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高主任居功至伟(3k)

A+A-

    第0章高主任居功至伟(3k)



    约翰牛的关口人员脸上露出笑容,接过纸包,毛茸茸的一挥,盖章过关。



    这批三极管最终辗转来到了港岛一间工厂,工厂门头上挂着一个牌子,“振兴电产”。



    两天之后的夜晚,这批元件趁着夜色,被运到了海边,上了一艘艇。



    艇上一名身形挺拔的人,与那位报关人握了握:“同志,谢谢!”



    在漆黑的夜色之中,艇向着北边驶去。



    ——



    在结束了使用维护人员的理论培训之后,高振东转入了与运算所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工作中,至于使用维护人员的上实操,就不用高振东操心了,运算所的人上可是非常快的,有他们在,不用高振东继续在这个工作上纠缠。



    对于设计人员来,高振东就没有把明材料上的内容一一宣讲了,他们是有基础,懂计算的。



    高振东主要做的,就是几个事情。



    首当其冲,当然是把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用系统的方式提出来。



    冯诺依曼体系与哈佛体系,是现代计算最为常用的两个体系结构。



    其实最早的计算只能用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它们的程序一开始就被设计成只能做一件事或者解决一个问题。举个例子,早期的计算有点像现在的函数型计算器,能用来运算各种复杂的函数,但是要用来干别的,比如做文字处理,玩游戏不好意思,做不了。



    这种做不了不只是没有给他编软件那么简单,而是这个东西从底层开始,就只是为了干这一类事情而准备的,因为他们的程序是彻底固化的,这个固化,是物理层面上的固化,要改程序那得直接改电路图。



    后来有了微程序这个概念,微程序可以看作是在计算内部,固化一些指令组,这些指令组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功能,再用这些微程序去组合完成一个更大的任务。



    比如,y=+这个函数的计算,就可以做成一个微程序,然后只要调用这个微程序,同时输入=,那就能算出y=2。



    到了这个时候,程序的固化程度被减轻了,被固化的,是计算的指令集,以及这些微程序,至于主程序,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的。



    直到9年,国内的计算其实还走在这条路子上,这也是那个年代国产计算最终没有通用产品的原因之一。



    高振东前世满络搜资料的时候,见过一本9年出的电子计算专业书籍,还带着点儿考古的心情仔细看过,上面的内容,就是这个情况,搞得高振东差点儿没看懂他们的例题,总觉得中间少了一步,原因就在于,微程序这一步,高振东上大学的时候,早已消亡。



    那个时候,计算的系统参数里面,会直接把这套计算系统支持什么语言给写在里面,这在日后的人看来,这很不可思议。



    比如dj-6,支持lgl60和frtrn。



    tq-6,支持lgl60,并且很骄傲的标上了支持管理程序。



    等到了dj-30,才羞答答的添加了操作系统这个东西,但是这个操作系统也不完善,它仅支持三种语言,lgl60、frtrn、b。



    有了dj-220,才显得和现代计算合群了一点:操作系统、算法语言,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完全落后于世界了。



    看得出来,微程序这种方式,还是不够灵活,最终,彻底的冯诺依曼架构完善了,不过这个过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比较复杂,前后交叉,有进有退的。



    冯诺依曼架构,最大的特点是将程序和数据组织在同一块物理内存中进行调用,可以频繁修改任意部分的内容,让计算的灵活程度达到了顶点,这也就是为何当代的通用计算,普遍采用这个体系结构的原因,当然,也不是没有代价,那就是效率会低一些。



    而另外一个常见的架构是哈佛结构,这个结构与冯诺依曼结构的不同是,它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是分开的,而且是直接使用的两条独立的数据总线分别进行管理,这样一来,效率会高一些。



    大部分单片就是典型的哈佛结构,包括2世纪之后,大行其道的智能,其p大量采用的r核,就是哈佛结构。



    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分野也在逐渐变,终将消失。



    这些是后话,在959年这个时候,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高振东也不管这么多了,反正我的晶体管计算,就是走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这也为下一步的计算通用化打好了底子。



    把通用化的种子撒下去,在高振东看来,这其中意义甚至比这套晶体管计算系统本身,还要重大一些。



    高振东先冯诺依曼体系的三个原则:二进制逻辑、程序存储执行、计算的五大部分。



    



    然后清楚计算的五大部分:运算、控制、存储、输入、输出。



    顺着这条路子,高振东侃侃而谈。



    这下子,运算所的设计人员觉得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以前搞计算,那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从理论上没有一个清晰的指导。整个研制工作是典型的先立靶子,再来造枪,这个枪的所有功能性能,都是为这个靶子准备的,靶子变一变,比如距离增加200米,完了,这枪就够不着了。



    而高振东拿出来的这套东西,是我只管造我的枪,这把枪能打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各样的靶子,代价无非就是可能要换换弹种什么的。



    运算所的厉所长和池总工,也在



    厉所长感慨道:“刚开始以为高主任这个晶体管计算只是采用了晶体管的技术,巧轻便成本低,可是没想到给设计人员的第一课,就给我狠狠的上了一课,它背后这套东西,其实更惊人,意义更大。”



    池总工轻叹:“是啊,这课一上,我们还要不要沿着-3那条路子走下去”



    厉所长摇摇头:“我是走不下去了,你还走得下去你还甘心继续沿着那条路子走下去你看看在这儿的所里的工作人员,他们还愿意走下去”



    池总工表情凝重:“不甘心!有句话怎么来着,‘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高主任,居功至伟!”



    如果高振东能听见两人的话,肯定会告诉他们,这就对喽,北边的算法、软件技术,从现在到将来,都没拉跨过,但是到计算本身,就从来没雄起过。



    两人心中有了主意,继续专心听课,路怎么走是一回事,可现在这课,不听可就可惜了。



    高振东讲完了体系结构,继续讲晶体管计算的设计工作细节。



    p的结构方面,运算所的人是很明白的,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p这种法,所有的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都是由分立元件组成的,不过这些大部件,他们还是很清楚的。



    高振东主要的,是怎么从晶体管一步一步的变成一套计算系统。



    这个东西起来,可就繁琐仔细多了。



    高振东从晶体管形成基础的逻辑门电路开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



    从晶体管如何得到与门、或门、非门,乃至进一步形成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门、异或门等复合门电路。



    从上述门电路,如何组成双稳态触发器、r-触发器、d触发器等基本功能单元,以及他们的逻辑功能和状态转移表。



    然后如何使用上述门电路和基本功能单元,得到半加器、全加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等功能部件。



    最终利用上述功能部件,形成运算器、控制器、内存控制器,乃至进一步得到整套计算系统。



    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厉所长和池总工边听边惊讶,这一部分,甚至都能单拎出来,请高振东再补充细化一下逻辑运算方面的东西,能独自形成一门课了。



    如果高振东能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会,啊,对,可以的,数字电路,我考过,成绩还行。



    不止数字电路,前面还有计算原理与接口技术,日后还有更多。



    厉所长和池总工悄悄的对几位也在现场听课的运算所工作人员,悄悄的给他们交待了一通事情,就算是给高主任一个惊喜吧,他们如是想。



    高主任做得太多,我们做得太少,不为他做点事情,有点儿不好意思。



    就在运算所这边设计人员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时候,第三轧钢厂er项目课题组却是喜忧参半。



    陈总拿着梁发明他们提交过来的试验记录,一边看,一边嘬牙子。



    “嘶,振东给定了条件的试验,效果就都不错,其他的,看着怎么总是感觉差那么一点儿意思啊”



    梁发明点点头:“我们比高主任还是差远了,只要换一下产品种类,那像熔炼电压、熔炼电流、自耗电极长度、输入功率、渣量、渣池深度这些东西,我们就总是有一些把握不好,产品结果总是有一些波动和意外。”



    陈总摇摇头:“这不怪伱们,这本来就是个新东西,你们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好了,至于差那一点点,问题不大,振东是运算所临时借用,现在,该我们用一用了。”



    第二更。



    这一章其实写得很艰难,一不心就会变成上课的讲义,我尽力了,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