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首席HR

A+A-

    第20章首席r



    年底了,天气愈发冷冽。



    周浩然开着一辆白色的夏利轿车,来到了长兴第二印刷厂。



    这里接收了22位国营印刷厂职工。



    过来看看情况。



    “咦”李长兴也在场,不禁一愣,“你这车”



    “这车好,低调。”



    周浩然对这些不在意。



    主要台里发的这辆汽车,配置太低了,没有电子转向助力,以至于转动方向盘很沉,不适合女司。



    恰好,阳阳姐要对接供货商和贸易商,需要一辆豪车撑场面。



    那辆银灰色的虎头奔,就拿去给她开了。



    周浩然平时开着一辆夏利车,就可以在单位里来去自如,这是单位里发的销冠奖励,名正言顺。不用像以前似的,需要把车停在外面,然后步行去单位。



    李长兴笑道:“大先生的境界,的确不需要靠着名牌和豪车来装点。”



    “新来的那些人,怎么样”



    周浩然关注的不是这些从国企来的员工,而是二厂的厂长韩航的管理能力。



    工人都差不多。



    表现的好不好,这得看领导的管理水平。



    李长兴道:“主要都是一些装订工人,我看还可以,韩厂长能会道的,嘴皮子很利索,我看大家都挺相信他。”



    “那就重点培养。”周浩然一听就有数了,笑着,“老李,你做印刷厂的这点生意,太屈才了。”



    两人去厂房里转了一圈。



    就很满意。



    韩航就是阳姐挖来的那个仓库管理主管,这厂长当的得心应,各种数据张口就来。



    现在,二厂这边每天能够出货万-2万本。



    产量是一厂那边的2-3倍。



    最重要的是成本的控制。



    如果不算债务利息,平均每本书的成本投入,要比一厂那边少25%。



    比如人员结构的安排。



    采用老带新的模式。



    推行八级技工制,由老师傅带徒可抵生产定额,胶印车间损耗率从%降至42%。学徒期也会大大缩短,预计可以由三年压缩至十八个月,人力成本预期下降23%。



    还有就是跟铅板厂定点合作。



    印刷厂里有铅板车间。



    过去的模式,用过的铅板就扔进废品库,当废品卖掉了。



    同时,还要大量采购新的铅板。



    经韩厂长调研后发现,废弃的铅板,都被铅处理厂收走了,回炉熔铸车间在20度的熔铅锅处理,就可以变成新的铅板重新销售。



    长兴印刷厂是海港目前最大的民营印刷厂,铅板用量很大。



    足以养活起一个型的铅板处理厂了。



    那为什么还要采用卖废品、采购新品的方式



    跟固定的铅板处理厂合作,让他们帮忙处理废旧铅板,回收再利用就好了!



    韩航接着:“大先生,李总,我跟定点的铅板处理厂合作了一个月,现在也有了更多的总结。我核算过成本,如果我们能收购或者自己打造一个铅板熔炉车间,在0-2个月内就可以把前期的投资收回。长期来看,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印刷成本。”



    周浩然认同,“你觉得哪条路好”



    “我认为可以再和现在的定点合作厂合作几个月,再观察观察。”韩航尝试性的给出建议,“如果一切都没问题,等春节后,我就去跟他们谈,在合适的价格上完成收购。如果价格不合适,我们就自己做。”



    “可以!”



    周浩然大一挥,当即批准。



    韩航笑道:“感谢大先生的支持。”



    “韩厂长,你不仅是二厂的厂长,也是长兴出社的副总经理。一厂那边,你也得管起来啊!”



    周浩然听过了他的操作,真是暗暗称赞。



    阳阳姐果然是阳阳姐!



    后世互联大厂的首席人力资源官!



    看人太准了!



    这个韩厂长很了不得啊,比李长兴强多了!



    李长兴也有这种觉悟,“对对,韩,你要是有空的话,你就都管起来。我也看明白了,你比我更懂管理。年轻人啊,了不起!”



    韩航还真是一点不谦虚,点头道:“一厂比不过二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备的落后。”



    李长兴点了点头,叹气道:“是啊,这是硬性条件。”



    韩航接着:“明年,我们可能会有三厂、四厂,甚至第五厂。印刷设备始终都会是绕不开的一关。如果全靠进口的高级设备,我们没有这么大的财力,也没有这么多的外汇。”



    “嗯”周浩然隐约听出了他的意思,“韩厂长,你有什么高见”



    



    韩航笑道:“我没有什么高见,就是这段时间搜集了很多印刷行业的新闻和资料,还真让我发现了一些端倪。”



    “哦”



    周浩然很感兴趣,觉得这个2岁的伙儿就是自己需要的那种人才。



    韩航正色道:“我也是在报纸上看到的的,是江城那边有一家国营印刷厂改造升级,也是受限于设备的昂贵。后来,他们的工程师想出了一种可以有效简约成本的对胶印升级的办法。”



    “什么办法”



    “心脏移植。”



    “怎么”



    周浩然笑意盈盈,越看越是欣赏。



    韩航道:“胶印的核心设备是滚筒组件,江城的印刷厂,只了3万多美元,采购了德国德堡胶印核心滚筒组件,然后嫁接到了老旧设备上,一样可以完美运转。相当于了3万美元的改造费,替代了整进口,节省了几十万美元的外汇。”



    “嗯。”



    周浩然点了点头。



    这的确是国内制造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一个核心理念。



    把国外的设备,进行国产替代一开始的时候没能力,那就从边角料开始替代,核心部件都是用国外的。靠着市场换技术,一边采购一边研究一边学习。



    随着国内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开始越来越多的替代,逐步的由边角料向核心组件去替代,最终完成全部的国产化。



    这就像是温水煮青蛙。



    等老外反应过来,国产替代已经完成了,也就进入了“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历史进程。



    李长兴道:“铅印的质量更高,主要是一些精品书。铅印主要在二厂这边就够了,其他印刷厂,主要还是以胶印、油印为主,做一些大量的普通读物的印刷。”



    “有好的技术经验,就应该学习。”



    周浩然对各种印刷的流派不怎么了解,可国内印刷产业的技术升级,一定有很多能人探索出了物美价廉的好办法。



    韩航笑道:“如果一切发展顺利,明年下半年,我打算带队去一趟江城,去跟他们学一学。嫁接术可以让设备升级的成本降低90%。哪怕牺牲一部分的印刷质量、加大核心部件的器损耗,也对中博书局初期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后,他又了几点他有计划推进的节约成本的方案。



    印刷启动后,散热很高。



    这会导致车间很热、工人工作不舒服。



    可以加装余热锅炉,驱动一台50kw汽轮发电,足以满足照排车间30%用电需求。



    这样的设计,不是韩航原创。



    也是他从资料中看到的,是羊城某印刷厂的设计。



    既节省了用电成本,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车间环境。



    这得学啊!



    李长兴听他侃侃而谈。



    心情很复杂。



    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做印刷厂这么多年,就闷着头自己搞了,从来没想过从新闻、资料和媒体报道中搜集信息,去学习同行的进步策略。



    怪不得周大先生总,国内现在的民企管理都过于粗放呢!



    这是缺乏学习精神啊!



    好办法都公布出来了,就是没人愿意学。



    这做企业,还真得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才行。



    



    周浩然对韩航很满意。



    对阳阳姐更满意!



    这天晚上,就约上了胡宸和乔诺两个徒弟。



    又把阳阳姐给叫了出来。



    一起去吃火锅。



    “阳阳姐,你还得帮我个忙。”



    周浩然决定要让她担任首席r的职务了。



    稽映阳自然听他安排,轻轻一甩秀发,“什么事呀”



    周浩然道:“中博书局现在发展的很好,可是图书的销售还是过于粗放。我需要招聘一个销售副总,来建立起强大的覆盖全国的销售体系。”



    “啊”稽映阳的办公室就在中博书局隔壁,所以她多有了解,“中博书局现在的销售结构,不是挺好的吗今天我还听他们了呢!”



    周浩然问:“什么”



    “教辅书的跟风同行呗,海港的书市里,出了十几套了。”稽映阳轻轻摇头,“不过,那些书商出的教辅书,大部分都只能在海港本地推广,因为缺少外地的渠道。”



    周浩然笑道:“所以要帮助海港的书商同行发展,中博书局下一步就必须要建立起强大的销售络,帮助他们全国性的推广。”



    “真帮忙”



    稽映阳一脸茫然。



    周浩然点了点头,“真的。”



    “那你得给我个解释。”稽映阳很有个性,不是姜雄、李长兴那种唯命是从的风格,“对于我理解不了的事情,你就算让我去做,我也做不好。”



    周浩然尝试着问:“阳阳姐,我‘自营+第三方’才是合理的平台结构,我这么你能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