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313章
A+A-
十一月才回来,离冬至也没有几天了。
宝音怀疑他是故意磨蹭到这个时间才回来。
想到他的伤,宝音心软下来,埋怨了他几句,之后还是关心他,找了各种食补的方子为他调理身体。
身为皇帝也为难,受伤不能传出去,无足轻重的伤倒也罢了,这种枪伤,传出去怕是会引起一些震动。
这会儿跟后世不同,大部分老百姓还是相信君权神授,将皇帝的安危跟天下结合在一起。
一旦发生灾情那肯定是皇帝不仁慈,必要时候还得来个罪己诏安抚民心。
罪己诏先帝就下过,不过是遗诏,细数了他当政时的过错。
起码在乾隆朝以前,皇帝还是有担当的汉子,至于后面的不提也罢。
冬至来临前,皇帝被养回了一些肉,脸上也润了不少。
临去斋戒前,他开玩笑问,“皇后今年可想好懿旨内容”
宝音还真有,试探性地问他,“开个女举如何”
“女举什么东西”
皇帝没听明白,怀疑是不是跟不上现在的流行了。
[不是有文举和武举,再开个女举。]
他揉了揉眉头,意识到自己是自找苦吃。
“什么女举,考出来的人往哪里塞进内朝当女官吗”
宝音哼了哼,“你就你同不同意!”
“若是入宫当女官可没几个人愿意考。”
宝音见他有听的意思便道:“女官归内朝,我这边也有不少事内朝外朝掺着一起做,这部分独立出去,不归内朝也不归外朝。”
皇帝半合着眼,“来听听。”
“一些编书的工作,这类是太监做,可太监文学素养不高,可以划给女官做,还有跟出物的监督工作,这部分是外朝派人监管,看着也不上心干脆划出来。”
宝音举了不少,当然她没有拿有实权官职下,总得先迈出一步不是
皇帝思索了一下,“你不是弄个女大学吗怎么又考虑起女举来考出来的不还是这个大学出来的人”
“有女举才能吸引天下人目光,民间的女孩想要考,也可以过来考。”
她抱住了他的臂。
[给你多找人才不是好事男的能用,女的不能用到时男人不听话,你就用女人,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他沉默片刻道:“这最后一句话虽然粗俗,也不是没有道理。”
“这事朕就当没听过,你想做就做,朕不可能放低泽用标准。”
宝音微笑。
[不需要优待,不论男女不都是君主的子民,咱们不以性别来挑选人才,就拼真本事,这种事当然是能者居之。]
祭祖结束那日,就在官员们无事准备退散的时候,熟悉的一幕再次出现。
一次也就罢了,怎么今年还有
可那是皇后的懿旨,该跪的还是要跪。
只是这种事该不会变成往后每年的固定节目吧
女官宣完皇后懿旨后退下。
皇帝沉默不语。
见下方绝大部分是装死,他咳嗽一声询问,“皇后宫中女官人不足,需要增加人数,尔等可有什么好建议”
宫里的女官都是从宫女中提拔,最多做到三品,比如乾清宫的代诏女官,还有就是皇后身边帮助她管理宫女和宫内女眷的四品女官。
等级都不高,一般做满五年,就可以赐归外家。
这类女官到底就比宫女高一点,属于被忽视的群体。
眼下皇后的意思很明显,女官归她管,这品级跟着待遇跟着外朝一致,还看不上宫女提拔上来的,非得开一个四不像的女子科举出来。
在场的人绝大部分无所谓,毕竟是内朝归皇后管是应该,只有少部分人觉得不妥,提拔女官提拔也就提拔,为何还专门搞个女举出来
总不能还弄个朝廷吧
这部分人是汉臣,当然汉臣的声音很,很快被挤兑得没了踪影,之后是满蒙两族争吵。
一队人同意,一队人反对,还有一伙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皇帝心里一片烦躁,索性道:“谁反对,上折子上来陈述,朕会转交给皇后。”
本来嘈杂的宫殿立刻变得安静,这谁敢当着皇后的面反对她做的事
这位可是连明相索相都被搞下台了!
是的,几年下来,在看见跟皇后作对的人一个个被调到宫外,谁还能摸不透真实原因
“臣等不敢。”
皇帝没好气地甩袖子,这会儿倒是服输了,还是他太好脾气了。
冬至过后,冬雪覆盖,皇帝怕闹雪灾,将这事交给了太子处理。
术室选在了乾清宫,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隐瞒不隐瞒的了。
花费了几日选了个房间隔起来做术室,光是消毒就用去了一天时间。
被请进来的大夫是医院里经验最丰富,最稳的。
进术室前,宝音和皇帝凑到一起看那张胶片。
宝音看着那一块指甲大的弹片,“运气好没割断血管。”
皇帝道:“当时没反应过来,后来看伤口不大,就包扎了还打了消炎的药。”
他倒是没有大惊怪,历经沙场有几个不受伤的
做术倒是快,皇帝往床上一趴,打了点麻药,肩膀便没了知觉,他是不肯打全麻睡过去。
宝音隔着窗户跟他话,一旁有不少太医盯着大夫的动作。
术,就切开后取出弹片清洗伤口再一层一层缝合,因为伤的位置肌肉多,不需要太过心。
等缝合好,他的肩膀被绑了几层纱布。
披上衣服,他出来道:“重重有赏。”
宝音示意魏珠去处理。
然后扶着他往东暖阁去,“临近过年,一般没大事,有什么你就让孩子们去办,一个个都是半大伙了,该出来历练了。”
东暖阁内暖如春天,屋内放了鱼缸,还有关喷水,室内不算太干燥。
宝音扶着他坐在炕上,又嘱咐道:“这几日就别瞎动弹,七天后再拆线,也幸好这会儿是冬天,不怕伤口发炎。”
又想到屋内太热,便让人将炭减去三成。
“你也别跟着忙前忙后,坐下来歇一会儿。”
宝音搬了个凳子坐下,正要关心他麻醉消没消,就听见有人来报,是七八九十这四位阿哥领着几位阿哥和格格过来了。
宝音透过玻璃窗帘往外望去,又看了皇帝一眼,才道:“请进来吧。”
一连串萝卜头进来,后面的走路还踉踉跄跄,因裹得像只企鹅,跪下请安后直接起不来了。
宝音被逗笑了。
“这大冷天,怎么出来了也不怕被冻着。”
年纪最的十四阿哥拍了拍胸口,“不怕,儿子穿得厚实。”
他就是跪下起不来的那个,还是太监赶紧上前将他抱起来。
皇帝嘴角也挂上了笑容,“都过来有何事”
领头的八阿哥道:“儿臣听汗阿玛病了,您现在可还好”
皇帝用没受伤的那边摆,“多大点事,没事就用功读书,回头抽出时间要考你们。”
宝音看着后面几个孩子表情夸赞,有的忧心忡忡,有的面带不屑。
这个年纪的孩子个个都表情夸张也藏不住。
宝音看着觉得有趣,再看向几个格格,格格们在接触到宝音眼神时纷纷低下头。
皇帝也瞥了一眼后面,十四阿哥立马老实了。
“行了,没多大的事,你们且回去吧,天寒地冻,不许在外面跑,病了可如何是好”
一大群孩子披上披发又被太监们给抱了出去。
下面送药的过来了,全都是消炎的药物,喝的是清水,皇帝将药扔进嘴里一口水带下去。
“这药吃着倒是好,不像是药汤,喝得人胃口都没了。”
宝音没有吭声,皇帝瞅了她一眼,“怎么不话”
“莫不是看到孩子,后悔没抱一个”
他没敢生,怕刺激她。
宝音白了他一眼,“抱一个养大后抚蒙吗”
“我是在想太子他们,今日外间雪厚,这种大冷天他们在外面还不知道有多受罪。”
北京的冬天有多冷更别现在还是冰河时期。
太子出宫办差的时候将一众兄弟都给拉上了。
雪一下,天地间白茫茫的,只剩下黑色和白色。
“要我就该推广水泥,不用担心着火,也不用怕被雪压塌。”
太子去的是城南那一块,这两年火车通往南边,京城也来了不少南人落脚,有些直接在南城搭了个棚,完全是低估了北京的冬天。
不只是南人,还有贫穷的本地人,夜晚雪大,白天得盯着铲除屋顶的雪,否则哪日被雪埋了,就那么一会儿工夫人就被冻硬了。
赈灾不是那么简单,要帮着安排落脚住处,皇帝将这事交给太子也是给他一个刷脸的会。
太子走时把几个年纪大些的弟弟都带上了,宝音是担心太子,还不如是担心被带出去的四阿哥。
“男儿不磨砺怎么成材”
皇帝刚要抬起臂,突然“嘶”了一声,宝音的注意力被转移走。
“是,麻药过了吗”
“感觉到痛了。”他不住抽气。
“你些话哄哄我,别光顾着别人。”
这话听得宝音又好气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