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车骑,骠骑

A+A-

    秦章台。



    未央宫。



    天子车驾缓缓驶入。



    丞相副车紧随其后。



    身着玄服,戴二梁进贤冠的董允、郭攸之、陈震,及戴一梁进贤冠的陈祗、李遗等数十文臣在右。



    赤服鹖冠的镇东将军赵云,镇北将军魏延,领军将军吴班,荡寇将军陈式,及关兴、赵统、姜维、傅佥等数十武臣在左。



    当御辇碾过朱雀阙下的辙痕,来到秦章台未央殿前。



    随驾的汉家文武望着前殿历经四百载风雨仍巍然矗立的夯土台基,望着被岁月与古人足迹磨得光可鉴人的青石台阶,一种磅礴豪迈的情绪便油然生发。



    负责驭马的龙骧郎将一身衮冕法服的天子从车驾上扶下。



    天子并未直接入殿,而是返身从龙骧郎中挽住刚刚下车的丞相,与丞相联袂入殿。



    殿门前,近日为了给北伐文武调整朝会班次,而忙得昏天黑地不可开交的常侍们将诸文武一一指引入殿。



    诸文武按着指定的班位站好。



    新近归附,尚不知礼节的戎狄首领如杨条、杨千万、雷泽等人今日甚至仍身着夷狄之服,也在常侍们的指引下入得殿中。



    不论这些戎狄平日里如何粗蛮,真正入得这间气势恢宏的古朴大殿,又得以与衣冠上国的文武同列,一个个也是大气都不敢出,生怕破坏了此间威严肃穆的气氛。



    而事实上,一众受先帝殊遇厚恩的汉家文武何尝不是如此?



    这座长安城,这座未央宫,对于从未见过长安,从未见过未央宫,只能在故纸堆里一睹汉家故地风采的他们而言,赫然是圣地一般。



    大汉天子还于旧都,重升故殿,其意义当然重大非凡。



    但于他们这些有幸随驾入旧都,有幸随驾重升故殿的臣子而言,也必是足以在余生反复回味的浓墨重彩之刻了。



    非但如此,时至今日,一众北伐有功的武臣们已是忐忑激动了起来。



    毕竟关中氐定,西京克复,天子还于旧都,升于故殿,此次北伐便彻底进入了尾声。



    而这尾声最重要的一声,难道不当是论功行赏吗?



    果然,在一番繁文缛节之后,作为中朝官之首的侍中董允,从天子常侍中玉盘接过圣旨,捧旨行至一众外朝文武班前,肃容高呼:



    “镇东将军赵云!”



    赤服鹖冠的老将军当即出列,下拜俯首。



    “朕惟天命在汉,必资虎臣。当社稷倾危之际,赖有忠勇之士,奋武以卫疆宇。



    “镇东将军赵云,昔从先帝于草创,功积既著。当阳之役,义贯金石,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勇,济於危险。



    “今随朕躬于北伐,谷口之战,斜谷之役,以寡击众,摧破魏军,斩曹真于斜谷,破张郃于陈仓,及至新丰之役,身冒矢石,陷阵摧锋,遂使王师克捷,旧都光复。



    “今进卿为车骑将军,假节钺,封当阳侯,赐银甲一副、御马二匹、玉带一围,以彰殊勋。”



    董允言罢,殿中文武无有不惊,又无有不为赵老将军欣喜者。



    而一众有战功傍身的武臣闻得此旨,更是既惊且喜,不能自已。



    须知,大汉之制,四镇将军之上,尚有四方将军。



    进一步则有四镇大将军,四方大将军。



    再往上才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与大将军,乃至武臣之极的大司马。



    此前朝野上下皆在揣测,以镇东将军此番战功,论功行赏时断不会仅升一等为四方将军。



    连升二等,擢升为镇东大将军,也不足够。



    所以连升三等,为四方大将军的可能性更大。



    而在四方大将军的名号中,尤以先帝曾任的“左将军”加一等的左大将军号,最为朝野诸臣看好。



    先帝曾担任过的将军号,其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至于连升四等,擢升为卫将军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毕竟克复西京、还于旧都之功,已是旷世奇勋。



    比这更大的功勋,恐怕唯有将来天下一统之战了。



    可如今,赵镇东竟直接跃过四方将军,四镇四方大将军与卫将军,连升五等为大汉车骑!



    这不得不令众臣惊叹,又不得不令一众有军功伴身的武臣遐想连篇。



    毕竟赵镇东连升五等,大概能明天子确实打算对还于旧都的功业大赏特赏吧?!



    还有封侯也不得不论,镇东将军先前乃是永昌亭侯,现在竟直接跃过乡侯,被封为当阳县侯



    倘将来当阳侯再立奇勋,将以何侯封之?



    一时之间,几乎所有武臣都想到了天子那日解杨仪、魏延之争时过的“公侯之爵”。



    以如今赵车骑受封当阳县侯的越级赏格观之,天子封“公”之语,当真不是虚言啊!



    至于“当阳”遥封,自不必提,正是赵老将军当年护持天子,于万军当中七进七出之所!



    新任大汉车骑从侍中董允中接过圣旨,退至一旁。



    与此同时,董允又从常侍中接过一封圣旨。



    还不等董允发言,班次仅在赵云之下的魏延便已意动。



    毕竟封功赐爵不以丞相为先,而以赵云为始,那么丞相的封赏必然是留到最后,接下来毫无疑问,该论到他魏延了。



    然而不然。



    刚刚拿到圣旨,也以为接下来第二人当是魏延的董侍中先是一愣。



    其后目光越过赵云,越过魏延、吴班、陈式最后投至大殿最外围。



    “安定太守杨条!”其人大呼。



    未央殿外围,安定羌王杨条整个人猛的一滞,不敢置信。



    而其人身周的杨千万、姚柯回、吕简、雷泽等一众羌氐酋豪亦是惊骇不能,片刻后不顾所谓礼节,在大殿中声议论了起来。



    杨条出列。



    董允宣旨:



    “朕承天命今有安定诸羌豪酋杨条,素秉忠义,慕我汉德,首率义兵,复夺街亭。



    “自街亭以来,输诚效顺,从师征伐,戮力同心,共剪国贼,朕甚嘉之。



    “今赐归义侯,佩金印紫绶,领安定太守如故,另赐锦缎百匹,良马十乘,雕弓一副,宝刀一口,以彰殊勋!”



    “谢陛下隆恩!”羌王杨条颤声出言,从常侍中接过圣旨后退回了一众羌氐酋豪当中。



    杨千万、姚柯回等羌氐围上前来欲看杨条圣旨,杨条收起不允,眼神剧颤。



    而殿中文武尽惊。



    都知杨条此次北伐有功,也知天子素有弥合胡汉之心。



    却没想到赵车骑之下第二个受封的竟是杨条,再联想到先前陛下与杨条指渭水立誓之举,陛下招抚诸夷的决心可见一斑。



    待杨条退下,董允再度宣旨。



    此次仍不是魏延,却也不是杨条身周一众羌氐,而是随丞相北伐的领军将军吴班。



    拜镇北将军。(四镇>四征)



    殿中产生的骚动,许多人目光都朝赵车骑班次之下的魏延看去。



    毕竟镇北将军魏延到现在都还没被提及,而他的将军号却是已经被封了出去。



    吴班乃是太后族兄,与吴懿一般地位超然。而吴懿主动留守天水,未能参与关中之战立功,天子自然要给吴氏兄弟一个交代。



    



    原封安乐亭侯,改赐浚仪乡侯。



    自昭烈绍继汉统以来,大汉封侯俱是虚封,并无食邑,这位新任镇北将军出身陈留浚仪,以祖籍封侯,就跟未得长安而遥封司隶校尉一般,以起激励之效。



    殄寇将军陈式,累前后功,拜征西将军,赐爵阳武亭侯。



    丞相北伐时戍守列柳,之后受命回汉中提防上庸三郡的高翔,拜征东将军,赐爵玄亭侯。



    接下来是随天子北伐的扬武将军邓芝,累前后功,拜先时赵云所领镇东将军,封定远亭侯。



    同样随天子一并北伐,屡立战功的右中郎将宗预,累前后功,迁平东将军,赐爵安众亭侯。



    辅汉将军孟琰拜征南将军,赐爵朱提亭侯。



    “”



    “”



    “雷泽!”十几个名字后,董允再次喊出一个羌氐之名。



    “阴平氐族,汉中之役既随先帝共御曹贼,此役又从王师讨逆,氐酋雷定为国死命,忠勇可嘉,追封白水亭侯,其子雷泽袭父爵!”



    雷泽领旨谢恩。



    杨千万、姚柯回、吕简、苻健等一众羌氐,及姜维、上官雝、李雍陇右汉豪,因率众归义,响应北伐,尽封关内侯。



    关内侯乃是二十等爵中第十九等,比二十等的列侯差一等,在曹魏那边早烂大街了,但在大汉这边,还是比较值钱的。



    董允又拿到一封圣旨,展开又再度一滞,宣道:“丞相武乡侯!”



    殿中文武俱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这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封不提及受封之人名讳的圣旨。



    “惟君体资文武,明叡笃诚。



    “受遗讬孤,匡辅朕躬。



    “继绝兴微,志存靖乱。



    “爰整六师,引军北伐。



    “关中克复,还帝西京。



    “神武赫然,威镇八荒。



    “建殊勋於炎汉,参伊周之巨勋!



    “赐爵武功县公。



    “一赐金车大辂。



    “二赐衮冕之服。



    “三赐虎贲三百。



    “四赐乐悬。



    “五赐斧钺。



    “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殿中众臣这下彻底沸腾了。



    大汉第一个县公!



    天子所赐五物,乃是九锡备物!



    所谓五命之锡!



    丞相当即上前辞让:



    “谢陛下隆恩,然臣不敢受赐!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在臣授任无方。



    “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臣不敢受陛下县公之爵,五命之赐,请自贬一等,以督臣咎!”



    久未发声的天子此时终于出言:



    “不许。



    “街亭之失不致大败,损于国,丞相之功,朕不敢忘。”



    丞相再辞。



    天子不许。



    丞相再辞。



    天子再不许。



    丞相面有难色,受旨而退。



    而到了此时,常侍的漆盘当中已经没有圣旨了。



    殿中无心之人以为封赏已毕,而有心之人却是尽将目光扫向魏延。



    而魏延自己亦是惴惴难安。



    按理他当跟在赵云之后,又按理丞相如果不是第一个受封,那么便是最后一个受封。



    现在丞相封赏已定,而天子常侍中漆盘已无圣旨。



    就在殿中众臣各有心思之时,只见御座上的天子将伸入袖中。



    众人定睛一看,不是一封圣旨,又是何物?!



    常侍上前接过,递给董允。



    与此同时,殿中所有文武无一例外,目光全都放在了班次位于赵云之下的魏延身上。



    而所有人的神色也都变得古怪起来,包括魏延自己,一瞬间,他终于想到了先帝当年拔他为汉中督使得一军尽惊那日。



    内朝文官之首董侍中摊开圣旨,毫不迟疑地喊出了所有人意料之中的那个名字:“魏延!”



    赵云班次之下,大汉军中第三号人物,几乎颤抖着出列。



    “功之懋赏,彰于忠勇。镇北将军、领凉州刺史魏延,秉性刚毅,悍勇骁果,临阵摧锋,所向无前。



    “北伐以来,屡建殊勋,新丰一役,尤著巨功。



    “当两军对垒之际,延统中军精锐,奋威突阵,斩将搴旗,所部斩俘最众,力挫魏寇凶锋。



    “虽其长子昌身陷重围,亦不以私废公,督率将士,戮力向前,为朕破贼护驾,忠勇贯于三军,节义凛于日月。”



    言至此处,董允停了片刻,方才继续严肃出声。“赐爵南郑侯,迁骠骑将军!”



    一时之间,众皆哗然。



    魏延此役何功,所受官职竟在赵老将军车骑之上?!



    莫殿中文武,就连魏延自己都晓得,他此战不论功劳苦劳,都是万万比不上赵云这个与陛下在关中扭转乾坤,屡屡得胜的三军统率的!



    陛下何以将他迁为大汉骠骑?!



    而就在殿中文武尽皆哗然,魏延惴惴激荡之时,御座之上,那位肩挑日月,背负星辰的大汉天子却是忽然发声,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闻听此言,魏延猛的一震。



    天子此问,岂不正是当年先帝许他汉中督,使得一军尽惊时当着一众文武之面所问之语?



    如同被什么击中天灵盖一般,魏延当即俯首,颤声以答:



    “若陛下赐臣偏师,敢为陛下吞灭江南,一统中原!



    “若陛下命臣举天下之兵而往,誓为陛下廓清宇内,扫平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