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A+A-

    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告别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皇帝启程东巡。



    此次东巡只有一个目的,祭祖告诉祖宗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了。



    浩浩荡荡的队伍,二月十五从京城出发,一路紧赶慢赶,三月三日抵达盛京。



    盛京将军安珠户一大早便等候在永安桥西侧。



    跟在安珠户身后的还有留在盛京的宗亲官员们。



    一路奔波劳累,在盛京皇城休息一晚,隔日皇帝便带着太子前去盛京城外的福陵昭陵祭拜。



    如此忙碌到三月六日,皇帝才闲下来,抽时间将盛京将军安珠户叫来问话。



    盛京将军是文职,总管盛京一切事务,俗称“一把”。



    安珠户任职盛京将军一职还没几年,皇帝其实并不满意安珠户这个人选,安珠户太平庸,唯一长处就是还算忠心。



    之前大清被拖入三藩之乱泥沼中,辽东这边一切以稳为重,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眼下皇帝有将安珠户换掉的想法,只是还未找到合适人选。



    询问了蒙古部族和罗刹国的交界处巡逻安排后,皇帝挥挥让安珠户退下。



    下午在文溯阁宴请赶来的蒙古各部亲王郡王,还在戏台看了几场戏。



    隔天一早又召见了留守盛京的臣子。



    忙到快中午,皇帝终于闲了下来。



    梁九功在为皇帝布菜。



    见桌上有清脆的青菜,皇帝很意外。



    “这菜哪来的”



    现在是三月,外面雪还未化,上哪里弄来这水灵灵的青菜



    皇帝出行携带人数有七万多,七万人的吃喝无论哪个地方都负担不起,只能从京城驱赶牛羊猪,去岁秋日晒的菜干是有,不容易储藏的青菜就甭想了。



    早前带的菜也只供了几日。



    “盛京的内务府孝敬的,是从城外采购。”



    皇帝点点头,又问:“太子那备了吗”



    梁九功连忙道:“已经备上了,太子殿下上午用了一大碗青菜牛肉汤面。”



    皇帝擦了,拿起筷子径自去夹盘中青菜。



    这一顿饭他用得香。



    用了饭,梁九功接过宫女中的茶盏转递给皇帝。



    皇帝漱嘴后询问,“这盛京可有什么新鲜事”



    梁九功弯腰了打听到的事,只一句带过宜妃阿玛三官保家扩充府邸一事,没具体三官保此举惹得周边邻居骂声一片。



    宜妃是当前后宫最受宠的娘娘,梁九功自然乐意卖对方一个好。



    皇帝这才想起来在宫里时拗不过宜妃的磨缠,答应给她娘家一个脸面,这次来盛京会在三官保府上歇一晚。



    倒也不怪他想不起来,他前去祭祖自然要从盛京皇宫起程。



    至于答应宜妃的事,皇帝想了想,回程再去三官保家住上一晚,算是全了爱妃脸面。



    “新鲜事也不是没有,据有人在南门外开了田,还种了水稻。”



    这对于皇帝来确实是新鲜事,盛京的大老爷们还维持着满人习俗,圈了地也只是养牛羊,种地那是极少见,也只有在京城才会出现。



    “种水稻”



    皇帝突然反应过来,“有人在盛京这边种水稻”



    他表情极为惊讶。



    水稻一般只在南方种植,皇帝关注耕种,在宫里种了一亩,不过北方还是以种麦为主。



    乍一听有人在盛京这块地方种水稻,就好像冬日里看见了一抹春意。



    “走,去看看。”皇帝显然来了兴趣。



    他更想知道这水稻能不能适应北方气候,若是可以不定还能在北方推广开。



    这关系到民生福祉,皇帝自然是想要去亲眼看一看。



    皇帝出行身边伺候的人不能少,但此次是微服私访,身边的人员便缩减了又缩减,尽管这样依然还有三十多号人。



    其他已经换上普通衣服先一步排查危险。



    皇帝是骑着马出城,昭陵和福陵一个在北边一个在东边,圣驾又是从西门进,可以盛京城门只有南边没有走。



    这次恰好就达成了这个成就。



    盛京往南只一条官道,这是通往浑河的官道,每年夏秋便有大量商船在岸边停靠。



    马哒哒奔跑在官道上,冷风如刀一般割人脸,身上仅有的一点热气也被吹走。



    



    路两边都是枯黄的荒地,大概行了十几里终于看到远处官道两旁的人烟。



    又继续行驶先看到两层高的大房子,然后才是房子后面错开的低矮房屋。



    “吁~”



    皇帝嘴边冒着白气笑着对身边的明珠道:“这房子可真气派,比盛京的皇宫看着还要气派。”



    这房子可不就看着气派,盛京的皇宫本来是努尔哈赤攻入盛京后建造,只住了两代帝王,宫殿本也就不多。



    而眼前这一排房子呢,看着有城墙高了,房子还建得非常宽敞。



    长长一排,比宫殿还要长。



    谁家房子一排都快比得上乾清宫的长度了



    马又继续往前,因官道是曲折的,远看还以为屯就在气派的房子后,等近了才知道是路两旁。



    越过屯子后,一行人总算是看到整整齐齐的农田,此时水渠里还有冰碴,田里也是光秃秃并没有什么好看的。



    倒是庄子附近一片无遮挡的农田被琉璃罩了起来。



    所有人都震惊这庄子主家的大笔,不是谁都有钱弄出罩住一亩地的大琉璃房子!



    琉璃房子一半地空荡荡,另一半种着瓜果蔬菜,寒冷天里看见绿色那叫一个喜人。



    皇帝看到那些绿油油的青菜猜测自己午膳中的青菜应该是从这里来的。



    一大群人下了马,皇帝留了几人看马,又带了剩下的人浩浩荡荡往琉璃房走去。



    这几天寒冷,庄上的人都躲在屋里取暖,门房的人捅咕炭火将埋在里面的红薯翻了个面,就这低头的一会儿就错过拦住这群人的会。



    等发现,这伙人已经走到琉璃房门口,木头门框,垂下来一厚实棉被。



    掀开进入,里面温暖如春,跟外界成了两个世界。



    进到里面才发现这些琉璃都不平整,房顶的琉璃还有气泡,这种带色带气泡的琉璃在京城是残次品一般是要被销毁的。



    没想到还有人废物利用拿来制作房子。



    “这琉璃墙似是两层。”明珠看出点什么来开口。



    皇帝思索了一下留守盛京的家族,还是没有猜出是谁家有这般大笔。



    “你们是谁怎能随意闯入人家家里”守门的老李一抬头就看见琉璃房门前聚集了一大群人差点没把他吓死。



    他就烤个红薯时间,怎么就凭空多出这么多人



    老李拿着火钳跑了过来,一脸凶神恶煞模样,足以吓哭屯里的孩。



    可惜还没等他靠近琉璃房前,就被几名汉子拦住了。



    老李看着胸前的刀吓得浑身哆嗦。



    皇帝听见动静掀开帘子探出头去,“莫要伤害老人家,请他进来我要问话。”



    老李头脑子一蒙,人群让开一条道,他稀里糊涂进去。



    进去后讲房里菜都好好的,顿时松了口气。



    摄于对方人多势众,老李气短了许多,“你们这样不对,哪有不打招呼就往人家庄子里闯”



    皇帝好脾气道歉,“是是,是我等不对,擅自闯入庄子还请老人家原谅,我等随圣驾来盛京,这万物复苏之际见到了这琉璃造的房子难免惊诧,情不自禁就走到这里来。”



    老李嘟囔一句,“你们要是打一声招呼,我还能拦住你们”



    到这里他自豪道:“咱这玻璃房可是盛京第一,冬日那会儿城里的爷们都跑来玩,还跟咱家订了不少这样的玻璃。”



    皇帝适时捧场,“老人家何止是盛京第一,宫里都没有这样的。”



    老李骄傲摆,“那可不能跟宫里比。”嘴里虽然这么,脸上表情却不是。



    老人家表情很好懂,在场人都看出来了。



    康熙哈哈一笑,转指向前方那块空地。



    “老人家那边种什么”



    老李忙拦着众人前头,“那是主家育的苗,不准人接近,你们要看就在这门口看看得了。”



    “育苗,听你家去年种了水稻,这莫不是水稻苗”



    老李竖起大拇指,“还是这位爷聪明,没错这就是水稻苗,我家主人亲育苗,平时就不准了靠近,咱们在这边看看就得了。”



    “大冬日几位可是要订菜各位爷恐怕来晚一步,这里的菜都不能动,已经被内务府订下了,庄上还有一些熏肉,几位要是不嫌弃可以去瞅瞅。”



    老李积极想要将这些人弄走,让外人闯到这边本就是他失职。



    在场或多或少都看出了他的意思。



    “能见见你主家吗我们不买菜,想订购一些琉璃。”皇帝笑了笑开口。



    “不是琉璃是玻璃,这玻璃跟琉璃是没法比。”老李更正他法,老李认死理,甭管外面叫什么,主家是玻璃那就叫玻璃。



    “我看你们还算讲规矩,不跟其他爷们一样不讲道理,这样我带着你们去见见主家,有什么你们跟主家。”



    老李看着这呼啦啦一群又皱眉,“你们人太多了,选三个人跟我走吧。”



    没等皇帝话,明珠先大声训斥,“大胆奴才,让我们分散,可是想行不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