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看望赵佶

A+A-

    李世民回到皇宫,想起许久未见赵佶,于是前往龙德宫看望一下赵佶。



    来到龙德宫外,卫宸看到李世民,连忙上前行礼。



    李世民摆摆,“太上皇最近怎样?有没有大吵大闹?”



    卫宸拱回答:“回陛下,太上皇最近沉迷于练书法,很是安静。”



    李世民微微点头,迈步走进龙德宫。



    只见赵佶正专心致志地在案几前挥毫泼墨,神色专注而宁静。



    李世民轻咳一声,赵佶这才抬起头来,看到李世民,脸上顿时沉下来。



    接着轻哼一声,“哼,陛下今日怎有空来看望朕?”



    李世民微笑着道:“儿皇许久未见爹爹,心中挂念,故来看看。爹爹这书法越发精湛了。”



    赵佶将笔一扔,坐了下来,斜眼看向李世民,“怎么你又想来气朕?”



    李世民笑了笑,拿起赵佶的书法作品仔细端详,“爹爹何出此言?儿皇岂会有气爹爹之心。



    爹爹的书法笔走龙蛇,气韵非凡,实乃佳作。



    可惜爹爹刚才将笔扔在上面,把好好的作品给毁了。”



    赵佶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真心夸他,微微扬起下巴,“哼,你这皇帝当得倒是自在,把朕困在此处,还挂念朕。”



    李世民把赵佶的书法作品放在案几上,找了张椅子在赵佶面前坐下。



    “爹爹,儿皇来了不拿出您的好茶出来招待一下吗?”



    赵佶瞥了李世民一眼,“你这皇帝是有多穷,还惦记着朕的好茶?”



    虽嘴上这么,但还是吩咐身边的侍从去取茶。



    不一会儿,侍从端上了一壶香气四溢的茶。



    赵佶亲自为李世民倒了一杯,“喝吧,这可是我珍藏的好茶。”



    李世民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果然是好茶,清香醇厚。还是父皇您会享受!”



    赵佶微微扬起嘴角,“哼,算你有眼光。”



    两人沉默了片刻,李世民开口道:“爹爹,儿皇知道您心中有怨气,但儿臣也是为了大局着想。



    朝堂里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儿臣不得不谨慎行事。”



    赵佶冷哼一声,“为何朕当皇帝时,朝堂上就没这么多麻烦事?你这皇帝当得可不如朕。”



    李世民微笑地看着赵佶不话。



    赵佶被李世民看得浑身不自在,他轻咳一声来掩饰自己的尴尬,“你看着朕作甚?难道朕错了?”



    李世民还是依旧微笑地看着他。



    赵佶无奈地:“好了,朕错了还不行吗?”



    接着,赵佶叹了口气:“桓儿,你得对。



    朕当皇帝时只会享受,从来不处理朝政。



    导致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金兵南下时,朕害怕祖宗基业毁在朕的上才传位与你。



    是朕自私,把偌大的烂摊子留给你,还处处帮那些奸臣给你使绊子。



    是朕错了!朕错得离谱!



    你把朕软禁在龙德宫是对的,是朕活该!”



    李世民开口打断赵佶的絮叨,“爹爹,您能这样想就好。



    其实也不完全是您的错,主要是大宋的制度存在问题。



    祖宗制定的制度虽有其深意,但历经岁月变迁,如今已暴露出诸多弊端。



    如今各方势力盘踞,若不进行改革,恐难以长治久安。”



    赵佶微微皱眉,“改革?谈何容易。那些既得利益者岂会轻易同意?”



    



    李世民微微一笑,“只要有决心,就能成功改制。



    您有没有想过,大宋为何会这样?



    大宋存在哪些问题?



    大宋和大唐相比优劣在哪里?”



    赵佶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道:“大宋重文轻武,虽文化昌盛,却武力孱弱。



    而大唐文治武功皆盛,四方来朝。



    至于大宋存在的问题大宋的官员冗杂,构臃肿,效率低下。



    且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负担沉重。



    还有,大宋朝廷对外敌过于软弱,面对曾经的辽国和西夏时,只知道花钱买平安。



    如今面对金国亦是如此。”



    李世民微微点头,“爹爹所言极是。



    大宋如今之困境,非一日之寒。



    儿皇以为,当整顿吏治,清除贪官污吏,选拔贤能之士为官。



    适当提高武将地位,给予武将应有的尊重与权力,以平衡重文轻武之局。



    再者,免除苛捐杂税,废除劳役,废除那些对百姓不利的政令。



    如此,大宋或可摆脱困境,重现大唐辉煌。”



    赵佶听后,若有所思,“你所言确有道理,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那些既得利益者定会百般阻挠。”



    李世民满不在乎地:“爹爹,您要明白一件事。



    拳头硬才是硬道理,谁阻挠就杀谁。



    儿皇看还有谁敢阻挠推行新政。



    儿皇不怕告诉您,在不久前,儿皇已将祖训废除。”



    赵佶闻言大惊,“你竟废除了祖训?这可是大逆不道之举啊!”



    李世民端起案几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后,放下茶杯,“爹爹,您知不知道,就因为这条祖训,那些文官肆无忌惮地地打压武将。



    还在背地里通敌卖国,若不废除祖训,让这些文官继续搅乱朝堂,您觉得能打败金人吗?”



    赵佶神色凝重,陷入沉思。



    良久,他轻叹一声:“你得不无道理,只是这祖训由来已久,废除它必然引起轩然大波。”



    李世民轻轻地摇摇头,“爹爹,朕宣布废除祖训的时,确实是引起文官集团的反对。



    不过朕当众砍了李邦彦和张邦昌后,那些文官就不敢反对了。”



    赵佶瞪大眼睛,“什么?你把他们当众砍了?”



    李世民微微一笑,“对,李邦彦和张邦昌暗通金人。



    还当众质疑我大宋将士在孟阳,歼灭完颜宗望六万东路军的功绩。”



    赵佶不可置信地看着李世民,“桓儿,会不会真是那些武将在杀良冒功?”



    李世民无奈地摇摇头,“爹爹,若是你还在位,肯定又被那些文官给骗了。”



    赵佶尴尬地轻咳一声,“朕朕那时确实被他们蒙蔽了。那你可有证据证明并非杀良冒功?”



    李世民微微点头,“整场战役都是朕策划的,种大帅亲自领兵作战。



    战后还缴获了大量金兵的武器装备、军旗以及军中文书等。



    还有几万金兵头颅,包括金将完颜阇母的首级,这些都是铁证。



    朕虽未亲自领兵作战,但朕对前线的情况了如指掌。



    那些文官敢质疑,便是居心叵测。”



    赵佶神色复杂,缓缓道:“原来如此!那如今局势如何?金兵可有新的动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