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珍贵的价值

A+A-

    只是傻强坚决反对他们同居,所以让阿竹住进了旁边的一处院子。



    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家聚在一起吃饭。



    值得一提的是,傻强也搬了家,带走了阿峰和萱。



    他找的新房子很大,足以容纳全家人。



    这让李茂最近一直心烦意乱,天天在南锣鼓巷附近寻找卖房的人,但买房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时间。



    赵伟心里想着,无论如何得尽快在附近找个房间租给老租客李茂应急。



    目前的新居面积足够大,即便是子女们都成了家,这里依然宽敞得很。



    赵伟的生活因此变得极其单调无聊。



    做生意这一块,赵伟早已布局到位,甚至找到了合适的傀儡身份替自己在国外多次操盘业务。



    他还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布局了若干产业。



    在赵伟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世界首富并非难事。



    只是赵伟为人低调,连他的儿子和妻妾们对此都不知情,只道他在城中拥有多套住宅,开了些酒楼铺子。



    然而,即使有这些,仍无法驱散赵伟内心的无聊与寂寞。



    “哎,我不在这管着,那些老邻居该怎么过呢?想必他们的生活现在一团糟。”



    “还有李茂那伙人,没个安宁的时候,院子里一定乌烟瘴气。”



    赵伟几次三番想派傀儡去看看,可是最终还是忍住了。



    想起一句名人名言:分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赵伟相信大家都在想念曾经邻里间的温情。



    59号院的居民日子过得悠闲自在,少了那个爱搞事情的大爷,生活安静多了。



    林永春和其他老人明显心情愉悦。



    自从王大爷离开后,大家都进入了一种平和的状态。



    即便有得罪人的事,现在也能愉快原谅对方。



    就连许茂和闺女闹崩后,最近也少见笑逐颜开的样子。



    至于刘海松更是得意不已,因为他从四哥变为了大爷爷的角色。



    升迁的消息让他笑得合不拢嘴。



    就在此时,在另一侧的老宅里传来了敲门声。



    外面出现了几位风尘仆仆的人——一对老年夫妇及两位年轻人。



    刘光明站在四合院大门前,泪如雨下,“我终于回来了!”



    一个外地口音的女人道:“这就是咱的家吗?里面有三间房子等着咱们吧?”



    刘光明正欲开门,却怎么也打不开,还被反锁了。



    此时正在躺椅上休息的赵伟听到动静,只好起身开门。



    “刘大哥,你这么老了!”



    赵伟惊讶地问道。



    原来当年因为种种原因,他让刘光明去了远方,不曾料到他会回来,更没想到这些年他饱经风霜、显得苍老许多。



    “院里其他人呢?都去哪儿了?”



    刘光明疑惑道。



    他记得这里应该住着很多长辈以及妇女孩子们啊!



    赵伟一脸认真地回答:“光明兄,如今你应该叫我‘大爷爷’。”



    刘光明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于是试探性地问道:“我爸现在还住后院吗?”



    赵伟解释道:“是的,不过已变成59号后院。”



    



    “什么意思?父亲又搬了新家吗?”



    刘光明追问。



    赵伟补充道:“由于某些缘由大家都陆续搬走,风水不好啥的借口。



    如今大多数人住到了59号四合院,而这里”



    “这院子咋办?”



    刘光明心翼翼地问。



    “自然都归我了。”



    赵伟淡淡地表示。



    得知整个院子几乎易主于一人之,刘光明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不过此刻不是感慨的时候,最要紧的是先安置好自己年迈的父亲。



    “大爷爷,你能告诉我爸爸现在的地址吗?”



    他焦急地问道。



    李建国一向热心肠,听闻有人求助后立即道:“跟老朋友还客气什么,我带你去。”



    罢,李建国锁好门,带领几人向59号院子进发。



    孙光远一家四口也随即跟上。



    路上,李建国好奇地打探身边的这几个人。



    对于这些,孙光远毫不隐讳,分别介绍了他在外地结识的妻儿。



    闻言,李建国顿时来了兴致:“远你可不行,就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我可是有十个儿子呢,你这可比我差远了。”



    面对此言,孙光远心中无语,觉得这种话题实在无法比较,一时之间也难以回应。



    所幸,当目的地终于到达时,孙光远总算松了一口气。



    李建国刚好看到赵大贵准备出门的样子,立刻喊道:“大舅爷!老友来看你们了。”



    虽然赵大贵原本见到李建国时还想躲开,但无奈只得尴尬笑道:“您来就来吧,还需要通知我们吗?”



    他急忙问道,“这次是打算常住吗?”



    赵大贵明白隔壁房子还没租出去,若李国想要长期居住的话确实也是有可能的事。



    “带的是老孙的儿子光远回来了,顺路看看大家。”



    李建国解释。



    赵大贵才舒了一口气回到院里,心想这段时间好不容易平静了些,李国要回来的确不是好事。



    不过他忽然想到些什么正经地:“光远,这是你的媳妇孩子们么?”



    孙光远马上对妻子儿女嘱咐,“叫三大爷”



    ,而他们也随之问候了这位长者。



    在与院子中的邻居们逐一打招呼并明来意的过程中,孙光远感到十分诧异——许多熟悉的人家现在竟然也搬到了这处95号院子里来。



    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这么多熟人又会住在一个院子内,并没料到这里会有这样的变故。



    一路寒暄着走到后院时。



    父亲孙建国与四大姨妈早已热切地期盼多年不见的儿子和外孙们,脸上尽显深情厚爱的情感。



    望着这感人的场景,李建国不由得想这一切多亏了自己牵线搭桥。



    正如俗话讲:只有离散之后才会体会到彼此珍贵的价值。



    看着两个家庭相逢落泪的温馨时刻,他也深信不疑。



    待把孙光远一家安顿完毕,李建国在院子里踱步消磨时间与其他住户闲谈几句。



    此时孙建国父子也各自叙述起过去的经历。



    孙光远只讲述了简单的往事,在那个遥远又陌生且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努力工作、生活艰难的经历,最后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