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用兵之法,无外乎多方以误之

A+A-

    第0章用兵之法,无外乎多方以误之



    渭北。



    魏军浩浩荡荡而来。



    距汉军营寨十一二里停下。



    这里刚好有一片树林,可以伐木为营,一众辅卒役夫得命,开始进去伐木樵采。



    距天黑还有两个时辰,今夜便在此地宿营了。



    三十多里的距离,确实不是决定出兵马上就能打起来的。



    两千余虎豹骑杂胡骑,则趋近至八九里左右,四处散开,各自寻地方饮马饲马。



    此时已是晡时,也就是每天第二顿饭的时间。



    骑卒们从韦袋里掏出干粮,就着河水啃了起来。



    不少爱惜战马的骑卒,自己吃得颇少,喂战马吃的颇多。



    完全野放的战马,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吃草,勉勉强强能保持体膘。



    一到战时,吃草时间短而运动时间长,就必须吃米面大豆等精粮,只野放吃草的话,很快就会掉膘,体力与速度都会下降。



    司马懿带来三千多匹马,就要占用一万六七千人的粮食。



    由于对峙日久,运粮不易,汉魏双方粮食都面临紧缺问题。



    所以就连司马懿也不能天天把几千骑全部放出来溜达,而是大部分都野放吃草,这才使得魏延瞅准会灭了一支精锐哨骑。



    州泰饮马已毕,从兜里掏出一张粟米饼,自己啃了两口后就全部丢给了战马,自己才又去渭水掬了一捧水饮起来。



    “天真热啊。”骠骑府从事中郎王观抹了把汗。



    州泰站起身来,抹了抹嘴,眺望远处列阵休息的汉军:“蜀寇列阵已逾半日,如此日晒,体力精力流失很快,若遣精骑过去袭扰,许能胜一场。”



    王观也看向汉军:“蜀寇见我大军前来挑战,却没有如骠骑将军所料那般,直接不战而走,那便是想战。



    “不准他们那两千来骑此刻就在营寨里面,以逸待劳,等着我们前去呢。”



    州泰思索一二,徐徐点头。



    蜀寇也有两千余骑,虽不精锐,但以逸待劳,打起来还是大魏吃亏。



    而且蜀寇的弩很多。



    王观凝神望着蜀军方向:“我还是以为不当出营邀击,固守便立于不败,何苦出来冒险呢”



    州泰想了想,随即望向渭水,半晌后开口:



    “听闻关东大旱,诸水皆有断流之兆,如此,则各州郡难以将漕粮转运至敖仓。



    “敖仓、含嘉仓能运至关中的粮食不多了,若蜀寇坚守不战,我几万大军未必能与蜀寇久持。



    “司马公的意思,应是想主动出击把蜀寇打退,如此,长安附近的蜀寇也会退走,长安压力稍减,便可减兵节粮了。”



    大魏在关中,仍有战卒辅卒六七万,民夫三四万,也就是十几万张嘴等着吃饭。



    如果能把蜀寇逼退,毌丘俭、夏侯楙、令狐愚、牛金这些人下几万败卒,就可以不用滞留长安了。



    不退回关东,就是退守河东、弘农就食,都能省很多粮食。



    他们没太大战力,只能打防守,可现在蜀寇在长安施压,少了他们,又真的不行。



    王观闻此,也看了眼渭水。



    关东诸水皆有断流之兆,这关西诸水的水位却是没有下降许多。



    若是旱情能波及关西,大魏粮食虽难以转运至长安,可伪汉的粮食同样难以运至长安前线,这关中战事,多半要因这天时而结束。



    可这天时偏不。



    难道天也在助伪汉



    他最近也听了什么“洛水枯,圣人出”的妄诞之谶。



    想到这,王观叹了声:



    “今年关东大旱,按过往经验,明年便要闹蝗灾。



    “所谓一年受灾,三年难缓,蜀贼来此北寇,孙权也趁寇略襄阳。



    “我大魏既是多线作战,又是大旱之年,真是风雨飘摇啊,纵使几方战事得胜,接下来几年,也不知怎么熬得过去。”



    州泰蹙眉:“王从事这话未免太过沮丧,时事再艰难,能有太祖皇帝与袁绍官渡鏖战艰难



    “如今我大军出寨邀击,诸葛亮自以为得计,已堕司马公彀中矣,转马上就要来了。”



    州泰言罢翻身上马,带领三百精骑去巡视战地,抢占高地去了。



    北方不远处就是马嵬坡,上午发生了一场规模的前哨战,大魏哨骑以全灭收场。



    后面百余大魏哨骑去彼处抢占高地,控制视野,结果没多久,蜀寇又派了二百余骑前去舍命厮杀,把那高地抢了回来。



    那地方居高临下,整片战场一览无余,谁能将之控制,谁就有视野优势。



    一旦两军交战,上面的骑兵轻易便可寻找到最佳的切入时,还能通过台地绕到敌后,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也是蜀寇第一次如此不惜代价地动用骑兵,争夺地利。



    由此可见,蜀寇确有与大魏在渭北决战的打算了。



    毕竟,大魏都已中他诱敌深入之策,主动出营邀击,他们再不趁此时,以堂堂之阵来战,难道要等大魏退走后再去攻打坚垒



    到了马嵬坡,没有受到阻拦。



    登上台地才发现,原来蜀寇两百余骑已经在与文钦率领的百余虎豹骑纠缠起来了。



    文钦在追,蜀骑在逃。



    显然,文钦绕后诱敌成功了。



    只是位置不太好,而且更远处,已经有蜀寇骑兵前来接应,而且人数比他们人数更多。



    州泰一下皱眉,蜀寇是真的不惜代价要争这台地啊,早知道多带点人来了。



    不及多想,赶忙打马上前接应文钦,文钦的位置似乎看不见来骑,真不好到底是蜀寇中了诱敌之策,还是大魏中了诱敌之策。



    蜀魏几百骑立时战在一起,蜀骑射御之术略逊虎豹骑,但似是自知自己是设伏一方,后面有援,所以战意比魏骑要高得多。



    文钦与州泰只得放弃纠缠,带领虎豹骑且战且退,一直被蜀骑追出五六里,大魏留守的千余骑收到消息赶来支援,蜀骑才终于退却。



    这时候,大魏才终于在这片台地上站稳了脚跟。



    但蜀骑也未离开台地,这片台地很大,几十里宽,蜀寇只是退却到了十几里外,也就是蜀寇营地正北,显然,不可能给大魏骑兵居高临下逼近监视的会。



    真要过去,估计就是惨烈的厮杀了,倒不是杀不过,但骑兵不是这样用的。



    一清点战损,大魏损失七十,蜀寇则撂下六十多具尸体。



    数量上算是旗鼓相当,但以虎豹骑之精锐去换羌骑的贱命,令文钦州泰等人有些痛心。



    不过不得不,继前哨战后,又迎来一场骑兵战,魏军上下已经能感受到大战前夕剑拔弩张的气息了。



    



    下半夜。



    中军大帐。



    州泰和衣就席而睡。



    忽有一亲卫入帐:“禀参军,暗哨来报,看到大量蜀寇源源不断自渭南往渭北移动!”



    州泰略一沉吟,随即立时命人找来王观、陈圭、孙礼等府僚,把消息告知众人。



    “蜀寇夜里调兵,这是想打我们一个出其不意”王观问,“他们会不会凌晨前来袭营”



    如今双方营寨都立足未稳,蜀寇战意又很高,确实可能会来袭营。



    州泰想了想:“料想不会,大概就是渭北兵力不足,却又不想被我们探知虚实,所以才夜里调兵,先把消息告诉骠骑将军吧。”



    事实上,从蜀寇并未如骠骑将军所料,直接弃营而走,他们这支队伍的任务就已经变成了坚守。



    要是蜀寇举大军而来,列堂堂之阵求诸野战,他们要么是直接退却,回到二十里外的坚营固守,这是稳妥之策。



    不然就是拖住蜀寇,为骠骑将军争取袭夺蜀寇南营的时间,这是高风险高回报之策。



    芦苇荡东。



    魏军大寨。



    中军大帐。



    州泰的亲卫把蜀军在夜里调兵之事报到司马懿处。



    “骠骑将军,天快亮了,要不要立刻调兵遣将蜀寇南营空虚,正是前去夺营的大好时!”周当听到消息兴奋起来。



    所有迹象都表明,蜀寇已经中了他们的声东击西之策,把主力调到渭水北岸去了。



    魏平神色犹豫,最终开口:“骠骑将军,既然蜀寇主力已至渭北,我那埋伏在芦苇荡里的四千将士,可以不用埋伏了吧”



    他四千将士上半夜就已经进入了芦苇荡中,找了几块沙洲盘了下来。



    又闷又湿又热,蚊蝇蚂蟥啥啥都有,实在不是人呆的地方,但不得不,确实适合打埋伏。



    毕竟这芦苇荡实在很大,诸葛亮就算明知这里有埋伏,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他们在哪。



    真敢贸然进去,不明伏军兵势厚薄,也不明地形,还浪费体力,完全就是送死。



    司马懿笑了笑:“继续埋伏,我料蜀寇主力必来夺我此处大寨。”



    魏平、周当、贾栩诸将,乃至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皆是一滞,没听懂这是为什么。



    “骠骑将军,可州泰他们不是刚刚才探到,南营的蜀寇正通过浮桥往渭北支援了吗”



    “对啊骠骑将军,蜀寇那两千多骑都全部派到渭北台地,去与文钦他们争地利了,这难道不是想与我们在渭北决战的意思”



    众将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



    州泰他们大张旗鼓,疏散队列,带了许多辅卒役夫过去,骑兵也尽在渭北,蜀军没有道理不认为州泰他们是大魏主力。



    而蜀军的军事行动,也确实表明了他们确实想要在渭北决战。



    这位骠骑将军是从哪判断出,诸葛亮竟会自渭南来袭



    待众人尽皆静了下来,司马懿才胸有成竹笑了笑:“诸葛亮若是白日调兵遣将至渭北,那我便信了他是欲与我在渭北决战。



    “可他偏偏在夜间调兵,这就足以明,他的行动,表现的决心,都不过是他的声东击西之策罢了,他的目标,是我们这座营寨。”



    众人仍然没有听懂。



    “可是骠骑将军,州泰他们的人,不是看到蜀寇通过木桥,自南而北调兵”



    司马懿抚须而笑:



    “用兵之法,虚虚实实。



    “诸如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又如虚张声势,声东击西,大有千章万句可言。



    “但一言以蔽之,无外乎想方设法以误导之,使敌误判罢了,这便是兵法云致人而不致于人。



    “目的只有一个,以己之锋锐,击敌之弱旅。



    “白了,以强凌弱,才是世间第一等兵法,所有虚虚实实之策,不过是制造以强凌弱之势的段。



    “是故,我能大张旗鼓,大扬尘土,使蜀寇以为我主力尽在渭北。



    “诸葛亮自然也能用障眼法,让我们看到,他大军已经自渭南移至渭北去了。”



    众人一滞。



    在桥上还能用什么障眼法



    司马懿继续道:



    “魏平,你继续埋伏。



    “我大军主力,只需在这高垒深沟之后以逸待劳,等诸葛亮自寻死路就是了。”



    贾栩问:“骠骑将军,若蜀寇果真前来,在营寨里以逸待劳会不会太过被动



    “要不要增兵芒水,先击诸葛亮于半渡”



    芒水之于魏军营寨,恰如斜水之于五丈塬,蜀军想要过来,就必须涉水,大魏可以用层层阻击的战术,先消耗一波蜀军。



    司马懿摇了摇头:“不必,诸葛亮已经在路上了,现在调兵过去,岂非打草惊蛇



    “再者,万一击敌半渡便胜一场,直接把那诸葛亮给吓跑了,岂非是得不偿失



    “让芒水之畔驻屯的将士该睡觉睡觉,该警戒警戒,该樵采樵采,该吃食吃食,蜀寇来了就打,打不过就跑,一切如常就是。



    “其他人回去休息,枕戈待旦,等诸葛亮来。”



    “是!”众将应声,随即便下去准备诸般事宜,接着补个觉。



    待众将离去之后,司马师才问:



    “父帅,蜀寇真会来此夺寨吗



    “会不会,渭北那座营寨才是蜀寇的目标



    “我大军南北两寨也仅凭几座木桥沟通,未做防火。



    “蜀寇会不会像张郃一样,以火船烧断我木桥,阻断我北寨与我南寨的沟通,而后全力进攻北寨”



    大魏漕船一再被蜀寇掠夺,已经很紧缺了,运粮食都嫌不够用,他们没法像蜀国一样,再用几十艘粮船去做防火。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一般来没必要做防火,两座营寨都很坚固,不是三五日可以攻下的,真要烧断了再搭就是,一日便成,成本太多了。



    司马懿摇摇头:



    “诸葛亮一日做了许多动作,都是在告诉我大魏诸将,他主力确实在北,他确欲与我野战争锋。



    “此乃循将勇将之举,诸葛亮自以为用计之人,不为此也,必有其他意图。



    “既然诸将皆以为诸葛在北,则其人必在南。



    “至于那木桥,他想烧便让他烧,他不烧,怎能让他坚定决心来强攻我这坚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