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火炕

A+A-

    古代的冬天,在很多人面前,都代表了它不同的一面。



    对于权贵们来,是观雪景的好时。



    对于衣食不愁的读书人们来,又多了一个咏梅的会。



    对于行商们来,代表着道路泥泞路滑,赶路时要一再心。



    对于边关的将士们来,是难得的可以稍稍放松警惕的时刻,冬日里,哪怕是突厥人,都不会冒着风雪与寒冷前来掠劫。



    而对于柳意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我和阎王抢人命”限时活动。



    不夸张,去年整个冬天,都在疯狂抢人。



    北地寒冷,那么以前在柳意没来时,穷苦百姓们是如何度过冬天的呢?



    一个答案:硬扛。



    对,就是硬扛。



    往往一户人家只有一床厚被子,一身厚衣服。



    晚上一家人睡在一起,白天只有一个人能出门活动,因为衣服只够一个人穿,像是孩子们,基本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为了保暖,都是光溜溜的待在被窝里。



    一床厚被子当然不能足以帮助百姓们度过冬天,在冬日来临之前,就要提前捡柴,但一般柴火也是不够的。



    买柴肯定买不起,炭就更别了,大安朝的炭,哪怕是最便宜的草炭,都不是普通百姓们能够承担的起的。



    因此,烧柴要节俭,屋内也做不到一直暖烘烘的,再加上冬季食物短缺,用食也要减少。



    一边饿肚子,一边受着寒冷,身体缺乏足够的能量来产生热量,只会更觉得寒冷。



    而寒冷的天气也会加重原有的疾病,哪怕是在拥有各种取暖设备的现代,冬天对于生病的老人们来都是一道坎,更别提一直保持在这种恶劣情况下的古代了。



    像是那种睡了一觉起来,发现同一张床上的亲人已无知无觉没了气息的情况,对于大安朝的北地百姓们来,早已习以为常了。



    一般冬日,最容易死去的就是老人和孩。



    而最糟糕的是,北地雪厚,当一户人家无力去清除积雪时,就可能会发生落在房顶的厚重雪层将屋子压塌的情况。



    这种时候,死的就是全家了。



    柳意在去年的冬日尽可能的救了更多人。



    但去年冬天,她中只有一个胡县,饶是如此,依旧是上下官吏忙碌无比,各种调动资源,才勉强没让胡县的冬日百姓死亡率上升。



    而今年的冬天,她下有四个县。



    “好消息是,虽然要管理的人变多了,但能够调取的资源也更多了。”



    而百姓们大多都参与了四县工作潮,如今四县经济在流动,百姓们中也比往年多了更多的积蓄。



    开会现场,柳意看向周灵文:



    “全面铺炕进行的怎么样了?”



    铺炕,就是火炕。



    现代北方至今还保存了这种取暖设施,原理是基于热空气对流和热辐射来为室内提供热量。



    简单来,就是用砖块土胚等盖一个大床,从炕的下方做一个烟道系统,烟道通向外面的灶台。



    就可以达成烧灶台,热气全都顺着烟道进入火炕,火炕表面的砖石能吸收热量,并通过热辐射将热量传递到炕面上方和周围的空间,使得室内温度升高。



    



    一句话:人躺在火炕上,暖烘烘的。



    起来,这火炕按理古代北地也应该早早就有了,但也不知道是因为柳州不算特别北,还是因为这项取暖设施技术还没有被人钻研出来。



    柳意对于火炕的历史并不太了解,在现代时,她曾经在寒假时,去一位北方朋友家里玩了几天。



    当时睡得就是火炕。



    不夸张的,屋内没有开空调,但柳意依旧整个晚上都觉得很热,甚至有点热过头,早上起床,一照镜子,脸都是红扑扑的。



    等到再感受了暖气威力之后,柳意就能理解为什么北方朋友们冬天,还能穿着短袖吃冰棍了。



    去年发现胡县并没有盘炕技术后,柳意从系统商城中购买了此技术,安排了盘炕队为胡县百姓们盘炕。



    经过去年冬天的实践,她算是发现了,什么安排人填房屋缝隙,从行商中购买大量便宜厚布料在县内出售,烧炭出售等等等等,都没有给百姓们盘个火炕管用。



    填房屋缝隙这个,除非那是水泥房,否则填了也不是很保暖。



    厚实布料倒是有许多人去买,可也照旧治标不治本,大安朝的料子再厚,没有棉花,冬天穿着也依旧无法让人彻头彻尾的暖和。



    烧炭就更不用了,柳意将价格压得再低,也不可能冒着整个县经济崩盘的风险,去免费发放。



    百姓们还是要花钱买炭的,而木炭的生产成本高于柴火,哪怕做工赚了钱,买了炭,也无法做到整个屋子都暖和。



    最重要的是,烧炭,是需要担心中毒问题的!



    烧炭一个不注意,就可能会一氧化碳中毒,除非打开窗户和门,确保有足够的空气流通。



    但百姓们买炭火不就是为了取暖吗?没人愿意打开门或者窗,将冷风放进来驱赶走暖意的。



    但这些问题,在拥有了火炕后,就不是问题了。



    为火炕供应热源的灶台是搭在外面的,再加上烟道的布置,安全问题可以得到放心。



    更加耐烧好用的炭,也能放心在外面使用。



    可以是完美。



    因此,有了前一次经验的柳意,拿下另外三县之后,这次直接走上了速成路线,一稳定好了局势,立刻安排盘炕队入场。



    周灵文里的本子是翻开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柳意的徒儿王在总是拿个自制本,每次站在柳意身边接受教导时,都能很方便的左拿本子,右拿笔在上面写写画画。



    胡县能自己造纸之后,便出现了一种类似的“记事本”,主要是给官吏们使用,方便官吏们在工作时记录下如今学习到的经验,和复盘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与做得不足的地方。



    后来,大家就很自然的发展成了一旦开会,必定人至少一个本子。



    有的本子上面写的是官吏们打算在会议上出来的内容,上面记录了内容数据。



    有的是空白本子,专门用来记录会议上重要发言的。



    显然,周灵文此刻拿着的本子,是前者的。



    她看着本子上的记录,道:“大部分地区已经盘炕完毕,还有一些偏远村落没轮上,不过算上烘干干燥的时间,最慢5天内也能完成。”



    柳意:“好,十五天也够了。”



    现在只是冬日刚刚下雪,还没到会冷死人的地步。



    所以,她们还有很多时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