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回到东京

A+A-

    第6章回到东京



    “驾!”“驾!”



    “吁——”



    一行二十余骑风尘仆仆的抵达了陈桥门外。



    “你们是干什么的”



    值守城门的校如临大敌,他朝左右一招呼,顿时数十名持长枪的军卒围了上来。



    “狗卵的瞎眼货!”



    马仁瑀一记马鞭抽到了城门校的身上,对方脸色一变,当即便要抽刀。



    就在这时,一块鱼符被甩了过来,校下意识的伸接住。



    打眼一瞧,银质鱼符上刻着几个字:内殿直都指挥使。



    下方还有个名字——李奕。



    校顿时吓了一跳,连忙抬头看向扔鱼符的人。



    只见对方是个面容英武的年轻人,正骑在马上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



    “可以放我等进去了吗”



    闻听此言,校一个激灵,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双捧着鱼符,快步走到马前,递还给话的年轻人。



    “末将拜见李都使。”校恭敬行礼,随即忐忑道,“末将不知是李都使”



    请罪的话还没完,李奕便笑着打断道:“不妨事,你也是职责所在,恪尽职守实乃本分。”



    眼见这校还算识趣,况且守卫城门也是对方的职责,做法没什么不对。



    李奕自然不可能为难他。



    反而还勉励道:“你做的很好,不以私废公,该怎样就怎样。”



    其实以李奕如今的身份地位,没必要对这守门的校客气什么,甚至都不用去搭理对方。



    他下自然有人能处理好这些事。



    但李奕一直都觉得,地位越高行事越要谨慎,对待他人更要学会放下身段,装也要装出一个和颜悦色的样子来。



    或许在关键时刻,一个不起眼的兵将,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这五代乱世中更是如此,曾有多少人物折在的军卒身上。



    后唐庄宗李存勖便是最大的反面典型。



    “末将谨尊李都使的教诲,绝不敢懈怠职责。”



    城门校立马受宠若惊,当即连声称是。



    话间,他瞅见自己下的军卒全都一脸懵逼的站在原地,没有动作。



    校赶紧呵斥道:“你们这些蠢货,还拦着李都使的路干甚,都他娘的滚开让路!”



    一众军卒这才醒悟过来,顿时全都收起长枪兵器,如鸟兽散般退到一旁。



    “我们走吧。”



    李奕双腿轻夹,催动马儿,率先进了城门。



    马仁瑀等人连忙井然有序的跟了上去。



    “李都使乃真英杰也,大丈夫该当如是!”



    凝望着李奕一行人离开的背影,城门校突然忍不住感慨万分。



    若李奕听到这话,怕是要哭笑不得,他竟还有被人形容为“大丈夫当如是”的一天。



    幸好校没补一句“彼可取而代也”。



    “头儿,刚才那位将军,是在高平和忻口两场大战中,立下大功的李奕李都使”



    校身后有一名军卒心翼翼问了一句。



    “不然还能有谁”



    军卒们闻言自然又是一阵艳羡赞叹



    



    “驾!”



    李奕一行人驰马穿过大街,直奔内殿直的驻地方向。



    来往的贩夫走卒,撞见这么一群威势慑人的骑士,全都唯恐避之而不及,远远的躲在道路两旁。



    “柴荣怎么会这么早身体就出问题”



    李奕眉头紧皱,心下惊疑不定。



    自从昨日在半路上得知张建功带的口信后。



    李奕便把自己和马仁瑀的亲眷都临时安排住在东京城数十里外的陈桥驿。



    然后他自己带着亲兵人马星夜兼程往回赶。



    终于在今天早上赶回到了东京城。



    “老天可别让柴荣死这么早啊。”



    李奕在心中暗自祈祷。



    在如今的后周禁军中,或许李奕是最不愿看到柴荣英年早逝的。



    毕竟他现在的根基太浅,还需要借助柴荣的赏识,一步步的往上爬呢。



    起来,柴荣算是五代君王中比较开明的。



    只要能打仗能立功,他根本不会吝啬提拔和赏赐。



    看看扶保赵匡胤登临大位的那些大兄弟们。



    近乎半数人员都是在高平之战中起家的。



    剩下的那些大多也是在柴荣一朝被提拔上来的。



    而且这些人在禁军中多数都是青壮派,基本都仰仗着柴荣的赏识才能爬上来。



    虽然最终都为赵大做了嫁衣。



    但不该被否认的是,像李奕这种年轻派的将领,在柴荣麾下才能更容易出头。



    所以在李奕羽翼足够丰满之前,他觉得保持住柴荣在位的现状最好。



    不然在这节骨眼上,柴荣突然死了,李奕想要争权夺利,还不够资格。



    



    “你们都散了吧,回家好好休息。”



    回到内殿直驻地,李奕先是让亲兵们解散。然后带着马仁瑀、张建功和李汉超三人进了主帐营房。



    “张建功,你到底怎么回事”



    坐到主位,李奕又招呼三人坐下,接着开口询问道。



    张建功点点头:“就在李都使离开东京的第三天,宫内传出消息,是前次出征,文武大臣一路风餐露宿,陛下体恤臣下,特意下旨休沐三日,无要事不上早朝不值官房。”



    “原本大伙儿也没当回事,咱们这些校军卒,本就回来在休整期间。”



    “况且上朝值房这事也轮不到咱们操心,大伙儿只当是陛下想给那些文官大臣放个假。”



    “毕竟咱们当兵的不打仗,自然就可以闲下来,那些政事文官就没这待遇了。”



    到这,张建功顿了一下,神情逐渐凝重起来:“但直到前日,陛下却还未露面,而且开始暗召几位宰相入宫。”



    “这事一般人不知情,但负责值守宫内各殿是咱们内殿直的职责有士卒看见宰相们出入,这才知道的。”



    “属下感觉这事不太对劲,算算日子李都使你也该从夏津往回赶了。



    最新在六9书吧首发!



    属下觉得李都使和马都虞侯回去是接亲眷来京,应该要走官道途径各个驿站的。”



    “所以属下便擅作主张,沿着去大名府的官道,一路去迎李都使,想着好让李都使知晓这事,有个准备。”



    “你这不叫擅作主张,应该叫有勇有谋,此番做得很对。”



    李奕深深看了张建功一眼,对他的做法表示了赞赏。



    当时提拔对方做自己的亲兵队长。



    一来是念及旧情,自己曾在对方下干过,对自己还算照拂。



    二来是觉得张建功很实在,是个值得信赖的靠谱之人。



    当下看来,李奕的眼光倒也没有出错。



    这张建功看似实在,但脑筋却不死板,懂得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能冷静分析事态,并且毫不犹豫的做出决断。



    更重要的是,他是个知恩图报的,得了李奕的提携,心里确实念着这份情谊。



    不然也不会在看出事情的不对劲后,第一时间就急着去通知李奕。



    听了李奕的赞赏,张建功连忙摆道:“属下分内之事。”



    着,他犹豫了一下,又声道:“不论事态如何,属下愿听李都使差遣。”



    张建功的这话已经算是赤裸裸的表忠心了。



    不过他在禁军多年,军职都没有太大提升,好不容易傍上个潜在的大腿,确实也没别的选择了。



    闻言,李奕心道:看来收买人心还是很有用处的。



    当然,前提是要像张建功这种有情义、知恩情的人。



    否则遇到一个毫无底线的无耻人,一边收着你给的好处,一边就把你给卖了。



    那收不收买没多大区别反而越亲近他越坑你。



    这种想法在心底一闪而过,李奕却微微摇头道:“事态还不知究竟如何,现在这些为时尚早。”



    “再者,不管最后何等情况,你我还不是该怎样就怎样这几朝几代禁军又受过多大影响”



    嘴里这么,但李奕却也在认真考虑。



    万一柴荣真出了什么意外,自己会怎么样



    唯一和李奕有过节的,那自然就是赵家。



    但现在赵匡胤被李奕压着一头,他爹赵弘殷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仔细想想,真到那时候,他很可能不会受什么影响。



    再加上李奕在外人眼里,已经塑造出很能打的印象。



    新的当权者或许还会要继续重用他。



    但没人想去面对未知的情况。



    相比之下,李奕自然更希望柴荣多活几年。



    “你们在这等着,我去枢密院衙署看看”



    坐了一会儿,李奕实在有些坐不住,交代了几人一声,他便起身往外走。



    “算了,你们也跟着我一起去。”



    不过走到营房门口,他却又回头叫上了马仁瑀三人一起。



    虽然皇宫附近戒备森严,没人敢对禁军大将不利,但李奕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觉得多带几个人更放心。



    四人很快赶到宫门口。



    由于枢密院的衙署在宫城内,李汉超如今是一介白身,没资格进去。



    李奕便让其在外等候。



    等到了枢密院衙署,却得知正副枢密使都不在。



    李奕又到殿前军和侍卫司的衙署转了一圈。



    发现禁军各部的主将都没来衙署办公。



    李奕没能找到人打听情况,只好顺路交接了一下续。



    因为他请的十天假期,回来后要来报备销假的。



    而且他还调动了二十名亲兵离开东京城。



    这事也是要回来交接续的。



    既然两位枢密使都不在,李奕只能暂时把续交给衙署的吏员。



    过后再让枢密使有时间盖印批结一下。



    “李都使,你这是探亲回来了吗”



    正当李奕带着马仁瑀和张建功准备离开枢密院衙署。



    三人却在大门口撞见了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



    晚上六七点才坐动车到家,这一章发晚了。



    2点前还有一章。



    求订阅,求月票。



    有能力的支持一下,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