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带领村民做小吃生意

A+A-

    第3章带领村民做吃生意



    宋时锦给向阳村所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送去慰问品。



    每人50斤大米,0斤豆油,5斤月饼,5斤苹果。



    除了村里姓周的老人。



    乡亲们见裴家人并没有因为周家这件事情,对村民们寒心,还给村里的老人送礼品,还这么大笔,村里的老人都感激不尽。



    领到慰问品的家庭喜笑颜开,村里姓周的老人都没有领到。



    不过没有人怪宋时锦针对他们,全都跑到周金喜家门口骂他们家。



    要不是孙梅想绑架裴家的孩子,现在他们也能领到礼品,而不是眼馋别人家。



    一时间,周金喜家在向阳村成了过街老鼠。



    



    裴家。



    宋时锦刮了女儿的鼻子一下:“是你把村里的老人都叫过去的?”



    裴婷婷笑着:“妈妈本来就打算在临走的时候,给村里的老人送中秋礼品,我只不过提前告诉他们而已。”



    董芳来串门,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你们家也没有安装电话,那天也没见你们家人去大队部打电话,是什么时候去派出所报的案?”



    赵素兰从桌子上拿来了一个大哥大:“用它打的,”



    董芳稀奇道:“这是什么东西,跟电话也不像。”



    赵素兰介绍道:“这叫大哥大,是移动电话,有了它,只要是有信号的地方,都能打电话。”



    董芳拿在里,跃跃欲试。



    赵素兰:“你打一个电话试试。”



    董芳拨在赵素兰的教导下,拨打了大队部的电话。



    那边很快就有人接起来。



    接电话的是村长,听到老伴的声音,很诧异:“你不是去时锦家,这是跑到哪里了?”



    董芳笑着:“我就在时锦家。”



    村长不信,挂了电话就来到了裴家。



    看到老伴真的在,非常好奇。



    董芳拿起大哥大问道:“我就是用这个给你打的电话,没见过吧。”



    村长笑着:“这你可难不倒我,我去市里开会的时候,见过有大老板拿着这个,叫什么大哥大,老值钱了,要好几万。”



    听到赵素兰,购买这个大哥大花了近3万元,董芳震惊不已:“3万元钱都能盖楼房了,这玩意还没有砖头大,竟然这么值钱!”



    村长过来不仅是看大哥大,他来找宋时锦还有重要的事。



    是为了给村里创收。



    村里虽然每人都有地,粮食产量也多,但是交了公粮,剩下的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



    如今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需要每天上工,农闲的时候,村里人不是打牌赌博,就是闲逛到处嚼舌根子。



    村长就想把农闲的时间利用起来,让村民们做点事,赚点外快。



    宋时锦:“做吃投入少,来钱快,乡亲们若是不怕吃苦,去镇上的工厂门口卖早餐,油条馒头包子都可以。



    不想辛苦起早的,就弄一个推车,晚上去做烧烤炸串,我在京市就开了一条吃街,生意很不错,如果村民们想做,我可以给大家培训。”



    



    听到宋时锦也做这个生意,村长当即就决定跟着她的步伐。



    回去后通知全体村民,明天到大队部来学习。



    



    接下来的时间里,宋时锦在大队部培训大家做烧烤,做炸串,酱料和各种烧烤料,操作过程很简单,万物皆可烤,可炸,大家很快就上。



    另外宋时锦还教大家做关东煮,抓饼、鸡蛋灌饼,凉皮,等等。



    村里周姓族人也想学,悄悄趴在大队部的窗户上偷听教学。



    宋时锦看到了,并没有撵他们走。



    周姓族人就让家中的女人进去听讲。



    周金喜也想要儿子进去听讲,结果被周姓族人联合赶走。



    村民们很快就在家上做,做好了就拿来给宋时锦品尝检查。



    大家都送来,每家品尝一口,也吃得宋时锦和家人撑得受不了。



    以至于,孩子们只要看到村民们往自家来,就赶紧溜。



    



    天还没亮,三名妇人骑着自行车,带上工具食材出发去镇上。



    上午九点钟,她们的家人就到村头等着。



    宋时锦过,早餐时间段在八点钟之前,过了八点就卖不动了。



    最迟九点就该回来的几位妇人,眼看着到了十点了,她们的身影还是没有出现。



    他们的家人不禁着急起来,出去卖早餐的是几名女性,家人生怕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三家人赶紧去迎接。



    半路上,就看到三位妇人满脸微笑着骑着自行车回来。



    看到咱家丈夫来,三人还好奇地问:“你们怎么来了?”



    男人们询问,她们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



    一位妇人笑着:“大家都没见过抓饼,鸡蛋灌饼,饼夹肉,都很稀奇,今天正好是周末,厂里的工人排着队来买,一直把所有的材料都做完了,我才回来。”



    其他人也是这种情况。



    男人们听了,喜道:“都买完了,岂不是赚了很多钱。”



    几位妇人去裴家汇报今天的成果。



    得知所有人带去的食材都卖完了,宋时锦,以后可以多带一些食材,等厂里的工人上班后,再去集市上卖,就卖给那些做生意的商贩。



    几位卖早餐的妇人成功了,村里其他人就有了信心,当天下午,各家的烧烤摊和炸串摊也出发了。



    晚上十点,这些人也回来了,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就知道收获不。



    看到了甜头,次日,村里很多人也着做点吃生意。



    宋时锦提醒村民们,做吃不仅食材要新鲜,服务态度要好,同行之间也不要恶意竞争,这样生意才会长久。



    大家都牢记宋时锦的话。



    就这样,整个向阳村的青壮年,不是去卖早餐,就是赶集卖凉粉凉皮,或者去卖烧烤炸串,村里除了老人和孩子,大家都在做生意赚钱。



    董芳也心动了,带着儿媳妇去卖水饺。



    婆媳二人干净利索,早市现包的饺子都赶不上客人吃。



    见生意这么好,来回赶路耽误时间,董芳干脆在镇上租了一间房,开了饺子店。