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借道?

A+A-

    柳海魅眸光一闪,立即领会了李世民的战略意图。



    她轻移莲步上前,指尖在海图上划出一道弧线:“陛下圣明!”高丽水师主力既灭,已如断爪之虎,短期内再无威胁。”



    “而金国虽连失重镇,但完颜吴乞买正在上京集结残部,若容其喘息,恐生变数。”



    种师道银须微颤,眼中精光闪烁:\"陛下明鉴!老臣附议先灭金国之策。”



    “高丽水师既灭,其陆战之能不足为惧。”



    “而金国虽遭重创,完颜氏根基犹在,若容其喘息,恐如野草逢春啊!\"



    种师道转身指向沙盘上插满金旗的上京:\"老臣当年随童贯北伐,深知女真骑兵之悍勇。”



    “如今虽连失重镇,但其主力尚存。”



    “据探马报,完颜吴乞买正调集五万铁骑于临潢府,更征发渤海、室韦各部壮丁十余万\"



    赵楷微微颔首,拱道:“皇兄,臣弟亦以为当务之急是先灭金国。”



    “高丽如今水师已灭,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对我大宋构成实质性威胁。”



    “而金国虽连遭重创,但根基仍在。”



    “尤其是那完颜吴乞买,正于上京临潢府集结残部。”



    “若不趁此时一鼓作气将其歼灭,待其恢复元气,必成我大宋心腹大患。”



    “况且,我军如今士气正盛,连克多城,锐不可当,此时进攻金国,定能事半功倍。”



    赵构也向前一步,神色肃穆,朗声道:“皇兄,三哥所言极是。”



    “如今我大宋的火器威力非凡,而金国虽有骑兵之勇,但我军亦有陌刀军、长枪兵等精锐力量,足以与之抗衡。”



    “且如今我军已占据锦州、归化城、大同府、居庸关、大定府几个战略要地。”



    “对金国形成了合围之势,此乃天赐良,绝不可错过。”



    “若能一举攻克金国上京临潢府,不仅能彻底消灭金国,还能震慑周边诸国,扬我大宋国威。”



    “高丽不过是疥癣之疾,待平定金国之后,再挥师东进,收拾高丽易如反掌。”



    “还望陛下早做决断,臣弟愿率火器营冲锋陷阵,为皇兄效犬马之劳!”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目光依次扫过赵楷和赵构,沉声道:“你俩能有此见识,朕心甚慰。”



    “如今我大宋局势虽佳,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金国底蕴深厚,完颜吴乞买又绝非等闲之辈,必然会拼死抵抗。”



    “朕意已决,即刻传令张俊,留二十艘战船封锁高丽沿海,主力即刻回师。”



    “同时,命各军做好准备,向金国上京临潢府进发。”



    



    与此同时,金国上京



    完颜吴乞买正焦急地等待着各方消息。



    完颜宗弼匆匆走进大殿,神色凝重地道:“陛下,刚刚得到消息,宋军已在大定府大败我军,银术可战死,大定府已落入宋军之。”



    “另外,高丽舰队也在海上被宋军全歼,高丽水师统领朴成焕战死,五万精锐尽丧海底。”



    完颜吴乞买闻言,脸色顿时变得惨白,身子晃了晃,险些摔倒。



    他咬了咬牙,恨恨地道:“好个赵桓,好个大宋!竟然如此厉害。看来朕瞧他们了。”



    完颜宗弼接着道:“陛下,如今宋军士气正盛,又占据了诸多战略要地,对上京形成了合围之势。”



    “我军虽已集结了五万铁骑于临潢府,更征发了渤海、室韦各部壮丁十余万,但兵力仍处于劣势。”



    “且这些壮丁未经训练,战斗力堪忧。如今该如何是好?”



    完颜吴乞买心中满是苦涩与不甘。



    曾经纵横北方的大金,如今竟被宋军逼至如此境地。



    完颜吴乞买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兀术,如今我大金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唯有拼死一战,方能有一线生。”



    



    “传令下去,让各部将士务必坚守城池,不得有丝毫懈怠。”



    “可是陛下,宋军的火器威力巨大,我们的城墙恐怕难以抵挡他们的攻击。”完颜宗弼想起宋军那喷火的铁管子和威力惊人的震天雷,心中不禁一阵发寒。



    “哼,难道咱们就坐以待毙吗?”完颜吴乞买目光中闪过一丝狠厉,“传朕旨意,命工匠们加紧打造更多的投石车和滚木礌石,同时,在城墙上增设防御工事,务必要给宋军一个迎头痛击!”



    “遵旨!”完颜宗弼领命而去。



    



    西辽(喀喇契丹)都城,虎思斡耳朵。



    西辽皇帝耶律大石正在御花园中练箭。



    这位传奇帝王虽已年近五旬,但开弓的臂力仍不输壮年。



    只听“嗖”的一声,百步外的箭靶红心应声而穿。



    “报——”侍卫长匆匆跑来,“西夏使者野利仁荣求见,有要事相商。”



    耶律大石缓缓放下雕弓,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哦?李乾顺的使者?”他接过侍从递来的汗巾擦了擦,“带他去偏殿候着,朕更衣后便去。”



    偏殿内,野利仁荣正襟危坐。



    他看似平静,实则暗中将殿内陈设尽收眼底——鎏金香炉里飘着龙涎香,墙上挂着契丹风格的狼头挂毯,就连侍者端来的奶茶都掺了契丹人最爱的盐巴。



    这一切都在无声地宣告:这里仍是辽国的延续。



    这时,耶律大石大步走进殿内。



    只见他身着契丹传统服饰,腰间却配着汉式玉带,这种混搭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位统治者的双重身份。



    野利仁荣连忙起身行礼:“外臣参见西辽皇帝陛下!”



    耶律大石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开门见山道:“李乾顺派你来,可是为金国之事?”



    野利仁荣心中一凛,暗道果然瞒不过这位雄主。



    他恭敬地呈上国书:“陛下明鉴。我主愿与西辽结盟。”



    “为表诚意,特允西辽大军借道西夏,直击金国腹地。”



    侍从将国书转呈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却不急着打开,反而意味深长地笑道:“借道?李乾顺何时这般大方了?”



    “当年朕率残部西行时,他可没少使绊子。”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



    野利仁荣额头渗出细汗,却从容应道:“此一时彼一时。当年陛下途经西夏,我主确有顾虑。”



    “如今金国欺人太甚,我主愿捐弃前嫌,与陛下共襄盛举。”



    耶律大石突然放声大笑,笑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他猛地收起笑容,鹰目如电:“好一个'捐弃前嫌'!”



    “朕且问你,若我军借道西夏,李乾顺要多少买路钱?”



    野利仁荣早有准备,压低声音道:“只需陛下允诺,战后将金国西京道三州划归西夏。”



    “此外,我主还备了十万石粮草,专供西辽大军所需。”



    耶律大石眯起眼睛,指节在鎏金扶上轻轻叩击,发出沉闷的声响。他心中冷笑连连,目光却愈发深邃如潭。



    \"十万石粮草?李乾顺倒是大方。\"



    耶律大石忽然倾身向前,契丹式狼头腰带上的宝石在烛光下泛着血色的光,\"可朕怎么听,宋军已连克锦州、归化城、大同府、居庸关、大定府?\"



    他每报一个地名,指便在案几上重重一点,\"高丽五万精锐未及登陆便葬身鱼腹——野利使者,你让朕此时去跟宋军抢食?\"



    野利仁荣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他早知这位辽国遗雄绝非易与之辈,却没想到对方对东方战局竟了如指掌。



    殿角铜雀灯盏的火苗在他瞳孔里剧烈摇晃,像极了此刻动荡的心绪。



    \"陛下明鉴。\"野利仁荣强自镇定,袖中指已掐入掌心,\"宋军虽暂占上风,但金国铁骑主力尚存。若西辽与西夏东西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