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绝不能错过

A+A-

    离别多半悲伤,萧行严好不容易把人安抚好。



    还没念几页游记,马车就入了县城的城门。



    薛县令带着溪头县的百姓和家眷站在城内街道两边等候。



    庄严的护卫队护着马车穿过城门,百姓纷纷跪拜恭送。



    萧行严让瞬风停车,开了车窗示意薛县令上前回话。



    “王爷,见过王妃。”



    薛林善心翼翼上前,毕恭毕敬揖一礼。



    “你任期何时届满?”



    “明年春末即满。”



    萧行严淡淡瞥他一眼,摇摇头:



    “本王翻阅过溪头县各地的呈报,你虽无大过,却也未见大功;地方虽无大乱,却也未见大治。”



    “赋税虽如数上缴,却未见增长;狱讼虽无冤案,却也未见减少。”



    “除了今年的村道修缮,你的政绩并无特别突出之处。”



    “唯一可以拿得出一点的功绩,恐怕只剩替我和王妃牵线结缘。”



    “我家王妃是个念旧也感恩的,她可是送了你一个天大的政绩,你要是接得住,自己看着办。”



    “来年届满,本王亲自点你,若是接不住,那就继续留在这里,再历练个几年吧。”



    “出发!”



    窗户一关,车队继续前进。



    薛县令被摄政王这几句话得呆愣在原地。



    待队伍穿过大街,朝雍城方向远去,薛衡走过来叫他。



    “爹,您该上衙了。”



    “啊,哦,对对对。”



    “哎衡儿,你回来。”



    “怎么了?”他这还要赶去学堂上课呢。



    “你脑袋灵光,帮爹琢磨一下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薛林善将摄政王方才与他的话一字不差地给他听。



    他疑惑道:“摄政王王妃送了本官一个天大功绩,可王妃也没跟我是什么呀。”



    “这让我去哪里领这个天大的功绩?”



    薛衡沉眉思考了一下,望一眼王妃远去的方向,灵光一闪,与自己老爹低语道:



    “春耕那段时间,影从大人来县城买了一大批流民回去,我帮着他做的册子。”



    “那时候大人专挑会种地擅长耕作的,孩儿猜想,王爷的意思,是不是与这个有关。”



    “昨日先生与我们讨论惠民之术时,似乎提到一嘴。”



    “他娘家妹婿在水光村的水稻今年长势喜人,是王妃亲自带着耕种。”



    “这几日已经开始收割,产量预计要比往年翻至少五倍,若是如此”



    “爹,孩儿明白了,王爷的意思是,王妃已经带着水光村的村民耕种成功。”



    “若是您发挥好父母官的分内职责,带领整个溪头县将秋耕产量种出来。”



    “溪头县家家户户粮食产量翻五倍,这不就是天大的功绩吗?”



    “若溪头县成功了,您立刻上折子,其他县看到,也会纷纷前来找您取经。”



    “您再认真传授,好好管理,这要是做得好,有了这一功劳,王爷自会亲自点拨您。”



    “我的憨爹啊,您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阴差阳错促成了王爷和王妃的姻缘。”



    “您快回家去给咱们薛家列祖列宗烧香磕几个响头吧。”



    “咱们祖坟冒青烟了,您这真是走了狗屎运。”



    “你个臭子,怎么话呢,那是你爹积攒的福报。”



    “滚滚滚,回书院去好好念书,明年春闱要是不中,看我不拧断你的腿。”



    薛县令被儿子这么一解释,瞬间顿悟。



    被派到溪头县连任两期,这一期再不升迁调动,这官职也是走到了头。



    不想天降福运,摄政王悄无声息就回了临州。



    还来了溪头县,阴差阳错在这里成就良缘。



    这哪是摄政王的良缘,这简直就是他的福缘。



    



    “磕什么头,磕头也没干好活儿灵验。”



    “赵林赵林,备马,速速前往水光村。”



    钱太妃这边刚陪太皇太后用完午膳,黄公公就满面喜色地跑进来报喜。



    “娘娘,娘娘,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惊动黄公公这么心急如焚?”



    钱太妃漱完口,擦擦嘴儿笑问一句。



    “娘娘,我方才过来时,看到您院子那几株石榴树结的果子满满当当。”



    “树上竟还有喜鹊停驻,现在黄公公就过来报喜了。”



    “黄公公,什么大喜事呀,快来听听?”



    黄公公气喘吁吁将气喘匀后,这才笑嘻嘻回道:



    “刚刚得到消息,王爷带着王妃回来了。



    “按照时间推算,现在应该已经启程。”



    慵懒倚靠在凤榻上的人倏地睁大双眸,坐直了身体。



    “你什么?当真?”



    “千真万确,天阁的红血蓝眼鸽传回来的。”



    “哎哟,这日盼夜盼,终于给盼回来了。”



    “九郎也真是,不早点带人回来,现在回来的话,天气炎热不。”



    “这七个月的肚子,舟车劳顿,又不能急行,至少得走一个多月。”



    “他可真舍得,挺着七八个月大的肚子赶路多辛苦,他不心疼吗?”



    “万一有个好歹”



    “呸呸呸呸,瞧我这乌鸦嘴,一定会顺风顺水地回到家中。”



    徐女官挥让人将餐食撤下去,上了一些冰酥落和毛尖。



    她笑着附和道:“有王爷在,想来王妃和郡主一定能平安抵达。”



    “就是这天气确实炎热,路途遥远,王妃怀着身孕又不能用太多冰,的确会受累。”



    “前日西国不是进献了一些草龙珠吗?”



    “得娘娘恩典,奴婢尝了两颗,吃着水润鲜甜,相当解渴。”



    “要不要去信让人再弄一些回来,等王妃一到,刚好就能吃上这解暑甜美的果子。”



    “黄和,传礼部尚书和宗人令过来见哀家。”



    “徐韵,你让天阁的人亲自去办,除了草珠子,其他能弄到的所有瓜果全部都要弄来,越多越好。”



    “对了,把工部尚书也一并传来,摄政王原先的宫殿离得太远了。”



    “把永福宫改凤祥宫,一切规制用度,全按皇后的来,给哀家好好布置妥当。”



    “还有什么要准备?”



    “哦,入宫那日持皇后仪仗,命百官跪迎。”



    徐女官和钱太妃错愕地看着面容威严,却已经激动得忘了宫规的太皇太后。



    钱太妃声提醒道,“姐姐,咱们摄政王虽有传位诏书,到底没有登基。”



    “这让王妃用皇后仪仗,僭越了。”



    “是呀娘娘,这不是将王妃推到风口浪尖上吗?”



    “万一王妃受到刺激”



    太皇太后却大一挥,霸气道:



    “不,就按皇后的规制办。”



    “皇帝那臭子估计已经在连夜收拾包袱,那禅位诏书都挂他寝殿梁上好几个月了。”



    “好不容易把人弄回来,哀家能错过这会的?”



    “等我的孙女出生,谁敢再叫哀家上朝?哀家砍他脑袋。”



    “他不登位,留给谁呢?”



    “谁敢嘴碎,直接革职查办,流放三千里,脑子不好使的话,留着占坑也是浪费。”



    三人无语相视,直接无话可。



    这皇位是烫山芋吗?还能这么推让?



    真是天下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