了副,整天悠哉悠哉的,估计最晚到明年初就会去清水衙门养老。



    中午。



    两个人喝了一瓶酒,郭永清显得很高兴。



    “老三,我是真没想到你会选择最艰难的一条道路。我们老了,看不透未来的事情,希望你能好好的做一番事业。”



    “郭叔,你老的身体好着呢。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好,好好保重,你以后能见证很多奇迹。”



    方唯和郭永清慢慢聊着,不知不觉一个中午的时间就过去了。



    郭永清有点喝高了,沈钰扶着对方进屋睡觉,方唯骑上自行车便返回了社里。



    他随后和各位理事了一下关于菜篮子工程的事情,合作社以及田炳义他们需要保证高产蔬菜种子的供应,其他的就不必多想。



    接下来,各大队又有了一段相对清闲的日子。



    方唯培育的瑶岭号-6号辣椒彻底定型,赵金生开始给更多的辣椒种植户供应种子。



    一般来,辣椒的生长周期在60天到00天之间,而瑶岭辣椒的生长周期则在45天-60天。所以,后续辣椒上市的速度很快,从现在开始就得找好销售渠道。



    这就到了合作社销售部建功立业的时候了,经过培训的业务人员虽然还显生涩,但他们最终还得再实践中才能成长起来。



    销售人员撒出去,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不然和种植户的约定该怎么办



    上午。



    方唯一早去了各公社,在五金厂转了半天。



    目前五金厂还剩下一部分器设备,主要生产一些五金还有部分农配件。而当初生产电风扇的大厂房还在,只不过设备都搬走了,显得很空旷。



    之前公社给的地盘足够大,以至于现在厂里看起来很冷清。



    方唯打算建立一家灌装厂,但和五金厂搞到一块肯定不行,所以还得另找地方。



    随后,他便去了各公社。



    “你想要地建设辣椒酱厂这是好事呀。你自己看上了那块空地给我,我绝对帮你搞定。”



    公社的空地不值钱,听合作社打算进行新的投资,郑先发那叫一个热情。



    他这边肯定是一路绿灯,公社本来就多少企业,送上门来的厂子当然要支持了。



    “好!那我就了啊。”



    方唯也不客气,他之前就看中了一块地,距离五金厂大约一公里,那个位置就很合适。



    郑先发当即表态,让合作社提交申请,他来办理所有的续。



    两人都没提五金厂的事情,五金城占据了好大的一块地皮,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但既然续齐全,公社就不能收回就收回,人家不是还在生产嘛。



    第二天。



    方唯召集了理事会会议,研究建设辣椒酱厂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大家都很支持,赵金生早就和各位理事做了沟通,因此很快就通过了这个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