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制备和试验

A+A-

    第065章制备和试验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个让他目瞪口呆的数字:“信息容量gz”



    gz和gbp之间并不等同,但是对于柴工来,这是一个最直观的想法,如果gbp也就是个几十年后千兆的速率,随处可见家家都有的话,那么对于现在的他,就有点比尔大门评价640kb内存的感受。



    用不完,根本用不完。



    这个直观数字给他的震撼,就好像000万现金摆到一个普通人面前一样,冲击力极强。



    这下子他算是知道高总工为什么要亲自关心光纤这个东西,甚至因为自己一篇不成熟的论文就点了自己的将。



    诱惑力太大了!



    高振东听见他的话,笑着摇了摇头:“现在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日后的潜力又远远不止这么多。这个你们可以只是消化吸收就好,现在不用考虑一定要做到,关键在于先解决对模式稳定性、色散和功率控制的掌握。”



    柴工这才明白,为什么上次高总工事情没那么简单,而且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了,这事儿要是没高总工,哪儿哪儿都是坑啊。



    “好的好的,高总工,我们回去这就展开学习和消化。”柴工一点沮丧的想法都没有,反而是一种见到了新大陆的兴奋。



    “需不需要老师”



    “不用不用,我们回去找东北工业大学的同志给我们讲解,如果还有不懂的再问您,要不然就太耽搁您的时间了。”柴工对于工作的安排还是很有章法的。



    高振东点点头,这个安排倒也不错。



    他伸又开始在抽屉里翻找起来,稀里哗啦的声音引得柴工心里很痒,好想看看那个抽屉里到底都有啥啊。



    柴工倒是没什么出格的想法,就是单纯的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对于技术的好奇心而已。



    他的折磨很快就结束了,高振东拿出来另外一份材料。



    “那一份,是给你们学习理论用的,但是你们也不能只是学习理论,真正落地的实事还是要齐头并进的,这才是你们接下来要做的实际工作。”



    柴工惊喜的从高振东里接过材料来,上面就两个章节。



    第一个是“光纤的制备”。



    这让柴工惊喜中又有失落,这东西都搞了,那我们也没什么好搞的了啊。



    不过仔细一看,又产生了一种开心里带着担心的情绪。这让他差点想给自己一个大耳刮子,你特么毛病吧你。



    这部分材料里,并没有光纤制造的具体的东西,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了一些制造的边界条件,比如包层和内芯的外内尺寸比,可能的拉力强度等等。



    但是让他最高兴的是,这部分通过计算,揭示了一个他最担心的问题:尺寸公差。



    光纤的直径是非常的,在这个尺度上,尺寸公差的控制会变得非常困难,但是这部分研究,就解决了一个问题。



    ——通过理论分析计算,随着光纤直径的减,尺寸公差变得不太关键。



    就这一句话,就能拯救负责光纤制造工艺的同志头上大把的头发!



    不用刻意去将公差控制在一个苛刻的范围内,但凡是搞制造工艺的同志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什么叫指导什么叫引路这就是!



    “高总工,这个尺寸公差的结论,是真的”不是不相信高振东,而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得核实一下。



    高振东点头笑了,同志还是很严谨的嘛,不盲从于权威,所以他的话也留有余地:“理论计算是如此,你们在工作中试试不就知道了,哈哈哈。”



    他这是希望同志们保持住对技术来源的必要警觉。



    “好好好,我们会注意这个的。”柴工一边激动的答应,一边将目光转向了最后一部分。



    ——“试验研究”。



    这部分就是一些试验的设计,包括电磁试验和光学试验。



    并不复杂,但是直接指出了什么试验采用什么方式去做,大概能使用什么材料或设备,没有细节,但是指导性足够。



    这东西和刚才的光纤制备一样,让柴工如获至宝,这部分能大大减轻他们试验工作量。



    搞物理的都知道,物理学发展的早期,试验设计非常重要,一个试验设计的灵光一闪就能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比如怎么测光速。



    他迅速浏览一遍,对高振东保证道:“高总工,有了这些东西,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这就回去,把相关工作开展起来!”



    



    铁杂质的去除与否,完全不影响光纤制备的研究,铁多一点少一点影响的是传输质量,但是对光纤本身的物理方面的特性却是几乎毫无影响。



    现在他自己已经完成了固有传输损耗的研究,高总工帮忙完成了电磁特性的研究,并且给出了光纤制备的一些关键点避开了一些坑,同时还设计了一些最核心的试验。



    这还干不出点成果来,柴工自己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高振东点点头:“嗯,你注意一下,后面这些试验,只要试验结果达到上面的基本要求,有了全套数据,就可以和前面两部分的研究综合起来写论文了,这和达到远程通信要求的光纤制备出来与否,没有直接的关系。”



    论文是论文,光纤是光纤,那篇论文出来之后,真正能用的光纤也是了不少时间才做出来的。



    “好的高总,我会注意安排工作的。”听起来,高总工对论文的时间要求好像比较高



    这方面肯定高啊,要是干上几年,这东西就没意义了,高振东之所以要把这篇论文公开发表,原因就是他就算是捂着,几年后也会被发表,藏起来没意义。



    “行,你如果在工作中缺少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随时联系我。”高振东进了全国科技院的数理化学部,在资源调配方面又方便了不少。



    特别是一些仪器设备,东光所还真不见得有。



    柴工又是一阵感谢,这才准备离开三分厂,向高振东告辞。



    “别急啊,我是没法陪你吃饭了,不过我这里安排三分厂厂办的同志陪你,好歹也要吃一顿嘛。”



    “不吃了不吃了,高总工,不瞒您,我这次时间不多,还要去给家里媳妇和孩子买点东西,收录啊电子表什么的,我们那边不容易买得到。”



    他不是在客气推脱,而是真的要买,这年头东北是老大哥什么都有不假,可是有些新鲜的稀罕玩意儿,还真不容易弄到。



    收录、电子表这些东西,东北倒不是没有,可是往往都抢不到,而且他也没足够的工业票,听京城有地方可以不要票买到,只是需要倒腾外汇券或者通过外国同志买到,他准备去试试运气。



    高振东一听大致就明白了:“这样啊票够吗”



    “啊够,够!”那一瞬间的迟疑让高振东看得非常明白。



    “你等等!”高振东在桌上抽了一张纸,拿笔写了个条子递给柴工。



    “你拿着这东西去找十二部20厂计算设备研究所的同志,你想要什么他们会给你安排的,钱是一分都给你省不了,但是事儿估计还是能省不少。”



    这可是承担了重大科研项目的同志,帮一把算得了多大事儿,这一点他甚至都不躲着。



    之所以要柴工去找20厂计算设备研究所的,是因为柴工并不知道这条子怎么用,该找谁,但是计算设备研究所的人知道,自然会安排好。



    不找运算所,倒是的确有点计算设备研究所才是自己地盘的意思,也不太好意思惊动运算所的同志帮忙。



    高振东并没有解释太多,倒是让柴工一头雾水,我拿着这东西去找谁你这也没啊。



    不过上拿着条子,他倒是很老实的一路打听去了20厂,高总工这么,总有自己的理由。



    当他带着点不解和忐忑把自己上的条子交给20厂计算设备研究所的门卫的时候,门卫扫了一眼,马上瞪大了眼睛,再扫一眼,抓起了电话。



    “您稍等,我找人。”然后对着马上接通的电话:“高所长啊”



    咦这里的所长也姓高



    ——



    娄晓娥学校的一间实验室里,一位研究人员打开了一个柜子,这里面是培养的克雷伯氏菌。



    这种菌种能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对它是无效的,所以虽然这些培养皿里的培养基里都含有青霉素,但是克雷伯氏菌依然肆无忌惮的长满了整个培养皿。



    又是没有收获的一天,研究人员一边认真的观察着每个样本,一边习惯性的在心里吐槽。



    不过她也无所谓,这种工作本来就是大海捞针,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失败,这才几批啊,这点时间就受不了,那趁早别做这个了。



    突然,她的动作停了下来,眼睛死死的盯住一个培养皿。



    培养皿里,有几个洞,周围干干净净,露出了带一点点淡棕色的培养基底色。



    她揉了揉眼睛,再次看了过去。



    没错,没有!



    她一个激灵,转身就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喊。



    “祁教授!娄师姐!没了!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